中医基础理论:07-经络

收藏

编号:16969168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19.29KB    格式:PPTX    上传时间:2022-11-16
40
积分
关 键 词:
中医 基础理论 07 经络
资源描述: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 1、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2 2、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流注次序。3 3、掌握奇经八脉的概念、主要生理机能,督脉、任脉、掌握奇经八脉的概念、主要生理机能,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循行和基本机能。冲脉、带脉的循行和基本机能。4 4、掌握经络的生理机能。、掌握经络的生理机能。5 5、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6 6、熟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机能。、熟悉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基本概念和机能。7 7、了解阴跷、阳跷、阴维、阳维的循行路线和基本机能。、了解阴跷、阳跷、阴维、阳维的循行路线和基本机能。8 8、了解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了解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第四章第四章 经络经络一、经络的基本概念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经络,是,是经脉经脉和和络脉络脉的总称,是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运行全身气血,联联络脏腑形体官窍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感应传导信息,调节调节机能平衡机能平衡的的通路系统,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经脉经脉的的“经经”,有,有路径路径、途径途径之意。是经络系统中之意。是经络系统中的的主干主干,即主要通路。,即主要通路。络脉络脉的的“络络”,有,有联络联络、网络网络之意。是经脉的分支,之意。是经脉的分支,错综联络错综联络,遍布全身。,遍布全身。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经络学说的形成二、经络学说的形成经络学说源于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经络学说源于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内经内经的成书,奠定了经络学说的基础,是中医学经络学说的成书,奠定了经络学说的基础,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形成的标志。三、经络系统的组成三、经络系统的组成人体的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十人体的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三、经络系统的组成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经络络系系统统经脉经脉十二经脉(十二正经)十二经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别络脉络脉别络别络浮络浮络孙络孙络连属部分连属部分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皮部(一)经脉(一)经脉 经脉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有正经、经别和奇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有正经、经别和奇经三大类。经三大类。正经正经有十二,故又称有十二,故又称“十二正经十二正经”或或“十二经十二经脉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奇经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为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为“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经别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又称,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又称“十十二经别二经别”。三、经络系统的组成三、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经络对内连属各个脏腑,对外连于筋肉、皮肤而经络对内连属各个脏腑,对外连于筋肉、皮肤而称为经筋和皮部。称为经筋和皮部。经筋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结、聚、散、络”于于筋筋肉肉、关节关节的体系,为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具有连缀的体系,为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具有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皮部皮部,是十二经脉,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功能活动反映于反映于体表体表的部位,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三、经络系统的组成三、经络系统的组成(二)络脉(二)络脉 络脉络脉,是经脉的小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是经脉的小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别络别络是络脉中较大者,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别络是络脉中较大者,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别络有有1515支,称十五别络,也有十六别络之称。支,称十五别络,也有十六别络之称。孙络孙络,是最细小的络脉,属络脉的再分支,分布全,是最细小的络脉,属络脉的再分支,分布全身,难以计数。身,难以计数。浮络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浮而常见浮而常见”的络的络脉。脉。三、经络系统的组成三、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经络系统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经络系统的十二经别以及络脉等都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彼此的十二经别以及络脉等都是从十二经脉中分出,彼此联系,相互配合而协同发挥作用的。联系,相互配合而协同发挥作用的。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手足手足:行于上肢或下肢:行于上肢或下肢行于上肢的为手经,行于下肢的为足经行于上肢的为手经,行于下肢的为足经阴阳阴阳:隶属脏或腑:隶属脏或腑阴经隶属于脏,阳经隶属于腑,阴经隶属于脏,阳经隶属于腑,一阴一阳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衍化为三阴三阳脏腑脏腑:所隶属脏腑(六脏六腑):所隶属脏腑(六脏六腑)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手足经与脏腑的对应关系手足经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大肠小肠三焦大肠小肠三焦肺心心包肺心心包横膈横膈 脾肾肝脾肾肝胃膀胱胆胃膀胱胆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阴阴阳阳太阴太阴:阴气最盛:阴气最盛阳明阳明:阳气最盛:阳气最盛少阴少阴:阴气次于太阴:阴气次于太阴太阳太阳:阳气次于阳明:阳气次于阳明厥阴厥阴:阴气最弱:阴气最弱少阳少阳:阳气最弱:阳气最弱三阴三阳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三阴三阳与脏腑的对应关系阳中之阴阳中之阴阳中之阳心之外围阳中之阳心之外围肺心心包肺心心包太阴少阴厥阴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阳明太阳少阳大肠小肠三焦大肠小肠三焦手三阴三阳经的名称手三阴三阳经的名称肺心心包肺心心包太阴少阴厥阴太阴少阴厥阴手手手手手手阳明太阳少阳阳明太阳少阳大肠小肠三焦大肠小肠三焦三阴三阳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三阴三阳与脏腑的对应关系阴中之至阴阴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至阴阴中之阴阴中之阳脾肾肝脾肾肝太阴少阴厥阴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阳明太阳少阳胃膀胱胆胃膀胱胆足三阴三阳经的名称足三阴三阳经的名称脾肾肝脾肾肝太阴少阴厥阴太阴少阴厥阴足足足足足足阳明太阳少阳阳明太阳少阳胃膀胱胆胃膀胱胆 肺肺大肠大肠 脾脾胃胃 心心小肠小肠 肾肾膀胱膀胱 心包心包三焦三焦 肝肝胆胆手手足足手手足足太阴太阴少阴少阴厥阴厥阴阳明阳明太阳太阳少阳少阳十二十二经脉经脉的循行规律的循行规律二、十二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一)走向规律(一)走向规律 举手直立举手直立,阴升阳降阴升阳降 手之三阴手之三阴胸内手胸内手,手之三阳手之三阳手外头手外头,足之三阳足之三阳头外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之三阴足内腹足内腹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二)交接规律(二)交接规律 1.1.相为相为表里表里的的阴经与阳经在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四肢末端交接交接相相表里表里的的手三阴经手三阴经与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在在上上肢末端肢末端交接交接相相表里表里的的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与与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在在下下肢肢末端末端交接交接 2.2.同名手足同名手足阳经阳经在在头面部头面部交接交接 3.3.足、手足、手阴经阴经在在胸部内脏胸部内脏交接交接头头足足腹腹胸胸手手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整体规律整体规律:手经手经行于行于上肢上肢,足经足经行于行于下肢下肢阴经阴经行于行于内侧内侧、腹面腹面,阳经阳经行于行于外侧外侧、背面背面,排列次序排列次序是是太阴、阳明太阴、阳明在在前前,少阴、太阳少阴、太阳在在后后,厥阴、少阳厥阴、少阳在在中中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四肢部的分布(三)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阴经行于行于内侧面内侧面,阳经阳经行于行于外侧面外侧面。上肢上肢内侧为内侧为 太阴在前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少阴在后 上肢上肢外侧为外侧为 阳明在前阳明在前 少阳在中少阳在中 太阳在后太阳在后 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四四肢肢部部分分布布规规律律前前后后内内外外太太阴阴少少阴阴阳阳明明太太阳阳厥厥阴阴少少阳阳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四肢部的分布(三)四肢部的分布 下肢内侧下肢内侧,内踝尖上八寸以下内踝尖上八寸以下为为厥阴在前厥阴在前 太阴在中太阴在中 少阴在后少阴在后 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则太阴在前则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少阴在后 下肢外侧下肢外侧为为 阳明在前阳明在前 少阳在中少阳在中 太阳在后太阳在后(一)头面部的分布(一)头面部的分布 阳明经阳明经主要行于主要行于面部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额部;少阳经少阳经主要行于主要行于侧头部侧头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足太阳经太阳经行于头顶和行于头顶和头后部头后部。(二)躯干部的分布(二)躯干部的分布 手三阴经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行于腋下均从胸部行于腋下 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足三阳经足三阳经则则阳明阳明经行于经行于前前(胸腹面)(胸腹面)太阳太阳经行于经行于后后(背面)(背面)少阳少阳经行于经行于侧面侧面 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均行于均行于腹胸面腹胸面 循行于循行于腹胸面腹胸面的经脉的经脉 自内向外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依次为足少阴肾肾经经 足阳明足阳明胃胃经经 足太阴足太阴脾脾经经 足厥阴足厥阴肝肝经经(二)躯干部的分布(二)躯干部的分布 手三阴经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行于腋下均从胸部行于腋下 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足三阳经足三阳经则则阳明阳明经行于经行于前前(胸腹面)(胸腹面)太阳太阳经行于经行于后后(背面)(背面)少阳少阳经行于经行于侧面侧面 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均行于均行于腹胸面腹胸面 循行于循行于腹胸面腹胸面的经脉的经脉 自内向外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依次为足少阴肾肾经经 足阳明足阳明胃胃经经 足太阴足太阴脾脾经经 足厥阴足厥阴肝肝经经十十二二经经脉脉躯躯干干部部分分布布规规律律前前后后侧侧侧侧足少阴足少阴足太阳足太阳足阳明足阳明足太阴足太阴足足少少阳阳足厥阴足厥阴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依据依据:肢端肢端交接交接,相对,相对循行循行,属络属络相为表里的相为表里的脏腑脏腑,别络,别络经别加强经别加强联络联络,组成六对,组成六对“表里相合表里相合”关系。关系。意义意义:加强加强经脉经脉联系;加强联系;加强脏器脏器联系联系五、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次序五、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次序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从起于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从起于中焦中焦的的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开始,开始,依次流注各经,最后传至依次流注各经,最后传至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复再回到手太阴,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从而肺经,从而首尾相贯首尾相贯,如环无端如环无端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手太阴肺肺经经手阳明手阳明大大肠经肠经足太阴足太阴脾脾经经足阳明足阳明胃胃经经手少阴手少阴心心经经手太阳手太阳小小肠经肠经足少阴足少阴肾肾经经足太阳膀足太阳膀胱胱经经手厥阴心手厥阴心包包经经手少阳手少阳三三焦经焦经足厥阴足厥阴肝肝经经足少阳足少阳胆胆经经附: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附: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一一)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中焦,下络,下络大肠大肠,还循还循胃胃口,上膈,属口,上膈,属肺肺,从肺系横出腋,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寸口,上鱼,上鱼,循鱼际,出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第三节第三节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奇奇经八脉经八脉,是,是督督脉、脉、任任脉、脉、冲冲脉、脉、带带脉、脉、阴跷阴跷脉、脉、阳跷阳跷脉、脉、阴维阴维脉、脉、阳维阳维脉脉不同于十二经脉不同于十二经脉的的八条八条经脉的总称经脉的总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异于十二经脉异于十二经脉之处:之处:分布不规则分布不规则,多为由下至上走行,别道奇行,多为由下至上走行,别道奇行,分布局限;分布局限;不与脏腑直接属络不与脏腑直接属络,无表里配合,与某些内脏,无表里配合,与某些内脏关系密切关系密切不参与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不参与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除任脉、督脉,除任脉、督脉外,外,无本经专属腧穴无本经专属腧穴;第三节第三节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二、奇经八脉的走向和分布特点二、奇经八脉的走向和分布特点除带脉外,都是自下向上走行除带脉外,都是自下向上走行上肢没有奇经的分布上肢没有奇经的分布一源三歧一源三歧:督、任、冲三脉同起于胞中:督、任、冲三脉同起于胞中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分布左右对称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分布左右对称(一)督(一)督脉脉“督督”,有,有总督总督、督管督管、统率统率之意。之意。循行部位循行部位督脉督脉起于胞中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行于,下出会阴,行于后正中线后正中线,上行入颅,上行入颅内,络脑,沿内,络脑,沿头部正中线头部正中线,经枕、顶、额、鼻、上唇,经枕、顶、额、鼻、上唇,到到上唇系带上唇系带处。处。分支:分支:络肾络肾分支:分支:环绕口唇环绕口唇,上到两眼下部的中央。,上到两眼下部的中央。四、奇经八脉各自的生理功能四、奇经八脉各自的生理功能基本功能基本功能“督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意。督脉的主要功能,有总督、督管、统率之意。督脉的主要功能为:为:1 1、调节阳经气血,为、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阳脉之海”:2 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二)任(二)任脉脉“任任”,有,有担任担任、妊养妊养之意。之意。循行循行部位部位任脉任脉起于胞中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行于,下出会阴,行于前正中线前正中线,上行至,上行至咽喉,下颌,咽喉,下颌,环绕口唇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基本功能基本功能任任脉的主要功能为:脉的主要功能为:1 1、调节阴经气血,为、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阴脉之海”:2 2、任主胞胎任主胞胎:(三)冲(三)冲脉脉“冲冲”,有,有要冲要冲之意。之意。循行部位循行部位冲脉冲脉起于胞中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与足少阴经相并,下出会阴,与足少阴经相并,环绕口唇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到目眶下。分支:浅出气街分支:浅出气街 基本功能基本功能冲冲脉的主要功能为:脉的主要功能为:1 1、调节十二经气血:、调节十二经气血:十二经脉之海十二经脉之海,血海血海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之海2 2、与女子月经及生殖功能有关:、与女子月经及生殖功能有关:一一源三歧:源三歧:冲、任、冲、任、督三条经脉同起于胞中,各有其督三条经脉同起于胞中,各有其不同的循行路线和重要的生理功不同的循行路线和重要的生理功能,故将其称为能,故将其称为“一源三歧一源三歧”(四)带(四)带脉脉“带带”,有,有束带束带之意,指带脉循行,之意,指带脉循行,绕身一周,绕身一周,“束带而前垂束带而前垂”的特点。的特点。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带脉起于季胁,带脉起于季胁,绕身一周绕身一周 基本基本功能功能带带脉的功能为:脉的功能为:(1 1)约束纵行诸经:)约束纵行诸经:(2 2)主司妇女带下:)主司妇女带下:(五)阴跷脉和阳跷(五)阴跷脉和阳跷脉脉“跷跷”,有,有轻健跷捷轻健跷捷的含义。的含义。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阴跷脉阴跷脉起于起于内踝下内踝下,沿,沿下肢内侧下肢内侧经前阴、腹、胸,经前阴、腹、胸,到到目内眦目内眦,与,与手足太阳经手足太阳经、阳跷脉阳跷脉会合会合 阳跷脉阳跷脉起于起于外踝下外踝下,沿,沿下肢外侧下肢外侧经腹胸、肩、颈,经腹胸、肩、颈,到到目内眦目内眦,与,与手足太阳经手足太阳经、阴跷脉阴跷脉会合会合 基本功能基本功能1 1、主司、主司下肢运动下肢运动:2 2、司、司眼睑开合眼睑开合:(六)阴维脉和阳维脉(六)阴维脉和阳维脉 “维维”,有,有维系维系,维络维络之意之意。循循行部位行部位 阴维脉阴维脉起于起于小腿内侧小腿内侧,沿,沿下肢内侧下肢内侧上行,经腹、胁、上行,经腹、胁、咽喉,与咽喉,与任脉任脉相会。相会。阳维脉阳维脉起于起于足部外侧足部外侧,沿,沿下肢外侧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肩上行,经躯干、肩等部,与等部,与督脉督脉会合。会合。基本功能基本功能维维脉的主要功能是脉的主要功能是维系全身经脉维系全身经脉。阳维有。阳维有维系联络维系联络全身全身阳经阳经的作用;阴维有的作用;阴维有维系联络维系联络全身全身阴经阴经的作用。的作用。三、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三、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第四节第四节 经别、经筋、经别、经筋、皮部、别络皮部、别络一、十二经别一、十二经别(一)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一)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经别经别,即别行的正经。是从,即别行的正经。是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十二经脉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脉。多行于多行于肘膝以上肘膝以上,其循行特,其循行特点是点是“离、离、入入、出、出、合、合”。十二。十二经别共组成六对,称为经别共组成六对,称为“六合六合”。离离合合(二)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二)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1.1.加强加强十二经脉十二经脉表里两经表里两经在体内的在体内的联系联系2.2.加强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向心性联系3.3.加强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与心脏的的联系联系4.4.加强加强了十二经脉了十二经脉和头面部和头面部的的联系联系5.5.扩大扩大十二经脉的十二经脉的主治主治范围范围 二、十二经筋二、十二经筋 经筋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又称关节的体系,又称“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受十二经脉气血的,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濡养和调节。(一一)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结聚散络,多呈结聚散络,多呈向心性向心性循行循行(二二)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经筋多附于骨和关节,具有经筋多附于骨和关节,具有约束骨骼约束骨骼,主司关节,主司关节运动运动的功能。的功能。保护保护作用。作用。三、十二皮部三、十二皮部 皮部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故,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故称称“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四、十五别络四、十五别络 别络别络,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合称合称十五别络十五别络或十六别络。或十六别络。(一)十五别络的循行分布特点(一)十五别络的循行分布特点(二)十五别络的生理功能(二)十五别络的生理功能 1 1加强加强十二经脉十二经脉表里两经表里两经在体表的在体表的联系联系 2 2加强加强人体人体前、后、侧面前、后、侧面统一统一联系联系,统率其他络脉,统率其他络脉 3 3渗灌气血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以濡养全身第五节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和应用一一、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一)沟通联系作用(一)沟通联系作用 脏腑与体表的联系脏腑与体表的联系 脏腑与官窍之间的联系脏腑与官窍之间的联系 脏腑之间的联系脏腑之间的联系 经脉之间的联系经脉之间的联系(二)运行气血作用(二)运行气血作用(三)感应传导作用(三)感应传导作用(四)调节功能平衡(四)调节功能平衡二、经络学说的应用二、经络学说的应用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循经诊断循经诊断分经诊断分经诊断四总要穴四总要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通内关,急救刺水沟。心胸通内关,急救刺水沟。(一)(一)阐释病机变化阐释病机变化(二)(二)指导疾病诊断指导疾病诊断(三)指导疾病治疗(三)指导疾病治疗 指导针灸推拿治疗指导针灸推拿治疗 指导药物治疗指导药物治疗药物归经药物归经引经报使引经报使二、经络学说的应用二、经络学说的应用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循经诊断循经诊断分经诊断分经诊断四总要穴四总要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通内关,急救刺水沟。心胸通内关,急救刺水沟。(一)(一)阐释病理变化阐释病理变化(二)(二)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药物治疗指导药物治疗药物归经药物归经引经报使引经报使(三)指导疾病的治疗(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指导针灸推拿治疗指导针灸推拿治疗 手足太阳经,藁本羌活行。手足太阳经,藁本羌活行。少阳厥阴地,总用柴胡去。少阳厥阴地,总用柴胡去。手足阳明经,白芷升手足阳明经,白芷升(麻)(麻)葛根。葛根。肺肺(白)(白)芷升芷升(麻)(麻)葱葱(白)(白)用,脾升用,脾升(麻)(麻)白芍应。白芍应。心经黄连使,肾独加桂灵。心经黄连使,肾独加桂灵。分经用此药,愈病即通神。分经用此药,愈病即通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理论:07-经络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6969168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