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风格1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55968527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的教学风格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的教学风格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的教学风格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我的教学风格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教学风格1(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实在在”:我的教学风格河源市连平县第一小学林运招我的教学风格的主题是“实实在在”。本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我的教育教学历程;二是课堂实录;三是自我反思。一、我的教育教学历程。1986年,在河源师范毕业后,我幸运地被分配到连平县附城中学任教。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当年同届师范毕业的27个同学,只有两人留在县城,其他同学都被分配到了乡镇,而自己还被分到了中学,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有同学戏说,“运招,运招,好运真的在向你招手呢。”的确是这样,毕业后不但留在了城里,当年7月,自己还被保送到惠州教育学院的数学函授班学习,毫无教学经验的自己被学校安排和县优秀班主任梁惠秀老师搭班,担任了初一两个班的数学课。出

2、生于特别贫困的农民家庭,尽管是住在县城,但没有丝毫人脉,却能如此幸运,我真的非常感激上苍的眷顾,所以也倍加珍惜这样的学习和工作机会。平时,除了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经常留意梁惠秀老师是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另外,只要一有空,就虚心向我当年读初三时的数学老师请教一些教学问题,或者到她的课堂去听她讲课。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半个学期后的一天,县教研室的教研员突然到我校来随堂听课,刚好我有课,科组长就安排他来听我的课。还好,我一直备课都很认真,而且写的是祥案,所以,尽管开课之初心理有些慌乱,但教学流程还是比较顺畅,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课后教研员的肯定让我倍受

3、鼓舞。第二年,学校安排我担任了初一(1)班的班主任,兼初一两个班的数学。有了一年的教学实践,对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比较熟悉了,再加上一年时间的偷师学习,班级管理方面也进步很大。自己所带的这个班级,班风好、学风浓,得到了其他科任、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这一年还非常荣幸地被评为了县“优秀辅导员”。第一年当班主任就获此殊荣,当时的我真的有些受宠若惊,正准备好好再干时,就在1988年8月中旬,我接到了调往连平县第一小学的通知。虽然知道那年县城新增了一所初级中学,附城中学初一又取消招生,象自己这样刚中师毕业的新教师,肯定属于自然分流的那批人,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安排去了小学。到了县一小的好一段时

4、间,我都还特别沮丧。从中学到小学,让我觉得好没面子,一直担心别人会误会自己不会教书,直到第三周学校领导听完新教师的课,自己的课并得到了同事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后,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心情也慢慢好起来。从中学到小学,尽管曾是那样的失落,但现在仔细想起来,还真要庆幸自己那时来到了县一小,不然的话,自己很可能就不会进步这么快。一小是县重点小学,有很多教学能手,县级的很多教研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学校的教研活动也特别多,氛围也非常好,同事之间非常团结,也特别热心。不管是谁上公开课,同级组的老师一定会给你出谋划策,从备课到试讲,到正式上课,大家都会给你很多宝贵的意见。一节课下来,执教者博采众长,收获特别大,

5、其他老师也在这样的研讨氛围中得到提高。本来虚心好学的我,凭借不错的教学基本功,在一小这块促人进步的沃土上迅速地成长起来。县教研室从1991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全县“最佳课”的评选,这种评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1992年,通过层层选拔,我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获得了“最佳课”的称号。从此之后,我脱颖而出,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重视,每个学期至少要承担两节各级各类的不同名目的公开课。家长的好评,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同行的赞扬,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激发了我探究的热情。1995年,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六年级数学的“正反比例应用题”这一内容,如果按课本的编排顺序

6、教学,先学习正比例意义和应用题,然后再学习反比例意义和应用题,这样的教学顺序当堂效果虽然好,学生都能正确地解答这两类应用题。然而一旦同时出现这两类应用题,就有不少学生弄不清哪道题是正比例应用题,哪一道是反比例应用题,无法正确地解答。特别是时间长了,就有更多的孩子糊涂了,总把它们混淆在一起。为了改变这种“易学易忘,机械模仿”的状况,自1995年开始,我带领本科组的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首先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先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然后再同时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时注意使用对比法,引导学生正确审题。这样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毕业检测时98%的学生都能正确解答这两类应用题。这不仅很好地完成

7、了教学任务,还改变了学生不认真审题,机械模仿的坏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事实证明,我的尝试是成功的,且与1999年修改后的人教版教材完全吻合。1996年,为了使学生乐学、善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我又在我县带头尝试开展与现在新课程中的“数学广角”颇为相似的趣味 “数学活动课”。由于教学效果突显,成绩优良,自己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赞赏。因此,县教研室的领导还多次让我上示范课或送课下乡,予以在全县推广,新丰县的同行还慕名前来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1997年,河源市等级学校评估小组的专家们对我执教的“数学活动课”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自己热心指导和培训下,“趣味活

8、动课”在我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全面铺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尝试精神和探究意识。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业务过硬,我的收获也颇丰:多次获得学校的“贡献”奖; 1998年荣获“南粤教坛新秀”的称号;1999年荣获“县城四所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1年又荣获“县小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竞赛”一等奖;2000年我被学校提拔为教导主任,2001年又被提拔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2002年秋,我校和本县其他小学一样,正式启动了新课程实验。新课程启动一年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课改步伐迈得比较大

9、,收效比较明显。但自己在下班听课时发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不少课堂还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形似而神异”的低效现象,甚至在某些地方已步入了误区。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2004年秋,自己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开始正式投入“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研究,希望在这块“荒地”有所收获。两年时间过去了,我大胆地把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和新课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探索出了“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思品课堂的实效性,现此教学模式已在我校全面铺开。2、 等量代换:我的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10、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等量代换教学时间:2010年5月20日(一)故事导入,初步感知等量代换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到多媒体教室来,可不是象平时一样上思品课,而是要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看一看,去了解一些数学知识。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生:记得(齐声说)。师:那谁还记得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谁来说说?生:把象拉到一艘船上,沿着水,就是,重量。师:沿着水,就是,重量?哦,你知道怎么称象,就是讲不太清楚,是吧?没关系,请先坐下。哪位同学能讲清楚,讲明白?师:好,文杰,请你来说一说。生:把象拉到船上,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边划一条线,等一下,再把象拉走,在船上装

11、上石头。师:得装上多少石头?生:跟大象一样重,装到那条线。师:哦,也就是说,石头的重量就是生:大象的重量。师:对啊,曹冲真聪明!在那时就懂得用石头来代替大象的重量。大家知道为什么能用石头来代替大象的重量呢?生:因为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等。师:对!相等的量是可以代换的,这是我们数学上的一种思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等量代换)(二)创设情景,操作体验等量代换师:其实啊,等量代换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都可以见到,现在请大家随老师一起到水果店去看一看。出示幻灯片1:天平秤上,左边托盘有4个大小一样的苹果,右边托盘有一个重1千克的砝码。师:大家在水果店里看到

12、了什么?师:翊晖,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4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千克。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因为那是天平称,称出来的。师:哦,4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千克(出示相应的纸条),称出来的。翊晖,你很善于观察。请坐下。幻灯片1再出示:第二个天平秤上,左边托盘有1个大西瓜,右边托盘有4个1千克的砝码。师:在水果店里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1个西瓜的重量等于4千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纸条)师:那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师:可欣,请你来说。(很多同学举手,老师叫了其中一个)生:一个西瓜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你很会思考问题。幻灯片1再出示:第三个天平上,左

13、边托盘有1个西瓜,右边托盘上是“?个苹果”。师:那一个西瓜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呢?我们大家先不忙说出答案,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信封里老师事先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摆出例题中的条件,然后再想一想,要知道一个西瓜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换一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小组合作摆学具,摆好后,小组内再说一说,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大约用了四、五分钟)师:哪个同学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怎么换的?生:4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千克,16个苹果重量就等于4千克。师:16个苹果重量就等于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1千克就是4个苹果的重量,4千克就有4个4。师:你们是怎么摆的?生:因为1

14、千克就是4个苹果的重量,1个西瓜等于4千克,我们用4个苹果去换1千克,4千克就要换4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演示代换的过程。师:你们是这样换吗?(学生说是)那1个西瓜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呢?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了,但你会列式算吗?生:44=16(个)师:你们是这样想的吗?生:是(齐声)。师:同学们真棒!懂得了相等的量可以用来代换,会用4个苹果去换1千克,一个一个地换,4千克的西瓜就换出了16个苹果。师:其实啊,在还没有钱币的古时候,人民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换东西的。下面我们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换东西的?(三)运用新知,强化体验等量代换 出示幻灯片2:做一做(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上面左边

15、的跷跷板上,一边是2只羊,另一边是1头猪;上面右边的跷跷板上,一边是4头猪,另一边是1头牛;下面的跷跷板上,一边是2头牛,另一边是问题?只羊。师:请大家看屏幕,题目里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告诉了我们,2只羊等于1头猪的重量,4头猪等于1头牛的重量,问2头牛等于多少只羊?师:你怎么知道2只羊等于1头猪的重量?(指着跷跷板)你知道这个是什么?生:跷跷板。生:跷跷板这样平的,说明两边一样重。(学生一边比划一边说)师:那2头牛究竟等于多少只羊的重量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相等的量是可以代换的,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可以怎么换?大家也可以讨论讨论。师:哪位同学来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生:2头牛等于1

16、8羊。师:飞凯,你是怎么想的呢?生:因为2只羊等于1头猪,所以我用2只羊去换1头猪,1头1头去换。师:好,请大家跟着飞凯同学的思路,我们一起去换一换,2只羊换1头猪(老师用课件演示),飞凯,是这样换吗?(是)1头1头去换,是这样吗(是)?师:大家看清楚了吗?这样换后,我们知道了1头牛等于几只羊?生:8只。师:那,飞凯,2头牛等于多少只羊?生:16只。师:那你刚才说多少只?生:18只,我师:没关系,改正过来就好了。师:那16只是怎么来的呢?好,刚才我们知道了1头牛等于8只羊(课件再在问题中的牛头上出示8只),那2头牛等于多少只羊呢?应该怎样列式?生:28=16只。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是)很

17、好!同学们懂得了用一个量去代换另一个相等的量。但是,我呢,跟大家想得不太一样,虽然结果也是16只,但不知道这样想对不对,想请同学们帮我看一看。师:我是这样想的这道题要求2头牛的重量等于多少只羊的重量?那就先来看一看牛和什么动物有关系呢,哦,有一个条件告诉了1头牛的重量等于4头猪的重量,那么2头牛就应该等于多少头猪的重量?(8头)对,2头牛的重量就应该等于8头猪的重量。(课件演示:在问题处出示8头猪)1头猪的重量等于多少只羊啊?(2只)(课件出示)8头猪呢?(课件在演示交换的过程)(16只)师:老师这样想对吗?(对)谢谢同学们认可我的想法。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把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

18、弄清楚古代的人们是怎样换东西的。现在啊,大象听说我们三(3)班的同学很聪明,它也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大家乐意吗?(乐意)那好,咱们去看看。出示幻灯片3:想一想:1头牛的重量=8只羊的重量 1头大象的重量=?只羊的重量师:请大家帮帮大象,想一想,1头大象的重量=?只羊的重量。(这时,有些同学在小声议论,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了)生:老师,1头大象的重量等于多少只牛?师:你为什么要问这个呢?生:因为不知道1头大象的重量等于多少只牛?就没法知道1头大象的重量=?只羊的重量。师: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少了一个条件,是吗?(是)其他同学也是觉得少了一个条件吗?(是)没有这个条件,行不行?(不行)这就奇

19、怪了,大象怎么这么糊涂呢,要我们帮忙却没把条件告齐,这叫我们怎么帮呀!走,咱们去问问它,是不是漏了条件。老师点击幻灯片3,在第一个条件下面出示:1头大象的重量=9头牛的重量师:哦,真是少了一个条件。现在会做了吗?(会)那,1头大象的重量=?只羊的重量生:72只。师:大家同意她的意见吗?(同意)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1头大象的重量=9头牛的重量,而1头牛的重量=8只羊的重量,所以1头大象就有9个8,98=72只。师:哇,你真了不起!不但会做,而且还能把想法讲清楚,大家要好好向他学习。师:刚才,大家热情地帮助了大象,现在老师我也被一道题给难倒了,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帮我?(愿意)好,那请看

20、出示幻灯片4:算一算: = + + = 24 =( ) =( )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吗?题目告诉了什么?求什么?生: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等于3个正方形,还知道1个正方形加1个三角形等于24,求1个三角形是多少?1个正方形是多少?师:你真不错!很善于观察和思考,看清楚了题意,知道了题目告诉了1个三角形等于3个正方形,1个正方形加1个三角形等于24,求1个三角形是多少?1个正方形是多少?那这道题怎么求呢?生:1个正方形=6,1个三角形=18。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36=18,186=24,所以1个正方形=6,1个三角形=18。师:哦,我明白了,你是根据题意猜想如果1个正方形=6,那3个

21、6是18,然后186正好等于24,是这样吗?(是)师:你很棒,猜得对!但有没有同学用别的方法想出这个答案呢?师:大家想想看,24等于多少个正方形?生:24等于4个正方形.师:为什么?生:因为一个三角形等于3个正方形。师:对,因为第二条件告诉我们,1个正方形加1个三角形等于24,而一个三角形又等于3个正方形,我们用刚学过的等量代换的知识,将3个正方形去交换第二个条件中的三角形(老师边讲边用课件演示替换的过程),这样就很快知道4个正方形是24了。看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那1个正方形是多少该怎样列式?生:244=6师:1个三角形是多少又怎样求?生1:246=18生2:63=18师:同学们,真厉害

22、!不但帮老师解决了难题,而且还想出几种方法,老师要谢谢大家,并向大家学习。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水果可以交换,动物可以交换,图形也可以交换,也就是说,只要是相等的量都可以交换。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一道难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愿意)好,请看题目。 出示幻灯片5:比一比:第一个跷跷板上左边是2只鸭子,右边是1只鹅(跷跷板是水平状态)第二个跷跷板上左边是4只鸡,右边是2只鹅(跷跷板是右边向下,左边翘起)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师:请大家认真看看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生:2只鸭子和1只鹅一样重。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因为跷跷板是平的,所以两边是一样重师:对,第一个跷跷板是平的,说明两边

23、是一样重,也就是说2只鸭子的重量=1只鹅的重量。师:题目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第二个跷跷板是怎样的?(斜的)为什么会斜呢?生:因为一边重,一边轻。师:哪边重哪边轻?(右边重左边轻)那这说明了生:那说明了2只鹅比4只鸡重一些。师:说得对!第二个条件告诉我们2只鹅比4只鸡重一些。那谁知道1只和1只鸭来比较,谁会重一些呢?(大部分同学在思考着,也有些同学和在小声交流着。)师:题目中鸭子和鸡的只数一样吗?(不一样)只数不一样,比较起来好像挺困难的,我们能否用我们刚学过的等量代换的知识,把题目中相等的量换一换,看看能不能把鸭子也变成4只,4只鸭子和4只鸡来比较就好比较多了。师:那怎样来换呢?同学们请看第

24、二个跷跷板的右边是2只鹅,而第一个条件是(1只鹅=2只鸭),那我们可不可以用2只鸭来替换跷跷板右边的这只鹅?(可以,老师马上在幻灯片上演示替换的过程)那另一只呢?生:也可以用2只鸭来换。(老师再演示替换过程)师:这样一换,2只鹅就变成了4只鸭,第二个条件就变成了4只鸡和4只鸭来比较了,也就是说生:4只鸭子比4只鸡重一些。师:现在大家知道1只鸭子和1只鸡来比较,谁重一些吗?(1只鸭子重一些)师:对!我们把2只鸭子去替换1只鹅后,就把第二个条件就变成了4只鸡和4只鸭来比较了。因为跷跷板是倾斜的,所以可以看出4只鸭子比4只鸡重一些。而且我们知道每只鸭子的重量是一样的,鸡的重量也是一样的,这样的话,我

25、们就可以明显地看出,1只鸭子比1只鸡重一些了。师:除了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1只鸭子和1只鸡的重量,那还有没别的方法呢?那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题目。师:第二个条件是2只鹅比4只鸡重一些,那请同学们好好思考一下,1只鹅和2只鸡来比较的话,谁会重一些?生:1只鹅会重一些。师:既然1只鹅会比2只鸡重一些,那么,如果它们来压跷跷板的话,会变成怎么样子呢?(老师用课件演示:左边抽走2只鸡,右边抽走1只鹅)师:现在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只鹅比2只鸡重一些。那右边的这只鹅换成鸭子呢?(能)为什么?生:因为第一个条件是告诉我们1只鹅=2只鸭子。师:好,那咱们就来换一换。(老师演示)师:那现在变成几只鸭子和几只鸡来比

26、较?(2只)这样可以看出1只鸭子和1只鸡谁重一些吗?生:能,1只鸭子比1只鸡重一些。师:同学们,太棒了!这么难的题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这道题之所以能比较出来,是因为我们在比较过程中利用了2只鸭子的重量等于1只鹅的重量这个条件,用2只鸭子去替换了1只鹅。(四)全课总结,联系生活中的等量代换师:学到这,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快要完成了。那老师想问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懂得了相等的量可以代换。生2:我知道了,等量代换是一种数学思想。生3:我明白了,只要是相等的量就可以代换。师:老师特别高兴,同学们这节课有这么多收获,懂得了只要是相等的量就可以代换的这种思想。那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

27、地方也应用了这种思想的?生:买东西的时候,是用钱去换物品。师:对!买东西时,是拿钱去换等价的物品,这也是等量代换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应用。师:樱子,你现在多高?生:我132厘米。师:谁还能用其他方法告诉我樱子的身高吗?生:1米32厘米。师:1米32厘米和132厘米是一样吗?(是)那就是说,因为1米32厘米和132厘米是相等的,所以刚才那位同学就把132厘米换成了1米32厘米了,这里我们也是应用了等量代换的知识。师:同学们,玩过QQ游戏吗?生:玩过(许多同学特开心地说)。师:那QQ游戏中的QQ农场是怎么玩的?生:先种菜,然后把收获的菜拿去卖,再把卖菜得来的钱去换种子,或者买别的物品。师:同学们,这

28、个游戏中卖菜换钱和用钱去换种子、买物品,是不是也在进行着等量代换啊?(是)师:是啊,QQ农场虽然是一种游戏,但游戏中也渗透了一些的数学知识。不过,话又要说回来,虽然游戏中渗透了一些数学知识,但它毕竟还是游戏,所以我们在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生:注意眼睛。生:注意不要玩太久。生:注意不要影响学习。生:注意不要沉迷,要有个度。师:说得太好了!玩游戏要把握个度,不能沉迷。千万不要因为游戏好玩,就影响了健康,影响了学习。(五)布置作业,拓展学生思维师:从有节制得玩游戏就能看得出我们三(3)班的同学很聪明,但谁是最聪明的呢?我刚才没看得很清楚,所以给大家出了一道聪明题,这道题谁先完成了,我就知道谁最

29、聪明了。谁最聪明? 出示幻灯片6: = 41 = 59 =( ) =() 师:同学们,因为快下课了,请大家把题目抄回去做,做好了就交到我办公室来,或者交给你们的叶老师。师:抄好了吧?(抄好了)那在下课前,我最后还要说两句。今天我们学习了等量代换的知识,这是一种数学思想,它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是相等的量都可以代换。这节课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精彩的表现!下课!3、 实实在在:我的教学反思或许就因为自己是一个实在人吧,所以也喜欢实在人,喜欢做实在事。从教25年来,我一直都在追求实实在在的课堂,希望自己的课堂能让孩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希望自己的课堂让他们的思维实实在在得到发展。下面我就从上面两

30、个方面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一) 让孩子实实在在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但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必修的功课。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通常比较注意这几点:1.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慈爱的笑容,亲切的话语,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平时,我一般不直呼学生的姓名,而是亲切地叫学生的名字或昵称。课堂上,特别注意保持自己的笑容,多使用文明用语、礼貌用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彬彬有礼,以及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另外,还注意多用“我们、咱们、大家”来代替“你们”,使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是“一伙”的,一下就拉近

31、了师生的距离。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多和学生用眼睛交流,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2.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好好学习,就要千方百计注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到自豪、欢乐、惊奇、赞叹”因此,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一般是这样处理的: (1)注意平衡学生的表现机会。 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因此,我在课堂上是比较注意平衡学生的表现机会。提问时,往往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选择回答的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表现”自己,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望,

32、练习时,我经常让学生先在座位上完成,先完成的可以自己直接到黑板上板演,只要有位置谁都可以上去,这样一来,往往是成绩好、速度快的同学抢到了表现的机会。为了照顾速度慢、基础差的学生,在下一回合的练习时,我就会改变一下策略,指名叫那些刚才没抢到机会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帮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注意让学困生“体面”地坐下去。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除了要注意平衡学生的表现机会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在学困生遇难时,帮助他们“体面”地坐下去。如,在一次公开课上,巩固练习中有一道应用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电视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了36台,经过5小时后,还剩多少台

33、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288365=108(台)。可是,一位学困生在黑板上错误地把算式列成了“28836”。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有个别学生还在小声地提示,“错了,错了。”做错题的学生站在黑板前“不知如何是好”,脸涨得通红。这时,我赶紧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转过身对那位板演的学生说:“这题你没做错,只是没做完而已。”老师一说,全班学生都愣住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在老师的点拨下,这位学困生终于明白了:28836=8(小时),这一步求出的是这个车间完成装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已经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3(小时)。还剩下没有装的是363=10

34、8(台)。这样,得到了这题的另一种解法:36(288365)=108(台)。我还引导他比较这两种解法,鼓励他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这位学生高高兴兴、体体面面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二)实实在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得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并储存下来,从而使形成的认识结构更充实、更完善。有效的练习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在设计练习时注意下面三点:1.利用求异心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根据

35、学生的思维特点、求异心理和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一题多解” “一题多问” “补充条件、补充问题”等训练,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教学“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看条件补充问题,并列式:某厂第一车间有男职工80人,女职工50人。大部分学生都能提出如下问题:(1)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多百分之几?(2)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少百分之几?(3)男职工人数占女职工的百分之几?(4)女职工人数占男职工的百分之几?(5)女职工人数占全车间的百分之几?(6)男职工人数占全车间的百分之几?通过该题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

36、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进一步学生思维的发展。2. 根据学生粗心和容易盲从的特点,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学生年龄小,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全面,丢三落四,对某些知识的领悟经常都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通过“小医生”“小老师”“小诊所”“法眼金睛”等形式出示,让学生在判断、纠正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我经常会设计一些“缺少条件”或“有多余条件”的题目来训练学生。让学生明白缺少的这个条件是重要的、必需的,缺之不可的。设计“有多余条件”的题目,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分析中、筛选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推敲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