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法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5854985 上传时间:2022-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走近法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法律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走近法律北京市三帆中学籍颖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敬畏法律的观念。2.认同法律的重要作用,体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2.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初步形成通过比较厘清概念的能力。(三)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2.知道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特征。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知道法律的特征。2难点: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教学策略“规则”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方法面面。但是,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听从和接受家长、老师关于遵守规则的要求,没有形成遵守规则的观念和主动性。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学生对

2、法律的认识停留于抽象的直观感受层面,对法律的特征和法律所倡导的价值缺乏清晰地认识和理性的思考。此外,学生多从个人角度看待法律的作用,缺乏审视法律的社会视角。因此,课堂教学依托社会情景,从现存的社会现象中引发问题和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日常生活经验感知规则对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保障作用。再由规则引出法律,通过案例分析和观点争鸣,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概念对比,厘清和理解法律的特征,体会法律倡导的平等价值,感受法律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观念。四、教学过程【教学线索一】出示PPT材料,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仅是地震这一自然灾害,近两年内就频频出现,这些灾难离我

3、们并不遥远。今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那些突如其来的灾难,除了为那些生命的陨落感叹,为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垂泪,为生者祈福,我们也应以理性的眼光去回顾地震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今天,我们就聚焦地震中的这样一个群体灾区记者。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他们出现在灾难救助的第一线,出现在伤者家属的身边,出现在灾后的废墟上,为我们带来了生动的照片,及时的消息。 以四川雅安地震为例,国内外媒介纷纷进入灾区,记者的采访自由得到充分的实现。政府、军方、包括受灾民众都对记者采访大开方便之门。但是,这样一个群体在救灾现场的出现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当紧急救援队火急火燎进入灾区赶去救援,却被一些记者要求停下来摆好姿势拍合影;当医

4、生正准备给伤员动手术,记者却在没有消毒的情况下进入灾区临时医院,导致医疗设备被污染;个别没有通行证的记者试图突破抗震救灾指挥部划定的警戒线,进入灾后被封闭的地区,拍摄更加生动的照片;个别记者在直升机匆忙运送物资去灾区期间,试图采取各种方法搭载直升机同往。 依据材料思考以下问题:1.你赞同这些记者的行为吗,为什么? 2.如果禁止记者行使进入灾区采访的自由,可以吗? 3.如何既保障记者的采访自由,又不妨碍救援秩序? (学生:思考、举手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个人在行使自由的时候,有可能会损害到他人的自由,甚至是他人的生命,也可能会妨碍公共秩序。记者的采访自由应当受到保护,但是,记者在行使采访自由的同

5、时要意识到自己担负的公共服务责任、对于他人生命的责任、对社会秩序的责任,制定规则、遵守规则可以既保障自由,又维持秩序。今天,我们就从身边的规则说起。出示本课第一环节:我们身边的规则。(设计意图:从社会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关于规则的思考,导入新课。)教师:我们身边的规则有哪些?(学生:思考并作答)(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请学生准备至少3个具体规则。在学生作答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列举的规则分别归入道德、纪律、法律的范畴,通过副板书分列呈现,引发学生思考,提炼总结出规则的类型,写在正板书位置,为下一步的概念对比打下基础。)总结提炼规则的大致类型:道德、纪律、法律,进行PPT展示。教师:我们刚

6、才列举了很多规则,那么,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有了这些规则,我们又获得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并作答)教师:如果没有规则对于个人自由的适当限制,那么自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和根基,无从谈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遵守规则,便是为自己行使自由创造条件,也使整个社会井然有序。如果没有规则,大家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引出本课第一个要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突出重点)(设计意图: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则,结合具体生活情景,理解遵守规则对行使自由的重要意义,体会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线索二】PPT出示关于地震的网络谣言(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体会和生成

7、法律的显著特征)四川雅安地震发生4小时后,自称为地震局内部人员的网民李某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4月20日雅安芦山7级地震只是前震,成都将于4月22日发生9.2级地震。”此条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影响甚广,引起很多网民的惶恐,纷纷回帖咨询。事后证明,该消息发布人是位无固定职业者,为了提高自己帖子的点击率,赢得经验值,再将经验值卖给他人,故意散播谣言。A.单位纪律 B.社会道德C.相关法律教师:针对这种行为,你认为以上哪种规则约束最有效,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表达看法)教师:网民李某不从属于任何单位,纪律只是在局部范围内有约束力;李某为了个人利益而散播谣言,道德劝说和舆论压力的约束成

8、都有限,他可能根本不在意。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且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因此,对于李某的行为,法律约束较为有效。法律因其强制力和普遍的使用范围,成为约束这种行为的最有效规则。而正是因为法律的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法律的制定不是个人行为,更不是随意行为,而是由国家经过严格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出示法律的特征: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强制性。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针对法律的特征进一步拓展,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法律的特征,突出重点)PPT出示网民李某散播谣言行为处理教师:从网民李某该行为的处理中,请同学们对法律的特征做进一步思考:1.“国家”制

9、定或认可,具体指哪些国家和机构?2.国家强制力有谁来保证实施?(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作答)(结合教材P86表格,在道德、规则与法律的相关对比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的特征。)解读:1.纪律由特定的单位、机构或组织制定;道德是约定俗成的,可能是传承下来的传统,可能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纪律靠相关组织力量发挥作用;道德依靠舆论、习惯、信念的力量发挥作用;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障实施。教师:李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不仅使同学们,也使其他社会成员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我们对于法律的严惩感到快慰,也警示了那些有不良意念的潜在违法者。我们要尊

10、重法律、敬畏法律。PPT出示明星、高官违法案例教师:网民李某是无固定职业的普通社会一员,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约束。那么,这些社会公众人物违法法律,又当如何处理?学生:思考并作答。教师: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一但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点突破)(设计意图:通过法律与其他规则类型的对比,明确法律的特殊性,通过对法律特征的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法律的神圣性,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观念。体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延伸:PPT出示灾后捐赠地震后,受灾者失去家园,虽然在灾难中幸存,但他们灾后的基本生存

11、受到威胁。对于这些受灾者来说,一瓶解渴的水,一碗充饥果腹的米饭,一顶遮风挡雨的帐篷,就得以维持他们在灾难中幸存的生命,燃起他们在满目疮痍中生的希望。而这些救灾物资,除了政府的专项供给,大多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慈善捐赠。这样的慈善举动不含有任何功利的目的,慈善捐助也是一个公民责任意识的体现,是一个社会最高的善。于是,一位人大代表提议:每个人的工资必须要有一笔钱做慈善,就像现在纳税一样,要按照法律的程序。教师:你赞同他的提议吗,为什么?如果把所有的道德都变成法律,可以吗?(学生:思考、讨论并作答)解读:1. 道德标准是因人而异的,社会所倡导的道德为人们构架了理想的善。 2. 慈善捐助要视个人经济状况而

12、定,有善心但是力所不及的,不应做强制。 3. 如果捐赠立法,就变成了一个公民必须尽到的法律义务,那么慈善也就丧失了道德美感。 教师: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底线,道德和法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法律与道德的互补,两者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道德与法律的社会作用的对比,提升学生对法律特征的理性思考和认识,引出法律的作用。)【教学线索三】PPT出示关于税收的法律规定。教师:那么,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以刚才提到的税收的相关法律为例。思考:法律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观点)教师: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

13、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准绳。法律具有规范作用。PPT出示灾后重建教师:为什么教育事业成为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小结:教育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公民的受教育权受到法律保护。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教师:如果纳税、受教育不立法会怎样?(学生:思考作答)教师小结:法律对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对我们的合法权益有保护作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应该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设计意图:通过法律条款和社会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体会生活离不开法律)五、教学反思本课以中国频发的地震灾害为背景和

14、线索,围绕这一背景下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立足这一背景下的社会观点激发讨论,整堂课既有现实性、又具连贯性,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和相对枯燥的法律知识蕴含于生动丰富的社会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依托情境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非常好的训练。学生在情境问题中充分进行观点交锋和观点澄清,通过现实情境中法律与道德、纪律适用性的对比,自主生成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提升,从法理上进一步深入理解法律存在的意义、法律的特征和法律所倡导的价值,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对法律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尊重与敬畏。目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有限,在日常生活中学法、用法的经历相对较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借助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理论和价值运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真正做到知法、守法、护法、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