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虚传只在人

收藏

编号:16895745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9.55K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2-11-13
10
积分
关 键 词:
道不虚传只
资源描述:
道不虚传只在人道不虚传只在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新宇道可道 中医之道与中华文化之道一脉相承。从中华文化之道理解升华中医之道。传道、授业、解惑。道不虚传只在人。传道者,中华文化的弘扬者,中医文化的传播者,中华文化复兴之参与者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 易经 群经之首 生生之谓易 天地之大德曰生 中医:生生之理、生生之术 汉书: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是什么?尧传位于舜时给他四个字:“允持厥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一个“中”,一个“和”和而不同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医与西医 西医找病除恶务尽 化肥、农药 寂静的春天 抗生素的滥用 人体菌群的失调 中医辨证求中共生 医生 养生疗效决定存在 中医的优势:病毒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老年病、妇科病、儿科病、整体调理、现代病,治未病 不懂中医或半吊子中医是否定中医的中坚 中医古藉里面有糟粕,更有精华。不要轻易否定糟粕,只是研究不到位,认识不到位。辨证论治,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简便廉验,健康整体打包。内经的认识 谨熟阴阳,以平为期,这八个字出自内经。素问阴阳别论说:“谨熟阴阳,无与众谋”素问三部九候论就说:“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这二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内涵,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前者说的是疾病的诊断阶段,后者说的是疾病的治疗阶段。谨熟阴阳 无与众谋 素问阴阳别论说:“谨熟阴阳,无与众谋”中医诊断之法则,最高之层次,亦即阴阳的层次,中医临证能从阴阳层次上分辨、把握、熟悉,亦即所谓“谨熟阴阳”的层次,也就能达到“无与众谋”的境界。中医古语有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从很大程度上就是以色脉来辨别阴阳。道器之说 对中医阴阳的理解,也可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层次。这里不对阴阳理论的一般概念或关系进行讨论,这些大家都熟悉。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个道、一个器,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器就是所谓有形质的有结构的东西,也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故称作形而下。道就是那些无形的东西,故称作形而上。那么对于阴阳的认识,在道与器的层面上有什么不同呢?从道的层面上认识阴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大道至简,而阴阳之道就是至简之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万物就是这样由简单到复杂、复杂寓含简单的生与成的过程。特别需要理解的是,万物都是以阴份的东西作为物质基础,而这种阴分的东西又都是含抱着阳分的东西,只有这种含阳之物才是充满生气活力的,也只有处于这种阴阳和谐状态东西,才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物质。天地万物的生与成 古语云:“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天地气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从天地万物的生成,亦是人与生物的生成,都是无极而太极,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阴阳二气始终不离其中,理解其中的气与形丶动与静丶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对于从本质上把握阴阳天地万物的精髓很有帮助。乾、坤之精神 按照易经乾、坤二卦的精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在乾坤天地阴阳关系中,始与生、统与承,决定了阴阳关系中阳主阴从的地位。我们需要道法自然,充分认识乾阳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阳气者,若天与日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此就是说阳气就像天和太阳一样,有他自己的运行的处所和轨迹,要自安其位,不能随意丢失,一旦丢失则生命也随之丢失,阳亡则人亡,阳存则人存,我们临床所称作的亡阳证,就是讲阳气跑丢了,跑丢了怎么办?还得请他回来,要运用回阳之法请他回归本位才行。阳气的强弱与十二辟卦 按照易经的精神,阳气的强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十二辟卦实质上就是说阳气生、长、收、藏的过程,所谓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旦昼夕夜等等,都是这样。人的一日、一年、一生,实际上也是效法自然,亦有阳气生长盛衰的过程。十二辟卦图一年之阳气 春生 夏长 夏至一阴生 秋收 冬藏 冬至一阳生 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低之地,夏气常在。万物生长靠太阳一日之阳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进一步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随着一日时间的不同,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之适应,气门已闭,一定要它再打开,是违反自然生活的法则。一月的阳气 朔 上弦 望 下弦一生之阳气 六十年,一个花甲子 人生之大期以120岁为大限。四时天地阴阳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与自然的和协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不能脱离自然与我们生存的环境而独立存在,只有与之和协才能共存。一阴一阳之谓道 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存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对于阴阳之道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因为阴阳之道无所不在,可以说贯穿我们临床诊疗活动的全过程,你的修养修为的程度如何,决定你的认识判别水平的高低。如何把握“阴阳之道”如何提高认识判别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加强中医药经典著作的修养,更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易经、老子、孔子等中国古代文化的修养,除此之外,别无捷径。能从道的层面把握好阴阳之道,在我们的临床中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道须臾不可离也 道须臾不可离也,离之非道也。志同,道才合;道不同,难相为谋。一方面,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为你喜欢或不喜欢,你的好恶而存在与否;另一方面,要认识道,确实不易,特别是我们这几代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修为与氛围欠佳,要有学道、传道、授业、解惑的勇气和精神,争取更多志同道合者,使相谋者更多。从器的层面上运用阴阳 以中医之器层面来看,阴阳主要是辨证的工具,选方用药的武器。天地阴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阴阳之平衡并不能单纯用数或量上的相等来判断是否平衡,按中医的观点不是用“数”来推断,而是从“象”上来推断。“象”就是“有诸内,必形诸外”之象。中医的脏象学说就是讲脏外在表现之象。内在的疾病都会在外有所表象,就是症候或证象,特定类别的证象就构成证素。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就侧重在“象”上来认识,最重要的象也就是阴与阳之象。一般说来,任何证或证素都可分为阴或阳。从器的层面上就是识证要运用阴阳,也必须辨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中医的色诊与脉诊,色以应日,脉以应月,两者结合对于辨别阴阳意义重大,再结合其他诊法就可达到“不失”于诊了。郑寿全之辨识阳虚症、阴虚症 郑寿全在辨识阳虚症、阴虚症上有一套硬功夫,在临床中对我们认识阴阳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清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阴虚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高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躁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脉长大有力。其中阴阳证素的内涵已寓之中,但临床上还须注意证有真假,证易误诊。郑寿全认识的启发 能认真体会研习郑氏有关的内容,对其证素特征有深入的理解,结合在道的层面上对于阴阳的认识,能极大提高我们在临床中辨识阴阳的能力。中医诊病治病一定要按中医的方法来进行,离开中医阴阳之道来进行,就不是真正的中医,如一见到发热、咳嗽、吐痰,就不问青红皂白就是炎症,就只能用清热解毒,就只能用抗生素,那就大错特错了,你认为中医没有疗效也就不奇怪了!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素问三部九候论:“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平和中正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境界 中医叫健康之人为“平人”,故内经中有一章专门讨论“平人”章节,即素问平人气象论。它说:“平人者,不病也。”平人亦是说阴阳平衡的人,没有太过与不及的人。“平”之生理病理认识 内经在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上亦非常重视“平”。素问通评虚实论说:“五脏不平,六府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进而认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认为偏嗜日久,会引起平衡的失调而致生命的夭折。素问三部九候论强调:“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平”的认识“平”又如何解释呢?广韵说:“平,正也”。又:“平,和也”。左传疏说:“平者,和也”。又:“治也”。平和中正,是中医诊断治疗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大学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的运行,万物的生育,都离不开“平和中正”,所以中医把健康之人谓之平人是非常恰当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即是说调阴阳使平,简称为调平治法。“平”的认识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对于“平”的认识,还要结合素问生气通天论的一段重要论述来展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关系最为紧要的不是单纯的平衡问题,中医不是从数或量上进行推断,而是从“象”上进行这种平衡的判断,这个象的特点就是“阳密乃固”,王冰注云:“阴阳交会之要者,正在于阳气闭密而不妄泄尔”。后世诸家均从此说,认为人体阴阳平和中正的关键,在于阳气的固密,只有阳气固密在外,阴气才能固守于内。临床的角度对“平”的认识 张仲景治疗失精家之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汗漏不止之用桂枝加附子汤等就是对于阳密乃固的应用。对于年青体壮之“阳强”之人,如连续敖夜,或运动过度,或房劳过甚等“太过”之人,亦有可能导致体内“阴气乃绝”而亡。这里所谓的“阴气”,可以说是人体的储备能力,此阴气也就是含有阳的阴气,一如太极图中阴阳鱼,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物质,阳密于其中才能保持正常的生命运动。太极图中阴阳鱼阴平阳秘的理解 对于“阴平阳秘”的理解,多认为只有在阴精宁静不耗,阳气固密不散,阴阳双方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人精神旺盛,使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李中梓在内经知要阴阳中说:“阴血平静于内,阳气秘密于外,阴能养精,阳能养神,精足神全,命之曰治。”“阴平阳秘”的临床理解 从现代临床医学角度来理解,对于危重患者其出入水量要求作详细记录,并尽可能保持出入水量的大致相等,在中医水液代谢角度理解,也可以说是对“阴平”一个很好的诠释,说明“阴平”是极为重要的。“阳秘”又当如何?“阳秘”实质上涉及人体能量代谢问题、内分泌的功能问题、人体的潜能问题、或含阳的阴气的多少问题等,这些有无充足的储备,如储备充足,说明阳气秘藏得非常好,人体的寿命才能延长,才能使生命转危为安。张仲景对于保胃气非常重视,保养好了胃气,阳秘才能得以补充和秘藏,否则会消耗得干干净净。现代急救医学经常运用的静脉营养或肠道外营养,为“阳秘”提供另类之方法,从而得以挽救那些口不能进食的病人生命。仲景学说与调平治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所谓“本”,就是从阴阳着手。故进一步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就是根据内经的理论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使之成为中医不朽之经典,不论是治疗伤寒类外感疾病,抑或是治疗内伤杂病,都有很好的调平之法。重视阳气与固护阳气是主线 素问天元纪大论认为:“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与阴阳气的关系密不可分,故六经辨证治疗提供一个可行的分阶段进行调平治疗的方法。在阴阳关系中,重视阳气与固护阳气是主线,温补之药与温补之方的应用是仲景方剂应用的主流,其他治法与方药是权宜。可以说,仲景是一个基于温法为主线的调平治疗温法治病桂枝汤类方 桂枝汤类方、四逆汤类方、理中汤方等是其运用温法治病的主要内容。后世医家称桂枝汤为群方之冠。其中桂枝在伤寒论113方中就有43方使用,占38%;在金匮要略262方中就有50方使用,占19%(不含附方)。本经疏证认为用桂枝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桂枝汤加减变化在临床各科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基于桂枝汤通阳与调和营卫的基础,进而平调阴阳、气血。本人桂枝汤类方常用于心悸怔忡、不寐、项痹、胃痛等,使用恰当有确实疗效。温法治病四逆汤类方(1)四逆汤类方由附片、干姜、甘草组成,或加人参、茯苓、猪胆汁等,或用乌头、天雄等。本草纲目认为:“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且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健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温法治病四逆汤类方(2)对于伤寒论原著仔细分析可知,四逆汤类方除少阴篇广泛应用以外,其余各篇均使用四逆汤,可知四逆汤主治少阴病的元阳虚脱证。但在六经病的各个阶段,或外感疾病的进展阶段,随时都可能耗竭人体的元阳元阴,都有使用四逆汤的指征。阳气是生命的动力,又是抗病的主力,故凡外感寒邪正气不足以达邪外出者,皆可用此方助阳气祛邪外出。本人常用四逆汤类方运用于心衰、肾衰、肺衰等多脏功能衰竭,并以此制成医院制剂,对于某些顽固性的心衰、肺衰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动物实验进行机制研究,证实其疗效的可靠与安全。关于“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积阴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思考 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 而又相成的运动形式。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 而凝,故成形。”因此,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 与凝聚、分化与合成等的相对运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 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阳化气,阴成形”的临床价值 气化的作用。形成的原因 与心血管病有关的气与形的问题:心脏的肥大,心衰,胸水,水肿,心脏的肿瘤,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等。抗生素的滥用与中医药的作为(1)现代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中有许多都是滥用,造成诸多不良后果,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抗生素,大都是苦寒伤阳、苦寒伤胃之品,加上疾病本身对人体阳气的损害,有可能加重病情的发展。中医中药实际上大有可为,特别是以仲景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四逆汤等,如辨证恰当,临床效果显著。抗生素的滥用与中医药的作为(2)本人在治疗感冒、心肺系疾病时,能不用抗生素的尽量不用,或减少使用,辨证使用经方,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本人曾治疗一例脑病昏迷3个月以上的高龄患者,已作气管切开,但痰特多,喷痰量大而喷得很高,因长期住在重症病房,作药敏试验无抗生素可选,都是耐药,此时停用抗生素,加用小青龙汤加减中药煎剂灌胃,一周后痰量明显减少,病情减轻而出院。这样的病例很多,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用此法治疗痰饮病、水饮病效果极佳,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用抗生素,就用苦寒清热之品。重视阳气与调理体质 中医重视阳气,其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心肾阳气,代表方有桂枝汤、四逆汤,本人在对于体质偏于心肾阳虚的、要求调理体质者或类似情况的慢性病患者,常以之加减作为中药膏方,并结合四季阴阳消长情况为其进行个体化设计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临床信赖与好评。三重境界 世徒知通三才者为儒,而不知不通三才之理者,更不可言医。医也者,非从经史百家探其源流,则勿能广其识;非参老庄之要,则勿能神其用;非彻三藏真谛,则勿能究其奥。生之本,本于阴阳 总之,素问生气通天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本人从多年的临床中确信此言之不虚,并在阴阳关系中极为重视阳气的作用,这是一条主线贯穿于本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希望中医之道常用常新,与同道共勉!寄 语 章次公: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周恩来:中医好,西医好,中西结合更好!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道不虚传只在人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6895745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