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防治饵剂系统介绍及其应用前景

收藏

编号:16889538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5M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2-11-13
10
积分
关 键 词:
白蚁 防治 系统 介绍 及其 应用 前景
资源描述:
1、通过安装饵站,对白蚁进行诱集或监测,定期对饵站进行检查,当在饵站中的饵料上发现白蚁后,投放饵剂,白蚁取食饵剂后,通过交哺、整饰、抚育等习性,将饵剂中的杀白蚁有效成分传递至整个白蚁群体,从而导致白蚁群体的死亡。2、治理的目标不是白蚁的个体,而是整个白蚁的群体,因此白蚁防治饵剂系统是一种控制种群的技术,可以在白蚁的灭治和预防工作中应用。1、白蚁防治饵剂系统一般由饵料、饵剂和饵站等组件组成,各种产品都附有技术操作规程。2、产品的组件均有统一的尺寸规格和专利,饵剂和饵料的投放量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3、饵料:投放在饵站中供白蚁取食的物质,不含防治白蚁的有效成分,主要用于诱集或监测白蚁,饵料一般选择白蚁喜食的木块、皱纹纸卷或纸卷包裹的木片等4、饵剂:投放在饵站中,含有防治白蚁的有效成分,可供白蚁取食的物质,是饵剂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5、饵站:聚集白蚁,盛放饵料和饵剂的装置。通常采用塑料制成,依据用途设计成一定的规格和形状。饵站又可称为监测站、捕蚁站等。根据饵站的使用部位、使用环境和作用,饵站通常被制作成地上型和地下型两种。6、操作说明:面向白蚁防治专业人员的技术手册、使用说明书,详细记录每种白蚁防治饵剂系统的作用、原理、组成、结构部件、操作方法、安全施工知识等内容 1、饵剂中使用的药剂特点是能控制白蚁种群、能消灭同一巢体内的白蚁群体、能抑制白蚁种群的数量和活动。2、白蚁种群控制制剂要在群体水平上能消灭白蚁,而不能对白蚁产生驱避性;具有缓慢的致死或控制作用方式,关键要能通过白蚁个体的携带,在同一群体内的白蚁个体中得到有效传递。3、生物控制剂:主要有真菌、细菌、线虫等。4、代谢抑制剂:主要有硼砂、伏蚁腙、氟虫胺等。5、昆虫生长调节剂:保幼激素(或保幼激素仿制物)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氟铃脲、除虫脲、杀零脲等),此类制剂对土白蚁属和大白蚁属白蚁无明显的防治效果。1、白蚁的灭治:通过地上型和(或)地下型饵剂系统的应用,消灭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白蚁群体。整个过程为:检查白蚁危害和活动情况;安装饵剂系统;定期检查饵剂被白蚁取食的情况,需要时更换和添加饵剂(地下型另需根据需要更换饵料);检查时,建筑物内部或外部的白蚁被消灭,灭治结束。2、白蚁的预防:通过“监测投放饵剂消灭白蚁群体再监测”过程循环运用,控制白蚁危害。整个过程为:饵站安装(在房屋四周土壤内或其它需要安装的部位);监测(定期检查饵站,观察饵站内是否有白蚁活动);投放饵剂(当饵站中发现有白蚁活动后投放饵剂,并定期和及时补充饵剂);白蚁消灭(饵站中持续两周无白蚁活动);再监测(将饵站中的饵剂换成饵料,重新开始监测)。1、地上型饵剂系统的安装选择安装部位:首选安装部位是白蚁取食点和新鲜的蚁路上;地面、墙面有白蚁爬出的裂缝处;开始产生蚁路的地方;内部仍有白蚁活动的分飞孔(有时通常不起作用,由于分飞孔周围聚集的主要为长翅成虫,该品级不主动取食);白蚁“不小心”蛀破的地方等。饵站的安装:清除安装部位表面异物固定饵站“引芯”搭桥放入饵剂适量无污染水合上盖子。2、地上型饵剂系统的检查与处理检查:开启盒盖(操作轻柔,避免惊扰白蚁)察看(有无白蚁、数量多少、活跃程度、饵剂的取食量和剩余量等)检查间隔的时间(季节、蚁种、温湿度等)投放饵剂:添加饵剂添加水分关闭盒盖活动停止。3、地上型饵剂系统的信息记录饵剂系统安装示意图:建筑平面图;各个饵剂系统的安装位置;编号;安装时间;饵剂系统间的距离;对饵剂系统安装现场的简要说明。检查与处理记录表:以表格的形式反映每次对饵站进行的检查和处理,将相关信息记录下来,以便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防治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估。1、地下型饵站的安装一般情况下的安装:用专用打孔工具在房屋四周离外墙基础1m范围内的土壤中安装,最好离外墙基础30至50cm安装;有散水坡的,则沿散水坡外沿10至20cm范围内安装;不同产品的安装间距是不一样的,通常为2至3m一个。尽可能安装在有白蚁活动迹象或有利于白蚁生存活动的地方;在安装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原环境的破坏和对白蚁的惊扰;要使饵站外避与土壤紧密结合,不要留有缝隙;土壤中应有一定的湿度。安装后,要对每个饵站进行编号,做好记录,方便寻找和检查。2、地下型饵站的检查与维护检查的次数与时间:不同产品对检查间隔时间和次数有不同的规定;相同产品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环境下,针对不同种类的白蚁时,检查次数和时间也是不同的。在预防中:乳白蚁危害区,一年检查3到4次,时间在3至10月份;散白蚁危害区,一年检查2次,时间在4至9月份。在灭治中:灭治乳白蚁,每2到3周检查一次,投放饵剂后每2周检查一次;灭治散白蚁,每3到4周检查一次,投放饵剂后,每2周检查一次,直至白蚁群体被消灭。维护:补充损坏或丢失的饵站;更换饵站内发霉、腐烂的饵料;调整松动的、积水的和可能造破坏的饵站的安装位置;清除饵站四周灌木、杂草,清除饵站内的泥土、草根;驱除进入饵站内的其它小动物;根据房屋四周土壤、绿化等环境发生的变化,调整饵站的安装位置和增减饵站的数量。3、监测到白蚁后的处理处理的过程:饵站监测到白蚁反复投放饵剂杀灭白蚁白蚁群体被消灭后重新放入饵料监测。投放饵剂:当饵站中白蚁比较活跃,数量比较多时才开始投放饵剂。尽量缩短饵站中白蚁的暴露时间和减轻对饵站中白蚁活动的干扰。不同的饵剂系统,有不同的投放饵剂方式(取出饵料替换饵剂,不取出饵料而直接在饵站内的空余部位添加饵剂、取出部分饵料形成空间后再添加饵剂)增加饵站:当饵站内的白蚁数量较多,或更换饵料、饵剂会使进入饵站的白蚁有可能逃逸时,可在已监测到白蚁的饵站四周50cm范围内增加饵站。处理:当一个白蚁群体被消灭后,需要对各个饵站进行清理,重新放入饵料或安装新的饵站进行监测。一旦监测到新的白蚁活动时,可再启动白蚁灭杀程序,实现对保护目标的长期保护。4、对干扰因素的处理生物干扰因素的处理:在土壤中或地面生活的小动物(蚂蚁、蜈蚣、蚯蚓等),植物的根系等。非生物干扰因素的处理:积水、振动、太阳直射、高温等。5、地下型饵站的信息记录饵站位置示意图检查与处理的记录表 一、白蚁综合治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过程1、遵循的主要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白蚁防治过程中化学药物的使用,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防治白蚁对环境和人身潜在的危害和风险。消灭白蚁种群,控制白蚁密度,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白蚁潜在的危害。2、主要过程与客户的交流;检查;具体防治方法的综合运用。后期的跟踪维护检查;效果评估。冷香阁外景冷香阁外景大梁内的乳白蚁蚁巢大梁内的乳白蚁周边树木上清晰的蚁路蛀空的大梁2、冷香阁及其周边的白蚁综合治理方法对冷香阁室内已遭受白蚁为害的部位进行白蚁防治化学技术处理,以消灭建筑物内已有白蚁,使蚁害不再扩展为目的。对已遭受白蚁为害的树木用饵剂系统技术进行处理,利用地上型饵剂系统防治原有白蚁,利用地下型饵剂系统来监测白蚁。对冷香阁建筑四周安装地下型饵剂系统,以监测和拦截外围白蚁对建筑物的入侵,减少外环境白蚁种群密度、削弱白蚁侵入建筑物的能力为目的。对冷香阁周边尚未遭受白蚁为害的建筑物进行白蚁监测技术处理,以安装地下型饵剂系统为主导技术,并辅以定期的白蚁普查。在冷香阁修缮过程中,对一些更换的木构件,在成型后、安装前进行化学预防技术处理,以杜绝白蚁对新换木构件的侵害。室外硬化路面地下型安装树木周边地下型安装被白蚁取食后的饵料饵站中监测到的白蚁放入饵剂饵料上的白蚁饵站中的白蚁望湖阁外环境靠山望湖阁外环境环水在二楼壁橱内废弃的乳白蚁巢乳白蚁巢体对望湖阁室内已遭受白蚁为害的部位进行白蚁防治化学技术处理。对望湖阁建筑四周安装地下型饵剂系统,以监测和拦截外围白蚁对建筑物的入侵,以减少外环境白蚁种群密度。做好望湖阁装饰装修白蚁预防。建筑物四周的地下型饵站安装于楼梯口的饵站安装于空调边的饵站饵站中的白蚁饵站中的白蚁以白蚁防治饵剂系统作为IPM策略的核心技术,是符合种群控制白蚁防治理念的。白蚁防治饵剂系统是一种主动的白蚁控制方法。通过白蚁防治饵剂系统“监测投放饵剂消灭白蚁群体”过程的循环应用,可实现从白蚁灭治到预防的过渡。化学药剂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风险小。作用较为缓慢。例如在灭治中通过消灭种群所达到灭治效果在时间上表现迟缓,容易使客户产生不理解频繁的检查与维护加大了人工和材料成本。注重宣传解释,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政策研究,因地制宜的选择客户。作为白蚁IPM示范项目的核心技术,饵剂系统技术有着区别于其他技术的独特优势,应注重其他技术与核心技术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的制订白蚁防治方案,在治理蚁害和保护环境中取得双赢。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很多发展的问题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不断摸索。白蚁IPM示范项目政策面与技术面的许多难题正在被一一研究与攻克。我们相信,只要能注重结合国情实际,在不久的将来,饵剂系统技术将得到更为科学而深入的应用。作为一项白蚁防治技术,饵剂系统应该也必须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要结合应用实际开发出更多可操作性强、成本低、防治对象(蚁种)更丰富的新产品来,并且注重产品国产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白蚁防治饵剂系统介绍及其应用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6889538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