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绘画艺术中的模糊性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7499423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word格式] 绘画艺术中的模糊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word格式] 绘画艺术中的模糊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word格式] 绘画艺术中的模糊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word格式] 绘画艺术中的模糊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格式] 绘画艺术中的模糊性(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绘画艺术中的模糊性艺米|台注: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A760040.绘画艺术中的模糊性摘要:绘画艺术中的模糊性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是一种高境界的艺术表现状态.模糊性体现于艺术主体,艺术客体和艺术欣赏者等方面,更主要的体现于艺术创作过程,反映艺术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的认知态度.过去,人们常常忽略了模糊性在绘画艺术中的价值,而今,模糊性作为种艺术追求.广泛体现于绘画艺术,且大大地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关键词:模糊性艺术绘画创作管艺术已渗人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深深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维观念.但是,人们一直在追问,也在不断地回答”什么是艺术”这个

2、问题,直至今天依然如此.从传统意义上而言,关于艺术的概念相对明确,因为传统艺术观念建立在理性和客观基础之上,艺术表现明晰状态.到了19世纪末,现代艺术发端之后,人们的艺术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新的艺术行为和艺术现象层不穷,艺术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难于回答.艺术表现无限的张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无限探索的可能和必要.llF如康德曾经说过:”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并不总是能够用语言表达我们所想的东西”.然而,过去人们习惯于用清晰,肯定,明确和完美去要求艺术,过多强调理性思维和再现.而今,人们意识到艺术并非完全足代表一种结果和具体所指,而是一种永恒的状态和

3、过程,是一种特有的思维方式,具有自身的表现规律,不仅表现明晰状态,更表现极强的模糊状态.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橄富人类创造性活动的艺术,用过于明确的定义象数学公式一样地7伟确表达反而是不确切的,模糊正是它的特点.其实,在古今中外各种艺术领域,模糊性这种艺术表现无所不在,只不过我们没有形成真正的艺术模糊观念罢了.从艺术发展来看,传统艺术以追求艺术清晰表现为准则,现代艺术更倾向于艺术的模糊表达.艺术体现清晰性和模糊性两大状态,从中西方艺术发展都_几看出这两种状态的存在,尤其是艺术模糊性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如果把西方艺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就会?44?圃李永春清楚的认识到西方艺术观念和

4、艺术形态经历了模糊清晰模糊的变化.文艺复兴之前的绘画艺术以镶嵌,壁和木板画为主,体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和模糊色彩;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印象派出现之前的传统绘画艺术,确立了写实和客观再现风格,树立了科学理性精神,塑造的形象完美,典型,追求一种“绝对美”的概念,建立了完美,准确,明晰,慨括的写实绘画体系,同时追求一种理想的美的典型和美的标准;印象派之后的现代艺术在观念上与传统艺术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艺术真实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模仿和再现.照相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绘画艺术的影响,使他们意识到平面的,表现性的和写意性的东方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明晰的,写实的艺术彤式仅仅是艺术表现的一

5、种.以塞尚,梵高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家首先冲破传统艺术观的束缚,力求主观精神表现,表现纯粹的主观情感和内在精神成为20世纪上半叶现代艺术最为突出的观点.这种转变使艺术概念和艺术表现日趋模糊,所以有人认为现代艺术即抽象和表现.就抽象绘画艺术而言,其视觉形式是基于艺术表现的模糊性而存在.在具象写实艺术无法完全表达人们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和人们内在的思想,观念,情感和精神的变化时,抽象绘_田j艺术应运而生.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强烈的视觉印象改变了人们视觉经验和艺术观念,从最本质的层面表现自然,表现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和精神,以至于随后的许多艺术流派和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抽象思维,使得艺术的范围越来越广

6、阔,这充分体现艺术是一个极为宽泛和开放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随着艺术实践而不断变化,就连”美”的标准也模糊了,甚至以美为丑,以丑为美.正如法国观念艺术家杜尚的”现成品”艺术中最为着名的喷泉一个被安置在雕像基座上的小便器,让人感到意外,这个小便器是艺术吗?美吗?唐代以肥胖为美,发展到今天,就连瘦子也宣称要减肥,他们也是在追求美可以看出,抽象艺术借助于模糊性思维,转向主观精神的表现,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扩大其表现领域,使19世纪末兴起的西方现代艺术得以全面发展,艺术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这在艺术明晰状态下是难于理解和实现的.,在我国,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奠定了中国艺术的美学思想,老庄美学

7、思想中最重要的范畴不是”美”,而是”道”,”气”,“象”,”有”,”无”,”虚”,”实”等等,认为”道”是原始混沌,不是依靠什么力量而产生.”道”是万物之源,是”有”与”无”,”虚”与“实”的统一,所为”大象无形”(老子第41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25章).”道”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用心去体悟,感受它,它不具有明晰性,而是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中与道家思想”心的体悟”相生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其妙处就在于它的模糊性.”意境”不是表现孤立的物象,而是表明虚实结合的”境”,也就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

8、生动的图景,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气),这就是“意境”的美学本质.苏轼曾经评价王维的诗画艺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营造,表达了中国文人诗画的共通审美情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朦胧之美,更加体现了画家的虚无胸怀和闲情心境.可以讲,中同绘画艺术的发展是建立在老子美学思想和”意境”营造之上的,而这种美学思想和”意境”追求内涵朦胧和模糊性.就认识和表现自然物象的独特性而言,中国山水绘画充分体现了模糊观念,它有着自身的造型方法,其立意,构图,取景和表现手法都体现m特有的审美观.魏晋南北朝时,士大夫们以虚无的胸襟

9、,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和表现自然,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客观自然景物的再现.在他们看来,山水的美不在于山水本身,而在于它体现了”道”.中国山水画,在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玄学风气中形成,奠定了一千五百年来中同山水面的基本趋向,使中国绘画在世界上成一独立的体系.?45?闰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山水画创造了另一种艺术境界:充分体现画面空间的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代黑,以一当十,以简代繁”中国山水画的这种意境美和单纯化的形式语言,为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追求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这也是中国山水画模糊美在意境营造中的完美体现.“元四家”的绘画艺术,又有了新的风范:绘画

10、的注意力已不在客体对象上,也疏于形似与写实表现,表现主观意趣成为主要目的.正如倪瓒云:”余之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清踢阁集).构成”元四家”绘画特色的正是这种笔墨情趣,在他们看来,笔墨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形式美,其本身的浓淡,位置,疏密等传达出人的情感,意趣和精神境界,这种笔墨情趣无清晰可言.中国绘画艺术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模糊美,中国画特有的”写意”手法就完全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体现.不是遵从自然再现法则,而是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念和感悟,运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虚实,体现出中国人认识自然物象的思维和方法的独特性,在西方艺术语言中很难感受到这种模糊艺术意韵.相

11、较于西方绘画艺术而言,中国画的模糊意识较为久远,西方绘画艺术至印象派开始才体现出真正的模糊观念.但要清楚,这里所说的模糊性是可控的,合目的性的,是艺术表现的主动行为,而非盲目的,违背人的意志所为.艺术的模糊性,体现于艺术表现的形式语言方面,同时也体现于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和精神层面.概括的讲:模糊性一是指艺术表现的模糊性,二是指艺术思维的模糊性.就现代意义而言,模糊性是艺术个性,艺术自由的体现,体现绘画的灵和性和随机应变性.唯有如此,绘画艺术才有无限发展的可能.艺术表现中的模糊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和认知过程,不仅仅体现于艺术主体,艺术客体和欣赏者等方面,更主要的是体现于艺术创作过程,反映了艺

12、术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的认知态度.一,艺术主体的差异性艺术主体的差异性是艺术表现模糊性的内因.其差异主要体现于感觉,知觉,情感,精神和学识,修养等方面,艺术主体通过这些内在特质的个体差异,体现出不同的艺术审美倾向.艺术表现本质上是艺术家内在情感,精神的体现,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反映,是在与艺术客体对话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活动,即或是客观真实的再现物态,只要是拿人了艺术范畴,都不是原来一l0|台的物态,因为它已被介入了人的意识和精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应是超越客观的物态形式,达到内蕴的人性表达,而不同的人的人性精神义是那样的复杂和模糊.面对同一个表现对象,每个人的感受是有很大差异的,认知上不尽相同,

13、因而艺术表现更不可能一致.正因为如此,哈佛海港在莫奈眼里已不是单纯的海港,船和日光的景色,而是透过这些客体,体验到”光”和”色”的绚丽和跳动,画面中光色效果,成为他艺术的目标,”光”和”色”成为他认识和解读海景乃至整个自然界的独特语言;而塞尚对一个物体不像莫奈将物体分成支离破碎的光和色,而是在理性和科学精神下体验到的是物态的体积感,坚实感和内在结构,而不是表面的光色效果,以至于在他的心目中,一切自然物体均可概括为立方体,锥体,圆柱体三种基本视觉语言;凡高面对任何客体都是自我的化身,他用流动的笔触和明艳的色彩,满怀情感,表达了他全部的渴求,信念,同情与悲伤.对于同一个艺术家而言,在不同情感体验,

14、不同时期也会体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毕加索一生面风多变,先后经过古典主义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立体主义时期,而后义向古典主义回归.每个时期都体现不同的创作风格.正是艺术家个体审美差异为我们带来表现手法多样,审美意蕴丰富的作品.它们不具备抽象概念的明晰性,却具有情感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呈现模糊性的特点.二,艺术客体的丰富性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切有形的对象都可成为艺术表现的客体,艺术客体的丰富程度和客观形象的复杂变化是艺术表现无法穷尽的.众多的艺术表现方法,技巧和艺术类别都源自于艺术客体的丰富和变化的无穷尽性.譬如:同样是田园风光,水彩i田i可表现轻纱薄雾般通透的气息;中国水墨可以淋漓酣

15、畅地表达大地情怀;油阃可轻易表现美妙的景致;版画则可透视田同风光内在机体.尤为突出的是,在不同的时空变化中,哪怕是同样的田园风光,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知和审美联想:烈13下的田同风光光色斑斓,晨曦中的田园风光雾气朦胧;春天的田同风光充满生机和活力,秋天的田同风光人们更多联想到的是丰收和喜悦究竞哪一种艺术表现和在哪一种时空环境下去表现田同风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质?事实上,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方式去表现都是对田同风光的真实反映.艺术不同于科学,要的不是推理和论证而是感性认知,而感性认知具有多变和不确定性,正是艺术客体的丰富性和感性认知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使艺术表现具有模糊性.三,艺术创作过程的不确定

16、性客观对象被人认识和表现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一个人或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下,感知和表现对象的程度,方法有很大差异.比如:印象派画家在认识和表现对象的过程中,感觉经验是其决定因素.其次,直接的视觉印象取代对对象理性把握,表现为对许多细节进行简化,把一切非视觉的即不能变化成视觉形式的东西淘汰,这表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有如此的差异,在于在变化中把握和表现对象,在于艺术过程的选择和取舍,选择和取舍,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部过程.艺术创作通常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所谓的胸有成竹,一种灵活应变.要做到胸有成竹,一成不变非常困难,从创作经历来看,完成结果往往与预想的相去甚远,甚至面目全非.一个艺

17、术家不可能事先对他所要表现的东西全然清楚,尽管在艺术构思时都力求预计一切.而当付之于艺术过程时,一切都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不是静止,固定,一成不变的,这种不确定性就是模糊性状态.四,艺术解读的多元-陛一件艺术作品呈现在欣赏者面前,它是否是客观对象的真实反映,是否体现出某种意图,艺术主体,客体和观赏者是否能合一,欣赏者的主观感觉和情绪最有说服力.这是不能强求和预设的认识过程,艺术表现的模糊性在这个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南于欣赏者的个人审美倾向,气质,修养和世界观的差异,自然会产生出诸多不同解读,一件作品如果被解读的空间有限或不能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欲望就谈不上其艺术性.相反,如果一件作品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其艺术生命力和价值就无可估量,艺术的模糊性就是这种艺术生命和价值的延续.综上,模糊性是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创造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绘画艺术发展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46?参考文献:1】贾泽林等,译着.康德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们出版社,1985.【3】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E-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5】祁韶亮.绘画创作中”模糊性”特征的内涵及成因【J.美与时代,2010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