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85598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07.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ppt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主讲:汤宇卿主讲:汤宇卿 博士博士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教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所长所长 电话电话:021-65986963:021-65986963 手机手机:13901804882:13901804882 邮箱邮箱:tyqtju163:tyqtju163 2019 2019年年3 3月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总则1.0.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1.总则总则2.术语2.0.1城乡用地townandcountryland指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

3、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2.0.2城市建设用地urbandevelopmentland指城市(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的统称。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上述用地之和,单位为hm2。2.0.3人口规模population人口规模分为现状人口规模与规划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常住人口指户籍人口数量与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数量之和,单位为万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

4、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2.术语术语2.0.1城城乡乡用地用地townandcountry2.术语2.0.4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urbandevelopmentlandpercapita指城市(镇)内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该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2.0.5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single-categoryurbandevelopmentlandpercapita指城市(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以及绿地与广场用地等单项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范

5、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2.0.6人均居住用地面积residentiallandpercapita指城市(镇)内的居住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2.术语术语2.0.4人均城市建人均城市建设设用地面用地面积积urbandeve2.术语2.0.7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administrationandpublicserviceslandpercapita指城市(镇)内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6、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2.0.8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road,streetandtransportationlandpercapita指城市(镇)内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2.0.9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greenspaceandsquarepercapita指城市(镇)内的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

7、d2.术语术语2.0.7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务用地面用地面积积admin2.术语2.0.10人均公园绿地parklandpercapita指城市(镇)内的公园绿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2.0.11城市建设用地结构compositionofurbandevelopmentland指城市(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以及绿地与广场用地等单项用地面积除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得出的比重,单位为%。2.0.12气候区climatezone指根据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以1月平均气温、7月

8、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而划分的七个一级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2.术语术语2.0.10人均公园人均公园绿绿地地parklandper3.用地分类3.1一般规定3.1.1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3.1.2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

9、字组合表示。3.1.3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3.1一般一般规规定定3.用地分类条文说明:3.1一般规定3.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城乡统筹的新要求,本标准设立“城乡用地”分类。“城乡用地分类”分类的地类覆盖市域范围内所有的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以满足市域土地使用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用地管理等工作需求。本标准提出的“城市建设用地”基于原标

10、准在大类上做了调整,主要包括:为强调城市(镇)政府对基础民生需求服务的保障,合理调控市场行为,将原标准“公共设施用地”分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为反映城市(镇)生活的基本职能要求,将原标准涉及区域服务的“对外交通用地”和不仅仅为本城市(镇)使用的“特殊用地”等归入城乡用地分类;为体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在“居住用地”中强调了保障性住宅用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条文条文说说明:明:3.用地分

11、类本标准的用地分类按土地实际使用的主要性质或规划引导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具有多种用途的用地应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性质作为归类的依据。如高层多功能综合楼用地,底层是商店,215层为商务办公室,1620层为公寓,地下室为车库,其使用的主要性质是商务办公,因此归为“商务用地”(B2)。若综合楼使用的主要性质难以确定时,按底层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归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3.1.2本标准用地分类体系为保证分类良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采用大、中、小3级分类

12、,在图纸中同一地类的大、中、小类代码不能同时出现使用。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本本标标准的用地分准的用地分类类按土地按土地实际实际使用的主要性使用的主要性质质或或规规划引划引3.用地分类3.2城乡用地分类3.2.1城乡用地分类适用于市域内全部土地,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号必须符合表3.2.2的规定。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3.2城城乡乡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城市用地分城市用地分类类与与规规划建划建设设用地用地

13、标标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表表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H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其它建设用地等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城市、镇、乡、村庄建设用地H11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H12镇建设用地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

14、用地H13乡建设用地乡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H14村庄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H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和管道运输等区域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货运站以及港口客运码头H21铁路用地铁路编组站、线路等用地H22公路用地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H2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H24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不包括净空控制范围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表表3.2.2城城乡乡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和代和代码类别码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名称3.用地分类城

15、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HH2H25管道运输用地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地下管道运输规定的地面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H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为区域服务的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区域性能源设施、水工设施、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殡葬设施、环卫设施、排水设施等用地H4特殊用地特殊性质的用地H41军事用地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用地,不包括部队家属生活区和军民共用设施等用地H42安保用地监狱、拘留所、劳改场所和安全保

16、卫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公安局用地H5采矿用地采矿、采石、采沙、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H9其它建设用地除以上之外的建设用地,包括边境口岸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管理及服务设施等用地E非建设用地水域、农林用地及其它非建设用地等E1水域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沟渠、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E11自然水域河流、湖泊、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E12水库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不小于10万m3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E13坑塘沟渠蓄水量小于10万m3的坑塘水面和人工修建用于引、排、灌的渠道E2农林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设施农用地、田坎、农村道路等用地E9其它非建设用地空闲地、盐碱地

17、、沼泽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等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别类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内容大名称内容大类类中中类类小小类类HH2H25管道管道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条文说明:3.2城乡用地分类3.2.1“城乡用地分类”在同等含义的地类上尽量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9)衔接,并充分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用地。以利于城乡规划基础用地调查时可高效参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表1)。

18、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条文条文说说明:明: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表表1 1 城乡用地分类与城乡用地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三大类”对照表对照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城乡用地分类类别大类中类小类农用地E非建设用地E1水域E13坑塘沟渠E2农林用地建设用地H建设用地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11城市建设用地H12镇建设用地H13乡建设用地H14村庄建设用地H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21铁路用地H22公路用地H23港

19、口用地H24机场用地H25管道运输用地H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4特殊用地H41军事用地H42安保用地H5采矿用地H9其他建设用地E非建设用地E1水域E12水库E9其他非建设用地空闲地未利用地E非建设用地E1水域E11自然水域E9其他非建设用地其他非建设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表表1城城乡乡用地分用地分类类与中与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3.2.2本条文属于强制性条文。“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已就每类用地的含义做

20、了简要解释,现按大类排列顺序作若干补充说明:1.建设用地(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规划编制体系的市、镇、乡、村规划层级相对应,满足市域用地规划管理的需求。(2)“公路用地”(H22)的内容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9衔接,采用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作为划分标准。“机场用地”(H24)净空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与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的“公用设施用地”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不重复。其中,水工设施指人工修建的闸、坝、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设施,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

21、010-2019中的二级类“水工建筑用地”内容基本对应。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3.2.2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4)“特殊用地”(H4)中“安保用地”(H42)不包括公安局,该用地应归入“行政办公用地”(A1)。(5)“采矿用地”(H5)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9中的二级类“采矿用地”内容统一,其中,露天矿虽然一般开采后均作回填处理改作他用,并不是土地的最终形式,但是其用地具有开发建设性质,故将其纳入“采矿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

22、类类(4)“特殊用地特殊用地”(H4)中)中“安保用地安保用地”(H42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2.非建设用地(1)“水域”(E1)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9一级地类“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除去“水工建筑用地”的地类。(2)“农林用地”(E2)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9一级地类“耕地”、“园地”、“林地”与二级地类“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设施农用地”、“田坎”、“农村道路”。其中,“农村道路”指公路

23、以外的南方宽度不小于1m、北方宽度不小于2m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3)“其它非建设用地”(E9)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9一级地类“其它土地”中的空闲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和一级地类“草地”中的其它草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E)按土地实际用途归入“水域”(E1)、“农林用地”(E2)和“其它非建设用地”(E9)的一种或几种。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2.非建非建设设用地用地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

24、ctionland3.3城市建设用地分类3.3.1城市建设用地共分为8大类、35中类,42小类。3.3.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号必须符合表3.3.2的规定。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表表3.3.2 3.3.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R居住用地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R1一类居住用地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1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

25、R12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R2二类居住用地设施较齐全、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2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含保障性住宅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22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R3三类居住用地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危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用地R3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32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

26、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表表3.3.2城市建城市建设设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和代和代码类别码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A1行政办公用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办公机构及其相关设施用地A2文化设施用地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用地A21图书展览用地公共图书馆、

27、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和展览馆、会展中心等设施用地A22文化活动用地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用地A3教育科研用地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小学、科研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为学校配建的独立地段的学生生活用地A31高等院校用地大学、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电视大学、党校、干部学校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军事院校用地A32中等专业学校用地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用地,不包括附属于普通中学内的职业高中用地A33中小学用地中学、小学用地A34特殊教育用地聋、哑、盲人学校及工读学校等用地A35科研用地科研事业单位用地3.用地

28、分用地分类类别类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内容大名称内容大类类中中类类小小类类A公共管理与公共公共管理与公共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AA4体育用地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机构专用的体育设施用地A41体育场馆用地室内外体育运动用地,包括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各类球场及其附属的业余体校等用地A42体育训练用地为体育运动专设的训练基地用地A5医疗卫生用地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A51医院用地

29、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地A52卫生防疫用地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检验中心和动物检疫站等用地A53特殊医疗用地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传染病、精神病等专科医院用地A59其它医疗卫生用地急救中心、血库等用地A6社会福利用地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的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用地A7文物古迹用地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用地。不包括已作其它用途的文物古迹用地A8外事用地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国际机构及其生活设施等用地A9宗教用地宗教活动场所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别类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内容大名称内容大类类中

30、中类类小小类类AA4体育用地体育用地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B1商业用地商业及餐饮、旅馆等服务业用地B11零售商业用地以零售功能为主的商铺、商场、超市、市场等用地B12批发市场用地以批发功能为主的市场用地B13餐饮用地饭店、餐厅、酒吧等用地B14旅馆用地宾馆、旅馆、招待所、服务型公寓、度假村等用地B2商务用地金融保险、艺术传媒、技术服务等

31、综合性办公用地B21金融保险用地银行、证券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等用地B22艺术传媒用地文艺团体、影视制作、广告传媒等用地B29其它商务用地贸易、设计、咨询等技术服务办公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别类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内容大名称内容大类类中中类类小小类类B商商业业服服务业设务业设施施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BB3娱乐康体用地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B31娱乐用地剧院、音乐厅、电影院、歌舞厅、网吧以及绿地率小于65%的大型

32、游乐等设施用地B32康体用地赛马场、高尔夫、溜冰场、跳伞场、摩托车场、射击场,以及通用航空、水上运动的陆域部分等用地B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零售加油、加气、电信、邮政等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1加油加气站用地零售加油、加气、充电站等用地B49其它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独立地段的电信、邮政、供水、燃气、供电、供热等其它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9其它服务设施用地业余学校、民营培训机构、私人诊所、殡葬、宠物医院、汽车维修站等其它服务设施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别类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内容大名称内容大类类中中类类小小类类BB3娱乐娱乐康康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

33、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M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专用铁路、码头和附属道路、停车场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M1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M2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 M3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严重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用地,包括附属道路、停车场以及货运公司车队的站场等用地W1一类物流仓储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

34、安全隐患的物流仓储用地W2二类物流仓储用地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物流仓储用地W3三类物流仓储用地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物流仓储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别类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内容大名称内容大类类中中类类小小类类M工工业业用地工用地工矿矿企企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停车场等用地S1城市道路用地快速路、主干

35、路、次干路和支路等用地,包括其交叉口用地,S2城市轨道交通用地独立地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面以上部分的线路、站点用地S3交通枢纽用地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运站、港口客运码头、公交枢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S4交通场站用地交通服务设施用地,不包括交通指挥中心、交通队用地S41公共交通场站用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及附属设施,公共汽(电)车首末站、停车场(库)、保养场,出租汽车场站设施等用地,以及轮渡、缆车、索道等的地面部分及其附属设施用地S42社会停车场用地独立地段的公共停车场和停车库用地,不包括其它各类用地配建的停车场和停车库用地S9其它交通设施用地除以上之外的交通设施用地,包括教练场等用地3.用地分用

36、地分类类别类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内容大名称内容大类类中中类类小小类类S道路与交通道路与交通设设施施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U公用设施用地供应、环境、安全等设施用地U1供应设施用地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用地U11供水用地城市取水设施、自来水厂、再生水厂、加压泵站、高位水池等设施用地U12供电用地变电站、开闭所、变配电所等设施用地,不包括电厂用地。高压走廊下规定的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U13供燃

37、气用地分输站、门站、储气站、加气母站、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灌瓶站和地面输气管廊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制气厂用地U14供热用地集中供热锅炉房、热力站、换热站和地面输热管廊等设施用地U15通信用地邮政中心局、邮政支局、邮件处理中心、电信局、移动基站、微波站等设施用地U16广播电视用地广播电视的发射、传输和监测设施用地,包括无线电收信区、发信区以及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差转台、监测站等设施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别类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内容大名称内容大类类中中类类小小类类U公用公用设设施用地施用地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

38、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UU2环境设施用地雨水、污水、固体废物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U21排水用地雨水泵站、污水泵站、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厂等设施及其附属的构筑物用地,不包括排水河渠用地U22环卫用地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危险废物处理(置),以及垃圾转运、公厕、车辆清洗、环卫车辆停放修理等设施用地U3安全设施用地消防、防洪等保卫城市安全的公用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用地U31消防用地消防站、消防通信及指挥训练中心等设施用地U32防洪用地防洪堤、防洪枢纽、排洪沟渠等设施用地U9其它公用设施用地除以上之外的公用设施用地,包括

39、施工、养护、维修等设施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别类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内容大名称内容大类类中中类类小小类类UU2环环境境设设施施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大类中类小类G绿地与广场用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用地G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G2防护绿地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G3广场用地以游憩、纪念、集会和避险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场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别类

40、类别代代码类别码类别名称内容大名称内容大类类中中类类小小类类G绿绿地与广地与广场场用用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条文说明:3.3城市建设用地分类3.3.1本标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与城乡用地分类中的“H11城市建设用地”概念完全衔接。3.3.2本条文属于强制性条文。表3.3.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已就每类的用地的含义做了简要解释,现按大类排列顺序作若干补充说明: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条文条文说说明:明: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

41、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1.居住用地本标准将住宅和相应服务配套设施看作一个整体,共同归为“居住用地”(R)大类,包括单位内的职工生活区(含有住宅、服务设施等用地)。为加强民生保障、便于行政管理,本标准将中小学用地划入“教育科研用地”(A3)。本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居住用地(R)按设施水平、环境质量和建筑层数等综合因素细分为3个中类,满足城市(镇)对不同类型居住用地提出不同的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要求。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包括别墅区、独立式花园住宅、四合院等。“二类居住用地”(R2)强调

42、了保障性住宅,进一步体现国家关注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的公共政策要求。“三类居住用地”(R3)在现状居住用地调查分类时采用,以便于制定相应的旧区更新政策。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是指政府控制以保障基础民生需求的服务设施,一般为非营利的公益性设施用地。其中:“教育科研用地”(A3)包括附属于院校和科研事业单位的运动场、食堂、医院、学生宿舍、设计院、实习工

43、厂、仓库、汽车队等用地。“文物古迹用地”(A7)的内容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范GB50357-2019相衔接。已作其它用途的文物古迹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如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古迹,但故宫用作博物院,颐和园用作公园,因此应分别归到“图书展览用地”(A21)和“公园绿地”(G1),而不是归为“文物古迹用地”(A7)。为了保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的土地供给,“行政办公用地”(A1)、“文化设施用地”(A2)、“教育科研用地”(A3)、“体育用地”(A4)、“医疗卫生用地”(A5)、“社会福利用地”(A6)等中类应在用地平衡表中列出。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3.用地分

44、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是指主要通过市场配置的服务设施,包括政府独立投资或合资建设的设施(如剧院、音乐厅等)用地。其中:“其它商务设施”(B29)包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转轨为商业性办公的企业管理机构(如企业总部等)和非事业科研设计机构用地。4.工业用地“工业用地”(M)包括为工矿企业服务的办公室、仓库、食堂等附属设施用地。本标准按工业对居住和公共环境的干扰污染程度将“工业用地”(M)细分为3个中类。界定工业对

45、周边环境干扰污染程度的主要衡量因素包括水、大气、噪声等,应依据工业具体条件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与指标确定中类划分,建议参考以下标准执行(表3)。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3.商商业业服服务业设务业设施用地施用地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水大气噪声参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201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19)一类工业企业低于一级标准低于二级标准低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

46、标准二类工业企业低于二级标准低于二级标准低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三类工业企业高于二级标准高于二级标准高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表表3 工工业用地的分用地的分类标准准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水大气噪声参照水大气噪声参照标标准准污污水水综综合排放合排放标标准(准(GB8978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5.物流仓储用地由于物流、仓储与货运功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兼容性,本标准设立“物流仓储用地”(W),并按其对居住和公共环境的干扰污染程度分为3个中类。界定物流仓

47、储对周边环境干扰污染程度的主要衡量因素包括交通运输量、安全、粉尘、有害气体、恶臭等。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城市道路用地”(S1)不包括支路以下的道路,旧城区小街小巷、胡同等分别列入相关的用地内。为了保障城市(镇)交通的基本功能,应在用地平衡表中列出该中类。“城市轨道交通用地”(S2)指地面以上(包括地面)部分且不与其它用地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点用地,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设的需要。“交通枢纽用地”

48、(S3)包括枢纽内部用于集散的广场等附属用地。“交通场站用地”(S4)不包括交通指挥中心、交通队用地,该用地应归入“行政办公用地”(A1)。“社会停车场用地”(S42)不包括位于地下的社会停车场,该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6.道路与交通道路与交通设设施用地施用地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7.公用设施用地“供电用地”(U12)不包括电厂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工业用地”(M)。“供燃气用地”(U13)不包括制气厂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工

49、业用地”(M)。“通信用地”(U15)仅包括以邮政函件、包件业务为主的邮政局、邮件处理和储运场所等用地,不包括独立地段的邮政汇款、报刊发行、邮政特快、邮政代办、电信服务、水电气热费用收缴等经营性邮政网点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其它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9)。“环卫设施用地”包括废旧物品回收处理设施等用地。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7.公用公用设设施用地施用地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8.绿地与广场用地由于满足市民日常公共活动需求的广场与绿地功能相近,本标准

50、将绿地与广场用地合并设立大类。“公园绿地”(G1)的名称、内容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9统一,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属于“公园绿地”(G1),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其它风景名胜区则在“城乡用地分类”中分别归入“非建设用地”(E)的“水域”(E1)、“农林用地”(E2)以及“其它非建设用地”(E9)中。为了保证市民的基本游憩生活需求,应在用地平衡表中列出该中类。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8.绿绿地与广地与广场场用地用地3.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

51、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防护绿地”(G2)的名称、内容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9统一,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广场用地”(G3)不包括以交通集散为主的广场用地,该用地应归入“交通枢纽用地”(S3)。园林生产绿地以及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基础设施两侧的防护绿地,按照实际使用用途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分类“农林用地”(E2)。3.用地分用地分类类“防防护绿护绿地地”(G2)的名称、内容与城市)的名称、内容与城市绿绿地分地分类类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4.1一般规定4.1.1用地面积应按平面投影计算。每块用地只可计算一次,不得重复。4.1.2城市(镇)总体规划宜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建设用地分类计算,控制性详细规划宜采用1/2000或1/1000比例尺的图纸进行用地分类计算。现状和规划的用地分类计算应采用同一比例尺。4.1.3用地的计量单位应为万平方米(公顷),代码为“hm2”。数字统计精度应根据图纸比例尺确定,1/10000图纸应精确至个位,1/5000图纸

53、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1/2000和1/1000图纸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4.1.4城市建设用地统计范围与人口统计范围必须一致,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4.1.5城市(镇)总体规划应统一按附录A附表的格式进行用地汇总。4.1.6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4.4.1一般一般规规定定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4.2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4.2.1规划人均

54、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应根据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城市(镇)所在的气候区以及规划人口规模,按表4.2.1的规定综合确定,并应同时符合表中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4.2.2新建城市(镇)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应在(85.1105.0)m2/人内确定。4.2.3首都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应在(105.1115.0)m2/人内确定。4.2.4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镇),以及部分山地城市(镇)、人口较少的工矿业城市(镇)、风景旅游城市(镇)等,不符合表4.2.1规定时,应专门论证确定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且上限不得大于1

55、50.0m2/人。4.4.2规规划人均城市建划人均城市建设设用地用地标标准准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表表4.2.14.2.1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m m2 2/人)人)气候区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允许调整幅度规划人口规模20.0万人规划人口规模20.1 50.0万人规划人口规模50.0万人、65.065.0 85.00.00.00.065.1 75.065.0

56、95.0+0.1 +20.0+0.1 +20.0+0.1 +20.075.1 85.075.0 105.0+0.1 +20.0+0.1 +20.0+0.1 +15.085.1 95.080.0 110.0+0.1 +20.0-5.0 +20.0-5.0 +15.095.1 105.090.0 110.0-5.0 +15.0-10.0 +15.0-10.0 +10.0105.1 115.095.0 115.0-10.0 -0.1-15.0 -0.1-20.0 -0.1115.0115.00.00.00.0、65.065.0 85.00.00.00.065.1 75.065.0 95.0+0.1

57、+20.0+0.1 20.0+0.1 +20.075.1 85.075.0 100.0-5.0 +20.0-5.0 +20.0-5.0 +15.085.1 95.080.0 105.0-10.0 +15.0-10.0 +15.0-10.0 +10.095.1 105.085.0 105.0-15.0 +10.0-15.0 +10.0-15.0 +5.0105.1 115.090.0 110.0-20.0 -0.1-20.0 -0.1-25.0 -5.0115.0110.00.00.00.04.表表4.2.1规规划人均城市建划人均城市建设设用地面用地面积积指指标标(m2/人)人)现现4.规划建设

58、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4.2.5编制和修订城市(镇)总体规划应以本标准作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远期控制标准。4.4.2.5编编制和修制和修订订城市(城市(镇镇)总总体体规规划划应应以本以本标标准作准作为规为规划划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4.3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标准4.3.1规划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符

59、合表4.3.1的规定。4.3.2规划人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不应小于5.5m2/人。4.3.3规划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2.0m2/人。4.3.4规划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0.0m2/人,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8.0m2/人。4.3.5编制和修订城市(镇)总体规划应以本标准作为规划单项城市建设用地的远期规划控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I、II、VI、VII气候区III、IV、V气候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8.0 38.023.0 36.0表表4.3.1 4.3.1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m m2 2/人)人)4.建筑气候区划建筑气候区划I、II、

60、VI、VII气候区气候区III、IV、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4.4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4.4.1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五大类主要用地规划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4.4.1的规定。4.4.2工矿城市(镇)、风景旅游城市(镇)以及其它具有特殊情况的城市(镇),其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类别名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25 4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

61、8工业用地15 30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0 25绿地与广场用地10 15表表4.4.1 4.4.1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4.类别类别名称占城市建名称占城市建设设用地的比例(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居住用地2540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条文说明: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1一般规定4.1.4城市建设用地在现状调查时按现状建成区范围统计,在编制规划时按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统计。多组团分片布局的城市(镇)可分片计算用地,再行汇总。

62、4.条文条文说说明:明: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4.2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4.2.1本条文属于强制性条文。通过各项因素对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的影响分析,发现人口规模、气候区划两个因素对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本标准选择人口规模、气候区划两个因素进一步细分城市(镇)类别并分别进行控制。本标准气候区参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9年版)相关规定,结合全国现有城市(镇)特点,分为、以及、两类。4.4

63、.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本标准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采用“双因子”控制,“双因子”是指“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时应同时符合这两个控制因素。其中,前者规定了在不同气候区中不同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城市(镇)可采用的取值上下限区间,后者规定了不同规模城市(镇)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比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增加或减少的可取数值。基于现状用地统计资料的分析,依据节

64、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本标准将位于、气候区的城市(镇)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的上下限幅度定为(65.0115.0)m2/人,将位于、气候区的城市(镇)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的上下限幅度定为(65.0110.0)m2/人。4.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本标准确定“允许调整幅度”总体控制在(-25.0+20.0)m2/人范围内,未来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少数新建城市(镇)外,大多数城市(镇)只能有限度地增减。在具体确定调整幅度时,应本着节约

65、集约用地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原则,根据各城市(镇)具体条件优化调整用地结构,在规定幅度内综合各因素合理增减,而非盲目选取极限幅度。4.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举例说明:1.西北某市所处地域为气候区,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64.1m2/人,规划期末常住人口规模为50.0万人。对照表4.2.1,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取值区间为(65.085.0)m2/人,允许调整幅度为0.0m2/人,因此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可选(65.085.0)

66、m2/人。2.华南某市所处地域为气候区,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95.0m2/人,规划期末常住人口规模为95.0万人。对照表4.2.1,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取值区间为(85.0105.0)m2/人,允许调整幅度为(-10.0+10.0)m2/人,因此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可选(85.0105.0)m2/人。4.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举例:3.华东某市所处地域为气候区,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119.2m2/人,规划期末常住人口规模为75.0万人。对照表4.2.1,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取值区间为110.0m2/人,允许调整幅度为0.0m2/人,因此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不能大于110.0m2/人。4.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odeforurbanlanduseclassesandstandardsofplanningconstructionland4.2.2本条文属于强制性条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