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52439658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提高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高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高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提高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性(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提高数学课堂讨论的有效性作者: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录入时间:2014-9-30阅读次数:3148一、把握时机,让“讨论”畅所欲言(一)在意见分歧处展开讨论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真实性的表现。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错误想法,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成为必要。例如,教学“中位数的认识”时,教者首先创设了两队比赛跳绳的情境。红、蓝两队各派7名小朋友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比赛结果如下:1234567红队92838076756837蓝队91787570696867比较一下,哪个队的成绩

2、更好一些呢?通过讨论,有一半学生会认为蓝队的成绩好些,因为蓝队队员的平均成绩高些;而另一半的学生则认为尽管蓝队的平均成绩好,但比赛的实际情况是除了第七号队员外,红队其余成绩整体要比蓝队成绩好些,如果用平均数来代表两队成绩,红队明显“亏”大了。他们认为,用平均数来代表两队成绩不够适宜。学生们企图联系上节课学习的“众数”来表示两队成绩,但题目当中的数据并未出现重复,所以用众数表示也行不通。学生的思维进入“愤悱”状态,中位数的认识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二)在出现差错时展开讨论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程度不同,对一个学习内容常常是部分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学生尚未理解,甚至出现差错。对此,我们要及时捕

3、捉学生的差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探明正确的意见、差错的原因和及时纠正的途径,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中位数的认识”中,教者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张强同学参加跳远比赛,五次成绩分别为:3.5米、3.21米、3.46米、3.48米、一次犯规无效。你认为评委用哪个成绩更能反映张强同学的体育成绩。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在中位数、平均数中找答案,而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时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为什么这里不能选用中位数或平均数作比赛成绩?学生通过讨论,不仅克服了思维定势,明确了正确的答案,而且也明白体育比赛中选取最大潜能的规则,解题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三)在产生困惑时展开讨论课堂上学生

4、经常会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怀疑和困惑,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学会提出问题。有时,学生的困惑表达往往是“灵机一动”,其视角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并不一致,教师情急之下的解答也不一定能让学生满意。此时,课堂讨论就是双赢的选择。例如,在学习完“商不变的规律”后,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除了商不变规律,还应该有积不变的规律。”他的想法顿时引起了同学的兴趣,教师觉得三言两语也交代不清楚。于是,选择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继续课堂的学习。师 你认为积不变的规律可能是什么?生 两个因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积不变。师 你能积极动脑,敢于发现问题真棒!大家同意他的发现吗?四人小

5、组讨论一下。教室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们七嘴巴舌,同意和不同意的都有。生 我不同意他的“发现”。可以举个例子:75=35,然而(72)(52)=140,两个因数同时乘了2,积变化了。顿时,周围的学生鼓起了掌。接着又有许多学生举了反例来证明第一个同学的发现是错误的。师 那到底有没有“积不变的规律”呢?如果有,它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四人小组课堂讨论又展开了。生 我们发现积不变的规律是,第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第二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也可以是第一个因数除以一个数,第二个因数乘相同的数,积不变。生 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第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第二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生 也

6、要加上零除外。在课堂讨论中,大家热情高涨地探讨出了课本上未有的“积的变化规律”,既解决了学生可能普遍存在的疑惑,也提高了探索规律的能力。二、合理组织,让“讨论”有序展开课堂讨论需要合理组织。其基本过程和要点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讨论话题和方法;安排讨论时教师须给学生留足准备材料的时间;为了有所准备,可以要求列出简要的发言提纲,围绕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教师适时参与引导;讨论后要全面总结,概括出问题的关键和讨论的进展,鼓励进一步探究。然而,在讨论中,有时会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蜻蜓点水型讨论”。教师的着眼点不是放在怎样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是放在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上。讨论刚刚开始

7、,就急于得出结论,或者自己将结果和盘托出。二是“失控状态型讨论”。教师不注意控制局面,使小组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之中,学生在嘈杂声中各行其是,不能围绕中心有效展开。教师对继续讨论解决问题缺乏耐心,不敢放手,往往讨论尚未完成,甚至还未充分展开就被教师勒令中止。三是“贪图省事型讨论”。有时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对讨论发言束缚很多,学生思维的自由度极低。甚至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或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心意,有时竟遭到教师的指责或嘲弄,造成学生不敢提出不同的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课堂讨论就在一片附和声中匆匆走过场了。为此,教者在安排课堂讨论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好形式,周密设计好问题讨论的每个环节,做到合理组织,心

8、中有底,避免上述三种无效的课堂讨论。三、选择方式,让“讨论”适宜表达课堂讨论方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讨论话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提倡采用灵活多样的讨论方式和方法,旨在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被激活的状态,从而解决有关问题。数学课堂讨论一般可以分为集体讨论、4人或6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几种。集体讨论是由教师主导、组织和控制的,有利于有效地解决问题,但集体讨论的参与率仅为10%左右,即使是公开课,大部分学生处在观众的地位,参与率不高。而同桌讨论,可以达到全员参与,教室内人员组合无需动作,易于安排,但问题深入不够,充分展开思考的少,较为重要的问题不宜采用

9、同桌讨论。几人小组的讨论则介于两者之间。根据对几种讨论组织形式特点的分析,我们应当采用适宜的方式。对于一些不是关键性的,难度不特别大的问题,通常采用集体讨论或同桌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主要利于教师组织和控制。而对于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需要探索计算和操作的讨论任务,则适合采用4人或6人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合理分组是课堂讨论取得实效的前提。在多人小组讨论中,教师应事前建立比较固定的小组学习模式,这样才能克服全班集体讨论及同桌讨论的不足。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可按照学生的成绩等将学生分为几类,然后再考虑语言表达能力、性格、组织能力等,将他们进行优化组合,组建比较稳定的课堂讨论基础小组,并在

10、小组内建立相应的组织,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轮流担任,任务完成后进行鼓励,分享课堂讨论,分工合作带来的成功。有时,还得几种讨论方式相互搭配,比如先安排同桌讨论,再展开班级讨论,实现参与度与有效促进思考深入的互补。四、营造氛围,让“讨论”自由深入课堂讨论的良好氛围应是有序、民主、宽松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自居,但又不能丢失规范、要注意确保讨论的有序进行。平时教学中,有些班级的学生太“活跃”,个别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中乱“起哄”,造成失控的状态,这类课堂表面上很热烈,实际上学生未进入问题的本质,这样的课堂讨论是无效的。因此,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

11、生自由深入地进行讨论。首先,可以给部分学生“约法三章”。在具体安排课堂讨论之前,要向学生讲清良好纪律对于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并对学生提出参与讨论的要求,明确小组内的分工安排,讨论时的步骤、注意点等等,打好“预防针”,以保证讨论有序有效。其次,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讨论态度。讨论时既要发言,又要倾听。对待讨论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又要敢于放弃自己错误,接受别人的有益意见,不固执己见。五、注重实效,让“讨论”尽显效益在运用课堂讨论,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地发挥讨论效益,不能随意运用。一是选取恰当的讨论话题。比较简单的、大部分学生能理解的问题不必讨论。通过看书就能够理解的,无需安排讨论。而

12、且,如果让学生讨论的是毫无价值的问题,讨论时学生往往会显得漫不经心,甚至出现无聊的闲扯和嬉戏。难度过大的问题也不能让学生讨论,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二是以个人独立思考为前提。学生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贸然讨论,会抓不住关键,影响讨论效果。同时也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有所思考,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个人思考在先,及时的、适当的讨论交流,会使那些已经理解的认识更深刻,似懂非懂的问题豁然开朗。三是讨论的长度要加以控制。讨论长度包括两方面,一是问题数量,二是讨论时间。讨论的问题一次不宜太多,讨论的时间也不能太长。问题太多,学生的思维不易集中;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