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1306520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2.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2012 届题 目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小组成员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04-10毕 业 论 文(设 计) 任 务 书班级_日期2012-04-101、论文(设计)题目: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2、论文(设计)要求:(1)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最好是独立完成。(2)选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3)主题明确,思路清晰。(4)文献工作扎实,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论文研究领域内的成果及其最新进展(5)格式规范,严格按系部制定的论文格式模板调整格式。(6)所有学生必须在 月 日之前交论文初稿。3、论文(设计)日期:任务下达日期20

2、11年12月10日完成日期 2012年4月10日4、指导教师签字:毕 业 论 文(设 计)成 绩 评 定报告序 号评分指标具体要求分数范围得分1学习态度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作风严谨务实,按期完成 的任务。规 定10分2能 力 与 质 量调研论 证能独立杳阅文献资料及从事其它形式的调能较好 地理解课题任务并提出实施方有分析整理各类信 息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i 015 分综合能 力论文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见解和实用 值。价025分论文(设 计)质量论证、分析逻辑清晰、正确合理,020 分3工作量内容充实,工作饱满,符合规定字数要求。(绘图 符合要求。1 0 15 分4撰写质量结构严谨,

3、文字通顺用语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 字迹工整,书写格式规范,0一 15 分合计0100 分评语:成绩:评阅人(签名):日期:毕业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答辩情况自述情况标整利纹 剖完流価清晰 完整整悉容 完熟内本整悉W 基完熟価不熟 悉内 容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正确基本 正确有一殳 性错吴有原则 性错吴没有 回答答辩小组评语及建议成绩: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摘要:在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其产量居各种化工产品的首位; 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世界上大约有 10 %的能源用于生产合成氨。氨主要用于农业 ,合成氨是氮肥工业的基础,氨本身是重 要的氮素肥料,其他氮素肥料也大多是先合成氨、再加工成尿素或各种

4、铵盐肥料,这部分约占 70 %的比 例,称之为“化肥氨”;同时氨也是重要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工业基础原料,这部分约占 30 %的比例,称 之为“工业氨”。世界合成氨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型蒸汽转化制氨工艺、低能耗制氨工艺、装置单系列产量最大化 三个阶段。根据合成氨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 , 未来合成氨的基本生产原理将不会出现原则性的改变 , 其技 术发展将会继续紧密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行周期 , 改善经济性”的基本目标 , 进一步集中在“大型 化、低能耗、结构调整、清洁生产、长周期运行”等方面进行技术的研究开发。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换热器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热量的交换和回收。变换工段中主要涉及

5、一氧 化碳的转化和能量的回收利用,列管换热器在传热效率,紧凑性和金属耗量不及某些换热器,但它具有 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适用性强,制造材料广泛等独特优点,因而,在合成氨变换工段选择列管式换热 器,而本设计主要对该换热器进行相关选计算。关键词:氨,合成氨,反应热,氢气目录1 绪论 11.1 怎样固氮 11.2 氨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 11.2.1 艰难的探索 11.2.2 哈伯终成正果 11.3 氨工业化后的发展 22 氨的合成 32.1 原料气来源 32.1.1 煤气的生成 32.1.2 天然气制氨 32.1.3 重质油制氨 42.3 氨合成反应的特点和催化剂 42.3.1 氨合成反应的特点 42

6、.3.2 氨合成铁系催化剂 42.4 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 52.4.1 压力 62.4.2 温度 62.4.3 空间速度 62.4.4 合成塔入口气体组成 62.5合成氨工艺流程 63 工艺过程设计 831 估算传热面积 83.1.1 查取物行数据 83.1.2 热量衡算 83.1.3 确定换热器的材料和压力等级 83.1.4 流体通道的选择 83.1.5 计算传热温差 83.1.6选K值,估算传热面积93.1.7初选换热器型号93.2 计算流体阻力 103.2.1 管程流体阻力103.2.2 壳程流体阻力103.3 计算传热系数,校正传热面积 113.3.1管程对流给热系数 i 113.3.

7、2壳程对流传热系数a0113.3.3 计算传热系数113.3.4 计算传热面积 124 节能措施 145 世界合成氨工业近期进展及前景展望 156 总结 17参考文献 18致 谢 191绪论1.1 怎样固氮氨(Ammonia),分子式“氏,1754年由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Joseph Priestley) 加热氯化铵和石灰石时发现。1784年法国化学家贝托雷(C.L.Berthollet)确定了氨是 由氮和氢组成的。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氨的主要来源是氮化物,而氮化物的主要来 源是自然界中的硝石矿产。19 世纪以来,人类步入了现代化的历程。随着农业的发展,氮肥的需求量在不断 提高;同时随

8、着工业的突飞猛进,炸药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1809 年,在智利发现 了一个很大的硝酸钠矿产地;但是面对人类不断膨胀的需求,自然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 毕竟有限。然而全世界无论何处,大气的五分之四都是氮,如果有人能学会大规模地、 廉价地把单质的氮转化为化合物的形式,那么,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将空 气中丰富的氮固定下来并转化为可被利用的形式,成为一项受到众多科学家注目和关切 的重大课题,而合成氨,作为固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变成了19 至20 世纪化学家们所 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1.2 氨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1.2.1 艰难的探索氨的合成反应式:N2+3H2=2NH3合成氨的化学原理,写出来,

9、不过这样一个方程式;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化学方 程式,从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成功、实现工业生产,却经历了约150 年的艰难探索。在此 期间,曾有不少著名的化学家踏上了合成氨的研究之路,但他们的最终结局却都是无功 而返。1795 年,曾有人试图在常压下进行氨合成,后来又有人在50 个大气压下试验,结 果都失败了。19 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的巨大进展,使人们认识到由氮、氢合成氨的 反应是可逆的,增加压力将使反应推向生成氨的方向,提高温度会将反应移向相反的方 向,然而温度过低又使反应速度过小;催化剂对反应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实际上就为合 成氨的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1.2.2 哈伯终成正果在合成氨研究屡屡受

10、挫的情况下,德国物理化学家F哈伯(Fr itz Habe r)知难而进,对合成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实验,攻克了这一令人生畏的难题。 由于哈伯和博施的突出贡献,他们分别获得1918、1931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金。其 他国家根据德国发表的论文也进行了研究,并在哈伯-博施法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 先后开发了合成压力从低压到高压的很多其他方法(表1-1)。名称合成压力(MPa)年份开发国家哈伯-博施法20.31913德国克劳德法100.31917法国卡塞莱法70.9-80.11920意大利佛瑟法30.41921意大利蒙特赛尼斯-伍德法10.1-15.21921德国氮气工程公司法30.41921美国

11、表1-1 氨合成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初,合成氨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制氨方法。20 世纪70 年代 以来,合成氨的生产不仅促进了如高压、低温、原料气制造、气体净化、特殊金属冶炼 以及催化剂研制等方面的发展,还对一些化学合成工业,如尿素、甲醇和高级醇、石油 加氢精制、高压聚合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表1-2 1931 1932年度世界氨产量(以N计)来源产量(kt)比例(%)煤气副产氨水47215.3氰化法100.3合成氨法260984.41.3 氨工业化后的发展自从合成氨工业化后,原料构成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煤造气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很多国家建立了合成氨厂,开始以焦炭为原料。20 年代,

12、随着钢铁工业的兴起,出现了用焦炉气深冷分离制氢的方法。焦炭、焦炉气 都是煤的加工产物。为了扩大原料来源,曾对煤的直接气化进行了研究。1926 年,德 国法本公司采用温克勒炉气化褐煤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焦炭、煤为原料生产 的氨约占一半以上。烃类燃料造气时期早在 2030 年代,甲烷蒸汽转化制氢已研究成功。50 年代, 天然气、石油资源得到大量开采,由于以甲烷为主要组分的天然气便于输送,适于加压 操作,能降低氨厂投资和制氨成本,在性能较好的转化催化剂、耐高温的合金钢管相继出现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制氨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接着,抗积炭的石脑油蒸汽转化催化剂研制成功,缺乏天然气的国家采用了石脑油为

13、原料。60 年代以后,又开发了重质油部分氧化法制氢。到1965 年,焦、煤在世界合成氨 原料中的比例仅占5.8。从此,合成氨工业的原料构成由固体燃料转向以气、液态烃类 燃料为主的时期。由于高压设备尺寸的限制,50年代以前,最大的氨合成塔能力不超过日产200t氨, 60年代初不超过日产400t氨。随着由汽轮机驱动的大型、高压离心式压缩机研制成功, 为合成氨装置大型化提供了条件,大型合成氨厂的数目也逐年增多。合成氨厂大型化通 常指规模在日产540t以上的单系列装置。1963和1966年美国凯洛格公司先后建成世 界上第一座日产540t和900t氨的单系列装置,显示出大型装置具有投资省、成本低、 占地

14、少和劳动生产率高等显著优点。2氨的合成2.1 原料气来源2.1.1 煤气的生成原料气主要有两部分:氮气、氢气。氮气主要是从空气中提取。氢气是从半水煤气中提取的,以煤为原料,在一定的高 温条件下通入空气、水蒸气或富养空气-水蒸气混合气,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含有一氧 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及甲烷等混合气体的过程。在气化过程中所使用的空气、 水蒸气或富养空气-水蒸气混合气等称为汽化剂。这种生成的混合气称为煤气。煤气的成分取决于燃料和汽化剂的种类以及进行汽化的条件。根据所用汽化剂的不 同,工业煤气可分为下列四种。(1)空气煤气:以空气为汽化剂制取的煤气,又称为吹风气。(2)水煤气:以水蒸气(或水蒸

15、气与氧的混合气)为汽化剂制取的煤气。(3)混合煤气:以空气和适量的水蒸气为汽化剂制取的煤气,一般作燃料用。 半水煤气:是混合煤气中组成符合(也+CO) /叫=3.13.2的一个特例。可 用蒸气与适量的空气或蒸气与适量的富养空气为汽化剂制得,也可用水煤气与吹风混合 配制。本设计采用半水煤气,半水煤气经过净化后得到纯净的氢气,再配制适量的氮气, 成为合成氨的原料气。2.1.2 天然气制氨天然气先经脱硫,然后通过二次转化,再分别经过一氧化碳变换、二氧化碳脱除 等工序,得到的氮氢混合气其中尚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约0.1%0.3%(体积), 经甲烷化作用除去后,制得氢氮摩尔比为3的纯净气,经压缩机压缩

16、而进入氨合成回路, 制得产品氨。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流程与此流程相似。2.1.3 重质油制氨重质油包括各种深度加工所得的渣油,可用部分氧化法制得合成氨原料气,生产过 程比天然气蒸气转化法简单,但需要有空气分离装置。空气分离装置制得的氧用于重质 油气化,氮作为氨合成原料外,液态氮还用作脱除一氧化碳、甲烷及氩的洗涤剂。2.3氨合成反应的特点和催化剂2.3.1 氨合成反应的特点氨的合成是氨厂最后一道工序,任务是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 下,将经过精制的氢氮混合气直接合成成氨。然后将所产的气氨从未合成为氨的混合气 体中冷凝分离出来,得到产品液氨,分离氨后的氢氮气体循环使用。氨合成的

17、化学反应式如下:1/2 N + 3/2 H = NH223这一化学反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的同时,氨也分解成氢气和氮气, 前者称为正反应,厅者称为逆反应。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在生成氨的同时放出热量反应热与温度、压力有关 该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从反应式可以看出,由1.5个分子的氢和0.5个分子 的氮,反应后生成1分子的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体积减少。 反应需要有催化剂:实践证明,在没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氨的反应速度 相当缓慢,在300-500C。的条件下,氨合成反应需要若干年才能达到平衡。但在适当催 化剂的作用下,减少了氢氮气化合时所需要的能量,因

18、此大大加快了反应速度。2.3.2 氨合成铁系催化剂在工业催化过程中,氨的合成是研究得最多,最深入的典型过程之一。近年来合成 氨工业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催化剂质量的提高而取得的,氨合成中的工艺条件也 大都取决于所选用催化剂的性质。可见,催化剂的作用事十分重要的。通过研究发现, 对氨合成反应具有活性的一系列金属中,以铁为主体,并添加有促进剂的铁系催化剂, 价廉易得,活性良好,使用寿命长。因而铁系催化剂获得了广泛应用。热力学计算表明,低温、高压对合成氨反应是有利的,但无催化剂时,反应 的活化能很高,反应几乎不发生。当采用铁催化剂时,由于改变了反应历程,降 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以显著的速率进行

19、。目前认为,合成氨反应的一种可 能机理,首先是氮分子在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使氮原子间的化学键减 弱。接着是化学吸附的氢原子不断地跟表面上的氮分子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逐 步生成一NH、一NH2和NH3,最后氨分子在表面上脱吸而生成气态的氨。 上述反应途径可简单地表示为:xFe + U-FexNFe N + h吸Fe NHxxFe NH + h吸Fe NHxx 2Fe NH +H吸Fe NH xFe+NHx 2x 33铁系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和Fe O并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氧化物A1 O、K O、23232Cao等为促进剂(又称助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金属铁,而不是铁的氧化物。因此

20、,使用前在一定的温度下, 用氢氮混合气使其还原,即使氧化铁被还原为具有活性的a型纯铁。催化剂还原反应为:FeO Fe O +4H =3Fe+4H OAH = 149.9(kJmo1-i)2322加入A12O3的作用它能与氧化铁生成FeO Al O晶体,其晶体结构与FeO Fe O2323相同。当催化剂被氢氯混合气还原时,氧化铁被还原为a型纯铁,而A1O不被还原,23它覆盖在a-Fe品粒的表面,防止活性铁的微晶在还原时及以后的使用中进一步长大。 这样a-Fe的品粒间就出现了空隙,形成纵横交错的微型孔道结构,大大地增加了催 化剂的表面积,提高了活性。加入MgO的作用与A12O3有相似之处。在还原过

21、程中,MgO也能防止活性铁的微 晶进一步长大。但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催化剂对硫化物的抗毒能力,并保护催化剂在高温 下不致因晶体破坏而降低活性,故可延长催化剂寿命。加入Cao的作用为了降低熔融物的熔点和粘度,并使A1 O易于分散在FeO Fe O2323中,还可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氨合成铁催化剂是一种黑色、有金属光泽、带磁性、外形不规则的固体颗粒。铁催 化剂在空气中易受潮,引起可溶性钾盐析出,使活性下降。经还原的铁催化剂若暴露在 空气中则迅速燃烧,立即失掉活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油类、硫化物等均 会使铁催化剂暂时或永久中毒。长时间的含氧化合物中毒亦会造成永久中毒。各类铁催化剂都有一定的起

22、始活性温度、最佳反应温度和耐热温度。2.4 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氨合成的生产工艺条件必须满足产量高,消耗定额低、工艺流程及设备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及安全可靠等要求。决定生产条件员主要的因素是操作压力、温度、空间速度、 气体组成和催化剂等。2.4.1 压力 工业上合成氨的各种工艺流程,一般都以压力的高低来分,从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 速度的角度看,提高操作压力对氨的合成是有利的。在一定的空间速度下,合成压力越 高,氨净值(合成塔出入口氨含量之差)越高,合成塔的生产能力也就越大。从图26可 以看出,氨产率是随着压力的升高而上升的。同时压力高也有利于氨的分离,在较高温 度下气氨即可冷凝为液氨,冷冻功减少。

23、氨合成压力高,设备紧凑,流程简单,但对设 备的材质和制造的要求较高。同时,高压下反应温度较高,催化剂使用寿命短,操作管 理也比较困难,因此压力不宜过高。目前我国中小型合成氨厂操作压力大多数采用20-32MPa,而采用离心式压缩机的 大型合成氨厂的操作压力一般为 U=27MPa。2.4.2 温度 氨合成反应必须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才能进行,而催化剂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 具有催化活性,所以氨合成反应温度必须维持在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内。目前工业上 使用的铁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大体在400-525C。之间。2.4.3 空间速度 单位体积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气体量称为空间速度。空间速度大小意味着处

24、理气量的大小,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增大空间速度,就加快了气体通过催化剂的速 度,气体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缩短,在确定条件下,出塔气体中氨含量要降低。一般操作 压力在30MPa的中压法合成氨,空间速度选择在20000-30000m3/h之间。空间速度, 处理的气量大,能增大产量,但氨净值有所降低。空间速度过大,氨分离不完全,增大 设备负荷,增大动力消耗。2.4.4 合成塔入口气体组成 合成塔入口气体组成包括氢氮比、惰性气体含量与初始氨含量。从反应平衡的角度来看,当氢氮比接近3时,可获得最大的平衡氨浓度。在实际生产中,进塔循环气的氢氯比控制在2.5 2.9比较合适。2.5 合成氨工艺流程实现氨合成的

25、循环,必须包括如下几个步骤:氢、氮原料气的压缩并补入循环系统, 循环气的预热与氨的合成,氨的分离,热能的回收利用,对未反应气体补充压力并循环 使用,排放部分循环气以维持循环气中情性气体的平衡等。由于采用压缩机的型式、氨分离冷凝级数、热能回收形式以及各部分相对位置的差 异,而形成不同的工艺流程。(1)两次分离液氨产品的典型流程液氨产品两次分离的流程,即液氨在两个部位水冷器及氨冷器中冷凝分离。这 类流程按是否副产蒸汽而分为不副产蒸汽和副产蒸汽两种流程,合成塔出口气体先经水冷却器冷却到一定程度,使其中大部分氨冷凝下来,从第一 氨分离器中分出来。气体随即进入循环压缩机,提高压力并与新鲜气混合后,流入冷

26、交 换器和氨冷却器中。气体中余下的氨在冷却、冷凝、并在第二氨分离器中分出。分离氨 后的气体即进入合成塔。(2)一次分离液氨工艺流程净化合成气在38C。和2.5MPa条件下进入合成气压缩机,合成气由离心式压缩机压 缩,合成循环气进入压缩机第二缸中间氏轮,并经最后一段压缩与合成循环中的新鲜原 料气相混合。最后,把所制得的合成氨储存到罐里或通往其他地方继续加工生产。3工艺过程设计合成氨厂变换工段为回收变换气的热量以提高进饱和塔的热水温度,需设计一台列 管式换热器。已知:变换气流量为10X103 kg h,变换气进换热器温度为245。C,压力为 0.9MPa 热水流量为52 x 103 kg h,热水

27、进换热器温度为160。C,压力为0.95MPa。要求 热水升温8。C。设变换器出换热器时的压力为0.88MPa。31 估算传热面积3.1.1 查取物行数据水的定性温度为(160 + 168X 2二164。C。变换气的平均压=(0.9 + 0,88):2 = 0,89MPa 设变换气出换热器的温度为168。C,则变换器的平均温度为二(245 + 168X2二206,5。C, 查得水与变换器的物性数据如下:介质密度 P 比热容粘度u(Pa. - s)(导热系数入(Wm- C)(kgm3)Cp (kJkgC)水924.84.30824.01x1050.686变换2.980,961.717x1050.

28、0783气3.1.2 热量衡算热负荷Q = q C (t -1 ) = 51x 103 x 4.266(168-160) = 1.79kj;hQ = q C (t t ) = 51x 103 x 4.266(168 160)= 1.76 x 106 kj: hm,c p,c 21/变换气出 口温度 T = T Qq C = 245 1.79x 106(0x 103 x 1.96丿=169C21 m.h p.h此值与原设T = 168 C相近,故不再试算,以上物行数据有效。2 23.1.3 确定换热器的材料和压力等级 考虑到腐蚀性不大,合成氨厂该换热器一般采用碳钢材料,故本设计中也采用碳钢材料。

29、本设计中压力稍大于0.5MPa,为安全设计,采用1.0MPa的公称压力等级。3.1.4 流体通道的选择合成氨厂此换热器中一般是热水走管程,变换气走壳程,这是因为变换气流量比水 大得多,走壳程流道界面大且易于提高其a值的缘故。本设计亦采用此管、壳程流体的方案3.1.5 计算传热温差首先计算逆流时平均温差:AtmAt At )12l Atln iAt2(245 -168) - (164 -160)ln245 -168164 -160二 24.68。C考虑到管程可能是2、 4 程,但壳程数为1t - t168 - 160P = 1 二二 0.094T t 245 16011T -T 245-164

30、R = 12 = 10.12t t 168 16021查图2-29得甲=0.890.8所以两流体的平均温差为:tt 二甲t =0.89x24.68 = 21.96Cm t m3.1.6选K值,估算传热面积根据生产经验,取k = 200W (m2。C),则旦=丄注出=98.3m 2kAt200 x 21.96 x 3600m3.1.7 初选换热器型号由于两流体温差小于50C ,故可采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有附录初选G800VI-10-100 型换热器,有关参数列表如下:外壳直径D800管子尺寸mm25x2.5公称压强MPa1.0管子长度l m3公称面积m2100管数N444管程数Np6管心距t m

31、m32管子排列方式三角形按上列数据核算管程、壳程的流速及Re:兀,N管程流通截面积:S = 4di 4 i NP兀444= x 0.022 x= 0.02324m246qU =mci 3600p Sci= 0.665m/ s52 x 1033600 x 934.8 x 0.02324管内水的流速:du p0.02 x 0.665 x 934.8Re c 5.71 x 104i P21.77 x10 5c壳程流通截面积:S二h( D - nd )0c on = 1.Kn = 1.h444 = 23.2取 n 二 24cc取折流板间距:h 400mmS 0.4 x(0.8 24 x 0.025)=

32、 0.08m20壳内变换气流速:10 X1033600 x 2.98 x 0.08= 11.65m / squ = mh03600p Sh0当量直径:d=e心3J )t2 d24 0l丿p u 2Ap = N (3.5-2h/D)h o,2 B 2因为 Re 二 3.58 x 104500,i故 f = 5.0 Re -o.228 = 5.0(3.58x104 ) -0.228 = 0.458 00管子排列为正三角形排列,取 F=0.5当板数 N = (1 h) -1 = (30.4) -1 = 6.5 取为 7 Bf11 652Ap = 0.5 x 0.426 x 24 x (7 +1) x

33、 2.98 x =8270.26Pa,f0 411 652Ap = 7 x (3.5 - 2 x ) x 2.98 x= 3539Pa,20.82取污垢校正系数 Fs=1.0Y Ap =(6342.5 + 5.96)x 1.0 x 1 = 11438.6o.o2Mp0a故管、壳程压力损失均符合要求。3.3 计算传热系数,校正传热面积3.3.1管程对流给热系数 iRe = 5.71x10 4 iPriC 卩4.308 x 103 x 24.01 x 10-5:ph h = 1.51九h九 =0.023 Re 0.8 Pr 0.4d iii0.686=0.023x0686x (5.71 x 104

34、)0.8 x 1.510.4 = 5938W/(m2。C)0.023.3.2壳程对流传热系数a0Pr0pc九1.96x103x2.5x10-5=0.6260.0783壳程采用弓形折流板,故九=0.36iRe 0-55 Pr 1/3d 0 000.0783=036x 00202 x (49x 104)055 x .6261/3 址0 = 451W/(m2 C)3.3.3 计算传热系数取污垢热阻 Rs = 0.03m2 - Ckw, Rs = 0.50m2- C kw i0以管外面积为基准1K -计ddbd10+ Rs -0- +0-+ Rs +-a d1 d九d0aiiim01255938 x

35、20+ 0.0003 x 25 +200.0025 x 2545 x 22.5+ 0.0005 +1451=303W /(m 2 C)3.3.4 计算传热面积QK At计 mI55XI。6 XI。= 64.7m2303 x 21.96 x 3600所选换热器实际面积为S = n 兀 d 1 =0S104.6供=S64.7需444x3.14x0.025x3=1.61=104.6m 20I1060 型换热器主要参数及计算结果主要参数计算结果外壳直径mm600热负荷kJ/h1.55x104公称压强kg/cm210传热温差C36.8公称面积m260管内液体流速m/s0.160管程数1管外气体流速m/s

36、16.24管子排列方式三角形排列管内液体雷诺数1.37x104管子尺寸mm25x2.5管外气体雷诺数5.69x104管长m3管内液体压降 Pa140管数N269管外气体压降Pa9643管中心距t mm32管内液体对流给热系数w W2 C)1.82x103管程通道截面积0.0845m2600管外气体对流给热系数w W2 C448折流板间距mm00504壳程通道截面积传热系数计算值w 2- C)264mm传热面积需要值m244.3安全系数S60.0供1.35S需以上计算表明,44.3选用 G600 -1 -10-60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可用于合成氨变换工段的余热回收。所以本次设计使用G600 -1

37、 -10 - 60固定管板式换热器4节能措施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的特点是生产能力低,吨氨能耗较高。因此,如何合理、高效 利用能源,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对合成氨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9。常压造气氨厂工艺的节能措施有:1、造气炉采用微机液压控制系统。2、造气用煤合理分配,大、中块造气用,小颗粒及炉渣作为锅炉用煤。3、设置造气吹风气锅炉,吹除气夹带的可燃成份及本身的热量加以利用。4、采用全低温变换,加入软水取代蒸汽,节省变换用工艺蒸汽,变换余热加热软 水。5、脱 CO2 用物理吸收。6、合成选用适当压力的废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在工艺中使用。7、合成吹除气用氢回收装置回收氢气,其余CH等作为燃料气。48、全装置

38、热能综合利用,如合成废热产饱和蒸汽供变换,变换、造气产低压蒸汽 供造气,全装置做到蒸汽自给。综合考虑,在我国已建成的合成氨厂中,大多以煤为原料,且各地根据需求还可能 新建一批以煤为原料的装置,近年来合成氨技术发展很快,可供选择的技术很多,应实 事求是地根据装置所在地的特点综合考虑,主要应考虑节能降耗、工艺流程,做到配套 合理、投资省、操作稳定可靠。5世界合成氨工业近期进展及前景展望由于生态和环保的原因,今后发达国家化肥用量将减少,世界合成氨生产能力将缓 慢增长。虽然使用“无机”氮的生物农业将会有所发展,但是,在以后的 1520年内, 生物技,(如固定氮工艺)还不可能取代合成氨作为化学肥料的主要

39、来源。现今所有的合 成氨消费中,只有 13是用在化学和工业应用上,其他87都用于生产化肥。因此, 氮肥的供应还得继续依靠合成氨的生产。近几年来,世界合成氨工业的技术进展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1英国 ICI 公司采用 LCA 工艺流程,在英国的 Severance 氨厂建了两套并列的产量 各为450 吨天,但只有一套公用工程系统的合成氨装置。这种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从 某些方面来说,仍是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如建 3 个 LCA 流程的 500 吨天工厂就比 建一个日产1500吨的传统世界规模工厂的投资要低些。LCA流程与当今的大型装置流 程不同,该法的吨氨能耗为30.1GJ,采用气热转化炉取代通用的

40、转化炉,在隔热管式 变换器中进行变换,反应热用于制备原料气与蒸汽的饱和气。变压吸附脱除二氧化碳。 用含钴催化剂作氨合成触媒,合成压力为 8MPa。2美国凯洛格公司对氨厂的某些工艺单元及设备的传统构型进行了改革,开发出 了合成氨生产的 4 种新技术,即用于氨合成回路的 KAAP 工艺,用于工艺气转化换热的 KRES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氨厂节能降耗动态控指KDAC技术和公用工程蒸汽系统 的冷凝液汽提KICS技术。其中KAAP 工艺将是未来一个很有前途的氨厂改造方案,其 合成压力为79.1MPa,采用以石墨为载体,涂钉并用铷盐活化的氨合成催化剂,比 通常的催化剂活性高20倍,合成转化率也随之显著提

41、高,能增产40左右。1992年, 采用KAAP 工艺的氨合成塔已在加拿大Ocelot制氨公司的Kismet厂进行了工业化生产。3德国伍德公司经二十多年来对工艺效率、工厂安全、能量总消耗等方面连续研 究结果,推出了低能耗工艺,并于1991年在德国BASF公司建立了一个日产1800吨的 工厂。该厂采用了伍德公司开发的组合自热式转化炉,与传统的二段转炉不同之处在于: 转化反应管安装于一个有内衬里的加压设备中,管内装有一段转化催化剂,管下端开口, 原料工艺气温度升高到580C。,自上而下通过管内。燃料气经水冷喷嘴加氧并进入燃烧 室中,通过调整喷嘴的位置和燃烧室的形状设计,使燃烧室内产生涡流,以保证转化

42、反 应稳定进行。转化产生的高温气又用于加热转化管,以节省能源和投资。目前,该新型 转化炉的工业示范装置的生产能力已达1.3万m3/h,加压设备内部装有19根转化管。虽然合成氨生产技术的更远的改变时是可以预见的,但是,就目前来说,除对氨厂 的个别传统工艺程序、催化剂和设备的较小改进外,至少在今后1015年内,合成氨生 产技术还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世界许多合成氨专家对此意见是一致的,并对今后合成 氨工业的发展前景作出如下展望:1生产规模不会再扩大 80 年代世界共建成了110套合成氨装置,平均生产规模 为 1120 吨天。目前的装置规模多为 1500 吨天,1800 吨天的生产也在日益增加。 但考

43、虑到规模过大,会造成设备制造和运输、开停车复杂化和长期可靠的原料保证等方 面的问题,使整套生产装置的投资费用大幅度上升。今后世界合成氨产量的大部分都将 由规模为日产10002000 吨的工厂所生产。2天然气依然是合成氨生产的主要原科 目前全世界合成氨的年产量约为 145 亿 吨,其中采用原料重油 3,煤和焦13,天然气84。从长远来看,原料路线改为 油或煤是可以考虑的,但据预测,在未来 20年内,合成氨生产原料的情况会维持上述 百分比例不变,天然气仍是能被利用的比较好的合成氨生产原料。3降低能耗的潜力已基本得到发挥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能耗设计值为27GJ,目前有些生产装置的最低能耗已达28

44、GJ,只比理论值高出20%左右而与设计值 相接近。其他几种生产方法,重油或渣油气化法吨氨能耗为3536GJ,煤气化法的吨 氨能耗为45.5GJ,吨氨能耗也都在日渐降低,但不可能再有进一步的显著减少。4降低投资和提高操作可靠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鉴于节能降耗已无太多的潜力 可挖,今后的技术发展将通过减少费用的较小的集成化工艺部分、简化管道系统相仪器 仪表、改进催化刑,提高设备的制造和维修质量以及安装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来进行, 同时也将更加主重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手段,来保证生产装置尽量减少停车损 失,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6总结氨的合成反应式:N2 + 3H2 = 2NH3合成氨的化学原理,

45、写出来,不过这样一个方程式;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化学方 程式,从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成功、实现工业生产,却经历了约 150 年的艰难探索。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氨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 的 12。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 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氨合成是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氨的合成 是提供液氨产品的工序,是整个合成氨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氨合成反应在较高压力和 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由于反应后气体中氨含量不高,一般只有10% 20% ,故采 用未反应氢氮气循环的流程。氮跟氢化

46、合成氨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压强为200-6001X 105Pa,温度为450-600C,用金属铁作催 化剂,转化率可提高到约8%。在实验室里一般是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的,只能 了解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能生成氨气。增加压力将使反应移向生成氨的方向,提高温度会将反应移向相反的方向,但温度 过低又使反应速度过小。参考文献1北京大学研究中心.世界文明百科全书.山西:太原出版社,1992.2 刘俊兰.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选择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0,21(4):16.3赵忠祥. 氮肥生产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4朱世勇. 环境与工业气体净化技术.北京.化学工

47、业出版社.2001.5 史克昕任毕龙.影响一氧化碳变换率因素的浅析卩小氮肥设计技术,2006,27(3).6徐跃华. 化工装置节能技术与实例分析.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7周旭美,姚飞编等.合成氨仿真实习教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龚绍英.工业化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9 王瑾节能型合成氨工艺与技术贵州化工,2008,33(1).10 汪家铭世界合成氨工业近期进展及前景展望化工科技动态,1995(7).致谢本次论文设计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在我的学业和论 文中受导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的启迪。从尊敬的 导师

48、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向我 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让我们对化工工艺的认识有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同时我们 还认识到理论实际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后的设计中,它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示:任何一 个设计路线必须结合实际中的理论依据才能得到很好的结果。我之所以能完成这份毕业设计与老师的热情关怀和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毕业设 计完成之际,特别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本课题的完 成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其它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的同学及校友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在此,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由衷的谢意!张阳201204.10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