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二班语文第1周语文电子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2319520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二班语文第1周语文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二班语文第1周语文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二班语文第1周语文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四年二班语文第1周语文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二班语文第1周语文电子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年级 语文 教案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会元学校姓名:张艳红 2013年2 月第(1)周 No.1课题独坐敬亭山课型古诗课时1教学目标1、 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3、背诵这首古诗词,默写首诗。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重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难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具多媒体学具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激趣导入1、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

2、,他们是谁?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导语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学生自

3、学,初步理解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指名回答,评议交流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1、 自由吟读。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自由吟读讨论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教学反思本周备课( )节组长:日期:月 日第(1)周 No.2课题望洞庭课型古诗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3、背诵这首古诗词,默写首诗。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重点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难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4、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具多媒体学具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自由吟读1.学生边渎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

5、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学生边渎边参阅课文注解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举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引导赏析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

6、人的心情。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交流课外积累1、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练习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交流课外积累板书设计望洞庭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山水色, 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学反思本周备课( )节组长:日期:月 日第(1)周 No.3课题

7、忆江南课型古诗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3、背诵这首古诗词,默写首诗。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重点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难点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具多媒体学具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复习导入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读课文,理解内容1、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2、 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

8、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教师小结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

9、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读课文,理解内容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人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

10、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抄写或默写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板书设计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教学反思本周备课( )节组长:日期:月 日第(1)周 No.4课题2 桂林山水课型讲读课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难点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

11、步认识分号。教具多媒体学具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1、自读全文,学习字词。2、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汀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

12、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问。 品渎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丈用“仿佛那是一块出示挂图让学生谈感受1、自读全文,学习字词。2、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品渎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

13、的“静、清、绿”?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3、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巩固识字,

14、练习书写漓:注意右边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方。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巩固识字,练习书写板书设计桂林山水甲天下波澜 无瑕 攀登 山峦 泰山 骆驼 突兀 画卷 连绵不断教学反思本周备课( )节组长:日期:月 日第(1)周 No.5课题2 桂林山水课型讲读课课时2教学目标1

15、、理解重点词句。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具多媒体学具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

16、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

17、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听导语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互相交流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学生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理解句子:“像是

18、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U1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19、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边读边想象“这样的U1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周备课( )节组长:日期:月 日第(1)周 No.6课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型讲读课课时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

20、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难点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教具多媒体学具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3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检查预习。1填写生字表。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不要读成zh;“蜿”的读音是wn,不要读成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

21、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盘曲:(“曲”读q,不要读成q)呈:突兀:森郁:孔隙:。昏暗:挤压:稍微:婉蜒:石钟乳:名目:变化多端:颜色各异:一转:进:上源:水(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听导语填写生字表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

22、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

23、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课堂作业1、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2、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学生总结游览顺序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记作业、做作业板书设计3.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的顺序写教学反思本周备课( )节组长:日期:月 日第(1)周 No.7课题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型讲读课课时2教学目标1、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24、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4、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难点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具多媒体学具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复习导入1、默写生字词。2、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阅读,体会路上景色1、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

25、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人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3、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丈词的妙用)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1、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默写生字词读课文。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阅读,体会路上景色放映课件,辅助

26、感受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课 堂 教 学 设 计学 生 活 动 预 设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4、这里作者又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

27、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1、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3、默读第五白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这里作者又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板书设计3.记金华的双龙洞外洞 突兀 孔隙教学反思本周备课( )节组长:日期: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