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因子损伤精选文档

收藏

编号:16973474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7K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2-11-17
10
积分
关 键 词:
特种 因子 损伤 精选 文档
资源描述:
淹 溺 淹溺,又称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中,水和水中污泥、杂草等堵塞呼吸道或因反射性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通气障碍而窒息。水大量进入血液循环中可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伤,若急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而死亡。1 发病机制 发生溺水后,人体本能地屏气,以避免 水进入呼吸道。不久,因缺氧不能继续屏气,水随着吸气而大量进入呼吸道和肺 泡,引起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代谢性酸中毒。淹溺可分为湿性淹溺和干性淹溺两类: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人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湿性淹溺约占淹溺者的90。干性淹溺: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人,约占淹溺者的10。1.1 淡水淹溺 吸入呼吸道的水属低渗,迅速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淡水进入血液循环,稀释血液,引起低钠、低氯及低蛋白血症。红细胞在低渗血浆中破坏而发生血管内溶血,引起高钾血症甚至心搏骤停。1.2海水淹溺 海水含3.5氯化钠、大量钙盐和镁盐。高钙血症可引起心动过缓和各种传导阻滞,甚至心搏骤停;高镁血症可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临床表现 患者神志不清,皮肤粘膜苍白和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心搏微弱甚至停止,口鼻充满泡沫状液体或污泥、杂草,腹部可因胃扩张而隆起,有的甚至合并颅脑及四肢损伤。复苏过程中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纤颤、心力衰竭和肺水肿。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各种并发症。3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淡水淹溺,出现低钠、低氧血症,溶血时可发生高钾血症,尿中游离血红蛋白阳性。海水淹溺,血钠、血氯轻度增高,并可伴血钙、血镁增高。4 治疗 4.1 现场急救 (1)水中急救 自救:他救:救护者应从其背后接近,救护时应防止被淹溺者紧紧抱住。(2)地面急救 畅通呼吸道心肺复苏 4.2急诊室抢救 (1)继续心肺复苏 人院初重点在心肺监护,通过气管插管、高浓度供氧及辅助呼吸等一系列措施来维持适当的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积极处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和急性肺水肿。(2)防治脑水肿 及时选用脱水剂、利尿剂,激素早期应用对防治肺水肿、脑水肿等亦有益处,有条件可行高压氧治疗。(3)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淡水淹溺时适当限制入水量,可积极补2一3氯化钠溶液;海水淹溺时不宜过分限制液体补充,可予补5葡萄液。(4)其他并发症处理 及时防治肺部感染,体温过低者及时采用复温措施,合并颅外伤及四肢伤者亦应及时处理,尤其要提高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出现的警惕性。电击伤 电击伤,俗称触电,是指电流与伤员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或在高电压、超高电压的电场下,电流击穿空气或其它介质进入人体而引起全身 或局部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心搏和呼吸骤停。电击包括低压电(380V)、高压电(1000V)和超高压电或雷击(电压10000万V,或电流30万A)三种电击类型。1 病因病因 缺乏安全用电知识;高温、高湿容易引起电击伤;意外事故;雷雨时大树下躲雨或用铁柄伞而被 闪电击中;医源性如使用起搏器、心导管监护、内镜检查治疗时;跨步电压电击伤。2 临床表现 2.1 全身表现 (1)轻型 出现头晕、心悸、四肢无力、接触部位肌肉抽搐、疼痛、可出现晕厥、短暂意识丧失。(2)重型 出现持续抽搐甚至肢体骨折、休克或昏迷。低电压电流可引起室颤,开始时尚有呼吸,继而发生呼吸停止。若系高电压、强电流电击,呼吸循环中枢同时受累,多立刻死亡。2.2 局部表现 (1)低电压所致的烧伤一般不损伤内脏,致残率低。(2)高电压所致的烧伤 可深达肌肉、神经、血管,甚至骨骼,有“口小底大,外浅内深”的特征。2.3 并发症 精神异常、心律失常、局部组织坏死继发感染、高钾血症、酸中毒、周围神经病、内脏破裂或穿孔等。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的活性增高,尿液红褐色为肌红蛋白尿。心电图检查常表现为心室纤颤,传导阻滞或期前收缩。4 治疗 4.1 脱离电源 4.2 现场急救 当电击伤者脱离电源后,如果呼吸不规则或停止、脉搏搏摸不到,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4.3 急诊室抢救 (1)心肺脑复苏 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已发生心室纤颤者可先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使细颤转为粗颤,再用电除颤,有利于恢复窦性节律。如患者尚未发生心室纤颤,则忌用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以免诱发室颤。(2)抗休克 对有休克者,常规抗休克治疗。(3)控制感染 对有较大烧伤创面患者,应注意创面保护,彻底清除坏死组织。(4)筋膜松解术和截肢 高压电击伤后,可使其远端肢体发生缺血性坏死。及时进行筋膜松解术以减轻周围组织的压力,改善远端血液循环,挽救部分受压但未坏死的肌肉和神经。(5)对症处理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防治脑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等。中 暑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中发生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量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损伤性疾病,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1 病因病因 高温高湿气候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A机体因素产热增加:高温或高湿、烈日或通风不良环境中长时间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散热障碍。汗腺功能障碍。热适应差,如慢性疾病患者、肥胖、营养不良、年老体弱、产妇等 2 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 高温对神经系统具抑制作用,初期使注意力不集中,可出现谵妄、狂躁,最后深度昏迷。(2)心血管系统 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此外,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3)呼吸系统 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水、电解质代谢 大量出汗常导致水和钠丢失,使人体失水和失钠。(5)泌尿系统 高温出汗多,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蛋白尿及细胞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6)消化系统 可引起食欲不振,甚至出现缺血性胃溃疡,易发生大出血。(7)血液系统 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8)肌肉 常发生严重肌肉损伤、横纹肌溶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明显升高。3 临床表现 3.1 前驱症状 大量出汗、口渴、头昏、心悸、恶心、全身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3.2 典型症状 (1)热痉挛 严重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肌痉挛以经常活动的四肢及腹部等肌肉为多见,尤以腓肠肌为严重,常呈对称性、阵发性发作。严重的肌痉挛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热痉挛多见于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而有大量出汗的年轻人。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2)热衰竭 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未能热适应者,患者面色苍白,皮肤冷汗,脉弱或缓,血压偏低。患者有口渴、虚弱、烦 躁,甚至有手脚抽搐、肌肉共济失调或呈软弱无力。重症病人出现循环衰竭。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如不治疗可发展成为热射病。(3)热射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周围循环衰竭时出现紫绀。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4 实验室检查 热痉挛:血钠、血氯降低,尿肌酸增高。热衰竭:血细胞比容增高、低钠、低钾、轻度氮质血 症或肝功能异常。热射病:高钾、高钙、血液浓缩,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肌酐、尿素氮、天门冬 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蛋白尿、管型尿及肌红蛋白尿,酸中毒等。5诊断和鉴别诊断 凡有高温接触史,大量出汗,伴有肌痉挛及体位性昏厥、短暂血压下降者,结合实验室检查,不难诊断。热痉挛伴腹痛应与各种急腹症鉴别。热衰竭应与消化道出血、宫外孕或低血糖等鉴别。热射病,鉴别诊断主要与其他引起高热伴有昏迷的疾病相区别,如脑型疟疾、乙型脑炎、脑膜炎、急性脑血管病等。6 治疗 6.1 现场初步治疗 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并加葡萄糖液或氯化钾液。热射病患者死亡率高,故更需积极抢救。6.2 降温治疗 降温是治疗的根本,必须争取时间尽快降温。(1)环境降温 抢救现场必须通风阴凉,应及时将患者搬入空调间内。(2)体表降温 用自来水或温水浸透的毛巾擦拭全身以保持皮肤血管扩张而促进散热,电扇吹风。头部、颈两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可置冰袋。(3)体内中心降温 可用410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或用41010葡萄糖盐水灌肠,胃管内灌注冷生理盐水降温。(4)药物降温 应用氯丙嗪,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外周血管,肌肉松弛及减低新陈代谢等作用。纳洛酮有明显降温、促醒、升压等效果。6.3 对症治疗 (1)维持呼吸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缺氧严重时可予面罩吸氧。昏迷者应行气管内插管,必要时人工机械通气。(2)维持循环功能 心力衰竭者应考虑快速洋地黄化,低血压或休克时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溶液。退热前一般不宜用缩血管药物。(3)防治脑水肿 除降温外应迅速降低颅内压,甘露醇、糖皮质激素、人体白蛋白和静注呋塞米,抽搐时使用氯丙嗪或地西泮。(4)防治肾脏损害 应按常规检查肌红蛋白尿,早期应用甘露醇可预防。(5)防治肝功能损害 除降温外给予保肝药物、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极化液(GIK)等。(6)防治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应用小剂量肝素外,补充鲜血、血浆、纤维蛋白原和浓缩血小板。(7)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单纯热痉挛、热衰竭则尽快补充液体和盐分。重症中暑多数有高渗性脱水,可静滴5葡萄糖盐液或复方氯化钠溶液。严重酸中毒时可用于5碳酸氢钠溶液。(8)加强护理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钙等。8 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切断过高热引起的恶性循环,必须尽早降低中心体温,降低代谢,较早治疗各种严重并发症,包括休克、颅压升高、循环及呼吸衰竭,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9 预后 中暑病死率在20一70之间,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中暑死亡原因有:休克、呼吸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水肿、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性严重感染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特种因子损伤精选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6973474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