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mar****e6 文档编号:16698513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5.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指使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的科学。内容 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产生与发展1. 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理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2. 心理学实验的方法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2)相关研究: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优点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缺点 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研究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

2、足并不 能真实反映二者间的紧密联系。 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3)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的方法; 优点 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比起自然观察有效、经济和方便。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而只改变一些研究感兴趣自变量,结论更加严谨 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 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可以使别人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要素 实验假设和推论 实验变量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实验控制4)准实验法;病人组-控制组法、群组法、个案研究法3. 自变量分类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分类:作业变量: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

3、的变化的刺激 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等 被试变量;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 暂时的被试变量;一般是由于主试给予不同的指导语而造成的4. 对自变量的控制(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操作定义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的具体的、明确的规定。 好处 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 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 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2)确定自变量的水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水平-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各水平的间距(3)对呈现仪器的控制。(4)控制呈现刺激方式。*包括呈现时间的长短、呈现的顺序、空间位置等,都应根据要

4、求加以控制。5. 因变量的分类被试的反应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是自变量的结果,是主试 观察或测量的变量。1客观指标反应时、反应难度、反应次数、量表分数、评定分数、高次反应变量2. 主观指标6. 对因变量的控制(1)反映控制。指导语能够控制被试的反应。内容确定、完全、简单明确、标准化。(2)选择恰当的指标。指标应该具有效度,客观性,数量化(3)避免量程限制。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4)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7额外变量的种类1、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 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2、要求特征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以一种

5、自以为能满足这一 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来进行反应。eg 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8. 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1)排除法(2)恒定法(3)匹配法(4)随机化法(5)抵消平衡法(6)统计控制法9. 实验研究的效度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1)内部效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内部效度高,意味着因变 量的变化由特定的自变量引起的。要使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必须控制 各种额外变量。影响因素:主试一被试间的相互作用(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 统计回归因素(回归假象)其他因素(前测与实验处理、测量工具、仪器使用)2)外部效度实验结果推论到样本总体和其他同类现

6、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性 与适用性;影响因素:实验环境的人为性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提高实验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 会降低其外部效度,而提高实验外部效度的措施又可能会降低其内部效度。10实验研究的信度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影响因素: 观察量(观察量越大,样本统计值接近总体参数值)、统计检验实验设计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真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独丈组设计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混合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事后回蒯逊计中断时何 序列设计I. 真实验设计-独立组设计定义 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

7、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优点 一种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缺点个体差异克服方法随机组设计eg.让你愉快的控制力匹配组设计-组内设计定义 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每名被试都 要执行自变量所有的水平设计。优点被试所需较少;方便有效;比组间设计更敏感;消除了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缺点 实验顺序的问题;不能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受实验条 件恢复时间的限制克服方法 完全的组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ABBA平衡法)不完全的组内设计(所有可能的顺序、选择的顺序)-混合设计 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按组间

8、设计安排。 eg.抑郁与非抑郁的记忆成绩;思想抑制唤起浪漫回忆II 前实验设计-单组后测设计定义只有一个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设计的基本模式:X O-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定义 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设计的基本模式:O1 X 02-固定组比较设计定义 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因这两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就已经形成, 故它不能使用随机化原则选择被试设计的基本模式:X 0102-事后回溯设计定义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 相关研究设计、准则组设计设计的基本模式:X 0III 准实验设计-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定义 借助多次重复

9、测量的一种前测后测设计。实质是对被试进行周期性的测 量过程,建立反应的基线模式,并在测量过程中引进实验处理,用实施 处理后在时间系列的观察中所得分数的不连续性,来表示实验处理结果。类型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单被试实验设计定义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 实验历程(1)建立基线;(2)施加自变量;(3)消除自变量。12.心理物理学定义:心理物理学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量是指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处理的问题:感觉阈限的测量、阈上感觉的测量13感觉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是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

10、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来表示。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操作性定义:绝对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差别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感觉阈限测量方法;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14极限法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极限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 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 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1. 绝对阈限测定(1) 自变量 自变量是刺激系列,要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交替呈现。递增时,刺激要从阈限以下的某个强度开始;递减时,刺激系列的起点要大于阈

11、限的某个 强度;一般应选10到20个强度水平。(2) 因变量 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刺激呈现后,被试感到有刺激就报告“有”,被试没感觉到刺激就报告“无”。其依据是被试的内省。(3) 绝对阈限的计算 被试报告“有”和“无”这两个报告相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把各刺激系列的每一个阈限计算出 来,求出递增系列、递减系列的平均数,再求出两系列的平均 数,就是阈限值。(4) 误差及其控制 误差: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控制:采用抵消平衡设计(即ABBA设计)2. 差别阈限的测定(1) 自变量 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

12、比较刺激(变异刺激)即刺激的强度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 顺序排列。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 以测定绝对阈限的同样方法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2) 因变量 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记“ + ”;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记“二”;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记“-”。(3) 差别阈限的计算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者取上差别阈和下差别阈之和的一半为差别阈限。*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第一次非一到一之间的中点为差别 阈限的下限。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一到非一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第一次非+到

13、+之间 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5) 误差及其控制 误差: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空间误差、顺序误差控制:多层次的ABBA法15恒定刺激法固定刺激法/正误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1. 绝对阈限测定(1) 自变量 从略高于感觉到略低于感觉这一范围内选5到7个等距的刺激强度,刺激要随机呈现,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要相等。(2) 因变量 要求被试者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每呈现一次刺激后,被试若感觉到则报告“有”,记“ + ” ;被试若感觉不到则报告“无”,记“-”。根据 被试者报告有/无的次数来求出百分数,以此来计算阈限。(3) 绝对阈限的计算

14、 直线内插法*刺激为横坐标,正确判斷的百分数为纵坐标,画出曲线。再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平 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点a,从点a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两点阈。2. 差别阈限的测定(1) 自变量 让被试者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标准刺激是能被感觉到的某一刺激强度;比较刺激一般从完全没被感觉出差别到 完全感觉出差别的范围内选定5到7个刺激强度。比较刺激要随机呈现,每个比较 刺激与标准刺激至少要比100次。(2) 因变量 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分为二类反应和三类反应。三类反应;大于”等于” “小于”分别记为+” “二” “”。二类反应:“大于” “小于”(3) 差别阈限的计

15、算 直线内插法。差别阈限=1/2 (上限-下限)三类反应:相等地带的上限定为50%次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相等地 带的下限定为50%次轻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二类反应:7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以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16.平均差误法均误法/调整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 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断。1.绝对阈限测定(1) 自变量 让被试者调整一个比较刺激与一个标准刺激相等。不过,此时的标准刺激假设为零,即让被试者每次将比较刺激与“零”相比较

16、。(2) 因变量反应变量是被试者每次调整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的那个数值。(3) 绝对阈限的计算 让被试者每次调到刚刚感觉不到(即与“零”标准刺激等值),然后把各次测定数值加以平均即为绝对阈限。2.差别阈限的测定(1) 自变量 向被试者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其调整比较刺激。比较刺激是一种连续的量。在被试认为接近时,可反复调整,直到其认为满意为止。(2) 因变量 反应变量是被试每次调整的数值,即其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数值。工区-FSEI(3) 绝对阈限的计算17反应时(RT)概述1)含义:反应时(反应潜伏期)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2)分类:简单反应时(A): 一个反应对应一个刺激,

17、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做出反应 选择反应时(B):多个反应,各自对应事先所规定的那个刺激进行反应。辨别反应时(C): 一个反应对应于多个刺激中的那个事先规定好的刺激,对其他刺 激的呈现不需反应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间 辨别时间=C反应时间-A反应时间 选择时间=B反应时间-A反应时间3)影响因素: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反应时实验的基本原则)刺激变量:刺激的不同类型、刺激强度、复杂程度 机体变量:适应水平、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因素、练习次数、个体差异4)测定方法 I减数法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实验原理: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

18、有的一个加工阶段, 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减数法的应用:证明心理旋转的存在、证明短视记忆的视觉编码 Posner等关于视觉编码与听觉编码共存的实验研究 实验程序:1)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者看,或者中间插进短暂 的时间间隔(继时呈现),然后要被试者指出这一对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作出反应,记 下反应时。2)所用的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方法都一样,即为同一字 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写法不同(Aa)。3)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均为”相同”。4)在两个字母相继呈现时,其间隔为0.5秒、1秒、或2秒

19、等。实验结果: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对的反应 时小于Aa对;随着两个字母呈现的时间 间隔增加,AA对的反应时急剧增加,但 Aa对的反应时没有多大变化。并且AA 对和Aa对的反应时差也逐渐缩小,当时 间间隔达到2秒时,这个差别就很小了, 即两条曲线趋于靠拢。实验二550k.站对鮎对5009. _ - AA M”直A对450Z*r400iiJ.1i100.5100.512字母间隔(秒)图4-18反应时间是字母间隔的函数(采 Bl Posner 1970)研究者按照减数法反应时的逻辑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当两个字母同时呈现给被试时,Aa对的反应时大于AA对。这是因为AA对的匹配是在视 觉编码的基础

20、上,而Aa对匹配只能在听觉编码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从视觉编码过渡到听觉 编码,这样就包含了更多的心理加工,因此需要的反应时也更多。 AA对同时呈现、继时呈现的反应时之差也反映的是信息编码的这种特点。*波斯纳等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清楚地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 两个连续的阶段。II加数法-基本前提: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实验逻辑: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与同一加工阶段的,如果两个 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即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它们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斯腾伯格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过程: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看一个

21、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 计时,要求被试判定此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 随即停止。确定被试能否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间)。T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测试项目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T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刺激的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决策阶段、反应组织阶段测试项Id 识记项目反应反应类型的的质量的数量类型相对频率识记项H编码测试项目细 ii1顺丿:比较决策反应组织反应时图4-24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采白 Sternberg, 1969)III开窗实验由汉密尔顿和霍

22、客基提出字母转换实验披试按键转换开始转换结果被试按键T字母转换作业加工阶段: 编码阶段(从按键看到第一个字母到出声转换)转换阶段(出声转换所需要的 时间)存储阶段(从前一个字母转换看第一个字母出声转换将转换结果贮存看第二个字母结束到按键看见下一个字母);編码阶段转换阶段贮百阶段反应时:弟一个子岑加工81 4-25卄驚二憎石.餐摂厂十(采口 Hookey 等,1981)18. 视觉1)光的三维特征及对应的心理特征:波长T色调纯度T饱和度振幅T明度2)视觉适应:可见光刺激持续作用于视觉器官后会引起视觉感受器的感觉性发生变化。分 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明适应:指在光亮中眼睛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主要是中

23、央凹锥体细胞的功能,对光的适应过程是非常快的,大约1分钟左右就全部完成。机制:一方面瞳孔相应缩小以减少落到视网膜上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另一方面则由暗适应时杆体细胞的作用转到锥体细胞发生作用。 暗适应人眼对低亮度环境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暗适应速度最初是迅速的,10分钟内即能完成大约60%,完全暗适应约需3040分钟。两个基本过程:(1)化学反应说(2)瞳孔大小的变化3)-闪光融合:当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的眼睛时,会发生一亮一暗的闪烁 的感觉,而随着光的刺激间歇频率的逐渐加大,闪烁现象就会逐渐消失。人的眼 睛就不再感觉到是闪光,而看到的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不断的光了。-闪光融

24、合频率CFF:测量人眼对时间刺激分辨能力的指标之一,通常用闪光融合的临界值表示。 指当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CFF越高,时间视敏度越高。并且,CFF在视网膜中央凹比边缘高,这表示视锥细胞比 视杆细胞分辨率高。不同的人的CFF的差异相当大,一般达到3055周/秒时,就不再有闪 烁感觉。4)颜色的三个特性:明度、色调、饱和度19. 听觉三维特征及对应的心理特征:频率T音高振幅T响度波形T音色20. 过滤器模型1)发展:早期实验:彻里使用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实验。实验表明,被试能很 好地再现追随耳的信息,而对非追随耳信息,除了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音由男生变 为女声)能觉察之外,

25、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报告,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由法文改为 德文、英文或者拉丁文这种变化都察觉不到。模型提出:布罗德本特(Broadbent) 1958年提出来了最早的注意过滤器模 型,描述了注意的选择作用。2)研究技术:双耳分听技术。本质是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听见不同的信息。3)过滤器模型的分类: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 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 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2仁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1958) 在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Broadbent (1954)双耳分听实验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

26、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则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 右耳:4, 9,3左耳:6, 2, 7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结果发现被试可用两种方 式再现: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确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 现的准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20%。解释: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 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22. 衰减模型Treisman (1960) 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实验 左耳(追随耳):There

27、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右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结果被试都报告为: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 并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 到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时,被试会不顾 主试的事先规定(即复述追随耳所听到的项目),而去追随意义。这种 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能通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即 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TTreisman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不过, 这种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

28、追随耳的信 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 了,但其中一些信息仍然可得到高级加工。23. 反应选择模型Deutsch和Deutsch (1963)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 并加以识别。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 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Hardwick (1969)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这些靶子词呈现在 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

29、耳听 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24.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 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Treisman和Geffen (1967)双耳同时分听实验设置了追随耳程序(即让被试复述追随耳中所听到的项目),又设置了追随 靶子词的程序(即在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些特定的靶子 词,并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要做出反应,分别 记录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预测:若追随耳能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到并不

30、能做出反应,则支持过滤器模型; 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但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 随耳,则支持衰减模型;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并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接近,则支持 反应选择模型。实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86%,而非追随耳的反应率是8%。这一实验结果有 利于衰减模型,支持知觉选择模型。T在实验设计中,两耳实际上处于不等的地位:一耳为追随耳,另一耳则不是; 在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既要复述(即追随),又要做出敲电键反应,即要做出 两次反应;而在非追随耳一方仅对靶子词做出敲击反应,即一次反应。这种设计会造成追随耳的信息比非追随耳的信息更重

31、要,因此,追随耳对靶子词 的反应次数比非追随耳的要多得多。25. 注意资源限制能量或资源有限的两类过程:资源有限过程、材料有限过程约翰逊和欣兹的双耳分听追随靶子词实验在实验中,设置了四个条件:(1) 感觉可辨度低条件:两类词都由男生读出;(2) 感觉可辨度高条件:靶子词由男生读出;非靶子词由女生读出;(3) 语义可辨度低条件:靶子词与非靶子词同属一个范畴(4) 语义可辨度高条件:靶子词与非靶子词分属不同范畴。对被试提出的任务是实验过程中复述在两耳中听到的靶子词,但实验结束后,要 求被试回忆所呈现的非靶子词。结果:非靶子词的回忆结果是,不论语义可辨度的高低,在感觉可辨度低条件下 所回忆的非靶子词

32、数量均多于感觉可辨度高条件下的。说明:非专注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工;另一方面说明,因在感觉可辨 度低条件下,对非靶子词加工需要较多的心理资源,因而其回忆的数量较多。26. 双加工过程理论双加工过程理论扌空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扌空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 境。受人的意识扌空制。自动加工是不需应用注意,无一定的容量限制,不受人的意识扌空制的加工,并且 一旦形成就难于改变。27. 记忆记忆是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 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四个基本过程。(一)艾宾浩斯的研究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

33、创造了两个工具:第一是无意义音节;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遗忘曲线Ebbinghaus 共制作了 2300个无意义音节。他从所有这些无意义音节中随机地选出一定数 量的项目并排成固定的顺序来组成实验材料。在所有的实验中,Ebbinghaus自己做被试。在识记一个无意义字表时,他是按照一个较快 的、有规则的节拍器的节律(2/5s)朗读那些音节的。把时间和遍数都当作字表难度的指标。 此外,他还控制了其它实验条件,如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每天做实验的时间等。他还记下自 己的健康状况和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备分析实验结果时用。根据数学和统计学知识,他知道几次观察的平均数比单独一次的测量更为稳定。因此对每一 实

34、验条件,他都是做几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T遗忘速率先快后慢(二)巴特利特的研究他认为记忆不仅是形成联想,学习与记忆是一个活跃的过程,涉及意义的追 求,把识记材料纳入一定的图式。-图式理论:Bartlett认为图式是指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过程,它不仅使个 别成分一个接一个地作用起来,而且将他们组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Bartlett的 记忆过程中,图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记忆过程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改变事件的 某些细节,使整个事件更符合已有的图式,意义更明确。Bartlett认为人总能在不知不 觉中将新的事物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并不断地对已有的图式进行重建。-记忆的心理重建理

35、论:Bartlett认为记忆是一种心理重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在 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对既往事件的记忆不只是简单的保存和 再现,而是受文化态度和个人习惯渲染的心理重建。EbbinghausBartlett实验设计严格的实验控制强调自然观察,实验控 制不严格,较接近日常 生活实验材料无意义音节有意义的图画和故事实验方法重复学习,节省法重复再现法结果的处强调数量化和统计技术强调描述及个案研究理主要理论 记忆中联想的建立,保持曲线 图式理论,心理重建28. 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 感觉存储/瞬时记忆是指持续时间在两秒钟以内的记忆。它是一切记忆的基础和前提。特点:a. 信息完全依据

36、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进行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b. 作用时间短,一般认为容量为920个c. 记忆容易消退,只有特别注意的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d在感觉记忆中,心理学家研究得最多的是视觉形象的存储与听觉回声的存储 *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 短时存储/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 段。特点:a. 记忆的容量有限,记忆的广度一般为72个项目。b. 所保持的时间,在无重复的条件下,为5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c. 短时存储的编码: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1) 短时存储的容量通过测定记忆广度获得,通常以组块作为测量单位.(2) 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3) 短

37、时记忆中的遗忘根据自然消退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应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根据干扰说,正确再现 的百分数应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降低。为了把这两个自变量分开,又增加了改变数字呈现速度的 措施。快速呈现为每秒4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1个数字。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间隔数字的条 件下,改变间隔的时间。 长时存储/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保持多年甚至终生的永久性记忆。 特点:a. 内容主要来自短时记忆。b. 容量无限。自由回忆实验的典型结果.呈现腔系列位置 效应的3个组成部分(引自 Parkin, 1993)c. 存储信息可分为词语和表象两类。 d提取形式有回忆和再认两种形式。-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3个部分:近因效应

38、首因效应渐进线*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 因效应与渐进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负近因效应:是因为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的 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较短,复述次数较 少,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而最后总测验时, 这些项目又已经从短时记忆中消失,因此对近 因部分项目回忆的正确率最差。29. 记忆的加工层次1)加工层次的途径Craik等人认为,记忆是同知觉加工的水平联系在一起的。知觉涉及对刺激物作一系列水平的分析。初级阶段涉及物理或感觉特点,而后来的阶段则更多涉及把输入与头脑中已存储 的经验的抽象进行匹配,即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抽取。这些不同的加工阶段属于不同的“加工深度”

39、。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 产生影响的现象。启动效应: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基本 特征是与意识分离,所以它又被称为无意识的记忆。启动效应分直接启动与间接启动。30. 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外显记忆测验:自由回忆和再认等传统的测验记忆的方法。其特点是这些测验要 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内隐记忆测验:知觉辨认、词干补笔和补笔等测验记忆的方法。其特点是这些测 验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只要求被试专注于完成眼前的作业。 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31. 关于启动效应的两种观点丨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认为记忆

40、不是单一的系统,是由几个系统组成的。启动效应代表一种新的记忆系统,即 知觉表征系统PRS。发现遗忘症病人的记忆障碍是高度选择性的,即他们外显记忆很差但内隐记忆正常。海 马结构在获取某类信息中起着关键作用。发现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分离,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分离和陈述记忆与程序记忆的 分离。认识到许多记忆形式有时以内隐的方式表现出来。1995年Tulving把人的记忆区分为五 大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工作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 系统。II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认为记忆测验是由各种认知过程构成的,测验之间的不一致反映了不同过程的结果。 记忆系统只有一个,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41、测验之间的分离现象只是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 求的认知程序(或过程)不同而已。这种观点包括4个基本假设: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时所要求的认知过程相似或重叠,则测验的成绩 好,否则就差;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要求的提取过程不同,结果,这两类测验从学习时不同的加工过程 获益也就不同;学习时的意义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映象等加工过程导致大多数外显记忆(回忆和再认 等)成绩良好;大多数内隐记忆测验严重地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人类学习和记忆的主要分类系统其它名称子系统提取程序记忆非陈述记忆运动技能认知技能 简单的条件反射 简单的联想学习内隐知觉表征系统 (PRS)启动效应结构描述 视觉单词形式 听觉单词形式内隐语义记忆一般的记忆 事实的记忆 知识的记忆空间的 关系的内隐初级记忆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视觉的 听觉的外显情景记忆个人的记忆 自转的记忆 事件记忆外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