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秋燥课件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240984232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09.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温病学秋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温病学秋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温病学秋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温病学秋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秋燥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秋秋 燥燥陕西中医学院西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温病学教研室请单击请单击播放播放按按ESCESC键键退出退出1.第十三章 秋 燥陕西中医学院请单击播放按ESC键 概概 述述一、定一、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初起病邪引起的,初起邪在肺邪在肺卫,具有津气干燥的特征的一种急性,具有津气干燥的特征的一种急性外感外感热病。病。2.概 述一、定二、沿革二、沿革1.关于燥邪:关于燥邪:内内经有燥邪形成、致病特点和有燥邪形成、致病特点和治法的治法的记载:“岁金太金太过,燥气流行,燥气流行”,“燥燥胜则干干”,“燥者濡之燥者濡之”,“燥化于天,治以辛寒,燥化于天,治以辛

2、寒,佐以苦甘佐以苦甘”等。等。2.关于秋燥病关于秋燥病(1)清初清初喻嘉言嘉言首首创秋燥秋燥病名病名(2 2)秋燥的分)秋燥的分类:温燥和凉燥:温燥和凉燥3.二、沿革1.关于燥邪:内经有燥邪形成、致病特点和治法的记三、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三、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 各型肺炎等。各型肺炎等。4.三、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上呼吸道感染4.病病 因因 病病 机机 5.病 因 病 机 5.一、病因一、病因发病病1、病因、病因:燥燥热病邪病邪 2、发病条件病条件:外界条件:外界条件:久晴无雨,秋阳以曝久晴无雨,秋阳以曝 体内条件:体内条件:人体肺人体肺卫不固,

3、或素体阴液不固,或素体阴液 不足,或夏季汗多津气受不足,或夏季汗多津气受伤,摄护失慎。失慎。6.一、病因发病6.二、病机演二、病机演变 口鼻口鼻燥燥热病邪病邪 邪犯肺邪犯肺卫 燥干清燥干清窍 燥燥热伤肺肺 燥燥 肺燥肺燥肠热 伤 邪在气分邪在气分 肺燥肺燥肠闭 真真 腑腑实阴阴伤 阴阴 肺胃阴肺胃阴伤 气气营两燔两燔7.二、病机演变7.病理特点:病理特点:1.初起邪在肺初起邪在肺卫,出,出现肺肺卫证候。候。2.主要病主要病变气分,最易侵犯肺、次在胃气分,最易侵犯肺、次在胃肠),以),以 肺肺经为病病变重心。重心。3.津液津液损伤较重,重,贯穿秋燥始穿秋燥始终。4.少数患者,感邪少数患者,感邪较

4、重,正气重,正气较虚,亦可出虚,亦可出现内内 陷陷营血或血或传入下焦。入下焦。5.病情病情轻,传变少,易治愈。少,易治愈。8.病理特点:8.诊 断断9.诊 断9.一、一、诊断依据断依据、发病季病季节:秋季(初秋)秋季(初秋)、主要依据:、主要依据:临床表床表现 (1)1)初起肺初起肺卫见症外,必伴有口、鼻、咽、症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等津液干燥征象。唇等津液干燥征象。(2)病病证特点:特点:病位重心在肺,病位重心在肺,传变较少,少,以以伤肺胃之阴者肺胃之阴者为多,少有多,少有传入下焦者。入下焦者。10.一、诊断依据、发病季节:秋季(初秋)10.二、二、鉴别诊断断1.秋燥与秋燥与风温的温的鉴别

5、 风温温 秋燥秋燥病因病因 风热病邪病邪 燥燥热病邪病邪发病季病季节 冬春两季冬春两季 初秋季初秋季节临床特点床特点 初起津初起津伤较轻 初期津初期津伤明明显,易内陷心包易内陷心包 较少少传变11.二、鉴别诊断1.秋燥与风温的鉴别11.2.伏暑与秋燥的伏暑与秋燥的鉴别 伏暑伏暑 秋燥秋燥病病 因因 暑邪内伏暑邪内伏 新感燥新感燥热发病病类型型 伏邪温病伏邪温病 新感温病新感温病病病 位位 发于气分、少阳于气分、少阳 肺肺为重心(重心(卫分)分)可可发于于营分分症候特点症候特点 初起表里同病初起表里同病 初起表初起表证,津,津伤 明明显12.2.伏暑与秋燥的鉴别12.辨辨 证 论 治治13.辨

6、证 论 治13.一、辨治要点一、辨治要点(一)辨(一)辨证要点要点1、辨燥邪的寒、辨燥邪的寒热属性属性:气候特点,:气候特点,恶寒、寒、伤津津2、辨病位、辨病位:以肺:以肺经为重点,也可涉及重点,也可涉及头面、面、肠、胃等。胃等。3、辨正邪关系:、辨正邪关系:14.一、辨治要点(一)辨证要点14.(二)治(二)治则治法治法 初期邪在肺初期邪在肺卫 辛凉甘辛凉甘润 中期燥中期燥热已已炽,津,津伤尤甚尤甚 清养并施清养并施 治治则滋滋润祛邪祛邪 燥燥热化火,内陷化火,内陷营血血 清清营凉凉血血 后期后期 肺胃阴肺胃阴伤甘寒滋养肺胃甘寒滋养肺胃 邪入下焦,耗邪入下焦,耗伤肝肝肾之阴滋培之阴滋培 真阴

7、真阴 15.(二)治则治法 初期邪在肺卫 辛凉甘润 关于关于“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上燥治气上燥治气指初起燥邪犯肺指初起燥邪犯肺时,治宜辛凉透邪,治宜辛凉透邪,宣肺宣肺润燥。肺主气,肺气宣燥。肺主气,肺气宣畅,邪乃外解;,邪乃外解;肺可布津,燥亦易除。肺可布津,燥亦易除。中燥增液中燥增液指燥指燥热传入中焦,胃入中焦,胃肠津液耗津液耗伤时,治治疗宜予甘寒生津之品以宜予甘寒生津之品以补养胃养胃肠阴液。阴液。下燥治血下燥治血则是指燥邪深入下焦,是指燥邪深入下焦,损伤肝肝肾精血精血时,治,治疗宜用酸甘咸寒之品滋养肝宜用酸甘咸寒之品滋养肝肾精血。精血。16.关于“上燥

8、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上燥治气指初起燥邪犯 (三)治(三)治疗宜忌:宜忌:宜柔宜柔润 忌苦燥忌苦燥17.(三)治疗宜忌:二、常二、常见证型型诊治治18.二、常见证型诊治18.(一)邪犯肺(一)邪犯肺卫临床床表表现:发热,微微恶风寒寒,少少汗汗,咳咳嗽嗽少少痰痰,咽咽干干痛痛,鼻鼻燥燥热,口口微微渴渴,舌舌边尖尖红,苔苔薄薄白白而乏津,右脉数大。而乏津,右脉数大。辨辨证要要点点:发热、微微恶风寒寒、咳咳嗽嗽少少痰痰、咽咽干干鼻鼻燥、口渴、舌燥、口渴、舌边尖尖红、苔薄白少津、苔薄白少津 病机:病机:燥燥热侵犯肺侵犯肺卫治法:治法:辛凉甘辛凉甘润,轻透肺透肺卫。方方药:桑杏桑杏汤19.(一)邪犯

9、肺卫19.(二)(二)邪在气分邪在气分 1 1、燥干清、燥干清窍 、燥、燥热伤肺肺 3、肺燥、肺燥肠热 4、肺燥、肺燥肠闭 5、腑、腑实阴阴伤 6、肺胃阴、肺胃阴伤20.(二)邪在气分20.1 1、燥干清、燥干清窍临床表床表现:发热,口渴,耳,口渴,耳鸣,目赤,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少津,脉数。咽痛,苔薄黄少津,脉数。辨辨证要点要点:热渴、耳渴、耳鸣、目赤、目赤、龈肿、咽痛、苔干燥、咽痛、苔干燥 病病 析析:燥:燥热之邪上干之邪上干头面,清面,清窍不利不利 治治 法法:清宣气:清宣气热,润燥利燥利窍。方方 药:翘荷荷汤21.1、燥干清窍21.、燥、燥热伤肺肺 临床表床表现:发热,口渴,心,口

10、渴,心烦,干咳气促,胸,干咳气促,胸 满胁痛,咽干,鼻燥,舌痛,咽干,鼻燥,舌边尖尖红赤,苔薄白而赤,苔薄白而燥或薄黄而燥,脉数。燥或薄黄而燥,脉数。辨辨证要点:要点:身身热、干咳气喘、舌、干咳气喘、舌边尖尖红、苔薄而燥、苔薄而燥 病病 机机:肺燥阴:肺燥阴伤 治治 法:法:清泄肺清泄肺热,养阴,养阴润燥。燥。方方 药:清燥救肺清燥救肺汤22.、燥热伤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促,胸 、肺燥、肺燥肠热,络伤咳血咳血临床床表表现:初初起起喉喉痒痒干干咳咳,继则因因咳咳甚甚而而痰痰粘粘带血血,胸胸胁牵痛痛,腹腹部部灼灼热,大大便便泄泄泻泻,舌舌红,苔苔薄黄而干,脉数。薄黄而干,脉数。辨

11、辨证要要点点:干干咳咳、咳咳血血、腹腹部部灼灼热、泄泄泻泻、舌舌红、苔苔薄薄黄黄而而干干 病机:病机:肺中燥肺中燥热之邪下迫大之邪下迫大肠,肺、肺、肠同病同病治法:治法:润肺清肺清肠,清,清热止血。止血。方方药:阿胶黄芩阿胶黄芩汤23.、肺燥肠热,络伤咳血临床表现:初起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4 4、腑、腑实阴阴伤 临床表床表现:发热,腹部,腹部胀痛,大便秘痛,大便秘结,或有神,或有神 昏昏谵语,苔黑干燥,脉沉,苔黑干燥,脉沉细。辨辨证要点:要点:身身热、腹、腹满便秘、口干唇燥、苔黑干燥便秘、口干唇燥、苔黑干燥 病病 机:机:燥燥热内内结阳明,津阳明,津伤肠燥燥治治 法:法:滋阴养液,通腑泄滋

12、阴养液,通腑泄热。方方 药:调胃承气胃承气汤加加鲜首首乌、鲜生地、生地、鲜石斛。石斛。24.4、腑实阴伤 临床表现:发热,腹部胀痛,大便秘结,或有神245 5、肺燥、肺燥肠闭临床床表表现:咳咳嗽嗽不不爽爽而而胸胸满痰痰多多,腹腹胀,大大便便秘秘结,舌,舌红而干。而干。辨辨证要点要点:咳嗽不爽、胸:咳嗽不爽、胸满腹腹胀、便秘、舌、便秘、舌红而干而干 病机:病机:肺中燥肺中燥热,液,液亏肠闭,肺,肺肠同病同病治法:治法:肃肺化痰,肺化痰,润肠通便。通便。方方药:五仁橘皮五仁橘皮汤25.5、肺燥肠闭临床表现:咳嗽不爽而胸满痰多,腹胀,大便秘结,舌6 6、肺胃阴、肺胃阴伤 临床表床表现:身身热不甚,干

13、咳不已,口舌干燥而不甚,干咳不已,口舌干燥而 渴,舌渴,舌红少苔,脉少苔,脉细。辨辨证要点要点:热不甚、干咳、口咽唇干燥、舌干不甚、干咳、口咽唇干燥、舌干红 病病 机机:燥燥热渐退而肺胃津退而肺胃津伤未复未复治治 法:法:甘寒生津,滋养肺胃。甘寒生津,滋养肺胃。方方 药:沙参麦冬沙参麦冬汤、五汁、五汁饮26.6、肺胃阴伤 临床表现:身热不甚,干咳不已,口舌干燥而26.(三)(三)气气营(血)两燔(血)两燔 临床表床表现:身身热,口渴,口渴,烦躁不安,甚或吐血、躁不安,甚或吐血、衄血,苔黄燥,舌衄血,苔黄燥,舌绛,脉数。,脉数。辨辨证要点要点:身身热、口渴、斑疹、吐血、咯血、衄血、舌、口渴、斑疹

14、、吐血、咯血、衄血、舌绛 病病 机机:气分燥气分燥热未解,未解,传入入营血血治治 法法:气气营(血)两清。(血)两清。方方 药:加减玉女煎加减玉女煎27.(三)气营(血)两燔 临床表现:身热,口渴,烦躁不安,甚或吐(四)燥(四)燥伤真阴真阴临床表床表现:低低热不解,口渴,或干咳,或不咳,甚不解,口渴,或干咳,或不咳,甚 则痉厥,舌厥,舌质干干绛,脉虚。,脉虚。辨辨证要点:要点:昼凉夜昼凉夜热,口渴,舌,口渴,舌质干干绛。病病 机机:燥燥热病邪深入下焦,真阴耗病邪深入下焦,真阴耗伤治治 法法:滋养肝滋养肝肾,潜,潜镇息息风。方方 药:三甲复脉三甲复脉汤28.(四)燥伤真阴临床表现:低热不解,口渴

15、,或干咳,或不咳,甚附附:凉燥凉燥【临床床表表现】发热恶寒寒,头痛痛,无无汗汗,鼻鼻塞塞,咽咽干唇燥,咳嗽稀痰,舌苔薄白欠干唇燥,咳嗽稀痰,舌苔薄白欠润,脉浮,脉浮紧。【病机】【病机】凉燥之邪侵凉燥之邪侵袭肺肺卫【治法】【治法】辛开温辛开温润【方【方药】杏杏苏散散29.附:凉燥【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咽干唇燥,咳附:温燥与凉燥初起附:温燥与凉燥初起证治比治比较表:表:30.附:温燥与凉燥初起证治比较表:30.病案病案举例例王,男,35岁,商人。某年9月29就诊。病史:时值久晴无雨,始病觉恶寒,继则头痛身热,干咳少痰,咳久可吐出粘痰少许。病延多日未愈,反渐加重,所以来诊。症状:发

16、热不恶寒,干咳阵阵,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苔薄白而干,舌质边尖红,脉右浮数,左弦涩。检查:体温39.0,脉搏91/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3600/mm3,中性83%,淋巴17%。31.病案举例王,男,35岁,商人。某年9月29就诊。31.思考:1、本病的中医病名。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3、确立治则和治法。4、选择处方。32.思考:32.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病因:燥热病邪2、病机:燥热病邪犯肺,阴液耗伤,肺气失宣3、治则治法:清肺润燥养阴4、处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桑叶、生石膏、麦冬、瓜蒌仁、光杏仁、南沙参、生甘草、制月石、柿霜、枇杷叶、梨皮33.参考答案 1、病因:燥热病邪33.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34.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34.感感谢您的您的观看和下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35.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