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94949441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 蚕的生活史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桑蚕一生中各个发育阶段的发育经过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生理意义。掌握桑蚕卵、幼虫、蛹、成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各部附器的构造、功能,以及与生产的关系。掌握各类卵的区分方法,中日系卵、卵壳、蚕、蛹区分的方法,雌雄蚕、蛹、蛾的区分方法。第一节桑蚕的生活史桑蚕从卵开场到成虫交配产卵自然死亡为止,为它的一个世代。世代中所经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就是桑蚕的生活史。 桑蚕的一个世代,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种外形的改变,称为变态。由于在一个世代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为完全变态昆虫。从受

2、精卵开场到孵化的卵期发育,相当于高等动物在母体的胚胎发育,所以称为胚胎发育阶段。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称为胚后发育阶段。(一) 卵期 桑蚕以卵繁殖。受精卵产下后,在外界环境条件的配合下,经过极其复杂的变化,就在卵逐步演变为胚胎(习惯上称为胚子),发育成幼虫而孵化。桑蚕的卵分为越年卵和不越年卵。越年卵的卵期长,春期或秋期卵产下后,经一星期左右,胚子就停滞发育,进入一个停滞发育的滞育期。胚胎在滞育期间,形态变化很小,即使保护在适宜的温度下,也不会向前发育,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解除滞育后,才能继续发育和孵化。在自然条件下,必须越过寒冷的冬天,到翌年春暖时,才能继续发育和孵化。不越年卵中生种的卵期短,

3、卵产下后,胚子不停地向前发育,只需经过十多天就孵化出来。省蚕种生产上春季产卵制种一般在6月下旬左右。根据生产需要可以即时浸酸供夏蚕期使用,卵期同生种;也可以通过冷藏浸酸供应中秋和晚秋蚕期使用;也可以保护至来年春蚕期和夏蚕期使用。省秋季蚕种生产上产卵制种一般在9月下旬左右,主要供应来年春蚕期和夏蚕期使用,卵期多长?(二) 幼虫期 桑蚕的幼虫,通常称为蚕儿。从卵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呈浓黑色或赤褐色,体表生有很多刚毛,外形很象蚂蚁,特称为蚁蚕。刚孵化出来的蚁蚕很小,随着取食桑叶迅速长大,体表的刚毛随着生长逐渐变稀,体色也逐渐变淡,生产上把这一阶段称为疏毛期,在2728条件下大约需1天的时间。这一阶段是

4、养蚕生产上的关键时期,称疏毛期管理。疏毛完毕后,蚕儿随取食逐渐长大,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由于体壁限制了生长而停顿食桑,吐出丝缕固定腹足,进入眠期。在眠期蚕儿不吃不动,形成新皮再脱去旧皮,这称为蜕皮。在两次蜕皮间的时期,称为龄期。蜕皮是划分龄期的界限,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个龄期,如一龄眠蚕蜕去旧皮,就变成了二龄起蚕。从卵孵化出来到第一次蜕皮,称为第一龄,此时的幼虫为一龄蚕,第一次与第二次蜕皮之间为第二龄,此时的幼虫为二龄蚕,依次类推。一般桑蚕的幼虫期要蜕皮4次,有5个龄期。幼虫生长到第五龄末期便具有吐丝结茧能力,称为熟蚕。第一龄至第三龄合称为小蚕期(稚蚕期),第四龄至第五龄合称为大蚕期(壮蚕期)。

5、小蚕和大蚕的生理机能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因而在养蚕的技术处理上也有差异。 各龄龄期经过的时间,因蚕品种、环境条件不同而有长短。省生产上的蚕品种在正常的温度下,一般一龄经过34天,二龄经过3天,三龄经过34天,四龄经过45天,五龄经过69天,其中二龄最短,五龄最长。一般全龄经过春期用蚕品种2426天左右,夏、秋期用蚕品种2224天左右。每个龄期根据生长和食桑情况,又划分为2个阶段:1.食桑中 是指蜕皮终了(一龄为孵化),至入眠(五龄为老熟)的时间,即是指在一个龄期当中能够食桑的时期。养蚕生产上一般自饷食(一龄收蚁)起,至止桑(五龄上蔟)止,称为食桑中。食桑中又划分为少食、中食、盛食、催眠四

6、个时期。2.眠中 是指入眠后至蜕皮终了的时期,即在一个龄期当中不能食桑的时期。在养蚕生产上,通常以各龄止桑时刻起,到下一龄饷食止的时期,称眠中,也称绝食中。龄中分期特 征食 欲体 形体 色食桑中少食期中食期盛食期催眠期细长细长粗长粗壮,前半身膨大体壁多皱,体色灰白带锈色体壁少皱,体色灰白转青色体壁伸长开场紧,体色青白,节间现青色体壁紧而有光泽,体色青白色减退,转饴色食欲初起食桑渐增食桑旺盛食欲渐减眠中眠蚕 蚕体粗壮而短,前半身抬举不动,体壁紧,成饴色,头胸交界处反面的体壁下,出现淡褐色三角形新头部停食表21 幼虫期龄中各阶段的特点 观察幼虫龄期中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了解它生长发育的规律性,才能

7、相应地采取合理的养蚕技术措施,这在养蚕生产上极为重要。(三) 蛹期蚕儿上簇以后,一般经23天吐丝终了。熟蚕吐丝结茧完毕后,仍为幼虫形态,但虫体显著缩小渐成纺锤形,这期间称为预蛹期。吐丝终了后再经23天蜕皮化蛹,故蚕儿上簇以后,需要经45天化蛹蜕皮完毕。在蛹期不食不动,外表呈安静状态,但在它的体却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原来存在于幼虫体的成虫器官芽在这时发育成为成虫器官组织,同时把幼虫的某些器官组织进展分解,改造为成虫的器官组织。因此,蛹期是幼虫变成成虫的过渡阶段,又称之为变态期。 蛹期经过的时间,因蚕品种、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在适温围,现行品种蛹期一般1518天。(四) 成虫期 桑蚕的成虫,又称

8、蚕蛾。成虫的所有器官和体壁都在蛹期完全形成,一旦脱去蛹皮,就变成了成虫,由蛹变成成虫的过程称羽化。自然条件下,蚕蛾一般在早上49时羽化,羽化后成虫需从茧钻出。刚羽化出来的成虫,全身湿润,蛾翅蜷曲,随时间延长蛾体枯燥,蛾翅逐渐展开,随后就寻找配偶交配,交配后当天下午就可以产卵,繁殖后代。成虫不摄取食物,交配产卵后,体营养物质大量消耗,经37天左右便自然死亡,从此完毕了桑蚕的一个世代。蚕蛾虽有两对翅,但没有飞翔能力。 成虫期的长短,常作为衡量幼虫强健和营养充实与否的标志之一。主要是因为成虫期活动消耗的能量,全靠幼虫期的积累。在自然条件下,雄蛾的存活时间较雌蛾短,并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桑蚕在一个世代中

9、所经历的四个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意义。卵期是胚胎演发的阶段(越年卵胚胎在这期间滞育,渡过严冬酷暑这一不良时期),是桑蚕的胚胎发育期;幼虫期是唯一从外界取食、摄取营养进展生长发育的阶段,是桑蚕的营养生长期;蛹期是由幼虫向成虫发育变态的过渡阶段,为羽化作准备,称变态期;成虫期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时期,是桑蚕的生殖期。桑蚕二化性品种在一般温度下的生活史见图11。第二节卵的形态一、卵 形卵外观略呈扁平椭圆形,一端稍尖为前极,另一端稍钝为后极,膨起的一方为腹侧,与腹侧相对的一方为背侧。如图22所示图22 卵形与卵涡卵产下的当时,卵面略为凸出,经过23天后,由于卵营养物质逐渐消耗和水分的发散,

10、在卵面中央出现凹陷,此称卵涡(图2)。在孵化以前,由于胚胎体躯增大和反转,增强了卵的压力及卵壳本身的弹性,卵面凹陷处膨起,在膨起的当时,卵壳的弹力发出轻微的声响,称为卵鸣。正常的卵涡为光滑的椭圆形,较浅如图所示。卵涡越深说明卵营养和水分消耗越多。如果卵涡深陷呈三角形或棱状,那么一般为死卵,因此在生产中可以根据卵涡的深浅和形状大致判断蚕种质量的优劣。催青开场时,卵面的凹陷很浅,45天后中央的凹陷渐深,67天凹陷最深(反转期前后),89天(点青期前)卵面膨起,产生微响的卵鸣,再经过23天即可孵化。借此可了解卵的大致发育进程和孵化期。如是人工孵化种,浸酸处理3天后,可根据卵涡的有无和深浅程度,来检查

11、浸酸的效果。二、卵的大小和重量卵一般厚度为0.50.6mm,长径约1.3mm,宽径约1.01.2mm,每克卵约有17002200粒,但品种间差异较大,如鲁七与9202的差异。卵的大小和重量,因蚕品种、环境条件、产卵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在正常情况下,卵的大小和重量:欧洲系统品种日本系统品种中国系统品种;一化性品种二化性品种多化性品种;在同一蚕品种,幼虫期营养充足,蛹期保护适温偏高,蛹体发育良好,那么母蛾产下的卵既大又重;同一母蛾卵巢管卞方的卵先产出,由于是卵巢管中先成熟的卵,卵大而重,卵巢管上方后成熟的卵,产出时间较迟,卵小且轻。一般说来,同一蚕品种、同一母蛾所产下的小而轻的卵,比大而重的卵,催

12、青期要短,孵化出来的蚁蚕要轻,绝食生命时数要少。可见,卵的大小和轻重,与卵质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制种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处理,努力缩小卵的重量和大小开差,以促进蚕种质量的提高。三、卵色卵的颜色,主要是胚胎、卵黄、浆膜色素透过卵壳所呈现的颜色。一般卵壳为无色透明,也有的卵壳为乳白、淡黄和淡绿等颜色。卵黄有淡白、淡黄,深黄、黄棕等各种颜色, 1 2 3 4 5固有色图23 卵色变化顺序且常随卵的发育而加深图23。图24 点青卵左与转青卵右的卵色比照不同时期卵色构成的主要因素不同:初产下的卵,由淡白转为黄色,主要是卵壳和卵黄呈现的颜色。越年卵在产下后经25天,因浆膜细胞的色氨酸在酶的作用生成浆膜

13、色素,并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色素粒并逐渐沉积,卵色顺次由淡褐、浓褐,直至变成各蚕品种的固有色图23。因而越年卵又称黑种。与黑种相对应的是生种,生种是指蚕卵产下以后在7天以没有卵色变化因浆膜细胞缺乏生成色素过程中某些酶,不能生成浆膜色素,而到89天卵色变为青灰色,再过12天孵化出蚕的蚕种,构成转青卵卵色的主要原因是发育完成的蚁蚕透过卵壳呈现出来的颜色。点青卵先端呈现出的小黑点是蚁蚕头壳透过卵壳呈现出来的颜色。不受精卵由于卵没有受精,不形成胚胎和浆膜,卵色一直保持淡黄色。死卵由于在胚胎形成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死亡,形成的浆膜色素有多有少或者被霉菌感染等原因,其颜色差异较大,但多赤褐色,且卵涡呈三角形或成为

14、瘪卵。生种和再生卵都为不越年卵。再出卵是指卵色变为品种固有色以后,由于越年性发生变化,又在年陆续孵化出蚁蚕的那局部蚕种。蚁蚕孵化后留下空壳,出现了原来卵壳的颜色,卵的一端并有一个孵化孔。图2-5 卵色的种类在养蚕生产上,可根据卵色和卵涡的不同,区别不受精卵、死卵以及其它不良卵,作为鉴别蚕种质量的依据之一。不同的蚕品种,卵色不同,如图2-5所示。图26 日系上与中系下的卵色比照中国系统品种为灰绿色,日本系统品种为灰紫色,欧洲系统品种为灰褐带绿色,热带系统品种为淡褐色。卵的颜色,可作为蚕品种是否纯一的参考。生产中能够见到的卵色主要是中、日系的灰绿色和灰紫色,如图26所示。四、卵的构造一卵壳:卵的外

15、面,包着一层半透明坚硬的卵壳,具层状构造。它的成分是卵壳质,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和脂类物质,其中蛋白质所含主要是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 日系乳白色半透明 中系淡黄色半透明图27 日系与中系卵壳色比拟卵壳的颜色因蚕品种而异,一般日系以乳白色为主,中系以淡黄色为主,如图27所示。但现在的品种多为多元杂交,因此同一品种卵色、卵壳色也较杂。卵壳外表凹凸不平,遍布着五角形或六角形的网状花纹,称卵纹,其大小形状及多角形的数目,因品种及卵壳部位而不同。图28 卵孔的位置及形态卵的一端具有卵孔,周围的卵纹呈花瓣状(图28)。卵孔的孔口向分出34条卵孔管,其末端略向方弯曲。这样的构造有

16、效地防止了病原体的侵入。卵孔是精子钻入的孔道,因而又称精孔。在蚁蚕孵化时也从此处啮破,从而形成孵化孔。卵壳上还布满细微的气孔,它位于34个卵纹的接触点,其剖面呈漏斗状,通过这些气孔,借助扩散作用进展外气体的交换。每粒卵约有气孔500010000个。卵壳下面有一层非细胞构造,薄而透明的卵黄膜。据电镜观察,卵黄膜由外二层构成,外层由与卵壳相接的薄膜和高电子密度物质组成,厚度约0.20.5m,层较厚,含有许多不规那么形的高电子密度颗粒。卵孔部的卵黄膜外层都增厚,特别是卵孔管贯穿处的外层卵黄膜显著增厚至22.5m。图29 浆膜细胞浆膜在卵黄膜的侧,由一层大形而扁平的多角形细胞所组成图29。浆膜与卵壳和

17、卵黄膜不同,是在产卵后由卵核与精核结合后的受精核分裂而形成的。不越年卵的浆膜细胞无色透明,越年卵的浆膜细胞,产卵后经23日,细胞中逐渐形成色素。卵黄是卵除了胚胎以外的主要容物,无色、淡黄色或浓黄色。卵黄是胚胎发育的营养来源,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蛋白性、脂肪性、碳水化合物性卵黄三类。蚕的蛋白性卵黄为球状,直径1.59.8m;脂肪性卵黄为小油滴,直径1.44.6m,碳水化合物性卵黄为直径0.12m左右的颗粒,成分为糖原。. z.-第三节幼虫的形态图211 幼虫的外形蚕体呈长圆筒形,由头部,胸部,腹部三个明显体段所组成。脚部和腹部又分成许多体节(图211)。这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龄眠蚕头壳

18、5龄起蚕头壳图212 头壳颜色比拟一、头部 头部是蚕体最前端的一个体段,所占比例甚小,呈扁圆形,黑褐色,其颜色随蚕龄的增长而变淡图212,外表密生着对称的刚毛。头部并着生有触角、单眼、口器等附属器官,是幼虫感觉和摄食的中心。一头壳的分区图214 头部腹面图213 头壳分区头壳就是包围在头部外面的一层骨质外壳。从头部反面看,上有人字形头盖缝,把头壳划分为三块,左右两块呈半球形,为颅侧板。中央三角形的一片为额。额下的一片呈倒梯形,且狭长的为唇基(图213)。二触角着生在颅侧板的基端,白色角基膜上着生一对触角。触角由3节组成,外面为黑褐色骨质所包围,节间有白色的节间膜,能自由伸缩和转动。第二节的上方

19、很复杂,着生有毛位于侧,较短,外毛外侧较长和三个突起图215 触角的形态与构造其中最小的一个由2节组成,另2个为无柄突起图215。第三节的顶端有四个突起,其中两个为有柄突起,两个为无柄突起图215。触角上的突起和刚毛都是感觉器官,既能执行近距离触摸的感觉作用,又可敏锐地感受化学气味。故触角是蚕儿的机械感觉器官和嗅觉器官图216 单眼的分布与形态三单眼单眼着生在触角基部,左右各6个,其中4个排列成圆弧形,一个略在圆中心,另一个较远位于触角的基部(图216)。单眼呈半球形的隆起,黑褐色,且有光泽,但它并不能识别物体,只能感觉光线的强弱和方向。四口器 在唇基的下方着生有口器。幼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口器

20、,由上唇、上颚、下唇、下颚组成(图217)。图218 上唇图217 口器的组成1.上唇上唇位于口器的最上方,与唇基相连,它是一块淡褐色骨质片,两侧与前端游离。前端呈倒凹字形,以此调整桑叶角度,使它与上唇垂直,便于上颚啮切桑叶,并具有扶持桑叶的作用。上唇的外面,有6对感觉毛,里面有6个感觉突起,都为感觉器官(图218)。2. 上颚上颚在上唇的下方,上半部被上唇遮盖着。上颚为骨质构成,坚硬、黑褐色,外面凸出而里面凹进,左右各一个,两个上颚相对的前缘各有锯齿,左右锯齿互相嵌合,用来啮切桑叶。图219 上颚锯齿的数目随蚕龄增长而增加,各龄龄初锯齿锋利,而龄中因食桑磨损而变钝。上颚每龄眠中都要更新,刚蜕

21、皮起蚕的上颚幼嫩(未完全骨质化),如果饲用老叶或者过早饷食,极易磨损上颚锯齿,使幼虫单位时间食桑量少,消化不良,发育不齐,易多小蚕。因此,收蚁、饷食必须选用适熟偏嫩桑叶,并且要防止过早饷食。在上颚基部上下两侧,与颅侧板间,分别有臼和髁突相连。即上颚的上侧有臼与颅侧板髁突连接,而下侧有髁突与颅侧板的臼连接。上颚基部面附有一块收肌板,呈圆扇状,形较大,板上着生有上颚收缩肌,基部外面附有一块展肌板,形小,先端分叉,板上着生有上颚伸展肌。由于这两种肌肉的活动,左右上颚互相接近,锯齿嵌合,才能不断啮切桑叶(图220)。图220 上颚收肌板与展肌板3. 下颚 下颚和下唇愈合成一个复合体,位于上颚下方,它们

22、的外层大都为白色膜状物。下颚成对,在下唇的两侧,由3节组成,第一节上有1根刚毛,第二节上有2根刚毛,第三节上有下颚须。图221 下颚、下唇复合体图222 下颚须及顶端突起下颚须由3小节组成,第一小节有1根刚毛,第三小节的顶端有8个圆锥形突起图222。图223 瘤状体的位置下颚须的侧有瘤状体,上面有3根稍长的无节毛状突起,2根有节的圆锥形突起(图224、23)。目前,已查明靠近下颚须为有节突起工,另一个为有节突起,都是味觉器官。有节突起工上分布有感知糖、肌醇的感觉细胞。在有节突起上,那么存在感知避忌物质,主要是苦味的生物碱、盐类、有机酸以及水的感觉细胞。如将下颚瘤状体从基部切下,或用X射线照射使

23、下颚瘤状体退化,幼虫就可以取食桑叶以外的植物叶子。日本在1990年已选育出食性较广的NS82ACS26A和中601日601等广食性品种,能摄食甘蓝叶、棉树叶、苹果等,并能食用以畜禽饲料为原料的低本钱人工饲料,已开场在生产上应用。图224 瘤状体的形态构造4. 下唇 下唇位于左右下颚之间,呈U字形图221、23。图225 下唇、吐丝管、下唇须下唇前端的中央突出一个白色圆锥形的吐丝管,吐丝管上有吐丝孔,幼虫从此处吐出茧丝。吐丝管的基部左右各有一个下唇须,由3小节组成,第二、三小节各生1根刚毛(图225)。它是感觉器官,有探索吐丝位置作用。图226 口腔底部舌的刺状突起5. 舌是指下唇的方后的口腔底

24、局部。舌的外表着生有很多针刺状小突起,愈向突起愈多,而且均指向口腔方,具有促进食物咽下的功能。图226但蚕儿的口器属咀嚼式口器,舌并不是其四大组成局部之一。二、胸部图227 蚕体全形胸部是蚕体的第二个体段,由3个体节组成,分别称为第一胸节(前胸)、第二胸节(中胸)、第三胸节 (后胸。胸部无节间膜,反面是合并的,只有腹面有体壁的皱褶可以区别胸节。第一胸节最小,前部有可以收缩,质地较软薄的颈膜与头部相连,第二、三胸节膨大,反面及其两侧有斑纹和皱纹,外观很象头部,因而蚕农一般将其称为头部图227。图228 胸足的位置形态胸部的各个体节,都有1对圆锥形的胸足。胸足有3小节组成,先端有1个黑褐色钩爪(图

25、228)。胸足主要是帮助口器扶持桑叶和用于结茧,爬行时仅起辅助作用。第一胸节的两侧有1对气门图228。三、腹部图229 蚕腹面全形腹部是蚕体的最后1个体段,有10个体节组成,分别称第一至第十腹节,腹节间有节间膜,但第九和第十腹节之间无节间膜,加上第九腹节甚小,象是合并成了一节。第十腹节的反面有个三角形的硬板,称为肛上板。第三、四、五、六、十腹节,各有1对腹足,最后一对腹足最大,特称为尾足。图227、29图230 腹足及其钩爪腹足是一种柔软无节的肉质突起,先端呈圆盘状,缘密生黑褐色小钩爪,长短相间排列成半环形,钩爪的数量随蚕龄的增长而增多(图230)。钩爪靠附着物体来帮助爬行,且附着力相当强。正

26、因为腹足有许多锋利小钩爪,如饲育过密,易引起创伤传染而使蚕发病。蚁蚕的钩爪最不兴旺,每蜕一次皮,其钩爪就变的兴旺一些,至5龄起蚕时最兴旺,其附着能力最强,此时蚕儿最容易相互抓伤,应引起注意。第一至八腹节的两侧,各有1对气门。此外,第八腹节反面有1个刺状肉质突起,称为尾角图229。 四、雌雄外部特征幼虫雌雄外部特征可作为鉴别雌雄蚕的依据。雄蚕在第八腹节腹面中央的后缘,有一个乳白色瓢形囊状体,为雄性生殖芽(赫氏腺),实为雄蚕部生殖器官的一局部,它附着于体壁上。 赫氏腺 石渡氏后腺图231 雌雄性特征雌蚕在第八、九腹节腹面各有1对乳白色小圆点,以后1对较为清楚,前I对称雌性前生殖芽(石渡氏前腺),后

27、1对称雌性后生殖芽(石渡氏后腺),都是雌蚕部生殖器官从体壁透视出的局部 (图231)。这些特征要到幼虫的四龄期才能看出,以五龄第二、三天最为清楚。五、蚁蚕的外形特点刚孵化的蚁蚕,外部形态大致与大蚕相仿,所不同的是:1. 头部对体部的比例较大蚕时为大,头带黑褐色而有光泽,体部带暗色;2. 口器与大蚕无大差异,只是上颚的锯齿较简单,仅有5个;3. 蚁蚕的气门数和位置与大蚕同,但形状近圆形,不像大蚕那样呈椭圆形,筛板也不甚兴旺;4. 胸脚近乎黑色,腹脚末端的钩爪不是长短相间的双序排列,而是单序的环状排列,且很不兴旺,因此小蚕期可以适当偏密饲养。 蚁蚕全形 蚁蚕气门 蚁蚕腹足图232 蚁蚕外形及其气门

28、、腹足5. 蚁蚕最显著的特征是体外表生有多数瘤状突起,在环节上有一定位置排列,其上着生36根刚毛。蚁蚕食桑后逐渐成长,瘤状突起随着体壁的伸展而消失,体色趋淡,此时通称疏毛期,并非刚毛脱落。六、部器官概述蚕体外面包被着具有支持作用的体壁,形成了里面的体腔,所有部器官和组织都浸浴在血液中,所以体腔又称为血腔。剖开蚕体观察(图233),可见有一个呈长圆筒形的大形器官,从头部到尾部纵贯在体腔的中央,这是消化管,司消化食物、吸收养分和排粪等作用。在消化管的前方两侧,各有3条细管沿消化管壁向前延伸,到消化管的中部折回,前方有许多屈曲,最后进入直肠壁,这是蚕的排泄器官,称马氏管。消化管的腹侧方有一对透明屈曲

29、纵走的腺体,这是丝腺,腺体在小蚕期很细小,到5龄期显著增大。消化管下面沿腹中线靠近体壁纵走的1条有节的索,属蚕的神经系统,索上的节称神经节,从各神经节分出神经,分布到体各器官组织。在消化管两侧各有1条沿体壁纵走的黑色细管,以及由此分出的许多分枝,分布于体各部,总称气管系统,专营呼吸作用。在体壁背中线的下面,从头部到第12环节纵走的1条由薄膜构成的管状器官,称背血管。背血管能搏动,以使血液进展循环。桑蚕没有象高等动物那样到处分布的血管,而是以血液循环于各器官组织之间。在第 8环节的背血管两侧有1对白色的生殖腺,雄的称睾丸,雌的称卵巢。体壁面着生有多种肌肉,借以进展运动和固定其他组织器官的位置。图

30、232 幼虫内部器官配置除以上外,在体腔中各器官间分布有白色的片状物,这是脂肪体。 第四节蛹的形态图233 蛹前段腹面一、外形蛹体呈长纺锤形,分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很小,前方略呈方形的局部为额,其下方为唇基。额的两侧,有1对弯曲的触角。触角的基部有1对复眼。复眼的下方是口器,蛹的口器已经退化,从外观只能认出上唇、上颚和下颚三局部图23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后胸。从蛹体的反面看,前胸呈六角形,中胸呈五角形,后胸呈凹字形。各个胸节的腹面有1对胸足,但外观只能认出前足、中足和后足的一局部。中胸和后胸的两侧各有1对翅,粘附在蛹体上图234。腹部有9个体节组成(幼虫期的第九和第

31、十腹节已愈合),其中第四至六腹节较大。第四至七腹节能够活动,特称运动体节。如果蛹期保护不当,特别是活动力强的蚕品种,由于走动体节的运动,蛹体旋转而产生旋蛹现象,易使蛹体受伤而感染发病,使生产遭受损失,必须给予预防。图234 蛹的外形前胸节和第一至八腹节的左右两侧各有1对气门,其中前胸节的气门隐蔽在翅下,第一腹节气门不兴旺,第八腹节的气门已经闭塞,仅存在着凹形的痕迹(图234)。气门呈长椭圆形,比幼虫期细长。二、雌雄外部特征图235 雌雄蛹的特征雌蛹和雄蛹在腹部有较明显的差异。雌蛹腹部肥大而末端钝(图235),在第8腹节腹面的正中线上有一条纵线,与该环节腹面的前后缘形成略呈X状的线缝。肛门在第9

32、腹节的腹面。雄蛹腹部小而末端尖,在第9腹节腹面的中央有一个褐色小点,肛门在小点的前方。根据以上特点,可以鉴别蛹的雌雄。有经历的蚕种场工人在鉴别雌雄时,仅观察第8腹节腹面,有线缝者为雌蛹,光滑无痕迹者为雄蛹。第五节成虫的形态图236 成虫的外形一、外形和体节成虫全身披着鳞片,但仍明显地分出头、胸、腹3个体段图236。如图237所示:图237 成虫复眼头部呈小卵形,在头部两侧有大形的黑色复眼,它是由许多约3000个)小眼组成。一般为黑色,外表呈六角形,整齐排列成蜂巢状,为成虫的视觉器官,但由于视觉焦距太短,只能识别近距离物象(1.4cm)。复眼的前方有 1对触角,呈双栉状,雄蛾触角比雌蛾大,为触觉

33、和嗅觉器官。图238 蛾头胸部的腹面口器在左右复眼之间,虽与幼虫同样,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所组成,但都已退化,只有下颚比拟兴旺。成虫的下颚与幼虫不同,已演变为左右成对的白色囊状体,外表着生许多感觉突起,化蛾当时囊体膨大,以后逐渐萎缩。它的分泌液含有丝胶溶解酶,协同成虫嗉囊中的液体,可以溶解茧丝丝胶,便于使茧层松解形成羽化孔,蛾体从茧中钻出。胸局部为前胸、中胸、后胸3个体节。各胸节都各有4块坚硬的骨板,分布在胸部的反面、腹面及两侧。各胸节的腹面有1对胸足,足的先端有爪和感觉突起。中胸和后胸各有 1对翅,前翅较大,呈三角形,后翅较小,呈圆形。翅是透明的膜状物,有一定的翅脉支持着。翅上披着白色的

34、鳞片,使翅也呈白色,有些品种由于鳞毛着色,还显现出黑褐色、翅纹。同一蚕品种,翅纹一般雌蛾较雄蛾淡。翅脉和翅纹也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腹部一般雌蛾比雄蛾大,雄蛾可以识出8个体节,雌蛾只能认出7个体节。前胸节及第一至七腹节的两侧,各有1对气门。气门呈新月形。二、外部生殖器图240 雄蛾的尾部图239 雌蛾的尾部1雌蛾 雌蛾的外部生殖器,是由幼虫第八,九和第十腹节变形而成,其中第八腹节的腹板变成锯齿板。在锯齿板和第七腹节腹板之间有交配孔开口。第八腹节的背板,形成了1块中央狭而两侧宽的硬板。第九,十腹节愈合成了半球形的侧唇。侧唇外表散生许多褐色刚毛,中央现一纵沟,纵沟中有2个孔,上方是肛门,下方是

35、产卵孔。侧唇和锯齿板间的节间膜,向侧方突出1对淡黄色囊状体,称为侧胞。由于它能够分泌性信息素(桑蚕醇和桑蚕醛),引诱雄蛾前来交配,又称诱惑腺(图239)。该腺靠着它部血液的压力和肌肉的弛作用,可以自由地膨胀和收缩,不断向空气中释放性信息素。2雄蛾 雄蛾外部生殖器,是由幼虫第九和第十腹节变形而成。其中第八腹节的一半现在外面,作成虫的最后腹节,另一半折入方,围绕保护整个外部生殖器。第九腹节背板由于陷,而形成1个略成椭圆形的大突起。第九腹节腹板变成凹形的环,中央着生阴茎。阴茎是骨质化坚硬的导管,先端成三角形。阴茎的两侧,各有1个大形的抱器第十腹节的背板构成钩形突,而腹板形成肛图241 雄蛾的外生殖器

36、下板,在钩形突和肛下板之间有肛门开口(图 240、41)。三、雌雄蛾的区别1. 触角大小:雌蛾的体形明显大于雄蛾,但触角却明显小于雄蛾,且颜色也较浅。2. 腹部大小:雌蛾腹部肥大,雄蛾腹部细小。3. 体色:雌蛾体色较白,雄蛾体色较暗。4. 外生殖器:用手挤压蚕蛾腹部,将其外生殖器挤压出来,观察其外生殖器。四、部器官概述桑蚕幼虫的外部形态与成虫显著不同,其部器官组织也有很大差异。蛾的消化管由于不再摄食,改营其他生理作用。前肠细而长,在后端向反面突出成一个大形的囊状体,称嗉囊。嗉囊薄而透明,在蛹的末期,囊充满着碱性液体,羽化时吐出,用以松解茧层。中肠萎缩成扁平的椭圆形,上有许多横皱。后肠变成一条细

37、长的肠管,后端也有一个囊状体,称直肠囊。马氏管分别开口于后肠前端两侧,以后各分成3条细管,游离在体腔,蛹期的代终产物,由马氏管吸取并积贮在直肠囊,化蛾后排出体外,称蛾尿。蛾有8对气门,气管分布与幼虫期略同。背血管在胸部有两次向腹面弯曲,在第7腹节以盲管终。蛾的胸部肌肉,由于翅和足的活动颇为兴旺,但在头部和腹部均较幼虫简单。神经系统和幼虫期相似,位于腹中线上。部生殖器特别兴旺,雌蛾卵巢发育成为左右各4条卵管,充满在体腔中。本章作业及复习思考题一、作业:1. 卵的外形和大小怎样卵有哪些容物2. 雌雄蛾外部生殖器由哪几局部组成 3. 幼虫部器官的配置怎样4. 蚁蚕外部形态构造有何特点?5. 如何区分越年卵、不越年卵、黑种、生种、再出卵、不受精卵和死卵?6. 幼虫头部着生哪些附属器官它们的功能如何7. 桑蚕生活史的大致过程怎样?各发育阶段在生理上的意义如何?8. 简述幼虫,蛹,成虫的外形特征怎样区别雌雄蚕,雌雄蛹,雌雄蛾9. 越年卵、转青卵以及不良卵的卵色怎样产生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二、讨论、思考题:根据上颚、腹足钩爪的特点,生产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