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模式探讨

上传人:dc****87 文档编号:86386417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养老模式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养老模式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养老模式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农村养老模式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养老模式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村养老模式的探讨以市榆中县骆驼巷村为例【摘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成为21世纪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也居于世界首位,至2021年中国老龄化率已到达12.54%,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73亿。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老年人口中的75%社会在农村,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与速度均高于城市。因而,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农村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ABSTRACTPopulation aging will be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social proble

2、ms in twenty-first Century.China as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the population of the elderly has bee the worlds largest, to 2021 Chinas aging rate has reached 12.54%,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ged 60 years and above is 173000000. More important is, is our country is an agricultural big country,

3、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the 75% society in the rural areas, the rural population aging degree and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e city. Therefore,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endowment patterns of rural elderly in China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Rural endowment pattern The family pens

4、ion Social pension引言养老主要包括老年人的经济赡养、日常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几方面的容。老年人的经济赡养因经济来源不同可分为家庭赡养与社会赡养两大类。养老方式也因老年人的居住形式不同而划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分散养老和集中养老等方式。一般来说,分散养老是同家庭养老相联系的,集中养老是与社会养老相联系的。家庭养老只说明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场所在家庭,并不等于不存在社会提供照料效劳的容。同样,集中的社会养老也不可能隔断老年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老年人虽然居住在养老院、敬老院等机构,但都需要来至于家庭的经济援助和精神慰藉。一、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现状我国老年问题的重中之重在于农村的老龄问题

5、,农村老年问题的重点又是一个养字。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农村养老模式的转型不期而至。在我国农村实行第二轮经济承包、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广阔农村地区显现出多种养老模式并存的景象。每种养老模式各有优劣势,影响农民选择不同模式的原因也不尽一样。目前,我国代际分居现象比拟普遍,核心家庭日益增多,老年人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改变,虽然仍趋向于家庭养老,但已开场承受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不同的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心理安康状况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安康具有重要意义,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的老年人会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一) 目前我国农村现有养老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6、1. 家庭养老所谓家庭养老就是家庭成员或者说亲属网络,如子女、配偶或其他亲属,履行对老年人的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制度。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的根本模式,家庭养老比例高达64.2%。这种家庭养老的可行性是由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开展水平所决定的。而且,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中国人对于养儿防老的概念有着长达几千年的根深蒂固的固定思维。然而随着经济开展和社会变迁,农村大局部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巢老人逐渐增多,老人寂寞的问题也日益突出。2. 自我养老自我养老是指农村中有固定收入农民,他们凭借辛勤劳作以及年轻时的一定储蓄,到老年时依然没有退出社会劳动的法定年龄限制。他们活到老,干到

7、老,大多数老年农民通过自身田间劳作,至少在经济上能够确保自身的生存甚至有余,即能实现所谓的自养。但是,自我养老的巨大风险在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弱化可能随时招致疾病,出现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3. 机构养老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有些是志愿的,也有些是非志愿的。目前新建的老年公寓虽然较大,设施和效劳均较齐全,便于同龄娱乐、医疗照顾以及专项效劳,但前期资金投入过多,直接导致收入过高,远远超过农村老年人的承受标准,并且减弱了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卫生环境的混乱也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4. 社区养老农村社区养老主要是指以农村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力量,充分整合

8、政府与社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为老年人的安老、养老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使老年人能在熟悉的环境里得到必要的救助和照料。农村社会养老可以最大限度上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系统,便于专项效劳,缓解一定的矛盾,不过也会受到众多的现实制约,如政府资金投入缺乏,根底设施不齐全,效劳容体系不健全,养老队伍的素质不高,社会参与力量不够。5.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现阶段我国重要的社会养老方式之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低,覆盖面过窄。目前能够领取社会保险金的人数只占投保人数的5%左右,投保社会保险的人群主要是中青年,当前的老年人受益面很小。已投保的20-60岁的人数占应投保人数的比重缺乏1%

9、,未来一定时期能够领到社会保险金的人数将是很有限的。而且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只能起到一种生活补贴作用。此外,受我国传统家庭文化习俗影响,社会保险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二、老年人的需求分析一老年人的经济需求人进入老年后,绝大局部将会退出劳动领域,其收入来源便会因此锐减,而生活仍需要继续,因此,老年人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还是收入中断或减少所带来的经济问题,从而使经济保障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必要保障。在各国,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除来源于家庭或自己的储蓄外,社会化的保障主要来源于养老保险、老年救济与老年津贴等。二老年人的安康需求人生进入老年阶段后,生理功能减弱,抵御疾病的能力也会下降,患病的几

10、率增加,并且容易患老年性疾病,影响其行动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因此对安康的需求尤为迫切。三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减少或失去实际的和潜在的收入、减少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社会地位降低等,都可能导致感情空虚,尤其是在家庭构造小型化和少子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下,许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老年人不仅需要自己转换角色,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情感保障。四老年人的效劳需求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其生活自我照料能力也会持续下降,从而特别需要有相应的生活照料效劳等。如果子女不在身边,这种需求会表现得更加突出。五老年人的其他需求老年人寿命延长,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不能适应社

11、会的需要,需要晚辈帮助长辈完成逆向社会化,协助老年人参与娱乐、学习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三、 骆驼巷村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一) 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应当考虑区域开展水平的差异性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省份之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差异悬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区域经济开展不平衡呈扩大趋势。1978年,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根本相近,与东部农民收入差距为22%。1985年,东部农民的收入约为中部的135%,中部农民的收入为西部的120%,东部农民的收入为西部的171%,东、中、西部的收入比为1.71:1.26:1。2003年,东部农民的收入为西部的123%,东部收入西部的171%,东、中、西部的收入比为1

12、.71:1.23: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降临,任何一种养老模式都无法单独解决农村养老的问题,作为西部欠兴旺省份,农村人口占绝大比重,工业经济开展相对落后,二元社会构造矛盾突出,在此根底上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性。(二)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结合骆驼巷村养老模式的最正确选择对骆驼巷村140位60岁以上无收入的老人的调查发现,60-70岁有劳动能力且能从事体力劳动者82人,占到老人总数的58.6%。约有70%的男性老年人在65岁时,仍在从事田间劳作,女性老年人在60岁时也有一半以上在从事各种日常经营活动。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的比例高达88.7%,但收入来源和生活料理依靠老人自

13、己的比例分别是50.7%女和82.2%男。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思考,笔者得出结论。我国目前的根本养老模式无一例外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我国建立一套适合根本国情和生产力水平以及人们社会文化心理特征的新型养老模式刻不容缓。根据对我国现存农村养老模式和国情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对骆驼巷村的实地考察研究,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是骆驼巷村养老模式的最正确选择,也将是对中国广阔农村地区养老模式的有益探索。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的容、特点以及优越性1.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

14、有机结合既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又与现存的社会养老有所区别,是一种以家庭养老为核心,以集体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效劳为依靠,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养老效劳的社会养老效劳模式。劳务养老主要由社会承当,精神生活养老主要由家庭承当,物质方面的养老则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当。2. 特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的核心依然是家庭养老,与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一样。老年人仍和子女住在一起,在自己家中养老,而不是在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方便子女对老人进展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照料,同时也符合老年人普遍喜欢在家养老的心理。不过,与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同的是,这种模式把养老的经济供养责任不仅固定在家庭上,而且社区和国

15、家也要负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了养老的顺利经行。同时,在依靠家庭照料老年人日常起居的根底上,辅之以社区的专业效劳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效劳。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减轻了家庭和个人的负担,可谓一举多得。3. 优越性中国具备长达几千年的家庭养老习惯,中国人普遍怀有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特殊情愫。绝大多数老人喜欢在家中度过自己的晚年。在文化相对落后、传统思想更为深厚的农村地区,儿女为老人养老送终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场所是在自己生活了一辈子,无比熟悉的农村村落社区,则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效劳便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和亲缘优势。

16、另外,利用社区的就近养老可以有效降低养老费用,从而使老年人在降低养老本钱的根底上,换取更优越的养老效劳,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对于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不失为一种积极地策略。当子女在外打工不方便照顾老人时,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形成的专业的养老机构获取各种保障,这对于稳定家庭和社会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真正形成社会减压阀和社会减震器。完毕语单一的家庭养老或社会养老各有其相对局限性,将二者结合,形成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新模式。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子女、配偶或其他直系亲属亲属为老年人提供经济、生活和精神慰藉,以保障老年人根本生活条件的满足。与此同时,以社区

17、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力量,充分整合政府与社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为老年人的安老、养老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使老人能在熟悉的环境家庭里得到必要的救助和照料。当然,这需要多方力量的综合努力,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等都应积极参与,全面系统的建立起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的新模式,依然任重而道远。四 参考文献1. 何式凝,吴嘉敏.中国社会工作案例M.:人民,2021.2. 叶翠青等.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人民,2021.3. 孟庆哲.关于我国养老方式及其开展趋势的思考J.科技和产业,2021,94.4. *志文,芳.农村社区养老合理性分析及实施对策J.农村经济,2005,11.5. 毛满长,阿尔达克.农村社区养老:模式、问题与对策J.社会工作,2021,2.6. 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2021.7. 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2005.8. 宋广,亮.我国居家养老方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11.9. 钱春慧.浅析当前我国农村新型养老模式的构建J.传承,2021,5.10. 方云,普玉,毛伟,高荣.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探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J.2021,2-32.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