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教学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84621863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8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8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8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8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 】81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教材说明】本人所用教材为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职教数学第二册。平面解析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平面几何问题的学科,第八章直线与圆的方程属于平面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它 侧重于数形结合的方法和形象思维的特征,综合了平面几何、代数、三角等知识。【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数控中专班,上课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计算能力不强,对抽象的知识理解能力不强,但是对直观的事物能够理解,对新事物也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的推导过程2.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能力目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介绍两个公式培养学生

2、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观察、 对比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会从已有知识出发 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意识及对待新知识的良好情感态度【教学重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理解【教学备品】三角板【教学方法】讨论合作法【课时安排】2 课时 (90 分钟 )【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情况, 本人在教学中的引入尽量安排多个实例, 多讲具体的东西, 少说抽象 的东西,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例题和练习的安排上多画图, 努力贯彻数形结合的思想, 让学生逐步接受和养成画图的习惯, 用图形来解决问题。 这也恰恰和学生本身的专业比较

3、符 合,学生学过机械制图, 数控需要编程, 编程又需要对一些曲线方程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在 教学中经常用分组讨论法,探究发现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材采用 “知识回顾” 的方式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但讲解的重点给出这两个公式.讲授时可结合刚学过的向量的坐标和向量的模的定义讲解, 应放在公式的应用上.【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复习 回顾第一课时1. 向量的坐标表示。2. 向量的模的计算。| ai= JX2 + y2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 Rd %) , F2(x2, y2),贝URP2 =(x2 Xi, y2 - yi).教师提出

4、问题学生思考回忆为公式的推 导做铺垫探究 引入1.两点间距离公式探究一大海中有两个小岛,一个在灯塔东60海里偏北80海里F2R点处,另一个在灯塔西10R Q/海里偏北55海里P2点处,那/么如何确定这两岛之间的距灯塔离呢?师提问:我们能不能 用已经学过的向量的知识 来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冋 题,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新 课一般地,设点R(Xi,yJ , F2(X2,y2)为直接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点,我们将向量rp2的模,叫做点 R、P2之间的距离,记作lpp2,则| PF2 1= J(X2 Xi)2 卜2 yi)2这就是平面上任意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例1 :已知两点 M(8, 10)N(12,

5、22),求线段 MN的长度。解:根据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MN|= J(12 8)2 +(22 10)2 =丁42 +122 =4烦,师提示: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1. 坐标表示两个小岛 的位置。2. RP2如何表示,是多少?3. 两个小岛的距离能不能用RP2的模表示。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 础上,投影距离公式,并 让学生记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依 据公式求两点间的距 离.强调点坐标的对应。将探究 问题细化为3 个小问题,层 层递进,降低 了问题的难 度,从而有利 于学生解答.在探究 过程中,进一 步深化对公 式的理解与 掌握.通过例 题的解答,使 学生明确两 点间距离公 式的直接应即线段MN的

6、长度为4 .10.练习一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1) A(6, 2), B( 2, 5);(2) C(2, 4), D(7, 2).例2:已知三角形的顶点分别为A(2,6) , B(_4,3),C(1,0),求 ABC三条边的长度。练习二求证:以点A(_6,8), B(6,-8) , C(8,6)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例 3(补充):已知点 A(10,a) , B(4,-2).|AB|=10,求 a. 练习在y轴上有一点P ,它有点Q(4,-6)的距离是5,求点P的坐标。第二课时2.中点坐标公式探究二如图所示,若已知线段P1P2两个端点的坐标为R(X1,yJ,昭以),设线段P1P2的中点为

7、P(x,y),那能不能用P1,P2的坐标来表示P点的坐标。有 R P= (x X1, y y1), PF2 =(X2 x, y2 y)。, X 捲=X2 一 X因为RP=PF2,所以,m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先画 图,直观理解,后使用公 式计算。三边长度关系转化两 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进一步运用教师提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解答以下问题:(1) 向量R P和向量PF2方向是否相同? 割(2) 向量P P和向量PP?的模的大小关系如何?(3) 向量只P和向量PB是相等向量吗?用.检验学 生对公式掌 握情况.画图帮助 学生养成数 形结合的思 考习惯。数形结 合,计算适当 的边。培养学

8、 生的逆向思 维。将问题 细化为3问, 降低难度,学 生容易在解 答过程中得 到公式.论+x2x -解得2 。教师写岀结论,学生% +y2理解掌握.1/ 2中占1八、C 隈1人1人主二rl-t上TF)厂) 隈1人1人主二二 T vf7丄亠丿2 /XP的坐标由点P1 , P2的坐标表示出米,这个公式叫做中点坐标公式,简称中点公式。例4:已知点A(9,2), B(1,3),求线段AB的中点例4,例5可以配图。帮助学生从数形结合方Q的坐标。例5:的坐标是已知线段MN ,它的中点坐标是(3,2),端点N (1-2),求另一个端点 M的坐标。学生练习,教师巡视.面理解题意。练习三教师规范解题步骤.1已知

9、点Mi(-1,3)和 M2( 5,0),线段 M1M2的中点坐标是。新2已知点P( 6,-2)和Q(3,-8),线段PQ的中点课坐标是。3.已知两点 M (-3, m)和N (n, 10),且线段 MN结合两的中点坐标是(3,-4),求m, n。教师画图,学生思考点间距离公例6 :已知也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g,2),式,有一定的 综合性,注意B(-3,4),C(2,6) , (1)画出该三角形;(2)求也ABC在数形结合中启发学生。的BC边上上的中线AD的长。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练习四检验例6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A(2,1) , B(2,3) , C(0-1),的掌握情况.求三角形三条中线的长度。1 .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回简洁明2 .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中点公式.顾总结本节所学内容.了地概括本小节课的重要结知识,学生 易于理解记 忆.作业标记作业.针对学教材P68习题第1、2、3、6题生实际,对 课后书面作业实施分层 设置.教学反思:开始时的复习引入学生反应不是很好,前面的向量知识学生掌握不熟练,后面的公式推导不是很顺畅。所以在前面向量部分讲到这个知识点一定要强调,注重前后章节的联系。教学中能够画图的,尽量画图,不断灌输数形结合的思想, 让学生养成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