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上传人:住在****她 文档编号:83207558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一、理解教材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二、学生分析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

2、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三、拟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四、学法与教法根据以上分

3、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

4、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2)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2、摸一摸,感知特征。(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

5、在小组内交流。(2)在班上汇报交流。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记忆想像。(

6、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3)两人游戏:猜一猜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四)、游戏中体验特征1、推一推2、搭一搭3、摸一摸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

7、能力。六、板书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得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七、说课综述: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景中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板书几个方面进行解说。一、教材分析

8、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西湖,赞美西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二、学情分析由于乡村的学生没见过西湖,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初步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好奇的求知欲。我让他们上网查找有关西湖的资料和图片。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我想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美,为学习诗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两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

9、诵。3. 感悟诗的文美、景美、意境美、情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致意思。4. 学以致用,写作训练,培养语用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朗读诗文,随文识字。2.教师范读、引读、带读,学生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开火车读。3.学生朗读感悟,背诵积累。4.结合文中的注释,自己体会诗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写一写。(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突破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指导学生观察,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通过朗读,感知古诗的意思,解决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突破方法:通过反复吟诵,读懂诗

10、句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在读背中,积累古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五、教法与学法:教师: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教师示范引领、指导朗读。学生:自读自悟、反复读,读反复,背诵积累同伴合作、交流、共解疑难。六、教学准备西湖风景图、生字词、古诗的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古诗内容和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七、课时安排我用一课时完成。八、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诗赠刘景文吗?谁能站起来大声地背一遍呢?(学生背诵交流,教师评定。)2.谁还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苏轼。教师给与肯定、鼓励。)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饮湖

11、上初晴后雨,教师板书课题。引领学生读题,解疑、点拨。4.师简介作者:苏轼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下面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体会作者的情怀,感受一下我国传统文化古诗的魅力,感受古诗语言的精妙、简约之美吧。(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找到新知和旧知的支点,达到学习的迁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二)、初读古诗1.要求学生自读古诗,并随文识字,解决字词难题,读通读顺。(学生读书,教师走进学生相机指导。)2.出示课件:古诗文(1)指名朗读古诗,训练

12、学生朗读,顺便解决字词难题。(2).男女生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训练朗读,指导朗读。(3).教师引读,学生接读。(4).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这样的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不同层次的朗读和教师的示范朗读,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感受诗歌的魅力。)(三)、精读古诗,品读意境美,赏析佳句。1.指名学生读古诗文,其他同学思考:听懂了什么呢?这句话写了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教师评点。)2.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文注释,自行解决诗文大意,先自己说,后和同桌交流,解决疑难。(培养合作精神)3.交流理解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13、4.训练学生熟读成诵(给足2分钟时间),交流背诵训练(达到当堂训练、集体训练)这样的环节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语言概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交际能力和训练记忆力,又达到集体训练和当堂训练的目的。)(四)、美读古诗,体会意境美、语言美、景美情更美。(1)、教师再度示范读,以有效指导朗读。(2)、学生美读古诗,体会情感。(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读中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增强读的效果和能力。)(五)、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大文豪、书画家、诗人苏轼,仅仅用了28个汉字,就把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景描绘的

14、淋漓尽致!这正体现了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的魅力简约精妙,同时字里行间里也流露出作者赞美西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也可见他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都是很强的。我们学习语言就是要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课堂总结是想让学生更加明白一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明确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给学生内心的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六)、拓展升华,学以致用。同学们,请你们也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你们学过的语言,恰当地用上一些美词美句,来描写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两种不同的美丽景象吧!要让读者一看、听者一听就能明白你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1.学生习作练笔。2、交流习作,师生评定。(这一环

15、节的设计目的:通过对比写,让学生明白对于同一种景物的描述,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写法及表达方式,达到同构异想,找到知识的原点和支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表达方法。训练语言的运用表达和实践能力)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小节里的内容。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几年前已学过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以及加法的运算定律,知道它不仅适用于整数加法,而且也适用于小数加法。那么是否也适用于现在所学习的分数加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当然,结果是肯定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

16、数加法,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其次,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也拓展了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范围,丰富其内涵。而且加法运算定律字母表示形式,为以后代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初步基础。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训练计算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3.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

17、识,;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对抗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地进行计算。二、说教法。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观察比较-讨论思考-应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以加法复习题为观察点,引导学生

18、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实践活动,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从而将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运用相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本课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几组加法式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点,得出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定律有进一步的认识。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

19、,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讨论等活动,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总结出加法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分数加法的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本节课的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四、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已形成了初步的分析、概括、综合和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对于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结合具体的试题的灵活运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将紧扣这一中心开展有效教学。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整数

20、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几个?用字母怎样表示?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交换律 a+b=b+a结合律 (a+b)+c=a+(b+c)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2下面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5+36=36+25;(17+28)+72=17+(28+72);6.2+2.3=2.3+6.2;(0.5+1.6)+8.4=0.5+(1.6+8.4)。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既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小数。设计意图:通过对加法运算定律的回顾,即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也了解定律的适用范围,同时也激发学生加法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加法的疑问。为下面探究新知识做了铺垫。(二)探究新知1揭示课题那么,这个运算定律是否

21、对分数加法也适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2研究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的适用性出示式题:提问:上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得数是否相等?先指名学生练习,算出得数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两组试题有何共同之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共同概括总结出他们的共同点,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通过讨论明确: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直观感知了加法运算定律同样也适用于分数加法。这种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东西,学生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3运算定律的应

22、用出示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教师提问: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4教学例3观察:这些加数的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规律。学生尝试练习。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解题过程:教师:说出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教师: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性的认识,找出共同点,将同类结合起来,简便运算。体会到运用定律的好处,也增强学生运用定律、简便运算的意识。(三)巩固反馈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

23、各题。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编写意图: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他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象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说学情】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学生可以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结合收集的有关居里夫人的事迹加以理解。【说目标】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

24、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课件。【说重点、难点】、重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难点: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说教法】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小学语文新课标中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我主要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25、”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说学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和感情朗读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问、划、读、议等方法,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26、。【说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课件示:居里夫人照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吗?学生答,教师简介居里夫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居里夫人?学生交流。、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二、质疑问难,了解居里夫人、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质疑: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

27、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三、深入探究,领悟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设计意图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抓住文中两处巨大反差的内容,进而让学生更清楚的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研读“执着追求,勇于献身”部分。(课文自然段)从哪些具体描写中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学生交流。(投:玛丽居里穿着看透未来。)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夫人的美丽。课文中还有一处对居里容貌的描写,找出来读一读:学生交流(投;她美丽的容貌浑身乏力。)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容貌的前后巨大反差。同样是写居

28、里的容貌,为什么前后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请默读课文、自然段,把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师生交流,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并读好四个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就向是在海滩上别人摘叶她问根。(善于发现问题)为了提炼纯净的镭点点烧痕。(条件艰苦、实验危险辛苦,但有远大目标)经过三年又九个月克镭。(坚持不懈,对科学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这种精神是美丽的。板书:执着追求。)引导学生读好三个数字和“终于”。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浑身乏力。(居里用健康和美丽换来了实验的巨大成功和对人类的贡献。)这种美丽比外面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她

29、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师根据生答投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里程碑。师生接读,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夫人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板书:勇于献身)通过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这两部分内容中深受感动的句子,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重点句段的朗读品味,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了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魅力。、研读“淡泊名利”部分。(课文、自然段):居里夫人这种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无疑是美丽的,这种美丽在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体现出来?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师生交流,感受美丽,练习朗读。重点理解:(投示)她一生共得了项奖金离开心

30、爱的实验室。设计意图:抓住居里夫人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对待名利的态度的明显对比,让学生感受这种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就是一种美丽。(板书:淡泊名利。)正如爱因斯坦对她的评价:“在世界所有著名人物中没有被宠坏的人。”齐读。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学生再读课文,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四、解题释疑,感情升华、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居里夫人的美丽能跨越百年?、交流。、教师小结。五、作业朗读课后“阅读链接”,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魅力。跨越百年的美丽执著追求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淡泊名利这样设计,简洁

31、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是执著追求、献身科学、淡泊名利这三个方面向我们展示居里夫人的“美丽”的,也就是课题中“美丽”所表现的三个方面,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本节对学生进行的是道德教育。是在学生学了责任的含义、产生及身份不同责任不同等内容的基础上,来学习分析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为下一节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现实生活中影响学生承担责任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影响一切向“钱”看,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模糊,更谈不上责任感。二是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比例的增多。这些不利的家庭环境的影

32、响,给学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心里冲突和精神危机,使他们丧失了应有的责任心。三是受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独立能力太差,责任意识欠缺。因此,就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承担责任的必要性,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身边大量承担责任事例的讨论与分析突破教学难点。二、 学生状况分析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大多数在家娇生惯养,他们独立能力太差,责任意识欠缺。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三、 教学设想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由于初中生认识水平有限,社会实践少,运用能力较差,因此通过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热点现象使教学适应

33、目前社会的变化。情景教学法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理论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广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情景,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大家一起合作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责任面前学会正确地选择,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能力目标提高负责任的能力,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为自己负责,为别人负责,为社会负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感悟认识能力,能够辩证地看待责任,积极地面对责任。3、知识目标明确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知道承担责

34、任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也会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许多好处。知道不承担责任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调查很自然地引出责任,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二)共同探讨:承担责任的意义与代价(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分析法”来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活动一内容:视频播放一节课。学生分组讨论:1、为什么李明老是完成不了作业?2、为什么张华努力学习,还竞选班长?3、李明不完成作业,结果如何?设计的意图:视频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承担责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同时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不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后果

35、,学生通过讨,知道承担责任不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会获得一定的回报。在此,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由此产生的意义。起到对知识和情感的提升作用,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间穿插最美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另外再通过视频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人被刑拘,使学生更加明白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有时是非常巨大的。六、课堂小结设计的目的:从负责任的意义及代价到不负责任的后果的比较中再来认识,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得出行为启示:“一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归结到本课的落脚点,实现教育目的。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