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讲义-第一讲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72087383 上传时间:2022-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讲义-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讲义-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讲义-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讲义-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讲义-第一讲(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讲义张伟刚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二一一年十一月第一讲 科学素养概论与提高一、导言及讲座纲要1.1.1、导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实践空间和认知范围,深刻地提升了人类辨识真理和理解自我的能力。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社会形态、思维模式和生活质量。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人类的创造性的活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需要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世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

2、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准。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将先进的理念、深邃的思想、新颖的设计以及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国力的提升,崛起成为强国的梦想就很难实现。探索未知世界,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创造,是没有现成的光明大道可走的。方法正确,事半功倍;反之,轻则事倍功半,重则失败乃至造成严重损失。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言:“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够赶过虽健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立志在专业领域建功立业的科技及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若能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则可以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促进早出成果、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1.1.2、讲

3、座纲要第一讲 科学素养概念与提高回答并阐释有关素养、科学素养、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素养等问题。第二讲 科研方法导论及学习回答并阐释有关科研方法、科研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专业技术人员为什么要学习科研方法、怎样进行科研方法论的学习等问题。第三讲 科学研究与基本规程回答并阐释有关科学、科学研究、科研特征、专业技术人员需了解的基本科研规程等问题。第四讲 典型的课题研究方法回答并阐释有关科研方法基本类型、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典型科研方法等问题。第五讲 典型的科研思维方式回答并阐释有关科研思维、创新思维、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典型科研思维方式等问题。第六讲 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回答并阐

4、释有关科研论文、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论文撰写方略与发表程序等问题。第七讲 技术专利写作与申请回答并阐释有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专利写作方法与申请规程等问题。第八讲 科研方法应用案例选结合具体科研案例分析、解读有关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途径、采用的科研方法等。1.1.3、讲座理念交流:沟通并分享务实:所讲乃所需合作:携手促双赢获益:讲座之目的二、素养概念及内涵1.2.1、基本概念1、素质:指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固有属性。该词通常被认为是由英文Literacy翻译而来,其基本含义指能读会写,即通常所指的“有文化”。2、素养:素养是指素质渐进发展、逐步

5、成熟并固化的过程,它是先天性条件和后天性学习与训练的综合结果。素养通常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包括品德、知识、才能及体质等诸多方面。3、二者差异:“素”者,原也,即本来之意;“质”者,为“固有”、“应有”之意。因此,素质侧重于现成的结果。素养则可以视为素质的养成,即强调通过教育、学习与实践等方式养成素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既有了解又有区别。1.2.2、素养特点1、实践性:素养是一个在教育、学习和实践中进行“知”与“行”的有机统一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累积过程。2、修养性:素质的培育及养成过程又具有修养性。在素质的养成过程中,通过“知”与“行”的有机结合,达到自我锻炼和自

6、我修养的目的。1.2.3、延伸概念1、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素养概念的延伸和派生,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具有基本的读写表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2、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指掌握了专业知识、科研方法和必备技能,具有发现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的敏锐眼力,以及能够寻求到解决问题办法或有效途径的业务能力,这是一个需要长期且不断积累的训练过程。3、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科学素养(1)问题意识: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征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2)创新精神:指思维不固化,学术无权威,有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观点。(3)求实态度:指尊重科研事实,严格按照科研规程进行课题研

7、究或技术开发。(4)讲究方略:指善于寻找有效解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问题的方法和策略。(5)目标专一:指在科研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定不移地朝前迈进。三、科学素养的提高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相结合的辩证过程。该过程需要重视自我修养、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完善的设计与实现。只有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实践,方能取得成效。1.3.1、素质养成的方式1、提倡自主性科研修养(1)妥善处理各种关系(2)理智敏锐创新进取(3)心绪平和乐观向上(4)意志坚定善于自制2、建设良好的养成环境(1)高尚的道德品质(2)高度的敬业精神(3)自身的人格修养(4)要亲历科研过程(5)团队协作育新人1.

8、3.2、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的提高1、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是指具备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具有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2、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养的提高:下面提出几点建议。(1)给自己正确定位正确定位的前提是“准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是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事(工作)。(2)迅速汲取新知识提出问题,追求学问;不取亦取,虽师勿师。(3)迅速掌握新技术学无止境,常学常新,常研常进。聆听高水平讲座,参加高水平技能培训,迅速掌握新技术。(4)学会研究性学习海量信息处理,学会全球交流,自我导向研习。(5)注意做事细节诚信、仁达、宽忍、敬业(6)发扬团队精神善于团结,精诚合作,取长补

9、短,实现共嬴。(7)注意为人为事目标设计要适度,理想追求要执着;注意把握做事分寸。四、研究性学习工作从问题入手,把知识学习和技术工作过程创建成为一种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的“研究”过程。研究性学习与技术工作相互促进,提供类似“科研”的工作环境或途径,在“研究”过程中自主获得专业知识,提高解决科研问题能力。1.4.1因素关联作用图1.4.2、研究性学习平台1、学习情景创设与实施2、探究环节的灵活设置3、问题/案例/项目分析4、协作学习组织的创建5、小组全方位交流沟通6、多元化、过程性评价7、项目过程、进展管理1.4.3、研究性工作平台1、工作环境创设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学习与实践2、协作工作组织的

10、创建运行3、项目小组全方位交流沟通4、多元化、过程性研究评价5、研究性工作及其有效管理6、项目研究环节的设置考评1.4.4、重新认识工作环境1、工作环境为才智展示提供平台2、工作环境为素养提升创造条件3、工作环境为塑造个性提供熔炉4、工作环境为人才发展创造机会1.4.5、参加课题的研究策略有限目标,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逐项击破。1.4.6、科技创新必备的素质1、敏锐的眼力发现科学问题2、方法与策略攻克技术难题3、怀疑的勇气质疑学术权威4、求真的毅力求证问题到底下面简述信息化社会的特点,教育模式的转变,我们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的方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爆炸传统教育网络教育全社会教育模式

11、转变信息技术改变世界改变未来我们生活在一个指数增长的时代!就在本次讲座过程中,美国约60个小孩出生,中国约250个,印度约350个。超过4100份视频被上传到MySpace。到2010年,互联网上可的信息数量将接近1秭(百万亿亿,1秭=1024)。Google每个月的搜索超过27亿次!我们面临的挑战:1、你对当今信息化社会有多少了解?你掌握多少可量化的数据?2、在全球信息化一日千里的今天,你的竞争对手在哪里?谁又是最强大的竞争对手?3、我们是否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资本?我们为明天(未来)的工作是否做好了准备?应对方略:面对未来我们需要1、投入现在还不存在的工作2、使用目前尚未发明的技术3、解决现在还未发现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到?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研方法和创新技能!要想获得成功,我们都应该:要有追求真理的事业心;要有循序渐进的平常心;要有难以满足的好奇心;要有坚持不懈是进取心;要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要有求真务实的踏实作风;要有克服万难的决心毅力;要有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要有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要有服从事实的宽广胸怀。敏于思辨,成于方略,祝君成功!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