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高山下的花环》张守仁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57957886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和《高山下的花环》张守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和《高山下的花环》张守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和《高山下的花环》张守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我和《高山下的花环》张守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和《高山下的花环》张守仁(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和高山下的花环 张守仁新时期以来,我在十月上编发过多部获奖作品,如黄宗英的大雁情、蒋子龙的开拓者、王蒙的相见时难、宗璞的三生石、张一弓的张铁匠的罗曼史、权延赤的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等;但没有哪部作品,像高山下的花环那样产生了全国性的轰动,掀起了一场空前的阅读高潮。当时新华社发了消息,解放军总政治部号召全军学习,教育部、团中央发出联合通知建议中学生在寒假阅读这部优秀作品。李存葆所在的济南部队政治部做出五项决定:一、迅速把作品印成单行本下发至班;二、前卫话剧团立即组织创作组将小说改编成话剧,前卫歌舞团将它改编成歌剧;三、作者把它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争取早日搬上银幕;四、济南部队文化部和山东电视台合作

2、,把它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五、要求部队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高山下的花环的创作经验,提高军事题材文学作品的质量。当时全国有74家报刊连载,60多家剧团把它改编成话剧、歌剧、舞剧、京剧、评剧、曲剧国内有8家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小说的单行本,累计印数达1100多万册,后来还被译成英、法、俄、日、匈、捷、越等十多种文字。 当时有包括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青年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等近十家制片厂争着要拍这部电影。读者来信更是像雪片一样飞向编辑部。一时街谈巷议,盛况空前。这是我在组稿、编稿、改稿时没有料想到的。 一 1982年4月,济南部队歌舞团创作

3、员李存葆来京参加总政召开的军事题材文学创作座谈会。会上,胡乔木就如何繁荣军事文学创作的问题,提出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的新观点。在那次会上,有的与会者指出,不敢解放思想,束手束脚,无冲突论、回避矛盾、粉饰生活,是军事题材作品不能感人的原因。只有深刻而真实地描写矛盾冲突外部的和内部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之具有撼动心魄的艺术力量。 我以十月编辑的身份参加了那次会议,听了许多部队作家精彩发言。如有的说,提高军事文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应该像战争本身那样,如实地、真实地描写它的复杂、尖锐、深刻、众多的矛盾,它所引起的社会各阶层的变动和反应,它在指战员心灵深处产生的波澜,它在参战者内部引发的冲突。绝不能

4、把曲折多变的战争生活筛选、磨平得像长安街那样子坦。有的说:我们写不出像巴顿、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样的作品,是因为框框太多,套套太多,清规戒律太多,怕这怕那,怕被人戴上“毁我长城”的帽子。有的说:军事文学一定要从战斗、战役的繁琐描绘中摆脱出来,把重点放在塑造人物上,塑造了个性化的、多侧面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才能震撼读者的心灵。有的说:重要的是细节。一个细节抵得上万语千言。比如一只蚂蚁,就有文学价值。战役前,指挥所里静极了,静得听得见一只蚂蚁在军事地图上爬行。这样一写,就把战争打响之前指战员们屏声敛气的氛围烘托出来了。有的说:人类历史上迄今已发生过两千多次大大小小战争,很早就有了军事文学。军事文

5、学总是充满魅力,牵动人心。我国的古代神话黄帝战蚩尤、从国殇、战国策、史记到三国演义,描写了大量的战争生活。古希腊荷马的两部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俄国的伊戈尔远征记、战争与和平、美国的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等,都描写了战争。军事文学高度集中了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奴役、残酷与胜利,故始终具有撼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吸引着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读者这些发言,使我大开眼界。 会议期间,大会组织与会作家乘车到河北高碑店去看当地驻军战士打靶演习。大巴车上,李存葆和我坐在一起。我向存葆约稿。他向我讲了三个题材:一个是月照军营,是描写军人爱情生活的;一个是英雄一生,是叙述一位将军从抗日战争、解

6、放战争、抗美援朝一直到今天的戎马生涯的;一个是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一个边防连队战前、战中、战后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军队内部存在的种种尖锐矛盾。我听了他的三个题材,对花环最感兴趣。于是把自己新搬到北三环中路的家庭地址抄给存葆,热情邀请他到我家里长谈。在交谈中,存葆讲了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当地卖鸡蛋的妇女们,听说伤员需要鸡蛋补养身体,便排着队拎着整篮整篮的鸡蛋送到医院,分文不取。有个战士出征前叫护土抽自己的血输给受伤的战友,自己上了前线,不多久他又被抬回来了,原来他受了重伤,流了大量的血,牺牲了。几个护士流着眼泪,烧了水,替他洗净伤口,揩净身子,把他掩埋了还讲了后来在花环中详细描写的三个细节(

7、军长因为在战前有上级领导把儿子撤向后方而甩帽骂娘、梁三喜留下的血染的账单、两发没有发出的臭弹)。我听了认为这三个精彩的细节内涵丰富。把这三个细节加以开掘、延伸、纠结、呼应,将会给这部小说展示一个宏大、广阔的社会背景。我建议他放开手脚,有胆有识地去写,冲破清规戒律、条条框框、跨越好人好事的写作水平,把严酷的战争真相、鲜活的战士心灵,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二 会议结束后,李存葆留在北京参加了解放军文艺社举办的小说读书班。他边读边构思,给未来的小说列了个人物表,就躲在文艺社图书楼里写起来。他从1982年5月20日动手写花环,到6月19日就完成了初稿。并于7月5日至7月18日改写)誉抄完毕。当天傍

8、晚,李存葆拿了一大摞原稿送到我北三环中路6号的家里,希望我尽快处理。当晚我连夜阅读。翻完最后一页稿子,如同淘金者终于觅到了大金块那样,喜悦之情,难以抑制。我判定:这是一部难得的突破之作,这是一部我早就渴望的好稿,这是一部能给十月和作者带来巨大荣誉的力作。文中第五节描写的雷军长怒发冲冠甩帽骂娘的严厉场面,第八节中靳开来为了让战友们解渴去割甘蔗时牺牲的情节,第十四节中韩玉秀月夜到梁三喜坟上悲泣的画面,在我心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想和妻子一起分享我的激动和喜悦。从桌旁站起来,看见床上的妻子正发出均匀的鼾声,睡得正酣。我一个人离开卧室,走到阳台上。东南方几百米外的黄寺里小白塔上葫芦形的金顶,正沐浴在

9、黎明前的曙色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却心潮翻滚,激荡不已。我知道,再过几个小时上班之后,当我把这部稿子向编辑部郑重推出之后,同事们肯定兴奋得奔走相告,喜出望外。 清晨,我小心地把这部稿子放进背包,骑着自行车进城。尽管一夜未睡,我精力充沛,飞快地骑到了当时十月的办公地点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1号。当我详细介绍了花环的情节并宣读了我的审读报告之后,整个编辑部立即行动起来,互相传阅,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全都看了一遍。一致决定把它作为重点稿放在头条刊登出来。组织评论稿的同志提议请当时担任作协书记处书记的评论家冯牧写一篇评论同期发出。编辑部因为得到了这部好稿,像过节般兴奋。三天之后,我就通知李存葆,十月决定

10、采用花环,感谢他写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佳作。 三 1982年8月10日,我躲在家里编高山下的花环。尽管我是第二次细看全稿,看到后半部梁大娘和韩玉秀在梁三喜牺牲之后来部队的情节,禁不住暗暗掉泪,有时激动得编不下去,便站起来在卧室兼书房里来回踱步。第十五节末尾,当梁大娘和韩玉秀还清了梁三喜生前的欠账回山东沂蒙时,李存葆的原稿是这样写的:“从沂蒙山来的祖孙三代人,就这样走了!”编到这儿,我觉得意犹未尽,感情不够强烈,便在稿子边上做了加工,改成,“走了!从沂蒙山来的祖孙三代人!啊,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上帝广(我加上的这一笔,后来成了话剧、电视、电影花环中雷军长面对观众时讲的最后一段台词。每当雷军长深情

11、地说这段话时,观众们总是感动不已,潸然泪下。) 稿子编完,送给冯牧审读,请他写评论。冯牧读完,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稿,但由于他处在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岗位上,比较谨慎,觉得有些地方过于尖锐,提了意见,建议作者修改。冯牧的忧虑,我和存葆都能理解。存葆舍不得删改,感到为难,问我怎么办。我也不同意再修改。我们俩一致认为,如果把矛盾的尖锐性磨平了,艺术感染力必将大大减弱。那怎么办呢?我想了一个办法,把编好的稿子复印一份,让存葆在复印稿上作了些删改,送给冯牧审阅。冯牧看了删改稿把评论文章写了出来,送给编辑部。但当我发稿时瞒着他人,发的仍是没有删改的原稿。(冯牧是我一直尊敬的老师。在他生前,我和他在北京、在云

12、南芒市多次深入交谈,从他身上得益甚多。惟有此事,我一直隐瞒着他,请他原谅我这个不诚实的学生。)此事只有我和存葆知道,我不敢告诉出版社的领导。因为当时我已经打听到,当李存葆在解放军文艺社图书楼上写出初稿以后,文艺社小说组的同志和文艺社的领导曾拿去看过,都因为作品太尖锐而未敢表态。如果他们认可的话,肯定把此稿拦截下来了,所以冯牧的顾虑,也是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于是我在发稿时千叮万嘱编务,此稿的校样决不能传出去,要严格控制。我最担心的是校样传到了某些既胆小又有戒律的领导手里,他们下令撤稿,使这篇作品中途夭折,不能和广大读者见面。冯牧的评论稿是1982年8月30日写出的。我拿到评论稿后,于9

13、月初让编务把那期稿子送到车公庄新华印刷厂排字、印刷。 接着发生了一件怪事。此稿发往新华印刷厂不到十天,就有北影一位姓张的导演找到我家里,提出来北影要把花环改编成电影。我感到纳闷,那期刊物要到十一月初才出版,我作为责任编辑,还未拿到初校,那位导演是怎么知道作品内容的呢?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新华印刷厂的工人们排字时,因受了作品内容的感染,偷偷多印了校样,带回家里给亲友们传阅。校样又经过多次复印。于是此稿在社会上不胫而走,迅速传开。那位导演看到的就是工人偷印的校样。在此情况下,我告诉存葆:“这一期十月出版之后,你很快将被记者包围。你将成为文坛的名人。当名人是不容易的,树大招风,希望你经得住荣誉的考验

14、。” 刊物出版后,我就陆续听到来自各处的消息:一位管文艺的中宜部副部长在北京和平宾馆报告文学座谈会上说,十月发表的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突破性的作品;文艺报副主编唐因称赞花环是解放30年来第一部写军队内部矛盾的优秀之作;南京召开的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上,称花环是爆炸性的作品著名评论家唐达成、雷达、陆文虎、范咏戈、王春元、李炳银等纷纷撰文称赏。刘白羽在文艺报上就高山下的花环发表长篇谈话。上海作家协会组织座谈,盛赞花环的成就,一致称赞说:多年来没有看到过这样使人感奋、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小说。这不仅是军事题材创作领域中的一大突破,而且也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读者来信更是

15、多得我来不及拆阅,只能用麻袋来装。我接到一些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的来信,他们说学生们在图书馆开馆前就排着长队,一开馆,他们冲进来,全都伸出手来要借阅那一期十月。他们说,一共几本十月几乎被借得翻烂了,问我能不能给他们补寄几本。东北佳木斯听众来信告诉我,当地许多人在露天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下,跺着脚、哈着气、围着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听电台的连播。工读学校的老师来信说,他们学校里一个学生,看了花环,老实交待了偷人家730元的事。他要求他的父母像梁三喜还欠账那样,把730元钱还给人家,并向被偷者道歉。 高山下的花环真正起到了净化人们灵魂的作用。 四 李存葆不久从济南写信告诉我:“您曾经对我说过,花环发表后你

16、很快将被记者包围,目前我已陷入应接不暇的处境。最近,几家电影厂天天有长途电话和信件来。大前天,我一天竟接了五个长途电话。青年电影厂的编辑来过两次长途,说电影学院的院长成荫同志看过花环,极感兴趣,要求合作,并给军区文化部来了公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的同志来了信,认为花环稿是近两年来又一新起点和高峰。这一评价使我受之有愧。他们决定在小说连续广播节目中,将长篇李白、成的广播后推一周,先播花环,并已着手将花环改成广播剧,争取在明年1月份或春节时播出。大前天晚上,我接到部队艺术学院来的长途电话,他们说已看到花环,决定将花环改编成话剧,要派人来找我谈谈。因他们是通过部队这条线联系的,我不好推,看来只得

17、陪他们一两天,但我说我不参加他们的改编。他们要跟我议一下结构,我实在无法(推)。最近我天天收到读者来信,读者来信反应的强烈程度是我始料不到的。北京第二医学院的素不相识的学生给我来了一封很长的信,使我很受感动。他在信中说,他以前每当看到有关描写部队生活的事都极不感兴趣,认为写大兵的事都是舞刀弄枪,火药味浓,没人情味,可以不看。这次当他拿起十月时,也是先把其他一些作品看完,觉得没别的看了时,才顺便看了几眼花环,但一看便不能放手了,完全被作品中的人物所征服。他说这是近几年来看小说流泪最多的一次。他说他曾是一个玩世不恭的青年,把一切都看透了。看了花环后,他觉得生活中也确实有梁三喜、雷军长那样的英雄人物

18、,因此他看到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最后他表示一定要努力为人民工作,为人们解除病痛,以此来报答烈士的鲜血。我也收到部队读者来信,反应跟地方读者一样这封倌我断断续续写了一天,因山东省电视台的导演非要搞四集连续不可。并请我们军区的副司令员当军事顾问。导演跟我谈了一下午,让我自己改,我不改。(他)便说他们改好后让我帮着过一遍。我想把这些事情赶快处理一下,下一步得考虑写点别的了。我深知,仅有一篇花环是远远不行的。当然,十月发表了花环,使我取得了一个发扬火力的立足点,这是我铭记在心的。信写得很乱,请谅。致军礼!李存葆11月25日于济南。” 事实上,不仅存葆受到了包围,我作为

19、责任编辑也受到了包围。许多文艺单位、报刊都在找我,要我介绍作者情况,要我缩写花环的故事梗概,中国作协的内部刊物文艺情况要我谈组稿经验。许多部队作家到我家里拜访,向我谈他们的创作构思。 五 我和我的人大同学评论家肖云儒一起,写了一篇近两万宇的论文新时期文学的突破论在当前创作中的意义,发表在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第3期上。 我们认为:花环是人们早已期待、早就在呼唤的作品。千百万读者的眼睛,明亮而聪慧。他们以美好的心灵,呼应着作品中美好的情操。他们带着一颗能察善感的心,在小说所描写的严峻的斗争的引导下,走进了一个崇高、悲壮的境界。我们可从“花环热”中引出关于美学、文学、社会学的深沉思考。凡在思想艺术

20、上取得大成就的军事题材作品,都或多或少跳出了“战斗文学”、战术战役的狭隘圈子,由军营、战壕、前线迈向社会、引向后方,展现特定时代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以及民心民风民俗民情的广阔背景。花环的立意、构思,是由军事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中,诞生、延展、丰富而来的。发现、感知、感受军事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交融,使作者顺理成章地塑造了梁三喜、靳开来、赵蒙生、雷军长以及梁大娘、韩玉秀等生动的人物形象。 花环的成功说明军事文学只有如实地展示军队内部尖锐的矛盾冲突,才能产生震撼读者的艺术力量。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无论多么尖锐、阴暗,绝不能回避、讳饰。重要的是发现、描写实际存在的积极力量去解决它、战胜它

21、。花环的作者敢于在决战时刻,描写血、死、穷、苦、债、悲伤、牢骚,揭示雷军长和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吴爽之间剑拔弩张的尖锐冲突,揭示梁三喜和赵蒙生之间的思想交锋,揭示了前线战士和后方指导机关官僚主义的矛盾这显示了一个艺术家创新、探险的勇气。 当时执导花环的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看了我们的论文后委托编剧之一的李存葆向我索取刊登此论文的当代文艺思潮五本,供摄制组主创人员参考。 六 文艺界长期被“左”的思潮主宰着、影响着,批判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花环写了部队内的阴暗面,指导员曾想当逃兵,靳开来发牢骚说副连长是个“去送死的官”,牺牲了的梁三喜,死后还留下一屁股债写部队的作品第一次如此尖锐,谁不捏着一把汗,谁不胆战心

22、惊?新时期以来,仍不断下达“清理精神污染”、“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等属于长官意旨的指令,搞文艺的谁不心有余悸? 两年后,我向李存葆又约了一部稿子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小说的构思、有的细节、大致轮廓,是我和存葆瞻仰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之后一起到中山陵前面的松林里商量的。存葆回到济南后,奔赴烟台,到施工部队补充生活十余天后,就躲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写作。这一消息不知怎么走漏了出去,解放军文艺社昆仑编辑部的同志带着介绍信,先到济南部队宣传部,然后追到烟台。他们终于找到了存葆躲藏的地方,一定要走这部稿子。存葆感到为难。昆仑的编辑说此稿若再让地方上的刊物十月发表了,社会上将对部队的刊物有种种议论。硬是把八万余

23、字的初稿拿走了。存葆把这一情况打电话告诉当时正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参加学术活动的我,并写信详述了经过。 七 存葆1946年出生于山东五莲县。1964年入伍后,因为能写稿,便上调团部担任了新闻干事。在“文革”期间,发表的新闻稿没有稿费,只给作者赠送领袖像章。存葆用写稿得到的数百枚像章,换到了正被送到废品站付之一炬的“封、资、修”名著四百多部。因为要写稿,部队分给他一间单人宿舍。他利用这个条件经常插门读“黑”书,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我在1982年春天见到李存葆时,他已是济南军区文工团的创作员了。存葆因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而名扬军内外。之后,他写出了获奖的报告文学大王魂、沂蒙九章。接着就把主要精力投入文化散文的创作之中。2001年12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大河遗梦,这部作品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