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cjc2****371 文档编号:57956892 上传时间:2022-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咬文嚼字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咬文嚼字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练习(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咬文嚼字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咀嚼(jio) 上乘(chng) 锱铢必较(zhzh) 拘礼(j) B.没镞(z) 付梓(xn) 清沁肺腑(xn ) 斟酌(zhn) C.岑寂(cn) 憎恶(zng) 深恶痛嫉 (j) 胸襟(jn) D.蕴藉(yn ji) 尺牍(d) 咬文嚼字(jio) 流弊(b) 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援例 红彤彤 凝炼 事过景迁 B.含糊 兴冲冲 揉合 锱铢必较 C.谨严 热烘烘 付梓 深恶痛绝 D.含义 耍花招 精髓 发人深醒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

2、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 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 “推”而下“敲”字, 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 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 与全诗调和的。 A.只要 如果 或 所以 而 并且 B.只有 因为 和 因为 还 而且 C.只有 如果 或 所以 而 而且 D.只要 因为 和 因为 还 并且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卢沟桥畔的景色是十分引人入胜的。每当晨蔼苍茫的时候,登芦沟桥,遥望低重的斜日,格外妩媚,西山海峰,笼罩着 轻烟,若隐若现,古桑乾河,银波 ,晓雾 ,是一幅月色迷离的画境。立于卢沟桥的“芦沟晓月”碑,指

3、的就是这一景象。 A.薄薄 粼粼 重重 C.淡淡 泛泛 蒙蒙 B.袅袅 闪闪 浓浓 D.阵阵 荧荧 茫茫 5.下面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0余名艺术家、教育家日前聚集在北京,研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B.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它们的作用。 C.这个街心花园是一个离立交桥不很远、有一座雕像、有几十把长椅、四周种着苍松翠柏、中间有一块绿阴地。 D.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之时,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4、,完成后面的问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在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塌、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 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 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学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

5、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 ,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

6、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6.字的直指的意义和字的联想的意义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根据文意回答 字的直指的意义的特点: 字的联想的意义的特点: 7.以下表述与作者原意相符的是() A“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因为蓝田发生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 B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 C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但是并不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 D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8.结合文意与个人体会,思考并回答“联想”与“意境”之间有何联系。 _ _ 9.为什么作者认为“惟陈

7、言之务去”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_ 咬文嚼字参考答案 一、1、D 2、C 3、C 4、C 5、B 二、6(1)明显而确实 (2)变化莫测7一、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二、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8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结合意境斟酌字句;既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 剪纸 于德北二姑奶算家乡的一个传奇人物吧?她已经三十几年没有回老家了。我见过她一次,面色白皙,双眉入鬓,一看小时候就是个美人坯子,怎么出落也不会走样。和所有农村姑娘不同的是,当年的二姑奶绝不像其他的女孩,手指粗短,肤黑皮糙,毫无美感。她有一双非常纤细的手,

8、二姑奶三岁学剪窗花,我老家那个村每逢过年,都要请二姑奶剪许多的窗花。各家各户自买红纸,一沓沓铺在二姑奶的炕上,不少孩子趴在二姑奶的窗台上,看二姑奶舞执剪刀的手上下翻飞,从她指间飞落的纸屑,像冬天飘落的雪花,给残阳照了,红白相间,十分好看。二姑奶有一个青梅竹马的伙伴,叫彪子。人长得十分壮实,可惜十九岁那年往县里送粮,翻车压断了腿,从此成了一个跛子。人们都说,两个人毕竟没有定亲,二姑奶不会那么糊涂,她有的是理由,也有的是机会,给自己剪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所有的人都这么认为。但二姑奶没有。她告诉彪子,好好养伤。伤好后,她又拿出自己的积蓄,让彪子拜师傅学木匠,将来找机会出去做工。二姑奶相信,他们一样

9、可以过上让人羡慕的日子。二姑奶说:“过日子不一定非靠卖苦力。咱能行。”彪子哭了。二姑奶和彪子的婚礼办得很热闹。二姑奶没向彪子家要一分钱彩礼,她的举动令周围的姐妹很不解。二姑奶和二姑爷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二姑爷在二姑奶的帮助下学会了木匠手艺,吃穿不是问题。东家盖房子,西家嫁闺女,都要找他去,除了管吃管喝,哪次完工后都会得到丰厚的报酬。但二姑奶不能生育。婚后三年,他们的怀里还是空空的。后来请大夫来看,说二姑奶得了一种病,失去了生育的能力。面对农村中这天大的打击,二姑爷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在二姑奶悄然垂泪的时候,二姑爷欣然坐在二姑奶身边,轻轻抚摸她的后背,对她说:“没孩子怕啥,我又不喜欢热闹。

10、”我们那个村有一个小学校,校长是一个民俗学家,很喜欢二姑奶的剪纸。他约二姑奶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课,就讲讲怎样剪窗花。二姑奶不好意思地推却了,她一边低头羞涩地笑,一边说:“俺哪会讲课。”校长说:“那就给俺们表演。”一群孩子跟着起哄。二姑爷在一旁拍了手说:“去,咋不去?别人想去还去不成呢!”就这样,二姑奶在我们村的小学校当了一回女先生。那天,小学校的校长和二姑奶突发奇想,把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的红纸用糨糊粘上,宽宽大大地铺了大半个操场。阳光照下来,把红纸照得透明,鲜艳。二姑奶收拾停当,手执剪刀上了场,她打扮得分外精神,人也爽气了十分。有十几个小姑娘帮她抬纸,二姑奶像龙行云,凤鸣天,身子轻快、便捷;抬臂落

11、臂处,人呀、鸟呀、山呀、水呀随着大片大片的纸屑落地,一件件、一层层地显露出来这是一幅普天同庆图。望着这件完成的作品,二姑奶脸上的笑意一如三月的春光。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幅剪纸作品。二姑奶说,这么大一张纸,如果把她心里设计的美丽图形剪出来,怕是一辈子也不够。可是,天忽然下了大雨。大家守在雨里不肯离去,可是没办法,雨水可以使万物萌发,也可以把一切二姑奶以至全村人的大窗花在雨水的冲刷下都成了泡影。但是,全村的人们都乐于传颂它的美丽。热爱民俗的老校长哭了,他说他为自己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壮举而感动。20.结合作品,简析二姑奶这一人物形象。(3分)答: 21.操场剪纸的一段,一方面写二姑奶很快完成了一幅普

12、天同庆图;另一方面又写二姑奶说“这么大一张纸”,剪完它“怕是一辈子也不够”。这里,作者对人物的言行描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 22.作品结尾“他说他为自己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壮举而感动”,这里的“壮举”融合了哪些内容?(3分)答: 23.作品题为“剪纸”,却用了不少笔墨写二姑奶和二姑爷的婚事和家事,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图。(6分)答: 答案20答案:要点(包括依据):人美(天生貌美);手巧(擅长剪纸);心纯(忠于感情);聪慧(相信手艺);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并懂得用心设计和努力描绘(创作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幅剪纸作品)。(写出三点即给满分3分)21.答案:不矛盾。作者写二姑奶很快完成了

13、一幅普天同庆图,意在通过人物轻快、便捷的剪纸姿态,表现其剪纸技艺的高超。作者写二姑奶感叹“这么大一张纸怕是一辈子也不够”,意在表现人物对生活之美的追寻、设计、经营永无止境。作品通过人物的艺术实践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故言行是统一的。(4分)22.答案:创作一幅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剪纸作品;大雨将二姑奶以至全村人的大窗花尽情冲刷;全村人守在雨里不肯离去并传颂剪纸作品及创作者心灵的美丽。(3分)23.答案:作品写二姑奶的婚事,意在表现人物的真诚、善良;(1分)写二姑奶的家事,意在表现生活中幸福和不幸往往并存。(1分)在对生活充满真诚和热情的人眼中,这些遗憾与不如意,不能泯灭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不懈追

14、求。作品题为“剪纸”,实际上是通过剪纸这种民间艺术表现对生活之美的发现、设计和追求。(2分)故文中的“婚事”与“家事”并非闲笔,它们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主旨更鲜明,更具现实意义。(2分)(6分)四、拓展延伸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与它的社会形态相一致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度,就决定了它的文化精神重视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合,礼乐便是这个系统的体现。礼不仅包含宗教仪式,而且包括各种规章制度;乐则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尽管后来的儒家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仁义道德,反过来束缚了文艺的发展。这一点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写就的摩罗诗力说曾予以全

15、面的批判与审理,但是强调美善一体,审美与文艺必须有特定的社会伦理内容,却是有其合理价值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社会国家来说,审美文化如果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火花与前导,而只是某种娱乐工具,就会在现实上造成失误。摒弃理性,提倡感性主义只会导向低级的官能主义,如今“过一把瘾就死”,“潇洒走一回”,这些社会话语隐喻了人们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心态,地摊文化便是这种心态的审美幻化,严肃文艺的a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也就势所难免了。传统审美文化提倡美善全一的同时,还提出“反(返)情以和其志”的思想,即提倡将情感升华到高尚的道德境遇。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十分重视用艺术的形象教育使人们确

16、定道德规范,最后在审美与意识中获得人生的快乐。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职责不在满足人们的宣泄感官的消遣娱乐作用上,而在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感性存在,上升到自由的人生境界。文艺有责任而且完全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当然节情以理,并不是返回封建主义产物上去。这里的“礼”和“志”,其内涵是新型的道德标准。其次,“理”还应该包含作品本身的内在逻辑。尊重作品本身的辩证法,而不是人为地扭曲作品,使作品成为某种抽象理性与道德的符号。传统审美文化价值的确立首选应该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审视。这一点是基本的原则。10.根据文中所述,鲁迅在摩逻诗力说对什么给予全面的批判和审理?11.站在今天的高度

17、去审视传统文化,本文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请概括。12下面说法中不符合本文观点的是( )。A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欣赏和评价文艺作品,并且把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放在统领地位B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主张通过艺术形象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的思想感情逐渐升华到高尚的境界C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用封建礼乐的要求欣赏评价文艺作品,从而否定了文艺作品的教育意义D如果摒弃社会伦理内容,审美文化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正确前导,就会造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断裂 三、9.明白,易用,意义是固定的,偏于类型;迷离,难用,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前者:意义固定,偏于类型;后者,意义游离,偏于个性。10.A 11.语言与思想情

18、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创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求新,遇事朝深一层去想。 12.做到“惟陈言之务去”,才不致滑入套板反应,在思想情感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嘉靖三年,

19、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

20、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世宗恶其父子特甚,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慎闻之,益纵酒自放。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21、,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9【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 论:判罪 B.寻称疾归 寻:不久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司法官员 D.阁臣以老病对 对:回答10.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再杖七人于廷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B不以臣等言为是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C乃再杖七人于廷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D慎知而谨备之李东阳见而嗟赏11.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

22、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尽斥锦衣冒滥官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乃再杖七人于廷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慎闻之,益纵酒自放ABCD12【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世宗破格提拔桂萼、张璁等,他与同列更是多次冒死直谏。B杨慎经常讲舜典,希望借其中“赎刑只适用于犯小错误的人”的观点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C杨慎讲究孝道,按礼为继母服丧,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去世后更请求归葬。但因禀性刚直,晚年深为世宗所恶,不过却受到朝中阁臣等的尊敬和袒护。D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

23、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13【小题5】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4分)译文: 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3分)译文: 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3分)译文: 【小题1】B【小题2】D【小题3】A【小题4】B【小题5】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或有差别地)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4分,关键词:“切”“差”“逾” 各1分,大意1分)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了谨

24、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3分,关键词“诸”和 补充出省略成分 各1分,大意1分)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每天新修德业,应该从学习中来。”(“恃”“新”各1分,补充主语1分)解析:【小题1】逮捕【小题2】都是承接连词;A 分别为:于是/才;B 分别为:把(以为:认为)/用;C 分别为:在/向【小题3】是其父杨廷和所为;为世宗之事;表现他放纵佯狂的一面。【小题4】“赎刑只适用于犯小错误的人”不是舜典的观点。【小题5】无附译文: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

25、职。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

26、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又聚众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他乡,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杨慎到了云南永昌卫。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

27、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杨慎带病长途颠簸,疲惫不堪。抵达戍所后,几乎起不来了。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从此,(有时)或者归蜀,(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到七十岁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抚派四个指挥把他捉拿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杨慎从小

28、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每天新修德业,应该从学习中来。”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而更加严重。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大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咏 笼 莺(清)纳兰性德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

29、,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纳兰性德咏笼莺阅读练习及答案】纳兰性德咏笼莺阅读练习及答案。注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2)“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

30、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1分。要点“长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1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1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20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谓“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要求:紧扣诗句;必须原创;语言表达简明、生动;运用比喻或比拟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4分)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新荷唐李群玉) 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月下看白莲宋杨公远)20【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

31、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解析】示例:夏日荷塘,娇嫩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刚好举出水面,阳光照进荷塘,荷阴映水,鱼儿在荷阴下悠闲地游来游去。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解析:紧扣诗句第一句夏日碧荷游鱼写,第二句紧扣夏夜月色荷花写1分,运用了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1分,语言流畅生动无错别字、没有明显语病2分。【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1内容。要领悟原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即中心。要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和隐含信息,褒贬雅俗、感情基调等。2结构。要理清句子的层次关系,分析复句的类型和单句的成分,分析句子之间的关联词。结构对仿写来说,是一种限制。3修辞。要把握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句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两个事物不是同类的,二是其间要有相似性。比喻要生动、形象。排比句要讲求结构相似,意思连贯,语气一致,形成较强的气势。修辞对仿写来说,是一种表现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