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设计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55954760 上传时间:2022-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苏集镇中学苏集镇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 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制 定苏集镇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1、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 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校校本课 程开发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是: 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 择;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 师的选科指导, 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课学习

2、计 划。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其专业成长无论对学生、 对学校、 对课程开发本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 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教师在进行必修课教学的同时, 根据自己的 个性和专长承担 1-2 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 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心理环境、物理设施等都会给师生带 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 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也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特 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

3、程开发的自然追求, 学校特色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 自然结果。(二)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 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 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 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 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 “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 需求、家长的期望、 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 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

4、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 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局限: 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 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 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 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 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 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 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 展视野,多元化开发校本课程。(三)开发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1、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整体,

5、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 个性特长为目标。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各类型、各科 目课程在各素质的教育中, 虽有侧重不同、 层次不同, 但都具有渗透性、 综合性;不可能把某一类型、某一科目课程的教育,归划在某一单一素 质的教育内。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方面, 探究型课程起着事实 上的前沿阵地的作用,但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占 课程总课时量相当大部分的基础型课程, 理应是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的主 阵地。因此,从课程目标来说,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统一目标下, 在不同层次要求、侧重上功能互补递进、合力形成一个整体;从全面提 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来说,

6、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 程作为课程来说, 都是 21世纪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 它 们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整体性原则考虑, 针对学校学生特点, 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 课程科目。2、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性, 决定课程结构的多元性。 课程设置要注重 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 为学生基础学力奠基的基 础型、侧重于提高学生某些方面素质与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拓展型、 探究型课程,有的单科性质的;有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性质的;有的 是大综合科性质的; 各类科目的设置呈现多元性。 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 课程教育类型

7、也呈多元性,课程设置中,有的科目指定为学生必学、有 的科目组合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形成各个领域、各个模块,领域内的科 目,学生必须学, 但学什么, 学生可自主选择; 有的科目规定学生必学, 但在一定时段内,什么时间学,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课程可完全由学 生自主选择学或不学。环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模式也呈多元性,有 的科目注重全体学生共同教学要求的基础学力; 有的科目注重知识能力 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于学生自主 学习,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 供展现的舞台。有的科目教学以课堂教学型为主;有的科目是课内外、 校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

8、、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有的以学 生自学、讨论为主;有的是非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内容、方式、 地点、对象、成果形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环绕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 周期也呈多元性;有长周期覆盖整个中学阶段的,有短周期以一学年、 一学期为周期的,有不满一学期的微型课程,有专题讲座型、不定期型 (研究型课程)等。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结构多元性的原则考 虑,充分发挥各种类型、模式、周期的课程不同的功能,合理构建课程 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3、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发展出发 .为学生在中学阶段 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发展条件。 课程设置要注

9、重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要承认并允许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与能 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在基础型课程中,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拓展型、探究型或研究型 课程中,更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 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培养、 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对自己所需要学习的课程、 学习课程的进程与要求的选择权利。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教学 差异性原则考虑,认真落实为学生的选择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合理构 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四)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

10、下,通过如下三种途经开 发校本课程:一是课程改造。课程改造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 进行的修改,或者根据对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 整。一是对原来开设的活动课和选修课进行整理和改造,淘汰已过时的 课程,保留并完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 二是对国外引进课程的本土化改 造。进行课程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纳 为五大类,即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教师 应该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 等方式对指令性课程、引进课程等加以修改, 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 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二是课程选择

11、。把在社会上极具市场吸引力、 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 的校外课程有所选择的为我所用。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精心组织、 分步实施的理性决策。三是自主研发。即把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优 势,以我为主,研发新的校本课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快乐大课间、芦笋种植与加工、文明镇中人等等。二、校本课程体系框架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我校将要研发的校本课程归纳为五个大的 系列:一是学科知识拓展系列:如对联赏析、新闻写作与欣赏、生活中的 化学等;二是学科知识深化系列:生物、数学、化学、物理、赛辅导课、创 新大赛辅导课等;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如社会调查与研究、数学问题研究、物

12、理 问题研究、化学问题研究、参观考察等。四是德育系列: 如国旗下讲话、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团课、党课、 理想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五是音体美武术等特色教育系列:如练声课、钢琴课、篮球课、排 球课、素描课、工艺课等。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开发校本课程, 使校本课程达到, 建成学校 校本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三、校本课程的课程类型 我们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类课程。 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 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 质的形成和发展, 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是全体学生必修 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

13、 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 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 学生现状以及学生、 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将以深化 拓展型课程、实践探究型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为体系构建。1、深化拓展型课程 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 着重 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例行性学力培养。 学生可以分领域限定选学的课程,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变动,不重知 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 其发展的领域有 相同性,而层次与内容可有相对的差异性,对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从启 发到初

14、步发展的功能。2、实践探究型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学力, 包括创新精神、 实 践能力、个性特长等,要求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综合运用、选择组合 等能力的培养。课程的领域可不同,层次也可不同,符合不同学段学生 和学生群体内差异性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可以分类分层自主选学的课 程。探究型课程内容,一般有相对明确的结论,重在研究过程。本类课 程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案例调查、专题讨论、课题研 究等项目。3、学生个性化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 即以学生个体为本位的课程, 是指依据学生个体 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和发展倾向,由学生在教师参与下为自 己设计的课程。个体课程表现为

15、个人学习计划、自我发展设计等有关自 我学习目标达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计划、安排系统与活动过程。学生各有其不同的发展取向和成长路径, 他应该拥有自己的不同于 “他者” 的课程学习者自己的课程。 个体课程侧重于关注学习个体 的学习需要与发展特质, 推动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求适合于自 己发展的途径。四、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1、编写模式“在编写中学会编写” ,采用“动态的开发模式” 。也就是说,“目 标、内容、方法、评价”相互多次循环,不断修正,直到满意为止。具 体操作上,可以先确定目标,再编写内容、制定方法和评价,也可以从 内容到目标、方法和评价。整个过程要考虑到“目标、内容、方法、评 价”

16、等方面内容, 甚至要考虑课怎么上、 课型是什么、 适应的对象是谁、 开展的学生活动是什么等。做到“在编中学,学中编,动态开发,逐步 完善”。2、教材定位 主要为了激发兴趣、拓宽视野,体现乡土气息,趣味性、科学性、 知识性、思考性、创造性相结合。编写时,可以以一科为主,吸收相关 学科教师参与,开展跨学科研究。3、资料搜集大量收集和占有资料, 是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基础和关键。 资料搜 集可以进图书馆,查阅地方志,也可以上网查阅,或请教于相关部门的 专业人士。4、编写原则编的过程就是“抄添裁”的过程,当然要“添” ,要提炼加工,深 入浅出。行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具体地说,还要牵 涉字

17、体、字号、颜色配比、图文排版等比较专业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以 下几点作为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原则: 一是强调校本特色, 突出乡土气 息,拉近学生与社会的心理距离。二是图文并茂,语言亲切,具有良好 的可读性。三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思考性、创造性有机结合。 四是留给学生思考、质问和探究的空间。五是去除过于成人化的表述, 拓宽知识的宽度, 强调了编者对读者需求的回应。 六是编排要有意识地 留下一些思考题, 并且指出解决问题大致方向,强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 指导作用。5 、课程标准:成书后, 要有配套的课程说明或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 (包括课程目 标、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实验要求或拟

18、开展的 活动、参考资料或资料索引等) 。6、设计要求:每本教材一般要求设计成 8-10 个专题,每个专题一般要求设计成 1 个课时, 每个专题一般要求编写成 2000-3000 字,每个专题一般应包括 正文、问题与思考、 活动与探讨、 积累与应用、 推荐与建议等项目设计。 每本教材总字数控制在 16000-30000 万字左右。7、教材编审: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教材进行审定。五、校本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任务复杂、 艰巨的系统工程, 我们一定 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强科学研究,以科学 研究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 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 要在

19、实践中 积累经验和提高。 要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同时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 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以确保我校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 并取得扎实 的成效。1、建立组织,分工负责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 有效地开展,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 主任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委员会和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社 区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 理条例和办法,教务处负责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 第一责任人, 将按照国家的教 育政策, 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出课程规划及其 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 在自己的

20、专业活动范围 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做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 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 。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 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 如了解课程、 评 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 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2、科学安排,规范实施年级组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将学生课程需求汇总发给教师, 供教 师参考。教师在学期结束前,申报下学期校本课程科目,填写课程申报 表,撰写课程简介然后上交年级组,由年级组报教务处将审批后的课程 申报表汇总

21、成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并下发给各年级组,年 级组下发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据此填写参加课程的申请表交年 级组并上报教务处,年级组、教务处根据学生的选择人数(一般一个班 不少于 20人,方能开课)制定课程安排表 ;年级组根据课程安排 表组织教学。校本课程的选课和授课:课程的开设打乱班级, 学生自由选课;有些课程是同年级跨班选修, 有些课程是跨年级选修。 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选题、开课工 作,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分课时教案不能少于 8 10 个。3、建立培训、奖励机制,保障师资校本课程门类较多, 我校学生人数多, 有许多课程和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有很

22、大不同。因此,教师培训学 习是课改工作成败的关键。首先要利用省内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基地,把教师送出去培训学 习;其次要把专家、课改先进学校请进校门进行大面积教师培训提高; 再次要组织校内教师间相互探索、 相互学习、 交流经验,达到共同进步、 共同提高。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 要增强课改意识, 转变 课程观念,树立创新精神,有能力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和综合社 会实践活动; 要写出期末和学年结束教学情况总结,并提出改进和完善 意见。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课程专题研究, 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 学规律,撰写论文,以推动校本课程的不断深化。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档案,

23、 教师要认真填写校 本课程申请,设计教学计划,提供教案、研究成果等资料,记入业务档 案;要通过资料检查、讲课比赛、评教评学、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 解教师的授课运行情况; 要对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的工作量计算上采用等 于或大于必修课的方法, 体现在奖金或学期兑现中;要实行校本课程教 学成果申报奖励制度,对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中成果突出的教师, 给予 一定的奖励。4、建立评价机制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 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 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 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校本 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

24、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 生两 个方面进行:( 1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学生家长的反映; 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 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学生家长的反映; 学习的成果 (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 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 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5、加强管理,调控运行,落实奖励。校本课程要保证质量, 充分发挥其功能, 就要像必修课一样有明确 的要求和授课计划,并严格管理,做到操作过程的规范,上课过程的调 控,最后结果的考核,成绩成果的奖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校领导、教务处、学科组、年级组随堂 听课,抽查教案与作业,组织公开课,召开师生、家长座谈会,填报学 情调查表等了解教学运行的动态。 期末和学年结束时, 要求教师认真总 结写出论文,学校择优交流,装订成册。对教师在工作量计算上适当倾斜, 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 规定学 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标准为毕业标准, 否则为肄业 (规定最高学分标 准,超过者可提前毕业) 。建立奖励学分制,为学生学习优秀者的评价 依据。苏集镇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