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3《氧化剂和还原剂(3)》教案(鲁科版必修1)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33895866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学:2.3《氧化剂和还原剂(3)》教案(鲁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2.3《氧化剂和还原剂(3)》教案(鲁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2.3《氧化剂和还原剂(3)》教案(鲁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化学:2.3《氧化剂和还原剂(3)》教案(鲁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2.3《氧化剂和还原剂(3)》教案(鲁科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从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从分析初中熟悉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入手,引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活动探究”,使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第二部分内容,教材从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直接定义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通过讨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可推断该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

2、通过KMnO4与KI反应进行验证;最后介绍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三部分内容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使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二)知识框架1、氧化还原反应对立统一关系的两条线:反应物 反应物性质 实质 元素(判断依据) 反应过程 还原剂 还原性 失e- 化合价升高 氧化反应 氧化剂 氧化性 得e- 化合价降低 还原反应 2、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FeFe2+Fe3+弱氧化剂(H+、S、Cu2+、I2、Fe3+)Al、Zn强氧化剂Al 、Zn强氧化剂Fe、H2S、I

3、-、Cu 强氧化剂主要有:Cl2、Br2、浓硫酸、硝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新教材注意以生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严格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材不要求补充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概念,不要求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要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教材收集一些典型有效的实验来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概念和原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采用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有力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3、重视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教材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辨证

4、地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法。2 / 6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化学反应的分析,使学生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2、通过对一些化学反应的“交流研讨”活动,使学生能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初步了解化合价与氧化剂、还原剂关系的一般规律。 3、掌握用化合价的变化或电子转移来判断反应类型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能用化合价的变化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断物质的性质。4、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

5、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4、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

6、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2、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初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1、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2、认识并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能根据元素的化合价预测物质的性质。3、使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复

7、习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元素的化合价,回顾“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2、预习51页“资料在线”,铁及其化合物的颜色,思考 “活动探究”的实验方案。(二)教师准备1、 教学媒体、课件;2、 拓展实验“氢氧化亚铁的形成与氧化”五、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六、课时安排3课时七、教学过程第3课时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引入】展示冶炼钢铁、铁的腐蚀、铁矿石、金属铁、氧化铁等图片,指出这些过程中铁元素发生了什么变化?【提问】写出常见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标出铁的化合价。从元素化合价预测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新课】以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为例进行探究。

8、【板书】三、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点评】利用课本“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存在”中的图片,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理解,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实验前准备】1、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三种样品的颜色特征是什么? 2、FeCl3如何检验?FeCl2能否与KSCN溶液反应,有何现象?3、如何证明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点评】教师可先展示FeCl3、FeCl2、KSCN溶液的颜色特征,然后做FeCl3、FeCl2与KSCN溶液反应实验;时间允许可让学生自己做。【活动探究】1、提出预测与假设(金属铁还原性、氯化亚铁氧化性和还原性、氯化铁氧化性)2、设计实验方案:可能的方案有物质金属铁氯化亚

9、铁氯化铁预测的性质还原性氧化性、还原性氧化性实验验证铁+硫酸、铁+硝酸、铁+氯水氯化亚铁+Zn、氯化亚铁+硝酸、氯化亚铁+氯水氯化铁+Cu、氯化铁+Fe、氯化铁+KI再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KSCN溶液师生讨论实验方案,对不同的实验方案给予指导和评价3、实验过程(要求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4、实验结论(交流、讨论)5、归纳整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图示的方法,总结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点评】此实验探究活动是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质疑】1、铁有还原性,与硫酸、硝酸反应

10、生成是Fe2+还是Fe3+?2、Fe3+有氧化性,与Cu、Zn反应生成是Fe2+还是Fe?【点评】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理解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强弱不同,产物可能不同。【拓展实验】 氢氧化亚铁的形成与氧化:取3mLFeCl2溶液于试管中,用长滴管吸取3mLNaOH溶液,将滴管尖嘴部分插入FeCl2溶液的底部后,快速挤出NaOH溶液,观察试管里的变化。然后将上述溶液倒入表面皿,与空气充分接触,观察现象。【点评】通过对特殊物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的认识,巩固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小结】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铁三角”

11、)FeFe2+Fe3+弱氧化剂(H+、S、Cu2+、I2、Fe3+)Al、Zn强氧化剂Al 、Zn强氧化剂Fe、H2S、I-、Cu强氧化剂主要有:Cl2、Br2、浓硫酸、硝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巩固练习】1、为什么工业上利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箔制印刷线路板?2、为什么在FeSO4溶液中常常加入铁钉或铁粉?【作业】P56页第4题【点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原理的理解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案通过分析大量的化学反应,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特征,设置问题,层层推进,引发学生已有认识,逐步建立和理解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通过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有效突破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这一难点;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安排2个“交流研讨”、2个“活动探究”、2个“迁移应用”等6个学生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方法和能力的教育新理念。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