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精编小抄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2338129 上传时间:2021-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精编小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精编小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精编小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精编小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精编小抄(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基础3帮助教师预测幷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心理发展的含义,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一般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论述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判断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

3、行为会产生影响。判断 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迁移的作用:简答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如何促进迁移: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在

4、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应如何应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巩固: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

5、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问题解决的含义,及其特点: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其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高创造性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

6、绪状态、认知风格教师应如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

7、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一)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与品德: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团队管理学生的德育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

8、校德育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多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管理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档案;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最后,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良好的教学、服务态度。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的中心任务协

9、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如何贯彻好自我管理法:首先,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第三,引导学生参与决策;第四,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1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3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学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重视团组织建设,激发团员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规范团员队伍建设;加强团干部的管理;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共青团活动的意义: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团员

10、;通过活动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共青团活动的内容:教育类活动;生产类活动;科技类活动;公益类活动;组织类活动;文娱类活动;体育类活动。学生会的工作思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树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开放的活动领域和内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重点)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重点)1.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

11、达和释放;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2.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信息混乱;网络成瘾;群体极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意义:1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2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3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5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当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2重视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统一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5教学方法模式化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2关注真实生活3以研究超越经验4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1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2个人

12、目标与集体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于检测设计教学时间的策略:1把握好整体时间的分配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3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4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5科学规划单元课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3学生身心发展特点4教师的自身素养5教学时间效率的要求6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组织发展的特点:1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综合化2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化3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4更加重视课外校外活动班级授课制: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1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个别差异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

13、造性的发展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会割破内容的整体性4缺乏真正生生之间的合作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现代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1学生的学习方式2学生的学习效果3学生的学习水平4教师的角色把握5学习环境的营造6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的依据:1依据现代教学理论2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4依据学生的特点5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单一集中,针对性强;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精读教材,深层领会;精细加工,再创教材。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要

14、高度重视,端正态度;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单一课和综合课);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有启发性;导入要有趣味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课堂导入应尽量做到简练省时);导入要有艺术性。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地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15、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要文字精当,科学性强;要书写规范,示范性强;要把握时机,适时板书。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内容要精心选择;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题目要有启发性;形式要灵活。教育法规受教育者(重中之重)(案例分析)受教育者要成为学生应该符合的三个条件:第一,学生接受教育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是依法设立的;第二,学生是经学校录取注册并取得学籍的;第三,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

16、能力人;3-10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1-1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权是现代宪法确立的一项最重要的公民基本权利。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享有

17、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享有申诉权;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特定学生的特定权利:第一,结社和文体活动权;第二,社会实践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判断多选免试入学权;就近入学权;不交学费权。教育法规定的学生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义务教育阶

18、段学生的义务:其一,就近入学的义务;其二,完成义务教育的义务。因故或不慎造成同学伤害的行为,相当部分属于相互打闹戏耍或无意之中造成对对方的人身侵害,在这种情况下,需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对被伤害者给予民事赔偿。学校保护: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的行为;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工读学校作为教育挽救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应当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

19、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重点)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重点)义务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在教育法规中,义务性规范的数量较多。多选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多选教师资格条件:(重点)必须是中国公民;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职业道德新的时代我们如何把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教师职业道德

20、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它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多选(重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

21、作则,为人师表。依法执教的必要性:(在新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依法执教)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教师要规范地遵守宪法及其它各种法律、法规;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网络社会中真假难辨;网络社会中善恶难辨;网络社会中美丑难识。怎样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有关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规教育;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22、,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在新时代我们教师怎样注重礼仪)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明确教书的内容;把握育人的方向;教书育人要结

23、合科学、融入感情教书育人的途径: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严谨治学的途径:教师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教师要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学知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拥有健全的人格;要身体力行。教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要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教师职业道德范畴要具备的条件:它必须是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

24、本质、最主要、最普通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它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它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时时指挥和影响行为。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简答多选(重点)提高教师道德认识;陶冶教师道德情感;磨练教师道德意志;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重点)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以肯定评价为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以动态评价为主;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

25、合,以综合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动机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以动机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以他人评价为主。教育学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近代教育的特征: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

26、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简答论述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

27、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学校文化的特征: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注意: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应注意循序渐进;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应注意各阶段的过度和衔接;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应注意关键期;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心态、自信心和意志品质;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应注意因材施教。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论述)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判断单选);学校教育具有加速

28、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坚持两个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坚持两个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人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29、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论述简答(两全、个性、创新)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发展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主体性)学生不光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道德发展的完整性;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教师职业的特点: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简答)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

30、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简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简答论述(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单选判断):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单选):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有好帮助的关系。(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

31、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论述 (请叙述一下原则的含义,再叙述贯彻原则的实施)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 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

32、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二是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多选)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简答论述(强调三种学习主动性方式:自主、合作、探究)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

33、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论述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方式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宋代

34、的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论述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简答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践经验

35、及个性特点。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如何做好测验与目标的确定工作:测验要反应教学目标的要求;选好试题类型;提高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做好评价工作。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的要求: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市场经济的观念意识,能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不怕困难、敢于

36、创新的品格,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知;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意”是中介和保障;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判断)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

37、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试论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辩证关系?尊重学生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前提,严格要求学生是尊重学生升华和最高层次的追求。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运用陶冶要注

38、意的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的要求:简答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重宣传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简答(重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教学过程的结构:简答(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单选 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课程实施的结构:安排课程表;(三原则: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原则)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回复返回我的豆邮箱回顶部|退出反馈|读书电影|普通版10-12 14:022010 豆瓣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