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024198 上传时间:2021-09-2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安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西安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西安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西安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送审稿)编制单位:经济贸易发展局 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9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概要“十二五”时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结合经开区产业发展现状,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编制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十一五”以来,经开区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以产业发展政策为保障的发展

2、方式,实现了主导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形成并确立了汽车、电力装备、食品饮料、新材料、太阳能光伏和LED、风电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体系;二是内生动力促使汽车、电力装备、食品饮料和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升级;三是超前谋划,率先布局太阳能光伏和LED、风电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主导产业迅速壮大对全市工业经济和经开区第三产业拉动有力,并对周边区县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五是自主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体系基本形成。与此同时,经开区“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尚不平衡,主导产业规模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二是产业链条尚不完善,本地配套率有待提高;三是第

3、三产业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十二五”时期,经开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战略,以产业高端化发展为目标,积极参与承接国际、国内产业战略转移;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统筹科技资源先行试点;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二、三产业实现协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实现经济总量较2010年翻两番;实现千亿元产业基地2个,过百亿企业集团8家,过50亿元企业集团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1000亿元、特色优势产业突破

4、1580亿元、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经开区主导产业实施“448” 产业战略布局:即重点建设四大功能分区、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和八大特色产业基地。四大功能分区:中央商务区以承载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政务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泾渭新城主要以承载西安市先进制造业为主;出口加工区主要以引领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功能为主;草滩园区主要以建设西安市生态园林化城市副中心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功能为主。同时,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品质要求,构建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未央路综合型服务业聚集带、朱宏路创新型服务业聚集带、泾渭新城综合型服务业聚集带、草滩现代服务业聚集带。按照产业科学

5、布局、集约发展要求,优化产业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结构,打造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八大特色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风电装备产业园、太阳能光伏产业出口中心、专用通用设备制造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 “十二五”期间,经开区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提升汽车、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拓展商务服务、新闻出版、创新型服务、服务外包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强度的产业发展目标,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助推

6、,实现高端化、集群化、新型化、生态化、开放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经开区将着力在招商引资、产业政策、“两化”融合、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突破,在投资环境、品牌建设、融资服务等方面实现提升,加快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战略,加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点,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全面支撑和保障,实现产业规模与发展水平二次跃升,圆满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一、产业现状与发展基础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三、发展环境第二章 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基本原则第三章 产业布局一、四大功能分区二、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三、八大特

7、色产业基地第四章 产业发展重点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二、特色优势产业三、现代服务业第五章 保障措施 编制说明“十二五”时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结合经开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特编制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2010年2020年)、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8、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12015年。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十一五”以来,经开区在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总体战略思想指导下,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以产业发展政策为保障的发展方式,实现了向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一、产业现状与发展基础(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集群规模迅速扩张“十一五”期间,形成并确立了以汽车、电力装备、食品饮料、新材料为支柱,以太阳能光伏和LED、风电装备制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六大主导产业体系。截止2010年,六大主导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由2005年的35家跃升至70家,

9、产业集群基本形成。2010年,六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0亿元,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37.7%,总量达到“十五”末年的4.6倍,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到“十一五”末,工业经济发展已基本实现了由企业支撑向产业推动的资源整合与升级,六大主导产业基本代表了工业经济发展总体方向和水平,在未来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中将进一步承担“中流砥柱”的重要角色。(二)促进产业内生增长,支柱产业实现升级“十一五”期间,四大支柱产业通过龙头项目引进、产业集群扩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产业政策体系,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内生动力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汽车产业是经开区工业经济的基石,“十一五”期间,

10、以陕汽集团为龙头,大力实施新产品研发及创新战略,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包含重卡总成、车桥、发动机、车架、空调、油箱、滤清器等产品配套及专用车改装等产业集群架构。产值由2006年的40亿元飙升至2010年的350亿元,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的“翻三番”,陕汽集团综合实力提升至国内同行业第5位。电力装备产业吸纳了包括西门子、ABB、日立、三菱、阿尔斯通、博世力士乐、西电、泰富西玛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投资,以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了产业的内在动力。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35%,2010年,电力装备产业实现总产值67亿元,产值较“十五”末实现“翻两番”。食品饮料产业形成早,

11、发展稳定,具有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齐全的特点。“十一五”期间,食品饮料产业坚持以开拓市场、扩大产能、完善产业链为发展主线,通过积极追加投资寻求产业内生增长的突破口,依托雨润集团的落户投资,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30%,2010年,食品饮料产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产值较“十五”末实现“翻两番”。新材料产业是经开区“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最具特色的新兴产业,主要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依托,逐步聚集了西部超导、西部钛业、天力金属、海镁特、西工大超晶、菲尔特等近15家企业,产业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在超导金属材料、钛钢合金材料、金属滤网材料等多项产品和多个技术领

12、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经开区最具代表性的以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激发内生活力的支柱产业,目前处于规模扩张的上升期。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25%,2010年,新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25亿元,产值较“十五”末实现“翻一番”。(三)突出产业结构优化重点,率先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为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抵御经济形势变化能力,经开区抢位发展,率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国家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抢占了先机,发展空间和前景十分广阔。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从无到有,具有发展迅猛、外向型程度高、生产及检测体系完备等特点,汇聚了以BP普瑞为龙头的光伏组件

13、生产,以香港祺创、天祺太阳能为核心的光伏应用,以碧瑞祥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物流集成,以欧益光电、大普激光、超光电子等为代表的LED照明和光源生产企业。“十一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速达到71%,2010年,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实现出口4.5亿美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从无到有,具有高端市场占有率高、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等特点。目前已拥有企业6家,占全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总数的20%,其中金风科技和中钢西重为成套机组制造企业,达产后产能可占到全省风电成套机组生产能力的50%。同时,我省现有3家风力发电机生产企业捷力电子、永电电气和盾安电器全部汇聚经开区。 2010年,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总产

14、值4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00%。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在交大博通、世纪互联等企业飞速发展的影响及带动下,中电西安产业园、天胜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一批高水准、大规模项目相继入区建设。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4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90%。(四)产业带动作用明显,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经开区六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经开区房地产、商贸物流及金融等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拉动第三产业增长达到25%。二是已成为拉动西安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点和主要源动力。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

15、重达到23%,较“十五”末提高了8.4个百分点,全年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达到4.6个百分点,跃居全市各区、县、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第一位。三是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省内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以汽车产业为例,西安地区为陕汽集团的配套企业现已达到60余家,较“十五”末提高了近一倍;在省内其他地区设立的控股项目总投资达到30亿元,产能达到100亿元;来自山东等地区的配套规模已由“十五”末年的不足3亿元扩大至26亿元。四是辐射带动未央区和高陵县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高陵县已由曾经的农业小县成为综合实力全国百强、陕西省十强县。(五)构建企业协作服务平台,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十一五

16、”期间,先后组建了“电力装备产业联盟”和“新材料产业联盟”,从统一收集、定向发布企业供求信息、协调区内企业间协作配套等方面入手,积极促进企业间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构建区内企业纵向与横向配套合作桥梁,提升了产业凝聚力。“十一五期间,经历了产业格局形成、规模急速扩张、金融危机洗礼等一系列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以政策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创建各类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47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共取得中国驰名商标3件(利君、陕汽和西玛),占全市总数的25%,取得省著名商标38件、市著名商标32

17、件;国家名牌产品8个、省名牌产品19个、市名牌产品34个。专利申请近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1000余件;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55项,列入政府新产品开发项目1500个;参与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33项;技术合同认定额达到5.7亿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5家,产值达到174亿元,进出口额2.3亿美元。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十一五”末,经开区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成就显著,但也存在着制约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在“十二五”期间亟待加以解决和改善。(一)产业结构尚不平衡,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十一五”期间,六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大幅攀升,但内部结构尚不平衡。“十一五”末,汽车产业占

18、比达到60%,高出第二位近50个百分点,形成了较大的“断档”区间,其他五大产业所占比重总和也仅为汽车产业的一半,一旦汽车产业动荡起伏,其他产业将缺乏相应的支撑和拉动能力,导致工业经济依赖性较强、抵御经济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十二五”期间应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步伐,大力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再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速度,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实现主导产业“根深叶茂、多点开花”的局面。(二)产业链条尚不强大,本地配套率有待提高 “十一五”期间,六大主导产业均不同程度存在产业链短、关键环节不完备的情况。例如: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只有30%,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环节依赖省外配套

19、,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电力装备产业虽企业多、涵盖广,但企业间相互配套、关联度不高,产品上、下游对接和企业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新材料产业、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中、下游产业链不完善的状况,对产业快速增长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存在不利影响。加快完善产业链条、突破产业链核心环节,促进产业集群由“量变”优化为“质变”是“十二五”期间主导产业能否快速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三)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十一五”期间经开区房地产、商品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十五”末的不足15%提升至

20、目前约22%,但第二产业发展更为迅猛,特别是泾渭新城和草滩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导致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此外,第三产业仍以传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创新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对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增强主导产业竞争力、以及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建设的助推、支撑和服务作用尚不明显。三、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经开区必须紧紧把握重要历史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才能确保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一)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

21、和中国一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为经开区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种政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城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政策机遇: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人才、帮扶等十个方面给予西部地区特殊的政策支持,并支持重点经济区、国家级开发区率先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环保、统筹城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为经开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发展,实现率先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产

22、业发展机遇: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为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和资源集聚提供了重要机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将出台专项资金和政策进行支持,为经开区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支持西安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统筹科技资源示范改革,而经开区的优势产业又是装备制造业,并且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为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质量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城市发展机遇。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支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使得西安

23、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而经开区地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同时,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的北迁、地铁二号线的开通和铁路新客站的运营,势必进一步提升经开区聚集城市发展要素的能力,这为经开区提升投资环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二)面临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贸冲突愈演愈烈,这势必给经开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此次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大,促使外商投资更加谨慎,使得吸引外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从国内形势来看: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变

24、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国家在“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势必促进国内产业转移和重组,经开区如何抓住此次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从经开区自身来看:西安及周边地区各种开发区不断涌现,同城同质竞争加剧,经开区如何在错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率先发展,需要认真研究。此外,拓展发展空间极具挑战性;在保持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如何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如何保持体制机制的优势克服回归的惯性和诱惑等等,均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经开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经开区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加快发展的经验,只要能够立足

25、实际、超前谋划、科学决策、抢占先机、率先发展,机遇必然大于挑战。第二章 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实施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战略,以产业高端化发展为目标,积极参与承接国际、国内产业战略转移,继续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统筹科技资源试点;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经开区主导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1、经济规模目标:到2015年,实现经济总量较2010年翻两番。入区企业突破10000家,其中工业企

26、业达到2000家,实现千亿元产业基地2个,过百亿企业集团8家,过50亿元企业集团10家。“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表 单位:亿元序号指标名称2015年完成年均增长占全市比重1GDP180030%252工业总产值450030%303工业增加值150035%254第三产业营业收入280035%2、产业发展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特色优势产业总产值突破2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两番。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十二五”末产业发展目标表 单位:亿元三、基本原则(一)高端化原则。立足产业优势,瞄准产业高端,推进传统产

27、业优化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拓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链关联度和凝聚力。(二)集群化原则。加大培育骨干企业力度,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做大总量,保持增量,壮大集群规模,增强聚集效应,产业集群由聚集阶段步入完善阶段。(三)生态化原则。按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标准与要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区域生态化水平,以提高产出强度保障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使产业发展向先进型、循环型、集约型转变。(四)创新型原则。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进一步发挥自主创新提高内生动力、以内生增长推动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五

28、)开放型原则。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窗口,不断开拓对外开放渠道,促进出口加工和保税物流协调发展,鼓励企业与大型跨国企业加强合作,吸引资金、消化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第三章 产业布局经开区主导产业实施“448”产业布局战略:即建设四大功能分区、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和八大特色产业基地。一、四大功能分区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成发展、土地集约利用” 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细化四大园区的功能定位,形成各园区“独具特色,相互支撑,错位发展”的格局。(一)中央商务区。中央商务区主要以承载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政务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引导工业企业逐步向各园区有序

29、转移,重点发展商务服务、总部经济和创新型服务业,吸引一批高端的设计、研发、创意、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公证等服务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撑体系。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彰显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风貌。(二)泾渭新城。泾渭新城主要以承载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功能为主,以打造国内一流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汽车、新材料、风电装备、专用通用设备和兵器工业等先进制造业,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推动城市化进程,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的产业聚集区。探索向西铜高速以西的空间拓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与高陵县、临潼区的合作共建机制,谋划拓展空间。(三)出口

30、加工区。出口加工区主要以引领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功能为主,重点突出太阳能光伏、航空装备制造产业特色,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打造太阳能光伏出口中心。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和出口加工区功能、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产业链高端,打造国内一流、最具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口加工基地。(四)草滩生态产业园。草滩园区以打造西安市生态园林化城市副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高地为目标。充分发挥滨河、沿站、临空、高速交汇的区位优势,皂河以东不再布局工业项目,注重生态保护与开发,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及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新闻出版、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积极促进房地产开发,建设以生态化、园林化为主要特征的滨河生态休闲度假

31、、旅游、会议、市民居住新区。在皂河以西,重点发展国内外500强企业投资建设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二、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根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建设和产业发展要求,坚持“规划引导,政策促进,市场推动,产业保障”的原则,构建四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带,提升城市国际化品质。(一)未央路综合型服务业聚集带。在未央路和文景路沿线规划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写字楼及商用设施,引进大型购物中心、超市、星级酒店及餐饮娱乐等综合型三产业态,重点培育发展商务服务、金融保险、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商业中心。(二)朱宏路创新型服务业聚集带。在朱宏路和明光路沿线,加快改造步伐,规划建设一批写字楼、总部大厦和商业

32、设施,加快吸引聚集一批企业总部、创新型服务业项目和科技创新型机构,建设一条集研发、设计、创新、创意及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型服务业聚集带。(三)泾渭新城综合型服务业聚集带。以泾渭体育中心、滨河商业街、泾渭时代广场和兵器综合保障园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集金融保险、中介服务及商贸、物流、居住、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服务业聚集带。(四)草滩现代服务业聚集带。以服务外包产业园和新闻出版产业基地为依托,在秦汉大道两侧大力发展研发服务、文化创意、中介服务、信息服务业、房地产和休闲娱乐业,建设集商务办公聚集区、商贸流通服务区、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区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带。三、八大特色产业基地按照科

33、学布局、集约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打造八个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在泾渭新城,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主线,以陕汽集团为龙头,以中集专用车、康明斯发动机、德仕零部件等企业为骨干,以陕汽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机构为技术支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在泾渭新城,以中国兵器集团为依托,以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为目标,以兵工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为创新驱动力,重点发展“军民融合”特色的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信息和防务装备产业,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新材料产

34、业基地。以泾渭新城为主要承载区,以西部超导为龙头,以有色系企业和兵器企业为骨干,依托西北有色研究院和西部超导的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重点发展超导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核电用稀有金属/难熔金属复合材料等先进功能有色金属新材料,以及非金属新材料,打造国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以泾渭新城为主要承载区,以金风科技为龙头,中钢西重、盾安电气、捷力电子、永电电气等企业为骨干,依托金风科技西北研发分中心、盾安集团研发中心等机构为技术支撑,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电装备产业园(基地)。太阳能光伏出口中心(基地)。在出口加工区,以碧辟普瑞为龙头,以碧辟佳

35、阳、祺创太阳能等企业为骨干,以太阳能光伏国际检测认证中心等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太阳能出口中心(基地)。专用通用设备制造基地。在泾渭新城和出口加工区,以国有大型企为依托,以西航莱特、庆安航空、中交西筑、中钢西重、陕煤集团和泰富西玛等企业为龙头,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设备及零部件、矿山冶金、工程机械、煤机设备及通用电机为核心的专用通用设备制造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以经开区数据中心为支撑,以西安工业设计园和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园为载体,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基地)。在草滩生态产业园,以中电西安产业园、中天电子创业园、世纪互联云计算中心等项目为依托,

36、在泾渭新城以兵器基地光电信息园为依托,重点发展信息服务、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专用电子设备和材料,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园。第四章 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经开区产业发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并举发展战略。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提升汽车、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拓展商务服务、新闻出版、创新型服务、服务外包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产业发展目标,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为助推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端化、集群化、新型化、生态化、开放化的产业形态。一、战略性新

37、兴产业“十二五”期间,经开区将以率先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在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跨越。 (一)新材料产业。以泾渭新城为主要承载区,以现有产业资源为基础,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国内对新材料急需”为目标,在超导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功能材料以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方面聚集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力量雄厚、应用领域广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从实验室研发、工程化中试到产业化制造一体化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以西部超导新材料产业园为载体,依托超

38、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大力推进新型超导材料制备技术、超导材料工业化成材技术产业化,形成完整的先进超导材料产业链。进一步巩固超导材料的行业引领地位,形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超导材料产业聚集区。全方位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释放能量,培育产业化项目创造有利条件,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泾渭新城新材料园为载体,以天力金属、西部钛业、菲尔特、西工大超晶等企业为骨干,重点发展高性能钛合金新材料及各种金属复合材料,实现钛及其合金材料、新能源、核电用稀有金属/难熔金属复合材料产业化,使经开区成为国内一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以泾渭新城新材料产业集中新建区和兵器产业基地为承载区,重点发展高性能有色金属新材料

39、及无机非金属、先进功能材料等产业,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推进,加快西部超导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西安宝德先进粉末冶金多孔材料元器件及过滤分离系统设计制造产业化项目、西安赛特钛合金棒丝材及钛制品项目建设进度。以统筹科技资源为契机,建设新材料科技企业孵化器,发挥国家级陕西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品牌作用。以新材料产业联盟为纽带,通过建立新材料工业设计中心、产业协作配套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新材料创新型服务体系。通过战略招商和定向招商,促进产业链向中下游新材料应用项目延伸,确保上游龙头企业释放产能、壮大产业规模,实现新材料产业的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再上新台

40、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钛谷”将初具规模。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产业链骨干企业达到40家以上。(二)新能源产业。以节能环保为导向,重点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和LED、风电装备产业,支撑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1、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以出口加工区为主要承载区,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培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研发、制造、物流、检测、认证、出口为一体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利用产业外向型程度高、龙头企业实力突出等优势,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应用产品、供应链与物流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以BP普瑞为依托,研发、生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产品,逐步建立完善产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认证中

41、心、信息中心等资源技术平台体系,促进企业高效率、低成本获得UL、CE认证。以碧瑞祥物流为依托,重点提升电池组件和系统集成领域的国际市场拓展能力,形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太阳能光伏出口中心。以搭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为战略目标,瞄准产业链高端,通过项目引进和支持产学研结合等措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打破制备工艺依赖引进,进一步坚实产业基础;加大对产业链中游龙头企业在电池片、电池组件等领域持续壮大的推进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产业链下游系统集成和产品应用企业的聚集和整合,延长产业链,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以草滩生态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以西安市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

42、化基地为契机,加强产业政策的研究和资金扶持,快速解决产业规模与竞争力的不足。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模式。以大普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加快推进光电产业孵化器建设,完善从LED外延片、芯片封装到大功率LED封装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条,逐步建立外延片和芯片关键技术、封装工艺、产品检测等技术研究室。以兵器科技产业基地为承载区,依托中国兵器总公司科技优势,重点发展以光电器件为基础的探测、控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系列化产品,以北方光电为龙头,形成LED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加大对大普激光、斯达LED照明、金巢LED、超光电子、欧益光电、奥兴光电等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

43、,加快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新装备,形成大功率照明应用及配套产业集群,将LED照明产业培育成为国内一流的光源封装及行业应用基地。密切关注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增强国内应用范围和市场需求对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作用。组建成立“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联盟,推进光伏和LED照明的有机结合,促进产业“横向成链,纵向成群”。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实现出口40亿美元,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国际化程度高、品牌效应显著、竞争能力强的产业聚集区。2、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以泾渭新城为主要承载区,进一步巩固产业基础,培育壮大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以陕西省风

44、电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将经开区列为陕西省“风电装备产业园”为契机,充分发挥金风科技、盾安电器、捷力电子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盾安电器、永电电气、久和能源等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以盾安集团风电装备研发中心、永电电气企业技术中心等为技术支撑,完善从风电整机到机座、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风电产业链,加快发电机、变频器、叶片、塔筒、变桨控制系统以及整机控制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研发,重点实现风电电机、变桨控制系统、风电轴承、碳纤维叶片等产品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大力支持久和能源等产业链高端企业发挥先进的生产运营模式,全力保障建成金风科技二期、盾安电器风电零部件等重大项目,使其产品系列化、成套化,建成产业聚集、投资强

45、度大、自主研发程度高的大规模产业集群,形成整机生产、核心部件生产、配套零部件生产的三级产业链体系,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电装备产业园”。到2015年,风电装备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三)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泾渭新城为主要承载区,依托陕汽集团在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较好的发展基础,紧抓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出台的有利时机,将新能源汽车从汽车产业中单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重点培育扶持。积极出台经开区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以促进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撬动,以陕汽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设计、试验、生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46、,实现电动码头低速牵引车、混合动力城市清运车、二甲醚两速汽车、天然气汽车等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招商和支持力度,依托年产1.8亿VAH国标型神工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和物华新能源、瑟福新能源项目,在电动重卡、电动客车等领域取得突破。关注国家用于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10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动态和方向,争取更多的发展资金支持;研究国家发展规划的方向与内涵,通过针对性定向招商,丰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配套体系,吸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环节,引进新型电池、新能源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领域研发实力强、生产规模大、发展基础好的企业入区发展。在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对企业市

47、场开拓、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200亿元,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区。(四)电子信息产业。把握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第四次重大产业转移趋势,积极承接国外、沿海电子信息产业梯度转移,重点吸引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项目入驻草滩生态产业园和泾渭新城。加快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园、中电西安产业园、中天电子产业园、世纪互联云计算中心、以及兵器基地光电信息园等项目的建设进度,重点支持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专用电子设备和材料、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依托中电产业集团、北方光电集团、天胜电

48、子、中天科技等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在电子信息领域加速形成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先进发展模式;以新闻出版基地、交大博通、北教恒谦、黄马甲物流等为骨干,重点发展数字出版(印刷)、数字矿山、网络教育、数字物流等数字信息产业。以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主导产业相结合,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以电子商务网络、客户呼叫中心、行业信息平台等为手段,促进信息服务业务和模式创新,引导区内有条件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承接国内外信息服务业务,并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

49、信息服务产业支撑体系。到2015年培育23家年产值20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超亿元有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40%,吸纳1.5万人就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和产品50项以上,获得发明专利30项以上,在经开区实现“两化融合”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是经开区“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的根基,也是经开区前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发展相对稳定,体系相对成熟。“十二五”期间,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跨越提升期,将着力在健全产业配套体系、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增强创新驱动力等方面深入推进,打造大规模、现代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一)汽车制造业。以泾渭新城

50、为主要承载区,以原有产业资源为基础,进一步提升汽车制造业。以陕汽集团为龙头,以中集专用车、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德仕零部件为骨干,以陕汽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技术支撑,以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车桥、车架、轮胎、滤清器等配套项目为切入点,形成商用牵引及载重车、专用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和零部件的六大商用货车骨干体系。以兵器产业基地618厂西北分公司为龙头,加快研制生产大型商用客车、重点发展豪华型和普及型相结合的大客车项目,以248、804厂为主体,发展汽车安全气囊及点火药具等电子配套产品,以7323厂为主体,发展改装车和特种车辆等产品。通过军工企业与内外资企业、军工企业与

51、地方科技资源统筹等手段,逐步形成大客车、专用车、改装车、零部件等四大板块为主的兵器汽车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创新招商模式,探索建设汽车产业配套工业园,突破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提高本地配套率,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以吸引重大项目、骨干企业和研发型企业为重点,着力引进产业链高端、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能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汽车产业配套项目。同时,通过战略招商引进新的整车生产企业,特别是乘用车总装企业作为发展汽车产业的重要战略方向,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形成商用车、乘用车相呼应、共支撑的汽车产业基地。坚持走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道路,提升科技研发水平,重点提高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实

52、现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持续发展潜力大、市场占有率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制造业基地。到2015年,经开区汽车产业在重卡总成、商用客车总成、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研发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形成完整的汽车制造产业链,实现年产重型汽车50万辆、商用客车10万辆、发动机30万台、专用车25万辆,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二)装备制造业。通过提高产业链关联度、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改善生产工艺水平、建立完善的产业配套协作体系,进一步扩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1、电力装备制造业。以中央商务区和泾渭新城为主要承载区,提

53、升发展电力装备制造业。依托西门子、ABB、日立、三菱、阿尔斯通、西电、永济电机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发挥其企业数量多、产品覆盖面宽、品牌知名度高等特点和优势,承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产业转移项目和企业入区投资,进一步壮大电力装备产业规模和集群。在现有发展基础上,通过深化与ABB、西门子、日立、阿尔斯通等跨国公司的合作,加速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努力提升电力装备产业的自主开发和设计制造能力。提高产业配套、企业互补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联度,在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寻找新的应用领域。加快西安中天特高压电网建设用电抗器、放电线圈及特种变压器项目、西安爱比德高低压配电柜项目、

54、西安合容串联电容器及交流融冰装置产业化项目、西电公司铁道电气化用成套电子设备产业化项目、陕西三强电力铁塔产能扩大项目等重大输变电项目的建设进度。到2015年,电力装备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聚集电力装备成套企业30个以上,聚集一批优秀的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一流的电力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建成国际知名的电力装备产业基地。2、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业。以泾渭新城和出口加工区为主要承载区,依托现有产业资源,提升发展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业。依托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功能优势,以罗罗、联合技术、西航、庆安等内外知名企业为龙头,重点吸纳承接产业链上游企业入区发展,形成航材供应、零部件制造、维修、检测等较为齐全的外向

55、型航空产业链,为国内外知名的飞机生产厂商及国家大飞机项目提供生产、供应、物流一体化的服务。积极寻求突破航空设备制造业与新材料产业的结合,充分利用两个产业间的密切关联性,促使两个产业形成上下游配套关系,相互支撑、相互带动。以中钢西重、中交西筑、泰富西玛、煤矿机械、东方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矿山冶金设备、通用电机、工程机械、煤机设备等领域,着力于加快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主要鼓励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依托经开区较为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提升专用通用机械设备制造工艺水平,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拓国际市场。集中力量引进一批对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有重大提升作用的大项目,大力扶持一批为产业配

56、套的中小企业,加快完善产业体系,扩大产业规模。通过政策资金引导企业着眼于前沿和未来,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中心环节,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围绕现有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在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专用、通用装备、成套装备和重大装备领域取得突破,带动基础部件、基础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的整体提升。到2015年,专用通用设备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600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50亿美元。(三)食品饮料产业。以草滩生态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通过搬迁改造,实现食品饮料产业的提升发展。依托可口可乐、康师傅、金威啤酒、米旗食品等现有知名企业,以促进企业扩大产能、加快产品换代、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为促使产业升级的重要手

57、段。加快陕西石羊食品科技产业园项目、陕西穆堂香调味品项目、陕西松茂农业食品科技中心项目、西安古德烘焙食品项目、康师傅饮品三期生产线项目、西安米旗冷食生产项目、得利斯二期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把发展“绿色、营养、特色”食品作为食品饮料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食品开发向更深、更精的方向发展,扩大品牌优势和产业规模。以雨润食品全球采购中心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常温物流、物流配送、增值服务、监管保税、食品深加工等现代食品产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加工水平,催生一批农产品加工和特色资源加工的龙头食品企业,重点在乳制品、高低温肉类制品等高附加值行业挖掘潜力。继续围绕我国食品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方向,着力对具

58、备绿色生产、清洁加工、生态产品、循环发展能力的企业实施大力培育和推广,按照绿色标准和生态要求进一步推动食品产业全面向生态、环保、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在我国食品产业领域中打造出“西北最大、全国一流” 品牌规模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到2015年,食品饮料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三、现代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经开区以建设初具雏形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新闻出版、商务服务、创新型服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为此要着力做好“四个实现”。实现现代技术运用及服务创新,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技术基础。实现产业区位集聚,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合理定位四大功能分区,积极

59、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实现网络化架构,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基础,依托网络化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企业向连锁化、联盟化、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形成网络型组织结构。实现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新突破,引进跨国服务机构及其伴随而来的网络、人才、管理、经营模式等先进发展要素。(一)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选择具有专业实力、市场基础稳固的商务服务机构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和产业发展主体。依托国家现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出台及实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招商局物流、丰树物流、邮政物流、碧瑞祥物流、华通物流、雨润西安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等为龙头,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企业入驻。重点围绕产业特点及需求,以

60、汽车、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新材料、太阳能光伏和LED、风电装备、出版印刷为主的专业物流和以出口加工区为依托的保税物流,体现现代物流业的良好发展对主导产业发展的推动和服务作用。结合出口加工区产业特点,加快发展与之相关配套的保税物流业务,不断探索研发、检测、维修、展示等新的业务模式,建立光伏和LED、航空零部件产业物流中心;加快西安泾渭铁路物流专用线项目建设进度,建设风电装备物流配送中心,满足泾渭工业园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兵器产业基地的发展需求。加快泾渭新城和草滩生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汽车4S销售及汽车零部件物流中心、出版传媒物流中心等专业物流园区(中心)。通过规划建设一批地理位置优越、高

61、标准、现代化的商用写字楼、制定出台经开区商务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物理空间和成长土壤,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咨询机构的工作力度,提升经开区商务服务业向国际化、专业化水平迈进,培育出具有经开区特色的商务服务品牌。通过行业协会的监督和服务职能,规范和壮大各类商务中介组织,同时完善和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相关行业与市场信息等公共服务。“十二五”期间,积极培育和发展会计、咨询、设计、企业管理、广告、法律、知识产权、信用管理、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引进一批国际国内著名中介机构。到2015年,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保税物流进出区货值突破18

62、亿美元,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 (二)新闻出版业。以草滩生态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积极拓展新闻出版业。依托省新闻出版局与经开区联合创建国家级新闻出版产业基地有利契机,以发展新闻出版业为核心,以出版印刷、创意设计为龙头,以创建和完善先进的印刷包装产业园出发点,加快发展科技与文化融合、纸介质与电子介质融合、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先进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新闻出版及其衍生产品的创新研发、生产与服务基地,形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新闻出版产业集群,彰显经开区生产性服务业内在实力和发展活力。草滩生态产业园集中建设区将按照印刷包装、出版传媒、创意设计、发行和综合服务的架构规划建设,培育打造新闻出版产业集群

63、。通过多点共振、交叉互动,促进要素集聚,加快链条延伸,实现总量扩张和规模效应。积极搭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电子信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维修服务、会议商务及企业咨询、物流配送服务等产业服务平台。到2015年,新闻出版业引进投资总额达到80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0亿元,吸纳就业1万人。(三)创新型服务业。以朱宏路和明光路沿线为主要承载区,结合区域产业特点,重点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系统集成服务业,面向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业、资本市场服务业,技术创新服务业、知识创新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市场营销服务业及文化创意等创新型服务业。依托经开区自身的资源与区位优势,以统筹科技资源为契机,以战略性新兴

64、产业为切入点,加快服务与科技的融合,着力培育创新型服务业。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助推、特色发展、高端引领、服务创新为发展思路,强化推动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政策,引导创新型服务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努力形成创新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利用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国内外知名创新型服务业企业入驻经开区,同时形成较强的内生增长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企业形象设计、工业品设计、包装设计、商业模式创新设计等方面为主导产业和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思维,形成一批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意和融资、咨询、营销等创新型服务企业。重点规划建设创新型服务业的物理空间及发展环境,完善各

65、项配套设施,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培育与监督,积极完善创新型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和服务环境,通过不断壮大和提升经开区创新性服务业产业规模和发展层次,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创新型服务业实现服务性总收入100亿元。(四)服务外包产业。以西安工业设计产业园、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园、中国电子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园为重点,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以信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为招商重点,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以商引商,积极引进国际著名服务外包提供商和具有承接、发包双重能力的跨国公司落户经开区;完善和提升园区及周边的交通、通信、电力、居住、娱乐、文化、商业、体育等产业环境;加快发展成长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以世纪互联、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