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之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收藏

编号:21404691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03K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3-05-28
10
积分
关 键 词:
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 不平衡 调节
资源描述:
第五节第五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参考案例:中国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至 2006 年 2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已经上升至 8536 亿美元。此消息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超过日本(日本 2 月底时的外汇储备为 8,500.58 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至2009年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万亿美元,领先全球各先进国家,占全球比重超三成。截至20112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3.5万亿美元。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自动价格调节机制(automatic price adjustment mechanism)。大卫休谟(Hume David)的货币价格流动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古典学派的研究表明,市场经济可通过一系列经济变量,在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自动地由失衡转向均衡。英国的学者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在其1752年发表的贸易收支(The Balance of Trade)一书中对金本位条件下贸易收支,即狭义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过程“物价与金币流动机制”(Price Specie Flow Mechanism)作了完整的描述。该理论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系统分析国际收支运动规律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揭示了汇率与商品价格及国际收支三者间的关系。在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贸易收支)如发生逆差,则迫使该国货币汇率下跌至黄金输出点而使黄金外流。黄金外流导致银行准备金降低,从而使货币发行量减少,由此引起物价下跌,进而增强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而促进出口,同时,国外物价水平的相对上升也抑制了进口。这样,外来收入增加而对外支出减少,逐步消除逆差,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失衡时,在没有人为力量干预的情况下,有时经济体系内部会自发地产生某些机制,使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减轻,乃至能自动恢复均衡,这就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该理论揭示了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矫正机制。“价格现金流动机制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流程图流程图 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黄金外流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价格下跌价格下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货币供货币供货币供货币供应上升应上升应上升应上升黄金黄金黄金黄金 内流内流内流内流价格价格价格价格 上升上升上升上升出口减少出口减少出口减少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口增加进口增加进口增加国际收国际收国际收国际收支逆差支逆差支逆差支逆差黄金黄金黄金黄金 外流外流外流外流货币供货币供货币供货币供应下降应下降应下降应下降价格价格价格价格 下降下降下降下降出口增加出口增加出口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进口减少进口减少进口减少国际收国际收国际收国际收支顺差支顺差支顺差支顺差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已无法借助黄金的输出入而自动调节,但在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经济的“内在稳定器”(Internal Stabilizer)仍有一定的功效。例如,国际收支的逆差会引起外汇的供不应求,促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进口价格相对上升,出口价格相对下降,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由此改善。但在现代的不兑现纸币本位制度中,由于金融资产的品种不断增多,功能日益丰富,以至金融体系的复杂性愈益强化,更何况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明显加强,这使得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价格自动调节机制调节过程图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价格自动调节机制调节过程图 国际贸易收支改善国际收支逆差对外币的需求增加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出口价格相对下降进口价格相对上升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对外币的需求减少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出口价格相对上升进口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国际收支的变动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国际收支的变动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局限性 1.对各国自觉遵守金本位制度的高度依赖性.2.以自由贸易为前提.3.没有分析物价波动改变进出口的现实条件.2、收入机制、收入机制 收入机制额自动调节过程如下收入机制额自动调节过程如下国际收国际收支逆差支逆差国际收国际收支逆差支逆差国民收国民收入下降入下降社会总社会总需求下降需求下降进口需进口需求下降求下降贸易收贸易收支改善支改善3 3、利率机制、利率机制 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4 4、国际收支不平衡自动调节的局限、国际收支不平衡自动调节的局限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存在一定的局限:u只有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中,自动调节才能产生理论上所描述的作用。u典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需要在金本位制下才能发挥作用。u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往往以紧缩国内经济为代价,这会造成国内的就业、产出下降,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和经济发展。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工具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工具 1 1、支出转换型政策、支出转换型政策 2 2、支出增减型政策、支出增减型政策 3 3、资金融通政策资金融通政策 4 4、供给型政策、供给型政策 5 5、道义与宣示型政策、道义与宣示型政策 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收支的调节(adjustment)是指一国政府,尤其)是指一国政府,尤其是货币当局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使原有的国际收支变化是货币当局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使原有的国际收支变化趋势得以逆转,从而恢复平衡。趋势得以逆转,从而恢复平衡。从需求角度支支出出变变更更型型政政策策支支出出转转换换型型政政策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汇率政策财政管制财政管制直接管制直接管制1.1.支出变更型政策支出变更型政策:通过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支出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支出总水平来调节国际收支总水平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的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效应扩张的财政政策效应紧缩的财政政策效应紧缩的财政政策效应 2.2.支出转换型调节: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支支出转换型调节: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支 出出总水平,而是改变支出方向的政策。总水平,而是改变支出方向的政策。直接管制直接管制直接管制(Direct Control)是政府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如法规和条例,对进出口和外汇买卖予以规定的做法。直接管制的出发点是限制涉及对外支付的交易,如进口和购买外汇;鼓励涉及外来收入的交易,如出口和卖出外汇,从而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对进出口的直接管制通常称作贸易管制,而对外汇买卖、收支、存兑的直接管制则称作外汇管制。在改善国际收支方面,直接管制由于不受时滞的影响,因而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此外,直接管制措施的选择性较好,可以根据不同的交易有针对性地予以限制或鼓励,而不会累及其他交易。因此,对于因局部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直接管制措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直接管制的缺陷在于其常常会扭曲市场机制,损害市场效率,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直接管制措施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原因,由此形成的国际收支平衡只是表面上的平衡,“内隐逆差”依然存在,一旦取消管制,这种内隐逆差即刻就会转换成“外显逆差”。最后,直接管制是改变国际竞争的力量对比的不公正手段,因而在限制进口的同时会使有关的国家出口受到不利影响,这些国家也会采取报复措施,相应限制进口,使直接管制的效能大打折扣。外汇管制Q外汇管制的手段包括:一、外汇收支按官定汇率结算;二、实行本币高估或低估的政策;三、实行复汇率政策。Q管制的对象包括:一、居民与非居民,法人与自然人;二、外汇项目,如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三、结售汇。(三)融资手段(三)融资手段 采取一定的调节措施虽然能使国际收支得到平衡,但由此可能产生经济增长减慢、经济衰退、失业增加、通货膨胀、贸易条件恶化等副作用。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尤其是国际收支逆差不很严重时,就可采取融资措施。融资措施(finance)是指以筹措资金的方式来填补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缺口。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融资(Internal Finance),即当一国持有充足的官方储备时,可直接用官方储备,或动员和集中国内居民持有的外汇来满足对外支付的需要;另一个是外部融资(External Finance),即通过从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市场融通资金,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融资措施虽然能暂时应付国际收支逆差,能由于其没有改变国际收支的变动趋势,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尤其是持续的巨额逆差。供给调节核心:增强世界市场竞争力。对于不同国家的策略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如世界工厂。发达国家主要有提高科技含量、加快技术创新等。发达国家的策略:科技政策:科研产业化、管理的信息化、人才高地,三金工程等产业政策:金融服务、ERP等信息服务,IBM成功的服务化转型制度创新:风险投资、NASDAQ等国际收支调节实例以我国为例基本思路:经济对内均衡优先于对外均衡,从恢复对内均衡入手解决对外均衡问题,同时涉外经济政策发挥辅助作用。1.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是根本之道。2.辅以涉外经济政策调整。3.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如何理解国际收支不平衡如何理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可维持性(可持续性)?的可维持性(可持续性)?国际收支不平衡已达到的严重程度:货币当局必须采取对宏观经济可能产生巨大不利影响的政策才能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美国的国际收支调节长期贸易逆差90年代以前通过短期资本流入来弥补90年代后期通过长期资本流入来弥补2002经济衰退,股市暴跌的情况下,美国的政策选择是降息长期来看真实GDP、能源价格、真实汇率对国际收支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真实GDP、真实汇率对金融帐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长期资本流动比较稳定,表明对美国经济的信心较高。无法判明金融帐户与经常帐户之间的原因,是主动调节还是被动调节。只能得出这两着存在伴随情况短期来看经济周期因素对短期资本流入具有显著影响。真实GDP增长对进口的影响比对出口的影响为大。货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比对进口的影响为大。本人的结论美国的国际收支处在两难之中:改善国际收支的努力将导致资金的大量流出,从而冲击汇率,但美元的贬值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影响不足。国际收支不改善必须依靠更多的外资流入,这似乎又是不可能的(无异于饮鸩止渴)。所以美国必然面临着一个较大程度的美元贬值,较大程度的资产泡沫崩溃来达到国际收支与外资流入的重新平衡。我的预测是长期而言美元汇率为:1EURO2USD或更高,索罗斯的预测是1EURO=1.4USD。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路径和条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路径和条件(一)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一)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紧紧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论述国际收支问题。弹性论认为:汇率变动是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2.基本观点:汇率变动商品相对价格变动商品需求量变动进出口总值变动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出口总值出口商品价格数量(外汇收入)进口总值进口商品价格数量(外汇支出)图示:本币贬值本币贬值进出口商品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变动相对价格变动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出口商品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足够大需求弹性足够大出口需求量增加出口需求量增加进口需求量减少进口需求量减少出口总值增加出口总值增加进口总值减少进口总值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改善国际收支逆差改善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本币贬值(e上升)在绝对价格不变条件下,本国商品劳务的相对价格下降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单位商品劳务的进口支出增加贸易收支变化不确定TB=XPxM(ePm)TB=XPx M(ePm)(本币升值(e下降)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如何?)结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取决于e、X、M的变动幅度对比,即取决于进出口数量对汇率变动的反应,亦即取决于进出口弹性。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设下,进出口数量和贸易收支的变动将完全取决于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基本概念:基本概念:P36P361 1、弹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弹性分析的基本概念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2 2、马歇尔马歇尔勒纳条件(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Condition)(1)前提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曲线的弹性几乎无穷 大或呈水平线。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其他条件包括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不变。在货币贬值前,贸易账户处于均衡状态,即出口等于进口。该理论要点:该理论要点:紧紧抓住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研究紧紧抓住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B B: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差额X X:以本币计算的本国出口额以本币计算的本国出口额M M:以外币计算的本国进口额以外币计算的本国进口额E E:汇率(汇率(1 1单位本币单位本币=若干外币)若干外币)B=EB=EX XM M上式对E求导,得:讨论:讨论:只有只有EX+EM1,才有才有 0 含义:只有含义:只有EX+EM1,本币贬值才能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本币贬值才能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支状况。若若MEX 即要求即要求 ,本币贬值才能改善本国的,本币贬值才能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当当EX+EM=1时,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贸易收支)的时,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贸易收支)的差额不发生作用。差额不发生作用。当当EX+EM1时,本币贬值不但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反时,本币贬值不但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使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而会使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该理论的贡献:该理论的贡献:纠正了本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纠正了本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易收支的片面看法。即: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必要条件是EmEx1弹性等于弹性等于1 1:1 1、弹性等于、弹性等于1:1:Q Q1 1-Q-Q0 0=P=P0 0-P-P1 12 2、A=C.A=C.3 3、贬值之前的贸易收支:贬值之前的贸易收支:A+BA+B4 4、贬值之后的贸易收支:贬值之后的贸易收支:C+BC+B5 5、因为因为A=C,A=C,所以:所以:A+B=C+BA+B=C+B6 6、贬值前后的贸易收支未发生贬值前后的贸易收支未发生变化。变化。PP0P1 A B C Q0 Q1 Q弹性小于弹性小于1 1:P P P P0 0 A A P P1 1 B CB C Q Q0 0Q Q1 11 1、弹性小于、弹性小于1:1:Q Q1 1-Q-Q0 0小于小于P P0 0-P-P1 12 2、A A大于大于C.C.3 3、贬值之前的贸易收支:贬值之前的贸易收支:A+BA+B4 4、贬值之后的贸易收支:贬值之后的贸易收支:C+BC+B5 5、因为因为A A大于大于C,C,所以:所以:A+BA+B大于大于C+BC+B6 6、贬值后的贸易收支小于贬值贬值后的贸易收支小于贬值前,贬值使贸易收支恶化。前,贬值使贸易收支恶化。弹性大于弹性大于1 1:1 1、弹性小于、弹性小于1:1:Q Q1 1-Q-Q0 0大于大于P P0 0-P-P1 12 2、C C大于大于A.A.3 3、贬值之前的贸易收支:贬值之前的贸易收支:A+BA+B4 4、贬值之后的贸易收支:贬值之后的贸易收支:C+BC+B5 5、因为因为C C大于大于A,A,所以:所以:C+BC+B大于大于A+B A+B 6 6、贬值后的贸易收支大于贬贬值后的贸易收支大于贬值前,贬值使贸易收支改善。值前,贬值使贸易收支改善。P PP P0 0 P P1 1 A A B C B C Q Q0 0 Q Q1 1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绝绝对值之和大于对值之和大于1 1贸易收支才会得到改善。贸易收支才会得到改善。贬值贬值出口价格出口价格进口价格进口价格出口出口进口进口出口需求弹性大于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 1进口需求弹性大于进口需求弹性大于1 1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 1贸易收贸易收支改善支改善进出口需求弹性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绝对值之和大于1 1:因为进出口需求弹性:因为进出口需求弹性共同作用于国际收支,且方向相反,所以取绝对值是要共同作用于国际收支,且方向相反,所以取绝对值是要消除正负号的因素,只要两弹性消除正负号的因素,只要两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绝对值之和大于1 1贸易收贸易收支将得到改善。支将得到改善。3 3、J J曲线效应曲线效应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即使一国的出口需求和进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产生产生J J曲线效应的原因曲线效应的原因 在于本币贬值后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于本币贬值后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传导阶段和和数量调整阶段数量调整阶段。在在货币合同阶段货币合同阶段,由于进出口合同都是事先,由于进出口合同都是事先签订好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签订好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因此,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而发生改变,因此,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定值,出口合同以本币定值,那么本币同以外币定值,出口合同以本币定值,那么本币贬值必定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收支。贬值必定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收支。在传导阶段传导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在签订合同时已开始改变,而数量还没有发生变化,这里存在着五种可能的滞后现象:认识滞后;决策滞后;订货滞后;替代滞后;生产滞后。数量调整阶段数量调整阶段,进出口数量能够变动,这时贬值对国际收支正常效应开始发挥,国际收支开始改善。J曲线效应的典型案例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后,尽管美元对日元大幅度贬值,但在广场协议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继续恶化。1987年美国的贸易赤字高达168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三的赤字来自日本和西德的经常项目顺差。美国对日本和西德的贸易摩擦重新加剧。弹性理论评价弹性理论评价(1)把国际收支仅局限于贸易收支而未考虑到非贸易和国际间资本的流动。(2)建立在局部均衡理论基础上的,它仅仅分析了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3)以小于“充分就业”为条件,因而做出了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假定。(4)忽略了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二)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二)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1952年有詹姆士-爱得华-米德和S-亚历山大提出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系统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 该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他把经济活动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最重要的分析指标是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和就业总量。吸收分析法的表现形式:贸易差额B=国民收入Y总吸收A 转换政策和吸收政策的相互配合运用,是一国经济实现内外部平衡的主要条件。1、现金余额效应 2、货币错觉 3、收入再分配效应 4、其他效应(一一)基本理论框架基本理论框架 运用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 经移项整理后得:X-M=Y-(C+I+G)以B代表国际收支经常帐户差额,则有:B=X-M=Y-(C+I+G)以A代表国内支出总额,即ACIG,亚历山大将其命名为“吸收”,则上式变为:B=Y-A 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大的结果。因此,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终都是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来调节。(二二)货币贬值效应分析货币贬值效应分析 对上式取增量形式可得:货币贬值影响经常帐户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货币贬值导致该国生产的变化,从而导致经常帐户差额被收入变化和收入引致的吸收变化的两者差额所改变;货币贬值可改变与任一既定实际收入水平相联系的实际吸收量。货币贬值对收入有直接效应Y(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而对支出的效应则可分为两部分:即作为收入变动的结果和收入以外的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变动。前者可表示为cY,其中c是边际吸收倾向;后者可记为Ad,亚历山大称其为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实际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错觉效应)。由于所以由上式,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实际效果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贬值对实际收入所产生的直接效应;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具体见书)。1.1.货币贬值对收入的直接效应货币贬值对收入的直接效应(1)闲置资源效应(2)贸易条件效应(3)资源配置效应 2.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 (1)实际现金余额效应(2)收入再分配效应(3)货币错觉效应 闲置资源效应货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在存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国内总产出、总收入增加。由于是闲置资源投入到生产中去,从而收入的增加是实际收入的增加而非名义收入的增加,对于总支出的增加作用不大。贸易条件是指单位进出口价格指数之比,反映一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换回进口商品的数量。贸易条件改善是指,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换回更多数量的商品。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贬值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并可能带来国际收支的恶化。贸易条件效应吸收分析理论认为,虽然贬值会恶化贸易条件,但由于贬值影响资源配置,在贬值过程中,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生产率的提高抵消了贸易条件的恶化,结果是提高了实际收入。特别是在汇率高估和外贸管制下,微观经济扭曲、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贬值带来的资源配置效应会更明显。资源配置效应现金余额效应现金余额是指人们以实际货币形式持有的固定比例的实际收入。如果现金余额因为价格上涨而受损失,人们就会减少实际收入下的支出以及出售资产或证券,以维持相对固定的现金余额水平。在货币贬值而引发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实际现金余额效应使得人们减少消费或卖出金融资产。减少支出意味着支出相对于收入的减少,人们卖出证券将间接提高利率,抑制了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在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使得收入从较高边际支出的经济单位向较低边际收入的经济单位转移。也就是从工资收入阶层向利润收入阶层的再分配。而后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前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降低总支出。收入再分配效应是指人们较多重视货币价格而较少重视货币收入的心理现象。当贬值带来价格上涨时,即使人们的货币收入同比例提高,人们仍然选择较少消费。从而,贬值会带来支出的减少。货币错觉效应吸收分析法的政策含义及评述吸收分析法的政策含义及评述(1)是一种宏观分析;(2)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最终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或同时改变收入与吸收来调节;(3)主张用宏观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4)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贬值应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来压缩国内需求,把资源从国内吸收中解放出来转向出口部门,才能成功地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国内外均衡。1.没有对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2.隐含了两个重要的假定,即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和生产要素的转移机制运行顺畅,在现实中难以实现。3.忽略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吸收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吸收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三)货币分析(三)货币分析(MonetaryApproachMonetaryApproach)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哈里约翰逊(Herry Johnson)雅各布弗兰克尔(Jacob Frenkel)蒙代尔(R.Mundell)货币分析将国际收支看成一种货币现象,来考察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主张。核心观点核心观点 对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研究方面:认为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货币因素,特别是货币供应量。一国要保持国际收支的均衡与稳定,就必须使货币供给的增加与真实国民收入的增长保持在相一致的水平上。货币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导致国际收支的失衡。国内货币需求过度或供给不足,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或国际储备增加;国内货币供给过度或货币需求不足,导致国际收支逆差或国际储备减少;强调国际收支是能够自动调节的。货币分析法的假定前提货币分析法的假定前提(1)经济处于长期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2)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3)分析的对象为开放的小国经济;(4)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实际市场水平;(5)由外汇储备水平变动导致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由货币当局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抵消。基本理论观点 一国的货币需求 Md 是国民收入Y 和利率r 的稳定函数。即:Md f(Y,r)一国的货币供给MS 可以分为两部分,即:MS D RD为国内创造部分,即国内信用;R为来自国外的部分,即国际储备。将:MS D R 移项:R MS D 假定:长期内一国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即:MS Md 则公式:R MS D 可转换为:R Md D 国际储备 一国货币需求国内信用创造货币分析法图示:D Md国内货币国内货币供给过多供给过多大于需求大于需求物价上涨出口竞争能力降低物价上涨出口竞争能力降低 利率降低资本流出利率降低资本流出 逆差逆差 官方储备减少官方储备减少国内货币存量减少国内货币存量减少 (MS D+R)物价下跌物价下跌 Md D国内货币国内货币供给不足供给不足小于需求小于需求物价下跌出口竞争能力增强物价下跌出口竞争能力增强 利率上升资本流入利率上升资本流入 顺差顺差 官方储备增加官方储备增加国内货币存量增加国内货币存量增加 (MS D+R)物价上升物价上升 政策主张所有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在本质上都是货币性的,因此都可以用国内的货币政策来解决。Md稳定,Ms由政府操控,因此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顺差,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逆差。为平衡国际收支采取的贬值、进口限额、关税、外汇管制等措施,只有作用是提高货币需求,提高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且是暂时的。总之,货币论的核心是: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货币论假定货币需求是收入与利率的稳定函数,如果不稳定则国际收支不能从货币论中得出。此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量产出与收入没有影响,不切合实际对贬值效应的评价弹性论认为,进出口弹性大于1,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支出论认为,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贬值能扩大出口,具有扩张性影响货币论认为贬值仅仅具有紧缩性影响,紧缩意味着消费、投资、收入下降。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将贬值作为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手段政策含义的评价货币论认为国家收支逆差的基本对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的下降。对货币论的评价国际收支调节中汇率水平的作用1,汇率水平对贸易收支的调节2,汇率水平对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的调节3,汇率水平在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和政策中的关键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之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404691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