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葡萄科技发展对策与方向的研究

收藏

编号:20813631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5-09
10
积分
关 键 词:
入世 我国 葡萄 科技 发展 对策 方向 研究
资源描述:
入世后我国葡萄科技发展对策与方向的研究 潘 兴 刘崇怀 关键词:入世 葡萄 科技发展 对策与方向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但通观我国农业的各个产 业,入世为果树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大。为了趋利避害、迎接挑战、乘势而上, 我们必须研究面临的新问题,重新审视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方向,以进一步提高我 国果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就果树产业中的葡萄产业在我国入世后的科技发展对 策和方向作为初步探讨和研究。 一、鲜食葡萄与葡萄酒、葡萄干、葡萄汁的生产、贸易、研究开发现状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1999年统计,世界葡萄年产量6069万t,占水果总量 的13.6%,仅次于柑橘,位居世界水果产量的第二位。中国水果产量已多年位居世 界第一位,中国葡萄产量2001年为348.5万t,在各种水果产量中位居第五位。从表1 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葡萄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发展势头。 1.鲜食葡萄的发展情况 我国与世界多数葡萄种植国家不同,葡萄发达国家生产的葡萄大约80%用于酿 酒或加工,20%用于鲜食;我国的葡萄生产以鲜食为主,占80%左右,仅20%的用于酿 酒或加工。 从发展的历史来看,解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的鲜食葡萄产业一直处 于平稳发展或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历经了三次快速发展阶段。第一次快速发展 是新中国成立后,从东欧各国引入大量的品种和苗木,到50年代末期掀起了发展高 潮;上个世纪50年代末,原北京农业大学从日本引入了"巨峰"品种,后经全国各地 的引种试种,到80年代时,在全国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广泛栽培;80年代末期,沈阳农 业大学和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相继从美国引入一批优质的欧亚种葡萄品种,到90年 代后期,在我国掀起了以"红地球"为代表的晚熟品种的发展高潮。此外,葡萄病虫害 防治技术、保鲜技术及葡萄保护地栽培技术的进步,使葡萄的栽培技术简化与完善, 果实经贮藏后可实现周年供应,促使鲜食葡萄种植面积有较大发展。 从种植的范围来看,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较多地区主要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省(区)、市。近 年来鲜食葡萄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葡萄发展新的热点地区。 从发展的品种来看,我国的主栽葡萄品种大多以国外引进的为主。南方葡萄产 区发展的品种主要是京亚、藤稔等欧美杂交种,欧亚种中的红地球、美人指在避雨条 件下也有种植。北方省份主要发展一些早熟和晚熟的欧亚种,早熟品种以京秀、绯红、 粉红亚都蜜为主,晚熟品种以红地球、瑞必尔、美人指为主,中熟的以无核白鸡心等 品种为主,这些品种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 从葡萄鲜果的销售情况来看,由于国内市场葡萄售价一直很稳定。"巨峰"葡萄多 年来的售价一直稳定在1.4-3.0元/㎏之间,国产"红地球"葡萄的批发价则在8-16元/㎏ 之间,葡萄收益一般在3000-10000元/亩左右,在各种水果中葡萄的收益比较大而稳 定,使得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迅猛增加。尽管如此,我国每年还从智利、美国大量进 口"红地球"鲜果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如1999年我国进口葡萄数量为59937t,进口额 为41522千美元,这说明葡萄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二十年来,我国葡萄科技工作者不仅培育引进了一批优良品种,同时还对一 些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北方的葡萄保护地促成栽培,长江流域的蔽雨栽培。 2.葡萄酒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葡萄酒业的盲目发展,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葡萄酒业的发展跌入低谷,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世界红葡萄酒热和我国国民保健意识的增强,饮用 葡萄酒的人越来越多,葡萄酒的消费量逐渐增加,引发我国葡萄酒原料基地大发展, 葡萄酒产量不断增加。到1999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为52万t,2000年为57.5万t,2001 年为57.5万t,而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法国,1999年为588.79万t,我国1999年葡萄酒的产量仅为法国葡萄酒产量的8.83%。从品种上来看,我国在这次葡萄酒业的 发展过程中,主要栽培的品种是世界著名酿酒品种赤霞珠、品丽珠、霞多内等。所酿 酒种以红酒为主。我国葡萄酒基地主要分布在天津、烟台、河北怀来、宁夏、甘肃、 新疆等主要葡萄产区。蛇龙珠,佳利酿,红玫瑰。 3.葡萄干的发展情况 我国制干葡萄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敦煌及内蒙古乌海等地区,主要品种是无 核白和京早晶,新疆南疆地区也利用"和田红"品种生产有核葡萄干。我国葡萄干的产 量1995年为4000t,而土耳其为360000t,美国281000t。根据国际葡萄种植与酿酒组 织的统计资料,自1982年以来,全世界共有19个国家生产葡萄干,亚洲葡萄干的91. 5%产于三个国家,其中土耳其占49.8%,伊朗占21.6%,阿富汗占20%,欧洲葡萄干产 量的74.6%由希腊生产;美洲葡萄干产量的91.7%由美国生产,非洲葡萄干产量81.7% 由南非生产,澳大利亚生产的葡萄干占大洋洲产量的100%,英国、苏联、德国、加拿 大、荷兰、日本和法国等七国需要进口的葡萄干约占世界进口葡萄干总量的70%,希 腊、土耳其、阿富汗、美国、伊朗、南非、澳大利亚等七国出口的葡萄干则占世界出 口市场的90%。 4.葡萄汁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我国葡萄汁产业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和世界发达国 家相比我国葡萄制汁业相当落后。国家投资从事制汁品种和其它方面的研究经费很 少,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制汁品种也很少。美国从1910-1913年就开始生产葡萄汁,到 1978年时年产葡萄汁38975t,日本于1904年开始生产葡萄汁,1983年葡萄汁产量达到 1627.9t。葡萄汁的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士、英 国。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与台资企业裕佳食品有限公司(荷泽) 合作, 进行了制汁品种的筛选,选育出制汁品种"郑果25号",并于1998年建立了制汁 葡萄生产基地。近5年来 约有20多家单位从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引种制汁葡萄品种, 进行葡萄汁生产基地的建设,显示了我国葡萄汁产业的良好开端。 二、入世后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生产、贸易、研究的对比分析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外来葡萄及其制品将以较低关税进入我国市场,与国产 葡萄及其制品(葡萄酒、葡萄干、葡萄汁)进行竞争,同时我国葡萄及其制品也将 更多地走出国门。 1.我国葡萄生产在国际上的地位 从2001年世界葡萄的面积和产量来看(表2、表3),中国的葡萄面积和产量 分别居世界第7位和第5位。不及意大利、法国、美国、西班牙、土耳其等国。这与 我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不成比例(见表3)。下表分别显示了世界葡萄主产国的面 积和产量。 2.世界葡萄及产品的贸易状况 (1)世界鲜食葡萄的贸易状况 从国际贸易来看,1999年鲜葡萄出口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意大利、美国、希腊、 西班牙、中国香港、土耳其、法国,它们的出口量分别为577344t(吨)、280155t、 87160t、98255t、46842t、47943t、20416t,而我国仅为561t,仅为意大利鲜食葡萄 出口量的0.1%。2000年世界鲜食葡萄的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前十名的国家如表4和表5所 示,我国出口数量极低,仅为982t。 1999年进口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法国、中国香港、中国,它们的进口量 分别是383,672t、142,356t、102,600t,59,937t,中国是进口量较多的国家之一, 进口额为41,522千美元,而当年出口额仅为594千美元;2000年进口数量前十名的国 家和地区如表6所示。中国鲜食葡萄进出口贸易存在着巨大逆差。 (2)世界葡萄酒的贸易状况 从1999年世界葡萄酒主要出口国家及其出口量看,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 国、葡萄牙为葡萄酒主要出口国,它们的出口数量分别是1,831,987t、1,587,824t、 834,923t、262,397t、190,382t。中国1999年葡萄酒出口量为4,823t,仅为意大利 出口量的0.26%,而1999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量却为5,284t,进口额为73,493千美元。 2000年中国进口数量为41,237t,进口金额为58,333千美元(表7);而2000年中国 葡萄酒出口量却为4,200t,出口额为5,559千美元。由此可见中国葡萄酒进出口贸易 也存在巨大逆差。 (3)世界葡萄干的贸易状况 从1999年世界葡萄干主要出口国数量看,土耳其、美国、伊朗、希腊为葡萄 干主要出口国,它们该年度出口数量分别为188,943t、99,148t、94,328t、54,387 t,而中国出口量为1,324t ,出口额为2,096千美元,仅为土耳其数量的0.7%。 而1999年中国进口葡萄干数量为5,225t,进口金额为8,415千美元,进口额明显高于 出口额。2000年的葡萄干进出口状况(表9,表10)也是如此。 (4)世界葡萄汁的贸易状况 中国葡萄汁生产量很少,1999年出口数量为605t,出口额为11,240美元,当年 进口数量为7149t,进口额为10,439千美元,进口额远高于出口额。1999年度葡萄汁 出口较多的国家有意大利、美国、法国、西班牙、希腊,它们的出口量分别是151,2 21t、98,987t、77,523t、72,211t和12,005t。中国仅为意大利的0.4%。 从以上数据看,葡萄酒、葡萄干、葡萄汁各种产品中国的出口量远远低于发达 国家,而进口数量却很多,这说明我国葡萄及其制品在国外市场份额较小,而先进国 家的优质葡萄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4.我国发展葡萄产业的优势和劣势 (1)我国发展葡萄产业的优势 在我国发展葡萄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我国有优质葡萄产区,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部分地区、甘肃、宁夏、 陕西的西部和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能生产出优质 的鲜食葡萄,优质的酿酒葡萄原料、葡萄干原料,生产出的产品完全可以和国外优 质产品相比。 第二,较为低廉的价格。我国鲜食葡萄出口价为1996年美国的33.0%,1999年 为77.0%,葡萄酒出口价1999年为美国出口价的86.9%,葡萄干出口价格1999年为美 国葡萄干出口价格的81.0%。 第三,相似的消费习惯,亚洲人喜食含甜味果品。 第四,距离相对较近,从美国等海外地区海运到香港、台湾市场的葡萄要10天 以上。而从我国内地2-3天即可到。 第五,劳动力充足,葡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费工费时,在中国一个劳动 力可以管理5亩葡萄,月工资300-500元人民币,而台湾人月工资在20,000元人民币 左右,美国人月工资在1000美元以上。中国可以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进行精耕 细作,争创优质名牌产品。 第六,我国葡萄生产总量相对不足,无论从中国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上看,还 是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看,中国葡萄及其制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中国1999 年生产的葡萄酒52万t,按13亿人计算,人均0.4公斤,中国2001年生产葡萄348.5万t, 人均2.68公斤,而意大利人均葡萄酒98.4公斤,美国人均葡萄酒为7.92公斤,随着中 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葡萄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必会增加。 (2)我国葡萄及葡萄制品方面的劣势 第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占领着绝大部分亚洲市场,我们要想进入必 定有很大难度。 第二,我国的鲜食葡萄在风味方面受到亚洲人的喜爱,但果实大小、色泽、硬 度等与国外产品有相当大的差距。葡萄酒、葡萄干的质量也受葡萄原料的影响,质量 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第三,我国葡萄及其制品的包装、运输等设施与国外差距很大。 第四,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素质偏低。 因此,我国要面对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这个事实,扬长避短,尽快提高我国 葡萄及其制品的质量,走向世界。 三、国际发展的趋势与预测 当前或今后若干年,优质、大粒、无核、耐贮运的鲜食葡萄将适合消费者的需 求,国外质优价廉的葡萄会进入我国,我国生产的优质葡萄也会打入国际市场。葡萄 酒和葡萄干市场也会如此。笔者认为在今后几年,我国的葡萄及葡萄制品将受到国外 优质的葡萄及葡萄制品的强烈冲击,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击后,我国葡萄种植者、经营 者和葡萄科技工者将从中学到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方法,并加以吸收转 化,提高我国葡萄产业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国的葡萄及其制品打入国际市场是必 然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尽量缩短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 国外葡萄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广优良品种,注重品种的区域化 数十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的葡萄育种家都在不断地育成和推广新的优良鲜食葡 萄品种,特别是欧、美、日等国近20年中推广了一系列美观、可口、大粒葡萄品种, 鲜食无核品种。酿酒品种虽然仍是以传统的品种为主,但是通过长期的营养系选种工 作,已选出许多优良的营养系或无性系。优良的葡萄品种数以百计,但不同品种有不 同的生态适应性。对某一地区来讲,通常只有少数几个或十几个品种是最适合的。先 进国家都非常重视葡萄品种的区域化。无论鲜食葡萄或酿酒葡萄品种都有详细的区域 化规划。 2.重视葡萄品质,注意控制产量 欧美等国家对鲜食、酿酒葡萄的原料的品质有严格的要求,优良酿酒葡萄要有 足够的糖分积累,此外还要积累适当的色素、酚类物质和芳香物质。 3.葡萄园的建立和管理规范化 欧美各国普遍推广葡萄嫁接栽培、推广无病毒苗木。一些国家规定只有无病毒 苗木方可用于繁殖和种植。在葡萄园的建立和管理(整形修剪、土壤管理、病虫害防 治等)方面,大都已形成稳定的规范化体系。近年来随着有机农业的倡导,"葡萄生 态栽培"越来越受到重视,行间种草代替休闲、行间覆草代替使用除草剂,减少化肥 使用量,停止使用氮素化肥。实验证明葡萄生态栽培在保护土壤结构、增加微生物群 落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并导致葡萄产量和葡萄品质增加, 生产成本降低。 4.有较完善的科技支持和服务体系 先进国家都有较完善的葡萄栽培和酿酒科研体系对葡萄产业的发展进行支撑, 可以在新品种的培育、苗木的繁育、新技术的推广、产品加工、采后处理等方面提供 法规和技术上的保障。 四、我国应对的策略(主要是技术对策) 了解了我国葡萄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可加强 应对: 1.加强品种区划研究 世界上任何植物或品种都有自己的家,凡是找到了它的家,它就可以表现很好, 可以种植成功。由于种植者和决策者的认识片面,做不到对优良品种的区划种植和适 地适栽。加强品种区划研究可以避免盲目发展的现象。 2.树立果实品质意识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果品产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果品质量的需要越 来越强烈,广大农村果农受传统的"高产高效"思想的影响,对果品质量的重视不够, 导致生产出的果品质量较差。为了增加出口创汇,应在葡萄种植者中树立质量意识, 研究推广提高葡萄品质和加工品质的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3.重视与果品卫生国际标准的接轨 我国政府提倡绿色食品已有十多年了,绿色食品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有很 多果农缺乏绿色食品的概念,超量使用或使用违禁农药,致使果品中的农药残留量 较高,卫生品质明显下降,降低了果品的安全性。 4.加强产后处理环节,提高产业化程度 发达国家的果品保鲜和初加工一般都是从产地开始,采收后进行预冷、整理、 打蜡、包装等,然后进入冷库.而我国的贮藏体系的建立和贮存技术的研究较为落 后,做不到果品的一条龙式的产后处理。加之受我国农业体制的影响,生产单位小 而且分散经营,贸、工、农不成体系,产、供、销、加达不成统一,致使出现了卖 果难。 五、研究开发目标、内容 为了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的葡萄及产品,应重视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1.开展葡萄品种的区域化研究,做到专用品种与优质产区配套 果树区划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费财费力,我国科技人员虽对此极为 重视,但至今为止还没有系统地组织过果树树种和品种的区划,更谈不到微区划。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千差万别,在果品生产布局上积极开展区划工作;并充分 利用区划成果,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杨长避短,避免盲目性,做到适地适栽,实 现果树区域化种植,推进果品规模化栽培。 2.开展葡萄标准化生产的研究开发 开展葡萄及其制品的标准研究,强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措施,尽快把我国葡萄生 产引入与国际对接的标准化轨道上来。 3.开展无公害化葡萄生产体系的研究开发 加强标准化制定及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强化葡萄及其制品的标准化生产及质 量检测。生产无公害葡萄及其制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开展葡萄节能保鲜运输和低温冷藏保鲜的研究 葡萄的采后贮藏、保鲜、深加工及运输是果品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我国在这方 面与世 界先进国家相比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品种结构不合理,成熟期集中,集中上 市,贮藏中损耗多、品质下降快,所以冷藏保鲜技术和加工技术的创新有利于拓宽 果品产业链条,加大果品的消费量,最终可以保证葡萄业的健康发展。 六、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优先领域(5年内能突破的关键技术) 在今后5年内重点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鲜食葡萄无公害化生产技术的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2.鲜食葡萄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研究 3.鲜食葡萄包装、保鲜、冷藏、运输的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4.大粒、无核、耐贮、红色葡萄新品种选育研究 5.无病毒葡萄种苗快繁及推广技术 6.制汁专用葡萄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 7.制干专用葡萄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 七、相关的政策建议与支持条件 1.尽快制定和实施葡萄产业的国家级相关法规。尽快制定葡萄及其制品的科 技战略。 2.国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种苗法,实行葡萄苗木许可证管理下的生产和销售, 推广无病毒化栽培体系。 3.政府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 4.加强科技培训网络的建设,增加科技推广力度。 5.重视科技推广及国际贸易等人才的培养。 6.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入世后我国葡萄科技发展对策与方向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0813631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