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框架完整109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154822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3.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论我国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框架完整109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试论我国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框架完整109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试论我国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框架完整109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框架完整1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框架完整109(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试论我国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框架完整(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我国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框架研究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王祎 王随林 宋晓新 张旭 摘 要 随着低碳经济的建设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现代建筑及其设备系统发展的主题,高效能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和系统评价是实现建筑绿色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基础上,研究适合我国的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理论与原则、评价指标及综合评价参数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绿色通风空调设备系统低碳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关键词 绿色

2、通风空调 系统 评价体系 综合评价参数 1 引言 随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建设,建筑业正向高效生态型模式发展,绿色智能化建筑已成为现代建筑及其设备技术发展的主题。据统计,我国建筑用能占总能耗的1/3 左右1。在建筑耗能中,通风空调能耗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大约 50%60%2消耗于暖通空调系统。因此,绿色通风空调系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绿色通风空调设备系统低碳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规范并引导建筑设备市场向绿色低碳轨道发展,为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既是一个实现目标,又是一种价值观

3、念,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核心目的是追求多方利益共赢。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和绿色建筑评价都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基础上3,研究适合我国的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理论与原则、评价指标及综合评价参数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提升人居生活、工作空间和环境的舒适性,提升通风空调能源与资源利用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为系统设计、施工验收与运行管理及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依据,规范和引导建筑设备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向绿色低碳轨道发展,为提高我国建筑设备系统节能和低碳技术水平提供技术支持。2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

4、体系建立的理论与原则 2.1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的理论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学科、不同领域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指导4,如:建筑学、环境学、生态学、能源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材料与设备等,并且需要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和层次分析评价理论等。2.2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的原则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是一个综合分析生态环境与建筑设备建造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对其进行评价时应主要遵循如下原则。科学性原则: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明确,有一定的科

5、学内涵,能够客观、真实、综合地反映评价系统内部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要考虑基本因素的影响,并注意评价范围掌握适度。技术合理性原则: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必须与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如果指标制定的过高,超出了现实的技术条件,那么无法对其进行真实的评价;反之,指标制定的太低,一味迁就现有的技术条件,那么也就失去了评价的真实意义。协调性原则: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应向绿色建筑评价一样,应能够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和建筑的关系,协调通风空调系统长期运营与短期投入的关系、系统局部与建筑整体的利益关系,评价指标尽量与我国已有建筑节能等方面的规范、准则相协调,从而使评价过程具备综合的全面性与法规的制约性

6、。易操作性原则: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方面和研究的指标很多,不可能把所有指标都定为评价指标,要尽量选取有代表性或者起决定性作用的综合指标,对于某些无法合理量化的指标,应做特殊处理,这样可以使得评价指标体系简明适用、繁简适宜、操作方便。开放性原则: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进程应当遵循开放性原则,评价的数据和方法对公众开放5,吸收包括群众、专业人士、社会技术团体等广大范围的人士参与,包括各年龄阶段的当地人士的代表等,确保得到不同价值观的认可,此外对所有数据的判断和假设及其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都应该给出明确的解释。动态性原则: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环境是复杂而又变化的,评

7、价也应是可重复、可应变的,因此要不断地对评价基准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合理性,而且还要与新技术的发展同时进步,对新的决策做出正确的反馈。3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和各国建筑环境评价体系关于通风空调系统评价的基础上6,如:美国的 LEED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日本的 CASBEE 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英国的 BREEAM 评价体系、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 NABERS、加拿大等国际组织的绿色建筑挑战 GBTool 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根据我国建筑与设备技术及评价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建立适合我国的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3.1

8、绿色通风空调系统的概念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经济等理念,绿色通风空调系统的定义为:在通风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并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经济合理,尽可能延长系统寿命,创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人居空间,最终达到人、通风空调建筑和自然三者和谐统一。3.2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由建筑主体节能水平评价、通风空调系统能源消耗评价、室内环境评价、社会环境效益评价和经济性评价五个子项构成,涵盖了通风空调系统的各个方面,评价体系组成见图 1 所示,评价指标的制定力求兼顾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并具

9、有一定的前瞻性,可用于指导通风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的两个阶段评价过程:即设计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图 1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 3.3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评分原则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按照全过程控制、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将评估过程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设计阶段;第二部分:运行管理阶段;针对上述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在通风空调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其环境性能要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即使各个阶段存在相同的评价内容,在权重设置上也会存在差异,评价指标如图 2 所示。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分原则如下: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建筑主体评价 设计阶段 运行管理阶段 能 耗评价 指 标

10、室 内 环 境 质 量 评价 指 标 社会环境效应 评价 指 标 经济性 评价 指 标 能 耗评价 指 标 室 内 环 境 质量 评价 指 标 社会环境效应 评价 指 标 经济性 评价 指 标 空调建筑负荷 参考空调建筑负荷 评价指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具有明确量化指标的措施,依据量化指标进行评分;对于非量化的措施,依据评分原则和专家经验进行评分。定性指标以技术措施为主,即利于评价,也有助于指导设计,且各项措施的最终得分取各评估专家评分的算术平均值;评价项目从最底层的评价指标开始,评价分数乘以其权重即可得到该指标得分,所有同类指标得分求和即可得到对应的上一级的评价分数,此分数再乘以

11、其对应的权重,依次类推,便可得到评价项目的总分数;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便于指标的增减和修改。图 2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 3.4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综合评价参数 通过分析比较各国绿色建筑的综合评价参数,并结合我国国情及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提出能充分反映建筑生态环境、系统能耗特征的绿色通风空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为:QVACLR25(S-1)Q:BEE=L:25(5-S)通风空调建筑物环境质量通风空调建筑物的环境负荷 式中:BVACEE(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为通风空调

12、建筑环境效率;Q(Quality)为通风空调建筑环境质量与性能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代表参评通风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影响和建筑使用者生活舒适性的改善;L(Load)为通风空调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负荷;代表参评通风空调系统的能源、资源、环境负荷和经济的付出。对通风空调建筑物进行评估时,首先是对 Q 和 L 进行分别评价,得出各自的评分结果后再将这两项相除,最后得到通风空调建筑环境效率 BVACEE。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分子 Q 越大、分母 L 越小时,BVACEE 斜率越大,也就代表此通风空调系统的绿色性能越高。将二者综合起来即可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绿色”等级做出全面的评价,并充分体现了可持续的理念

13、“通过最少的环境载荷达到最大的舒适性改善”,使得通风空调建筑环境效率评价结果更加简洁、明确。根据 BVACEE 的物理意义,可以评价通风空调系统的绿色水平或等级,可将通风空调系统的评价结果由低到高的依次排列在二维坐标图上,见图 3 所示所示。利用此方法,按照“五级”评定通风空调系统的绿色等级,即分别代表极好、很好、好、一般、差。图 3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分等级 上图中,A 区: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和优秀的建筑设备系统服务品质,为最佳绿色通风空调系统。B 区、C 区:尚属于绿色通风空调系统,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通风空调系统品质略低。D 区:高资源、能源消耗,但通风空调系统品质不高。E 区

14、:很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却获得低劣的通风空调系统品质,一定要避免的通风空调系统。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与原则、评价指标及综合评价参数等内容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绿色通风空调系统应为:在通风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并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经济合理,尽可能延长系统寿命,创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人居空间,最终达到人、通风空调建筑和自然三者和谐统一。本文还提出能充分反映建筑生态环境、系统能耗特征的绿色通风空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 BVACEE 和通风空调系统的绿色水平或等级。(2

15、)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和层次分析评价理论,应该遵循科学性、技术合理性、协调性、易操作性、开放性、动态性评价原则。(3)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体系评价由建筑主体节能水平评价、通风空调系统能源消耗评价、室内环境评价、社会环境效益评价和经济性评价五个子项构成。从对绿色通风空调系统生命周期评价出发,至少应包括设计阶段评价和运行管理阶段的评价。(4)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评分原则,可采用评价指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具有明确量化指标的措施,依据量化指标进行评分;对于非量化的措施,依据评分原则和专家经验进行评分。(5)绿

16、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课题,还有待遇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以为促进绿色通风空调设备系统低碳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A B C D E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L: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和经济付出 通 风 空 调 建 筑 外 部 环 境 负 荷 Q 参考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005)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王祎,王随林,王清勤等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分析建筑节能,2021,2 4 李启明,聂筑梅现代房地产绿色开发和评价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 陈亢利等生态住宅小区

17、的环境性能评价与改善.住宅科技.2005,2 6 王祎,王随林,王清勤等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中通风空调评价的分析低温建筑技术,2021,2 论工厂电力线路及低压系统 1.工厂电力负荷的计算及意义 1.1 负荷计算的目的 工业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电能,除大型厂矿企业建有自备发电厂可供应部分外,通常均由电力系统共给。工业企业所使用的电能都是通过企业的各级变电站经过变换电压后,分配到各用电设备。因此,工业企业变电站可以说是企业电力供应的枢纽,所处地位十分重要。如何正确地计算选择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容量及其它主要电气设备,这是保证企业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前提。进行企业电力负荷计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正确选择企业各级

18、变电站的变压器容量,各种电气设备的型号、规格以及供电网络所用导线牌号等提供科学的依据。1.2 负荷计算的方法 一般常用于企业电力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用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面积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1.3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负荷计算1 A.确定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计算负荷的公式:a.有功计算负荷(KW)30P=exPK;式中,xK为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的需要系数;eP为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的总设备容量;b.无功计算负荷 Kvar tanPQ3030 式中,tan为设备铭牌给定功率因数角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c.视在计算负荷(KVA)cosPS3030;d.计算电

19、流(A)N3030U3SI 式中NU为用电设备组或用电单位供电电压额定值(KV)。B.确定多组用电设备组或多个用电单位总计算负荷的公式:a.有功计算负荷(KW)30P=i30PPK 式中,i30P为各组的计算负荷(KW);PK为有功负荷同时系数,由设备组计算车间配电干线负荷时可取PK=0.850.95,由设备组直接计算变电所低压母线总负荷时可取PK=0.80.9;b.无功计算负荷 Kvar i3030QqKQ 式中,i30Q为各组无功计算负荷(Kvar);qK为无功负荷同时系数,由设备组计算车间配电干线负荷时可取qK=0.90.97,由设备组直接计算变电所低压母线总负荷时可取qK=0.850.

20、95;c.视在计算负荷(KVA)230230230QPS;d.计算电流(A)N3030U3SI 式中NU为用电设备电压额定值(KV);e.无功补偿公式 )tantan(PQ2130C 补偿前 1cos=0.85,1tan=0.62 补偿后2cos=0.95,2tan=0.33。1.4 尖峰电流 尖峰电流是指持续时间只 12s 左右的短时最大负荷电流,它对导线和电器设备有很大的损害作用,一般用来作为选择校验熔断器、自动开关、断路器等设备的依据。2.短路电流的形成,危害,计算方法及应用 2.1 短路的概述 “短路”是电力系统中常发生的一种故障。所谓短路是指电网某一相导体未通过任何负荷而直接与另一相

21、导体或地接触。电器设备载流部分绝缘损坏是形成短路的主要原因,它带来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后果:(1)损坏电气设备:短路电路要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和很高的温度,可使故障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坏,并可能损坏电路其它设备。(2)造成停电事故:由于电路中装设有短路保护装置,因此在电路短路时,将使得短路电路断开,从而造成停电。短路点越靠近电源,短路引起停电的范围越大,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越大。(3)引起电压骤降:短路时电压要骤降,从而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运行。电压的严重下降,还可能破坏各发电厂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使得并列运行的发电机组失去同步,造成系统解列。(4)造成电磁干扰:不对称短路电流产生的不平衡磁场,对附近的

22、通信线路、信号系统及电子设备等产生严重的干扰,影响其正常运行,甚至可能造成误动作。进行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在设计选择电器设备时都要用可能流经该设备的最大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验和动稳定校验,以保证该设备在运行中能够经受住突发短路故障引起的发热效应和电动理效应的巨大冲击。同时,为了尽快切断电源对短路点的供电,采用了各种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这些装置的整定计算也需要准确的短路电流数据。为了校验各种电器设备,必须找出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短路电流。经分析,发现在空载线路上且恰好当某一相电压过零时刻发生三相短路,在该相中就会出现最为严重的短路电流。2.2 短路电流的计算2 2.2.1

23、 短路计算的相关公式(表 2.1)有名值与标幺值换算公式 参数名称 有名值 标幺值 说明 功率 S dSSS 一般取 Sd=100MVA 电压 U dUUU 一般取 Ud=Uev 电流 I dIII dddU3SI 电抗 X dXXX=2ddUXS X是以 Sd 为基准容量的标幺值 变压器电抗 N2NKT100SU%UX NdkT100SS%UX 线路电抗 LXX1L 2dd1LULSXX 1X为线路每公里电抗值 电抗器电抗 NNRRI3100U%XX 2dNdNRRUIS3U100%XX RX%为电抗器铭牌上 的数值 系统等值电抗 K2NSSUX NKdKdSUI3SSSXKS(MVA)KI

24、(KA)KS为某点短路容量,kI为该点的三相短路电流 电动机电抗 N2NK MSU100%UX NSTd MSKSX STK为启动电流倍数 根据经验值,一般 6KV 电压级的基准数据如下示:dS=100MVA;dU=avU;基准电压为 6.3KV;基准电抗为 0.397;基准电流为 9.16KA 高压网络中对于无穷大电源系统三相短路标幺值法计算公式:X1IIIt X为系统电源到短路点间的总阻抗;dd U3SX1II(KA)dU为短路点处的平均电压,I为次暂态短路电流;KS=3N UI(MVA);shshIk2i(KA)shi为冲击电流,shk为短路电流冲击系数;低压配电网络中短路电流的计算(1

25、)高压侧系统的的等值电抗 配电变压器容量较小,阻抗值较大,一般可认为短路时其高压侧母线电压保持不变,即为无穷大电源系统。可据下式算出系统的等值阻抗(折算到 400V 侧):;m995Z.0X1X.0RmS400ZSSSSK2S kS配电变压侧短路容量,KVA(2)变压器的阻抗 mRZXm100SU%UZmSUPR2T2TTN2NKT2N2NKT;式中,KP的单位为 KW;NU的单位为 V;NS的单位为 KVA(3)低压电网内电阻值较大,不能略去。用22XRZ来代替计算中的电抗 X。(4)一般采用标幺值法或有名值计算比较简便。采用有名值计算时电压单位用 V,电流用 KA,容量用 KVA,阻抗用m

26、。有关计算公式)()()(;3K2K22avav3K866I.0IXR3UZ3UIII 式中,Z 为短路回路每相的总阻抗,m;R、X分别为短路回路每相的总电阻、总电抗,m;avU为平均额定线电压,V。3.工厂电力线路接线方式,结构和敷设方式,导线电缆的选取及校验条件 3.1 工厂电力线路连接方式(1)高压线路的接线方式 放射式(radio type)、树干式(trunt type)、环形(ringlike type)等基本接线方式。A 放射式接线:优点:线路之间互不影响,供电可靠性较高,便于装设自动装置,保护装置也很简单。缺点:高压开关设备用的较多,每台高压断路器须装设一个高压开关柜,使投资增

27、加。B 树干式接线 优点:减少线路的有色金属消耗量;采用高压开关数少,投资少。缺点:供电可靠性较低。C 环行接线 实际上是两端供电的树干式接线。(2)低压线路的接线方式 A 放射式接线 优点:线路发生故障时互不影响,因此供电可靠性较高。缺点:有色金属消耗量较多,采用开关设备较多。适用于设备容量较大或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设备配电。B 树干式接线 优点:有色金属消耗量少,采用的开关设备较少。缺点:供电可靠性较差。适用于供电容量较小、分布较均匀的用电设备。3.2 工厂电力线路的结构和敷设(1)架空线路的结构和敷设 优点: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相比,成本低,投资少,安装容易、维护和检修方便,易于发现和排

28、除故障等。缺点:易受雷击和污垢空气的危害,占用一定的地面和空间,有碍交通和观瞻。A 架空线路的导线 导线是线路的主体,担负着输送电能的功能。要求:必须有良好的导电性,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尽可能的质轻而价廉。导线的材质有:铜、铝、钢。铜的导电性最好,机械强度也相当高,但是贵重金属,价格高,应尽量少用。铝的机械强度较差,导电性能较好,且质轻价廉,因此,用的较多。钢的机械强度大,但导电性能差功耗大,一般只作避雷线使用。架空线一般采用裸导线。分类:单股线、多股绞线:铜绞线、铝绞线和钢芯铝绞线。钢芯铝绞线:芯线是钢线,增加导线的抗拉强度;外围用铝线,增加导电性能。(LGJ)。B 电杆、横担和

29、拉线 电杆是支持导线的支柱。要求: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经久耐用,价廉、便于搬运和安装。按其材料分:木杆、水泥杆、铁塔。工厂用水泥杆最多。按在架空线路中的地位和功能分:直线杆、分段杆、转角杆、跨越杆、分支杆。横担:安装在电杆上部,用来安装绝缘子以架设导线。常用的有木横担、铁横担、瓷横担。C 线路绝缘子和金具 绝缘子又称瓷瓶。用来将导线固定在电杆上,并使导线与电杆绝缘。分低压和高压。线路金具是用来连接导线、安装横担和绝缘子的金属附件。D 架空线路的敷设 敷设的要求和路径的选择 选择架空线路的路径时的原则:路径要短,转角尽量地少。尽量避开河洼和雨水冲刷地带、不良地质条区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不应引起机

30、耕、交通和人行困难。不宜跨越房屋,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应与工厂和城镇的总体规划协调配合,并适当考虑今后的发展。架空线路的档距、弧垂及其他距离:架空线路的档距(有称跨距),是指同一线路上相邻两根电干之间的水平距离。架空线路的弧垂(又称弛垂),是指架空线路一个挡距内导线最低点与两端电杆上导线悬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架空线路的线间距离、档距、导线对地面和水面的最小距离、架空线路与各种设施接近和交叉的最小距离等。(2)电缆线路的结构和敷设 电缆线路与架空线路相比,具有成本高、投资大、维修不便等缺点,但是电缆电路具有运行可靠,不易受外界影响、不需要架设电杆、不碍观瞻等优点。特别是在有腐蚀性气体和易燃易

31、爆场所,不宜架设架空线时,只有敷设电缆线路。(3)车间线路的结构和敷设 车间线路,包括室内配电线路和室外配电线路。室内配电线路大多采用绝缘导线,但配电干线则采用裸导线(母线),室外配电线路指沿车间外墙或屋檐敷设的低压配电线路,都采用绝缘导线。3.3 导线电缆的选取及校验条件3 导线和电缆截面选择计算的条件:为保证供电系统安全、可靠、优质经济地运行,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发热条件 导线和电缆在通过正常最大负荷电流即计算电流时产生的发热温度不应超过其正常运行时的最高允许温度。(2)电压损耗条件 导线和电缆在通过正常最大负荷电流既计算电流时产生的电压损耗,不应超过其正常运行时的

32、电压损耗。(3)经济电流密度 (4)机械强度 根据设计经验,一般 20KV 及以下的高压线路和低压动力线路,通常先按发热条件来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再校验其电压损耗和机械强度。低压照明电路,通常先按允许电压损耗进行选择,再校验其发热条件和机械强度。A 按发热条件来选择导线和电缆的截面(一)三相系统相线截面的选择4 导线和电缆在通过正常最大负荷电流即计算电流时产生的发热温度,不应超过其正常运行时的最高允许温度。按发热条件选择三相系统中的相线截面时,应使其允许载流量不小于通过相线的计算电流 即 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导线能够连续承受而不致使其稳定温度超过允许值的最大电流。30IIal

33、00alalK 如果环境温度偏差较大时,考虑温度校正系数:(二)中性线和保护线截面的选择 1、中性线(N 线)截面的选择(1)一般三相四线制线路的中性线截面:应不小于相线截面的 50%(2)两相三线线路及单相线路的中性线截面:由于中性线电流与相线电流相等,因此其中性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等。(3)三次谐波电流突出的三相四线线路的中性线截面 2、保护线(PE 线)截面的选择 保护线要考虑三相系统发生单相短路故障时单相短路电流通过时的短路热稳定度,截面不同要求不同。3、保护中性线(PEN 线)截面的选择 保护中性线兼有保护线和中性线的双重功能,因此 PEN 线截面选择应同时满足上述 PE 线和N 线

34、的要求,取其中的最大截面。4.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特点及应用 4.1 接地制式按照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的不同接地组合分类。按照 IEC60364 规定,接地系统一般由两个字母组成,必要时可加后续字母。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中性点对地的关系 T:直接接地 I:不接地,或通过阻抗与大地相连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外壳与大地的关系 T:独立于电源接地点的直接接地 N:表示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与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 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之间的关系 C:表示中性线 N 与保护线 PE 合二为一(PEN 线)S:表示中性线 N 与保护线 PE 分开 CS:表示在电源侧为 PEN 线,从某一点分开为

35、中性线 N 和保护线 PE 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形式:TN 系统;TT 系统;IT 系统。4.2 不同接地系统的组成及特点:5 AA5.00AA 0AA 0TN 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在 TN 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接到保护线(PE)上,与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相连(若无中性点,即变压器二次侧三角形连接或未引出中性点,可将变压器二次侧绕组的一相接地,但该接点不能用作 PEN 线)。保护线应在每个变电所附近接地,配电系统引入建筑物时,保护线在其入口处接地。为了保证故障时保护线的电位尽量接近地电位,尽可能将保护线与附近的有效接地体相连,如必要,可增加接地点,并使其均匀分布。其特点是故障电流较大,仅与电缆的

36、阻抗大小有关。出现绝缘故障时,需要短路电流保护装置瞬时断开电路。国际标准 IEC60364 规定,根据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否合并的情况,TN 系统分为如下三种:TNC;TNS;TNCS。5.低压配电柜的种类及用途 5.1 分类 GCS 柜:(MCC)主构架:主架构采用 8MF 型开口型钢,型钢侧面分别有模数为 20mm 和 100mm 的直径 9.2mm 的安装孔 装置的各功能室相互隔离,其隔室分为功能单元室、母线室、电缆室。各室的作用相互独立 水平主母线采用柜后平置式排列方式,以增强母线抗电动力的能力 电缆隔室的设计使电缆上下进出均十分方便 功能单元:抽屉层高的模数为 160mm,单元回路额定电

37、流 400A 及一下 每台 MCC 柜最多能安装 11 个一单元的抽屉或 22 个二分之一单元的抽屉 抽屉进出线根据电流的大小采用不同片数的同规格片式结构的接插件 抽屉单元设有机械联锁装置 GCK 柜:(MCC)主架构:柜体基本结构是组合装配式结构。螺栓紧固连接,20mm 为模数安装孔 装置的个功能室相互隔离,GCK 柜的基本特点就是母线在柜体上部,其隔室分为功能单元室(柜前)、母线室(柜顶部)、电缆室(柜后)。也可靠墙安装,此时,柜体右边加宽 200mm 作为电缆室,此时和 MNS 柜的顶部母线样式差不多 功能单元:抽屉层高的模数为 200mm 抽屉单元设有机械联锁装置 MNS 柜:(MCC

38、)主架构:柜体基本结构是由 C 型型材装配组成。C 型型材是以 E=25mm 为模数安装孔的钢板弯制而成 抽出式 MCC 柜内分为三个隔室,其隔室分为功能单元室(柜前左边)、母线室(柜后部)、电缆室(柜前右边)。由于水平母线隔室在后面,所以又可做成双面柜。为了减少开关柜排列宽带而设计的后出线,开关柜的主母线水平安装在开关柜的顶部,柜的后半部为电缆室,此时,此时和 GCK 柜的母线样式差不多 功能单元:抽屉层高的模数为 200mm 抽屉单元设有机械联锁装置 5.2 GGD 型低压配电柜 GGD 型低压配电屏运用于变电站、发电厂、厂矿企业等电力用户,在 50 交流 HZ,额定电压 380V,额定电

39、流至 3150A 的配电系统中,作为动力、照明及配电设备的电能转换和分配之用。6低压一次回路设备的特点及应用 6.1 低压熔断器 低压配电系统中熔断器是起安全保护作用的一种电器,熔断器广泛应用于电网保护和用电设备保护,当电网或用电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或过载时,可自动切断电路,避免电器设备损坏,防止事故蔓延。低压熔断器是按装在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的电器回路上,用以防止短路和严重过负荷的保护装置。6.2 低压断路器 低压断路器(曾称自动开关)是一种不仅可以接通和分断正常负荷电流和过负荷电流,还可以接通和分断短路电流的开关电器。低压断路器在电路中除起控制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如过负荷、短路、欠压和

40、漏电保护等。低压断路器的分类方式很多,按使用类别分,有选择型(保护装置参数可调)和非选择型(保护装置参数不可调),按灭弧介质分,有空气式和真空式(目前国产多为空气式)。低压断路器容量范围很大,最小为 4A,而最大可达 5000A。低压断路器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各级馈出线,各种机械设备的电源控制和用电终端的控制和保护。参考文献 1 电工知识手册编委会编 电工知识手册 知识出版社 2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编 供用电实用手册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刘介才编 工厂供电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王士政编 工矿企业电气工程师手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 刘介才编 供电工程师技术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论工厂电力

41、线路及低压系统 自动化 0702 迟景荣 0703 59 工业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电能,除大型厂矿企业建有自备发电厂可供应部分外,通常均由电力系统供给。工业企业所使用的电能都是通过企业的各级变电站经过变换电压后,分配到各用电设备。因此,工业企业变电站可以说是企业电力供应的枢纽,所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如何正确地计算选择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容量及其它主要电气设备,这是保证企业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前提。进行企业电力负荷计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正确选择企业各级变电站的变压器容量,各种电气设备的型号、规格以及供电网络所用导线牌号等提供科学的依据。一般常用于企业电力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用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面积

42、功率法、单位指标法和单位产品耗电量法。企业标准体系的评价、确认与改进 第一节 概述 一、评价、确认在企业标准化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评价形式:内部评价和社会确认。证书等级:由低向高:A 级、AA 级、AAA 级、AAAA 级。级别越高,说明企业标准体系与系列国家标准的符合性程度越高。证书作用:可作为企业向社会和顾客在标准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方面的质量承诺。意义:评价和确认是企业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有效方法,也是推动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对提高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方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自我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与社会确认相结合 自我评价与社会确认的区别,见表 7-1

43、1 自我评价的特点(1)评价人员是本企业人员。(2)评价的时间、频次、范围、内容自定,灵活。(3)评价中发现问题可及时纠正,加以改进。(4)节省开支。2 自我评价与社会确认的差异(1)标准化知识水平,对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理解、判断问题的准确率;表 7-1 自我评价与社会确认的区别 比较项目 主要区别 评价类型 自我评价 社会确认 评价基本条件 评价条件相对比较轻松 评价条件相对要严格 评价人员 本企业内部人员或外聘专家,人数由企业自己确定 由标准化主管部门认可的评价机构组织的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 人(必须取得企业标准体系评审员资格证书)评价依据 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四

44、项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 与自我评价相同 评价目的 纠正和改进,实现企业方针、目标 纠正和改进,实现企业方针、目标。并得到社会认可 评价范围 全部或部分,由企业确定 全部,但是抽样式的,有代表性的评价 评价时间 由企业自己确定,可长可短 企业和评价机构共同确定,一般不超过两天 评价结果处置 分析、研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不提供纠正和预防措施 评价确认结果处置 自我评价报告 颁发确认证书、社会公告 评价公正性 公正性难以体现 客观、公正 评价开支 除外聘专家外,基本没有开支 需要付给评价机构咨询服务费用(2)评价经验,对新企业标准体系的理解。(3)评价的随意性,评价效果和公正性。(4)社会认可。

45、(5)费用。3 最佳选择:企业标准体系评价应以自我评价为主,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争取社会确认。只有自我评价和社会确认相结合,企业标准体系的评价才会更全面、完整、有效。三、持续改进对企业标准体系的作用 持续改进是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中重要一环,也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企业标准体系是动态的,只有持续改进,才能适应市场变化、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四、运用 P-D-C-A 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P-D-C-A 管理模式适用于所有的过程活动。第二节 企业标准体系的自我评价 一、评价的基本条件 1 建立体系并运行三个月以上;2 有标准化管理机构和人员(专、兼职均可);3 员工经过培训,并熟悉方

46、针、目标、岗位职责、权限;4 中层以上人员应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掌握企业标准体系文件的有关内容;5 成立体系自我评价小组,制定评价计划。质 量 管 理 环 境 管 理 标准化管理 实现企业的持续改进 二、评价组织和人员(一)评价组织 评价小组由 57 人组成。评价组长由最高管理者书面委派。评价小组在评价中的责任和义务:1严格按标准化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系列标准进行评价;2 尊重客观事实,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性、系统性、独立性;3 按评价计划进行评价,对出具的报告负责;4 评价后,评价组对评价效果、问题、不合格项产生的根源以及纠正、预防措施要向全体员工明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标准体系

47、的改进。(二)评价人员 以本企业人员为主,也可少量外聘。1 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2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相关专业知识。3 经过企业标准化培训,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掌握企业标准体系文件。4 从事标准化工作两年以上,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评审能力。(三)评价组长职责 1全面负责评价全过程的工作;2有权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作最后决策;3制定评价计划,编写评价报告;4协助并指导评价组其他成员完成工作。(四)评价人员职责 1遵守评价纪律,按评价计划完成评价工作;2参与制定评价计划,编制检查记录表;3认真填写记录表、评分表和不合格报告,报告评价组;4协助制定纠正

48、和预防措施,并实施跟踪评价。三、评价的方法和程序(一)评价方法 形式 1集中式评价:组织一个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组长。2分散式评价:组织若干个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组长。评价方法 采用检查记录表和评分表(见表 7-2),并通过评价人员提问、观察、听取对方陈述、检查、对比、验证等获取客观证据的方式对标准体系进行评价。检查记录表和评分表应结合使用,并作为自我评价的证明。(二)评价程序 1评价计划的提出 体系实施三个月以上 提出评价计划 最高管理者批准 2成立评价小组 由最高管理者或其他代表参加 任命评价组长 人数 57 人左右 3评价准备 表 7-2 企业标准体系检查记录表 被检查部门(岗位)部门负责人

49、或岗位员工姓名 评价人员姓名 评价日期 评价依据的体系文件 序号 检查项目和内容 标准章节 现场检查记录 判定 (1)编制评价计划和检查记录表 表 7-6 企业标准体系确认计划表(即评价计划表)确认/评价 目的、范围、依据、日期、确认/评价小组名单、时间安排、工作地点、工作内容。表 7-7 企业标准体系检查记录表 被检查部门(岗位)、员工姓名、确认/评价人员姓名、检查日期、依据的标准体系文件、检查项目和内容、标准章节、现场检查记录、判定。(2)准备评价需要用的工作文件 标准化法律、法规和规章 相关的标准文本 标准目录(3)召开全体员工参加的动员会 4评价实施(1)首次会议 评价组长主持,各部门

50、参加 评价计划的宣读 评价注意事项和要求的说明(2)对标准化工作的评价 按 GB/T15496 的要求进行。(3)对标准体系文件的评价 按 GB/T15497、GB/T15498 的要求进行。表 7-6 企业标准体系确认计划表 确认目的 标准体系是否适宜、有效,满足标准要求,向企业提供不满足的证据和改进信息,确认体系是否合格 确认范围 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全过程的评价及确认 确认依据 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 GB/T15496、GB/T15497 和 GB/T15498系列国家标准 评价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确认小组名单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电 话 评审

51、资格证书编号 确认时间安排 工作地点 工作内容 月 日(第一天)月 日(第二天)确认组长 制表日期 被确认企业意见 表 7-7 企业标准体系检查记录表 被检查部门(岗位)部门负责人或岗位员工姓名 确认人员姓名 检查日期 依据的标准体系文件 序号 检查项目与内容 标准章节 现场检查记录 判定 (4)对标准体系实施过程的现场评价 填写检查表和记录表。(5)末次会议 评价组长主持,各部门参加。宣读评价报告和不合格报告 对不合格项提出纠正措施建议 限期纠正,跟踪评价期限的确定 5 编写自我评价报告和填写企业自我评价不合格报告,见表 7-3、表 7-4。6 评价结果处置(1)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评价发现

52、问题-查找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再发生。(2)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评价 跟踪评价-采取纠正措施后,对措施是否有效、不合格项是否被消除的评价 验证内容 -是否按规定日期完成;-各项纠正措施是否都完成,效果如何,是否再发生;-实施记录,并按规定要求编号、保存;-是否需修改文件,修改是否按修改程序。(3)向全体员工公布评价结果 表 7-3 企业自我评价报告 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报告(封面)企业名称 (盖章)评价组长 联系 评价日期 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制 续表 7-3 企业自我评价报告 编号:日期:评价开始日期 评价结束日期 评价目的、范围 评价依据 不合格项内容 纠正和预防措施及要求 完成

53、时间 部门负责人签字 续表 7-3 企业自我评价评分表 评分项目 规定得分 扣分 实际得分 得分说明 标准化管理工作 80 技术标准体系编制 120 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编制 100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实施与改进 100 加分项目 100 否决项目 1 企业未建立和运行有效的标准体系,产品标准覆盖率未达到 100%,进行无标生产或产品不能满足国家、行业或地方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 企业三年内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管理等事故,而受到国家、地方通报或处分的。3 国家或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抽查的产品质量,未达到产品标准要求,并两年连续两次抽查不合格的。以上凡

54、有其中一项者,均不得申请企业标准体系的社会确认。合计 500 最后得分 评价结论 评价小组人员名单 姓 名 工作部门(单位)职务(职称)签字 自我评价持续改进措施 企业最高管理者意见 签字(盖章):年 月 日 表 7-4 企业自我评价不合格报告表 编号:日期:受评价部门 负责人(接待人)职务 评价人姓名 评价日期 发出日期 不合格事实 不合格性质 严重 一般 轻微 部门负责人确认 确认日期 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限 部门负责人:日期:纠正措施实施情况 部门负责人:日期:纠正措施验证 评价人员:日期:(4)考核奖惩 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流程图 7-1 四、评价原则和依据(一)评价原则 1

55、坚持以“客观证据”为依据的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不推测、猜想。2 坚持标准与客观实际对照的原则:标准与实际核对。3 坚持独立、公正的原则。(二)评价依据 1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标准化法律、法规和规章等。2 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及其引用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GB/T1549615498 及 GB/T1301613017 等。五、评价内容和要求 自我评价与社会确认内容和要求相同。第三节 企业标准体系的社会确认 一、确认的基本条件(一)申请条件 1企业应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2 企业标准体系文件齐全、符合实际、满足要求、实施六个月以上并有效运行;3 有合法产品标准及检测报告;4 采标产品有采标证

56、书;图 7-1 企业自我评价流程图 评价提出 成立评价小组 编制评价计划和检查记录表 评价准备 准备评价所需文件 召开员工大会 评价实施 首次会议 对标准化工作评价 对标准体系文件评价 现场评价 末次会议 编写评价报告和不合格报告 最高管理者批准 重大项目及多部门纠正措评价结果处置及落实纠正措施实施 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 跟踪验证纠正措施 奖惩考核 向全体员工公布评价结果 修订标准体系文件 文件存档 图 7-2 企业标准体系社会确认流程图 提出确认申请 确认准备 成立评价、确认小组 编制评价、确认计划和检查记录表 阅读有关材料,准备所需文件 确认的实施 首次会议 对标准化工作评价 对标准体系文

57、件评价 现场评价 编写评价报告 和不合格报告 送达被确认企业 末次会议 确认结果处置 向确认合格企业颁发证书 向社会公布 限期改正 跟踪验证,改进不良业绩 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 修订体系文件 文件存档 5 有标准化机构与人员。(二)社会确认否决条件:1标准体系未建立或运行,产品标准覆盖率未达到 100%,无标生产或产品不能满足国家、行业或地方强制性标准的。2企业三年内发生重大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管理等事故,受到通报或媒体曝光的。3两年连续两次抽查不合格。二、确认的组织和人员(一)确认组织 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确认机构。(二)确认人员 1 由确认机构聘用,从知识、职称、培训、

58、经验、人员品质考虑。2 确认人员的权利和义务。3 行政部门的监督。三、确认的方法与程序(一)确认方法 通过提问、观察、听对方陈述、检查、比对、验证等评价方式获取客观证据,记录在检查记录表上。按评分表打分,确定是否合格。向被确认方提供评价报告和确认结论。(二)确认程序 1 确认申请的提出 企业标准体系实施六个月以上 企业自我评价 企业最高管理者同意 提交的资料(1)企业标准体系确认申请表(见表 7-5)和企业自我评价报告(见表 7-3);(2)企业标准体系表及标准体系文件 企业标准体系表应按照 GB/T13016 和 GB/T13017 的要求编制。标准体系文件应满足企业需求,应符合 GB/T1

59、549615498 的要求。(3)主要产品质量水平的证明材料 产品标准水平认可 检验报告 其他证明材料(4)标准化管理机构及人员分工的有关图、表和材料。2 确认准备(1)成立确认小组,一般不超过 5 人,指定一名组长。(2)编制评价、确认计划表(见表 7-6)和企业标准体系检查记录表(见表 7-7)。(3)阅读企业提交的有关材料,准备确认需要用的工作文件。企业标准体系表和标准体系文件 编制检查记录表、评分表和确认计划 表 7-5 企业标准体系确认申请表 企业标准体系确认申请表(封面)企业名称 (盖章)评价组长 联系 评价日期 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制 续表 7-5 编号:企业名称 组织机构代码 法定

60、代表人 法人注册地址(省)市 区(县)企业经济类型 生产厂地址 经济行业 标准化管理机构名称 标准化主管人员 姓名 企业员工人数 企业技术人员和 管理人员人数 产品采标情况 产品名称 执行标准编号 采用标准编号 采用程度 国际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 等同 修改 主要产品名称型号 执行标准编号 登记注册号 备案号 是否出口 企业标准体系建立时间 企业标准体系运行时间 企业自我评价情况和结论 申请企业意见(盖章)年 月 日 评价机构意见(盖章)年 月 日 注 1:经济类型填写企业的经济性质,如:国营、集体、私营、股份等;经济行业填写企业从事的行业,如:机械、电子、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食品、轻工、纺

61、织、农业、服务业等。注 2:表中内容填不下,可增加附页。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目录,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三)确认的实施 1首次会议:由确认组长主持(1)介绍确认组成员及分工;(2)说明评价、确认的目的、范围、方法和程序;(3)确认计划,确认时间,澄清问题;(4)企业领导介绍企业成员,介绍企业基本情况和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情况;(5)确认人员对企业不清楚的问题的询问;(6)会议结束,组长致谢,确认开始。2对标准化工作的确认 按 GB/T15496 的要求评分。3 对标准体系文件的确认 按 GB/T1549715498 的要求评分。4 对标准体系实施过程的现场确认 通过提问、观察、检查、验证

62、等方式,对体系运行进行评定。5 确认组内部会议:总结分析,确定得分,提出结论。6 末次会议:由确认组长主持。目的:介绍审核情况,宣布初步结论(1)致谢;(2)重申目的、范围;(3)说明确认的局限性;(4)宣读不合格报告及澄清问题;(5)宣布确认结论;(6)被确认企业领导讲话:是否同意不合格项、作出改进承诺。7 编写确认报告和不合格报告(1)确认报告是外部评价、确认结果的正式文件,格式见表 7-9。(2)不合格报告是对现场评价、确认并被确认部门认可的不合格项的陈述,是确认报告的一部分,系正式文件,格式见表7-10。四、评价、确认的内容和要求(一)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评价、确认 按 GB/T1549

63、6 的规定 1标准体系表及实施效果如何;2 标准化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有效性如何;3 生产经营标准化管理制度、职责分工是否明确;4 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制修订标准、采标、科研以及培训计划落实如何;5 信息收集,网络建设;6 企业标准制修订、采标和标准实施监督有无违规行为。企业标准体系社会确认流程图见图 7-2(二)对技术标准体系编制的评价、确认 按 GB/T15497 的规定。1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层次结构是否完整、合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各类标准文本是否齐全、现行有效。表 7-9 企业标准体系确认报告 确认机构:编号:确认开始日期 确认结束日期 被确认单位 确认人员名单 组长

64、 姓 名 单位 职务/职称 签 字 小组成员 确认目的、范围 确认依据 确认综述,不合格项内容及确认结论 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要求及建议 确认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表 7-10 企业标准体系确认不合格报告 确认机构:编号:被确认部门 负责人(接待人)职务 确认人员 确认日期 发出日期 不合格事实 不合格性质 严重 一般 轻微 部门负责人认可 认可日期 确认组长签字 2各类由企业制定的技术标准的结构、内容、格式是否符合要求。3是否编制了技术标准体系表;所有技术标准是否统一装订,统一编号。4技术标准的内容是否满足国家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规定。(三)对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编制的评价、确认 按 G

65、B/T15498 的规定 1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层次结构是否完整、合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表是否符合 GB/T13017 的规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文本是否齐全、有效。2各种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名称,编写的内容、格式、编号等是否符合 GB/T15498 的要求。3所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是否分别装订成册,统一编号。4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规定。(四)对企业标准体系实施监督与改进的评价、确认 按企业制定的标准体系的规定 1企业是否制定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实施计划,做了哪些思想、组织和物质准备。2如何实现

66、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节约能源、信息安全、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标准的要求;如何进行过程控制。3 产品实现或服务提供过程控制中的每道工序包括:设计开发安装、交付是否都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和实施;各个部门和岗位是如何沟通、协调和配合的?是否有完整的图纸、报表、记录、合同、报告等。4企业是否建立标准体系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是否制定了改进措施和对改进措施的跟踪评审。五、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不合格的含义:未满足标准要求的项。缺陷的含义:未满足或未达到预期规定用途的有关要求。(二)不合格类型:1 标准体系文件不合格,文审时退回。2 设备不合格;3 产品不合格;4 人力资源管理不合格;5 环境管理不合格;6 其他不合格。(三)不合格分级 不合格项一般分为三个级别:严重、一般、轻微。1严重不合格:标准体系系统性失效或缺陷。主要判定标准有:(1)企业制定的标准体系文件与国家系列标准严重不符,缺少或遗漏关键过程、岗位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有标准但关键部位或控制过程没有按标准实施。(2)造成系统性失效的不合格。(指要素)(3)造成区域性失效的不合格。(指部门)(4)可能造成严重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