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互依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8507779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互依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互依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互依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互依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互依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互依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并检验互依型自 我构念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本校 480 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正念注 意觉知量表、互依型自我构念量表与生命意义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1) 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和互依型自我构念呈显著正相关; 生命意义感与互依型自 我构念呈显著正相关;特质正念与互依型自我构念呈正相关;(2)互依型自我构 念在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间起调节作用,随着个体互依型自我构念的增强,特 质正念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也相应增强。结论:自我构念在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 感间起显著调节作用,而个体的特质正念可通过影响互依型

2、自我构念从而间接影 响其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关键词】特质正念;生命意义感;互依型自我构念;调节作用引言“空心病”一词是指因个体价值观缺失所导致的心理障碍,导致当代大学生 群体当中普遍存在拥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很难对生活提起兴趣的状况, 其最早出现在徐凯文的一份演讲报告中,称之为“空心病1.2”,该报告发现 某高校超过 30%-40%的学生存在这一问题且随着该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频发,在 大学校园中拥有庞大 的“患病”群体,很多大学生为此产生过自杀的念头甚至 做出过自杀的尝试1,这种状况这对整个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不 良影响,解决该心理问题迫在眉睫。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在不停追寻生

3、命意义过 程中领悟到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体现为个体能理解自身的生活含义和觉察自己的 生活目标3。针对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体生命意义感的缺失 与个体的孤独感、自杀意念、自杀的态度等呈显著负相关4-7。即个体的生命 意义感得到提高时,消极情绪和孤独感会相应的下降,自杀意念以及自杀态度也会相应减弱;另外生命意义感还能够预测、和自杀态度,即生命意义越明确的个 体,孤独感越低且对自杀的态度越否定、排斥。在对生命意义感缺陷的研究上有学者提出,意义疗法存在一定效果,MMT理论 上的正念8)认为正念促进了语境信息的灵活注意选择,提高了个体不同视角 的观察能力,从而使个体重建意义9。正念是个体此时此

4、地对自身与外界刺激 的持续注意与不评判接纳10.11。而特质正念则是正念别称12,学界对正念 的研究发现正念与生命意义感存在相关关系13,且与影响生命意义感的情绪、 抑郁等相关因素息息相关7.14-18,如,正念对与生命意义感相关的负性情绪 或生理疾病等有调节作用;正念特质、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三者呈显著正相关 关系, 与消极情绪、焦虑、抑郁和压力感等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受学界对正 念的研究的影响,正念训练也逐渐成为学者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十年来对 于正念训练的一些研究表明正念训练被广泛运用于与抑郁相关心理问题的治疗以 提升心理亚健康人群的幸福感,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的负性情绪, 减少其自杀

5、和复 发率外14.17。据以上相关研究,提出假设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 关,且特质正念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互依型自我构念(简称互依我),是指个体在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下所形成的心 理表征,其着重考虑他人和集体,他人和我之间界限较模糊18。互依我属于自 我构念的范畴,这里的自我构念是指个体在进行自我定义时所表现出的倾向性 19,即个体如何理解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19。在对互依型自我构念研究中 相关学者研究发现互依型自我构念又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通过影响自我构 念,从而影响个体对生命意义感的感知21,再有,有研究从现代性视角分析青 年群体的意义感缺失发现集体主义衰弱与个人主义强盛之间

6、的撕裂”即两种自我 构念之间的冲突会导致青年群体出现生命意义感缺陷等心理障碍问题22。也有 研究表明互依型自我构念对正念有调节作用,在社会集体中,相对于低亲社会行 为的个体而言,高亲社会行为个体,更容易体验正念感受,进而促进心理健康的 发展23。此外查阅现有的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构念能够相应的对主观幸福感等 有影响,换言之自我构念会影响生命意义感24-27。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自 我构念与心理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且有研究发现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 互依我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综上所述,互依型自我构念能够调节正念,也能影 响生命意义感,同时根据上文所提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关系,我们初步 假

7、设互依型自我构念能够调节生命意义感从而影响特质正念和生命意义感间的 关系,且调节作用显著。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在广州某高校校内整群随机抽取共 646 人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 165 份(漏答或不规律作答),剩余有效问卷 481 份,有效率达 74.45%。其中女生 359 人(74.6%),男生 122 人(25.4%);大一学生 97 人(20.2%),大二学生 184 人(38.3%),大三学生 116 人(24%),大四学生 84 人(17.5%)。被试年 龄介于 18-24 之间,平均年龄 20.09 岁,标准差 1.594。1.2 研究工具1.2.1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

8、AAS)由陈思佚,崔红和周仁等人修订的正念注 意觉知量表中文版28,测量基于“当前的注意和觉知”概念的正念水平,共15 道题(如,“我会对正在经历的某些情绪毫无知觉,直到一段时间后才能有所感 知”),采用 1(总是)6(从不)点计分,高分数反映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有 较高水平的对当下觉知和注意的特质。MAAS得分用作本研究中个体特质正念水平 的指标。a系数为0.890,重测信度为0.87029。1.2.2 一般自我构念量表(SCS)由学者Singelis等(1994)根据Markus 和Kitayama的理论编制修订而成的自我构念量表(SCS) 30,该量表共30个项 目,细分为独立型自我构念和

9、互依型自我构念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 15 题项 一部分(如,“即使我完全不赞成其他人的意见,我也避免与他们争论 ”等) 表现个体的互依型自我构念,另一部分则表现独立型自我构念。整个量表采用 7 点计分,1 代表“完全不同意”,7 代表“完全同意”,分数越高表示上体在该 项目上对自我的看法越认同。总量表的a系数为0.76,独立型分量表和依赖型 分量表的 a 系数分别为 0.604 和 0.72530。1.2.3生命意义感量表(MLQ)学者Steger等(2006)编制的生命意义感量表 英文版4,分为 2个分量表,共 10个条目 :前半部分测量生命意义感 (MLQ-P), 含 5个条目(如 “我

10、正寻觅让我感觉自己生活饶有意义的东西” ); 后面部分 测量个体寻求意义感(MLQ-S),含5个条目(如“我正在寻觅我人生的一个目 的或使命”)。整个量表采用17点评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7分代表 完全符合。Steger等原作者在提出之初就抽取部分大学生样本,验证了量表的 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并通过多质多法矩阵验证了聚合效度和区分 效度4。其后,生命意义感量表被学者广泛运用于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刘思斯 和甘怡群等学者经过“双翻”程序后翻译成中文版的生命意义感量表33作为施 测工具。总量表的a系数为0.71,生命意义感分量表和寻找生命意义感分量表 的a系数分别为0.81和0.723

11、2。1. 3研究流程本次测验采用线上+线下发放问卷的调查方法,线下打印纸质版问卷和线上“问卷星”平台制作电子版问卷相结合,发放到相应班级、社团、各微信群、QQ 群、朋友圈等,让同学们填写。在派发问卷时承诺保证研究的匿名性、保证研究 仅用作学术用途、问卷的数据仅本研究成员可见以及问卷星的操作后台仅发问卷 成员可见。1. 4统计方法通过被试填完问卷后,采用SPSS25.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删选,最后进行数 据分析。2. 结果分析2.1 特质正念、生命意义感、互依型自我构念的相关关系。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特质正念与 互依型自我构念呈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互依型自我构念

12、呈显著正相关。及各变 量的相关矩阵、标准差、平均数如表1所示。2生命童畑22. 4716-1640认 349+*13 mi刊目比卜此.1.二目10- 9450. ?JJ0. 11S*1注:t: .l.uh. -1- .I.IJ-. -11: .I.UJ .下同2.2 调节作用的检验本研究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法对互依型自我构念在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 系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首先,将互依型自我构念和特质正念进行中心化处理; 其次,以生命意义感作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先放特质正念与互依型自我 构念两个变量,再放特质正念与互依型自我构念的交互项。数据结果表明(如表 2所示):特质正念显著正向预测生命

13、意义感(B = 0.345, p 0.001),互依型 自我构念显著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B = 0.123, p 0.01),并且特质正念与互 依型自我构念的交互项显著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B = 0.149, p 0.001),说 明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受到互依型自我构念的调节。综上所述,互依型自我构 念对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起调节作用,随着互依型自我构念水平越高, 特质正念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越强。余/仝怖弯I我枸氢的调卩驱电绘R活F:血出H碍Eontstrap 区间F:tLLOUlCH丄磺艰0,151ae. 195*+ 认泗58r Kl+*0. 1510. 248互依型自我构念0-12

14、32-S39+*0.0210. 117特辰正前互卿目彌意0- N93.W0*WU. 0020. 003注:0-05., *0-01., :WP如.g3. 讨论3.1 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性本研究证实了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 果一致,正念水平较高的个体,更注重对当下的感知,其更能接纳自我的优点与 缺点,更能够清晰的认识到且趋向于追求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反,正念 水平较低的个体自我接纳能力较差,对自我以及自身存在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 35。所以,正念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其生命意义感在这一追寻的过程中不断得 到增强。该结论与Frankl的生命意义理论中提到缺

15、乏存在的意义感会促使人在 生活中寻找意义是一致的32。正念与追求生命意义感的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呈负相关关系,它为积极意义的构建注入了灵活性,使个人能够在监管选项之间 进行选择,而不是受制于自动、直观或其他“快速”且看似不可控制的过程。如, 徐慰等学者对特质正念的调查研究发现,特质正念可以显著调节预测日常生活中 知觉压力对焦虑、疲劳、不适和总体消极情绪的影响15.16,特质正念水平高 的个体,他们对自身的体验(包括身体感受、想法、情绪等)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对发生的事情越抱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乐观的心态。因此,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 感呈正相关关系。3.2 互依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证明了互

16、依型自我构念在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间起显著的调节 作用,将互依型自我构念与特质正念分别分成高分组(高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 低分组(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作交互效应图。图 1 表示会导,互依型自我构 念会正向调节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关系的关系。具体表现为高互依型自我构念 水平的个体,其特质正念对生命意义感关系的预测力变大,低互依型自我构念水 平的个体,其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预测力比高互依型自我构念变化小。因为 互依型自我构念个体受到东方集体主义文化影响,普遍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帮 助和依赖19.33.34。所以高互依型自我构念的个体更加注重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对方

17、的感受,投入较多的积极关注,这样更能 去接纳别人和自己。个体对正念的感知,会受对他人以及自己的接纳能力的影响23。因此,当特质正念的感知越强时,高互依型自我构念个体其生命意义感越 强。而对于低互依型自我构念个体来说,他们不依靠与他人的关系界定自己,他 们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自身兴趣上35,故而会导致他们体验和接纳他人能力较低 使得个体对正念的感知较弱,特质正念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较小。图 1 互依型自我构念对特征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调节作用图3.3 研究意义与经验不足首先,本研究通过调节 model1 模型探互依型自我构念对特质正念与生命意 义感关系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说明了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

18、存在什么关系, 它们之间是何时更强或更弱。以及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结果说明了互依我型自 我构念会加强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对个体寻求生命 意义感提供实证支持和有益启示。第一,特质正念能显著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我 们可以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以冥想为核心的正念解压疗法和正念认知疗法等手 段20来提高个体的正念水平,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特定训练来提高个体的正念水 平,从而减少个体的愤怒、敌意、攻击性等消极情绪提高生命意义感15-17。其次,互依型自我构念能够增强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通过实现集体 目标和提高人们的集体主义感来显著提升个体的互依型自我构念水平,增强生命 意义感。此

19、外本研究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本研究主要是采用线上 和线下问卷调查法来收集被试数据,所有的数据结果都来自被试的主观报告,被 试在填问卷时可能会存在被试效应以及出现记忆的偏差。其次,本研究所选被试 均为在校大学生,但处于不同外部环境下的不同群体可能会对生命意义感这一变 量的理解存在较大出入及偏差,特别是中老年及临床上的群体。所以数据结论在 推广上需保持谨慎态度。再者,本研究的内容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由于专业方 向以及个人生活阅历上的差异,可能会让被试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特别是较低年 级的被试。4. 结 论 特质正念对生命意义感有显著直接预测作用。 特质正念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受到互依型自我

20、构念的调节。参考文献1徐凯文时代“空心病”解读J.陕西教育:综合版,2016,9(11):58-60.2徐凯文.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R.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 坛,2016.3 Steger, M. F., Frazier, P., Oishi, S., & Kaler, M. (2006). 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3(1), 80-93.4 陈艺华,叶一舵

21、,王丽馨,梁世钟,孙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 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6):423-426.5 甘雅琴.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无聊倾向性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D.南京师范大学,2019.6 郭晓坤.大学生孤独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态度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 范大学,2011.7 王秦飞.大学生正念、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及干预D.河南大 学,2019.8 Garland, Eric L, Farb, Norman A, Goldin, Philippe R,等.The Mindfulness-to-Meaning Theory: Extensi

22、ons,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at the Attentio n-Appraisal-Em otion Int erface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6(4):377-387.9 Kabat Zinn J.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 Contex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 Practice, 2003, 10(2): 144-15610 Grossman, P., Tiefenthaler-Gi

23、lmer, U., Raysz, A., & Kesper, U.(2007). Mindfulness training as an intervention for fibromyalgia: Evidence of postintervention and 3-years follow-up benefits in wellbeing.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76, 226-233.11 刘慧琴,吴希林,邓云龙.大学生特质正念与抑郁情绪:经验回避和冗思的 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26(03):565-569.12 徐慰

24、,王玉正,符仲芳.特质正念与控制点调节日常生活中知觉压力对消 极情绪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8, 41(03):749-754.13 徐慰,符仲芳,王玉正,王晓明,安媛媛.日常生活中压力对愤怒情绪的动 态影响:特质正念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3):485-488.14 于永伟,张艳红,熊猛,周守珍.被动关注社交网站与高中生抑郁的关系: 妒忌和正念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3):502-505+476.15 金玉熙.大学生“空心病”现象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9.16 吴玲现代性视角下中国青年“空心病”的诊断与治疗J.当代青年研 究,2

25、018(01):79-84.17 张益菡特质正念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共情的中介作用D.闽南 师范大学,2019.18 胡金凤,余祖伟,邬俊芳,邓琳双.大学生自我构念、自我监控与主观幸福 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02):292-295.19 邹璐,姜莉,张西超,胡婧,张红川.自我构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分 析:自我效能感和关系和谐的中介作用.心理行为研究,2014,12(1):107-11420 胡金凤,孙配贞,郑雪,何资桥.大学生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 尊与关系和谐的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8(03):314-321.21 胡卓.大学生自我构念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22 陈思佚,崔红,周仁来,等.正念主义觉知量表(MAAS)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2):148151.23 王辉,徐建平.Singelis的自我构念量表信度和结构效度测试J.第一 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11(01).24 刘思斯,甘怡群.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06):478-482.25 李爽,毕重增,黄丽. 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影响:关系型自 我构念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4, 37 (2): 400-40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