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内涵新解

收藏

编号:17020599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48.06K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2-11-19
10
积分
关 键 词:
信息 素养 内涵
资源描述:
|一、为何提信息素养|二、信息素养的渊源|三、信息素养是新解|四、信息素养的实现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公民的信息素养信息化人才与公民的信息素养|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能力评价指标国家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世界主要国家信息能力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美国、日本|第二层次的国家和地区:加拿大、新加坡、荷兰、英国、德国、新西兰、法国|第三层次:东欧为主的一些国家,得分在2050分之间,这些国家的信息能力相当于美国的3056|第四层次:拉丁美洲为主的一些国家,得分在1020分之间,这些国家的信息能力相当于美国的1525。|第五层次:亚洲一些国家,中国的信中国的信息能力很低,得分为息能力很低,得分为6.17,仅为美,仅为美国的国的8.6%,|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后殖民后殖民|2、从课程价值的角度看: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目标掌握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和技能培养信息素养培养信息素养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基本构造计算机基本构造计算机基本操作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科学(信息科学(S)信息技术(信息技术(T)信息社会(信息社会(S)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讲练结合技能操作技能操作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一、为何提信息素养一、为何提信息素养|二、信息素养的渊源二、信息素养的渊源|三、信息素养的新解三、信息素养的新解|四、信息素养的实现四、信息素养的实现|信息素养(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的提出概念的提出和对其的系统研始于和对其的系统研始于20世纪世纪70年代,随后,不年代,随后,不同国家(空间)的不同同国家(空间)的不同学者和研究团体(人)学者和研究团体(人),在不同时期(时间),在不同时期(时间),服务于不同需要(目的)服务于不同需要(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界定。1、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1974)Zurkowski,Paul G.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Washington D.C.: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1974.p.6 保罗泽考斯基的定义 在在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作方面得到方面得到良好训练良好训练的的人,方可称为具有信息人,方可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已经习素养的人;他们已经习得了使用得了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各种信息工具和和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和能力,和能力,以以形成信息方形成信息方案案来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保罗泽考斯基(1974)2、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的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在报告中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报告中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www.ala.org/acrl/nili/ilit1st.html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认素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识到何时何时需要信息,并需要信息,并具有具有检索检索、评价评价和和有效有效使用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必要信息的能力。”3、1992年Doyle(多伊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的定义:An information literate person is one who:recognizes that accur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ing;recognizes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formulates questions based on information needs;identifies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develops successful search strategies;access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computer-based and other technologies;evaluates information;organizes inform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integrates new information into an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uses information i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1.能认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是明智决能认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是明智决策的基础。策的基础。2.能识别信息需求。能识别信息需求。3.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阐明问题。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阐明问题。4.能确定潜在的信息来源。能确定潜在的信息来源。5.能形成成功的(信息)查询策略。能形成成功的(信息)查询策略。6.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技术访问信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技术访问信息源息源7.能评估信息。能评估信息。8.能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组织信息。能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组织信息。9.能将新信息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能将新信息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10.能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使用信息。4、美国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协会和教育通讯、美国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协会和教育通讯与教育技术协会在与教育技术协会在1998年的信息的力年的信息的力量:建设学习伙伴量:建设学习伙伴 中提出的概念:中提出的概念:A.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 1:The student who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ccesses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Standard 2:The student who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evaluates information critically and competently.Standard 3:The student who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uses information accurately and creatively.B.Independent LearningStandard 4:The student who is an independent learner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pursue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personal interests.Standard 5:The student who is an independent learner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appreciates literature and other creative expressions of information.Standard 6:The student who is an independent learner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strives for excellence in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knowledge generation.C.Social ResponsibilityStandard 7:The student who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o society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o a democratic society.Standard 8:The student who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o society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practices ethical behavior in regard to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Standard 9:The student who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o society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participates effectively in groups to pursue and generate information.A、信息素养:|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B、独立学习|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C、社会责任|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一、为何提信息素养一、为何提信息素养|二、信息素养的渊源二、信息素养的渊源|三、信息素养的新解三、信息素养的新解|四、信息素养的实现四、信息素养的实现1、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恰当地选择各种信息工具,主动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采集信息包括:检索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包括: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发布信息包括:表达信息、发表信息、表现信息、呈现信息|2、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该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确定信息问题或信息需求、选择信息策略,检索和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整合信息与构建问题的解答而成为信息作品,最后是评价和展示信息作品。|信息问题的解决不是信息的简单消费,而是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比较、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扩展、增殖的过程;信息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信息的简单再生产,而是新信息的生产与个体、社会信息重组的统一。|3、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交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学活动本身所进行的交流,其二是基于信息社会所涉及的交流的模式、内容、方法、途径、效率等多方面内容。|点到点与点到面、单向与双向、直接与间接、实时与非实时、纵向与横向、跨空间与跨文化等多元化交流|4、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信息文化的建构包含三层含义,其一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意识,其二是在信息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价值观,其三是在信息交流中形成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所遵循的法律法规。|5、从教育学的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信息时代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个体的人,身体、心理;作为社会的人,科学、人文、道德、技术、信息|信息处理是基础|问题解决是关键|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文化是导向|全面发展是目标|一、为何提信息素养一、为何提信息素养|二、信息素养的渊源二、信息素养的渊源|三、信息素养的新解三、信息素养的新解|四、信息素养的实现四、信息素养的实现|1、课程结构:中小学一体化设计|义务教育阶段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侧重普及层面的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性操作。|高中阶段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侧重信息技术文化视角的普及层面的内容,选修模块则涉及兼顾信息技术本体与文化两个视角的提高层面的内容。|2、课程内容:螺旋上升|有条件的地区开始从小学1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小学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衔接:前后衔接、螺旋上升的课程设置 校本尝试3、实施主体: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承担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的责任 学校是主渠道:信息技术必修课地位不可替代。家庭是重要场所:信息技术不断普及,课程内容要回归日常生活 妥善处理网吧问题:绿色网吧、绿色游戏|4、课程渠道:“信息技术必修课”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相辅相成|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可替代性|课程整合的未来发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素养内涵新解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7020599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