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汽车发展简史)

收藏

编号:1683850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22MB    格式:PPT    上传时间:2022-11-09
10
积分
关 键 词:
汽车 文化 发展 简史
资源描述:
单元二 汽车的发展简史汽车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漫长的一百多年,汽车的发展历史表明:汽车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第第1章章 世界汽车发展史世界汽车发展史n 汽车的起源汽车的起源n车,就是用轮子在地面上行驶的交通工具。车,就是用轮子在地面上行驶的交通工具。n汽车最早的发展首先要追溯车轮的发展。车轮汽车最早的发展首先要追溯车轮的发展。车轮的发展,是由滑动(移动)变为滚动的飞跃。的发展,是由滑动(移动)变为滚动的飞跃。n随着车轮的发明,逐渐开始出现用马来拉带轮子的车。世纪,四轮马车一度承担几乎所有的长途客运任务。1.1汽车的诞生汽车的诞生 n167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随着蒸汽驱动机械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开始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历史。n1769年法国人尼古拉斯古诺(N.J.Cugnot1725-1804)将蒸汽机装在板车上,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板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利用机器作为动力的车辆。(后来撞在石头墙上损坏了,被称为世界上第一起交通事故)1.1.第一辆蒸汽汽车第一辆蒸汽汽车 古诺的蒸汽汽车是古代交通运输(以人、畜或帆为动力)与近代交通运输(动力机械驱动)的分水岭,具有划时代意义。1.1.第一辆内燃机汽车 n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18441929)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功率为0.65kw汽油机的三轮车 n 德国另一名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也同时造出了一辆功率为0.83kw的用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汽车。n 1.2汽车的发展汽车的发展n 汽车外形的发展汽车外形的发展n1马车型汽车马车型汽车维洛牌(VELO)小客车(1894年)n 2箱型汽车箱型汽车这种车的车室部分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把这类车称为“箱型汽车”。n 3流线型汽车流线型汽车林肯和风牌轿车 4甲壳虫汽车甲壳虫汽车 n 1938年的大众甲壳虫汽车 n 新甲壳虫汽车 5船型汽车船型汽车n 整个造型很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6鱼型汽车鱼型汽车n 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也比较平顺,涡流阻力也较小。n 1965年的福特野马牌汽车 n鱼型汽车存在的缺点: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增加两倍,强度下降,产生结构上的缺陷。鱼型车还有一个潜在的重大缺点,就是对横向风的不稳定性。鱼型车发动机前置,车身重心相对前移,一般来讲横向风的风压中心和车身重心接近。但由于鱼型车的造型关系,在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力,使车轮附着力减小,从而抵挡不住横向风的吹袭,有发生偏离的危险。n针对鱼型车的这一缺点,人们想了许多方法加以克服,例如人们在鱼型车的尾部安上一只翘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升力,这便是“鱼型鸭尾”式车型。n 有“鸭尾形”尾翼的汽车7楔形汽车楔形汽车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已接近于理想的造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的发展n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是汽车上的重要装置,没有发动机汽车便无从谈起,因此发动机的发展对汽车的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n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气机,此后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n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n 1860年,法国人艾蒂安勒努瓦发明了一种内部燃烧的汽油发动机。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n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根据定压热功循环原理,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并取得了制造这种发动机的专利权。n20世纪初,德国wirght兄弟在飞机发动机上采用了将汽油连续喷入进气管的混合气制备方法,1952年德国戴姆勒奔驰300 L型赛车装用了博世(BOSCH)公司生产的第一台机械式汽油喷射发动机。n 1957年美国庞帝克斯公司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问世,并首次装于克莱斯勒豪华轿车和赛车上。n 电控燃油喷射汽油机 n 1957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活塞发动机.汽车底盘的发展汽车底盘的发展n 汽车底盘的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n n早期的汽车使用木制或铁制的车轮,汽车的悬架结构也不完善,再加上路面行驶条件不好,尽管汽车行驶速度不高,但还是颠簸得厉害。n1888年英国人邓禄普发明了橡胶轮胎.n1891年法国人潘赫和莱瓦索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结构型式,并设计了专用底盘。这一结构奠定了汽车传动的基本型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全世界广泛仿效。n 1904年气压制动系统开始采用,美国研制出防刺漏式轮胎,英国希思发明液压制动系统。制动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n 超低压轮胎问世,提高了汽车在松软路面行驶的性能。戴姆勒公司将液力耦合器用于汽车,改变了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n1984年林肯公司的“大陆”和“马克II”型轿车采用了可调整的空气悬架系统,成为美国市场上的一流轿车。n 1985年美国出产的豪华型轿车普遍采用了防抱死制动系统.n20世纪90年代,防抱死装置发展为电子控制,这样制动系统就更灵敏、更可靠。n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系统和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第2章 中国汽车发展史2.1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业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业n中国从1901年开始已有汽车进口。1901年12月,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z)将2辆汽车带入上海。进入中国的第一辆汽车 n 1928年,张学良在沈阳先后给民生工厂(前身为沈阳迫击炮厂)拨款80万元试制汽车。聘美国人迈尔斯(Myers)为总工程师。n于1931年5月试制成功第1辆,定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这是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他开辟了中国人自己制造汽车的先河。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可装载1.8吨货物,适于城镇使用。n 民生75型汽车2.2新中国汽车工业新中国汽车工业n1956年7月14日从一汽总装配线开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货汽车.n 南京汽车制造厂,仿制前苏联嘎斯51型2.5吨载货汽车于1958年开始试制生产命名为“跃进牌”.n上海汽车制造厂,1957年试制轻型越野车,后转产三轮汽车,19581969年共生产三轮汽车1.87万辆;在19581960年期间还试制过“凤凰牌”轿车,后来停产至1963年恢复轿车生产改称“上海牌”.n北京汽车制造厂,1958年起先后试制出“井岗山牌”轿车和“北京牌”轿车,后来按照中央军委要求安排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军用轻型越野汽车即“北京牌”越野车。井岗山牌轿车北京牌越野车 n济南汽车制造厂,1958年起先后试制出“黄河牌”越野汽车.1960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济南汽车制造厂(中国重汽的前身)黄河牌JN150型八吨载货车下线,该车由朱德委员长亲自命名并题词。“黄河”重型车的诞生,引得当时万人空巷 n 1969年9月,第二汽车制造厂,经过近6年的艰苦奋斗,1975年6月第一个基本车型EQ240两吨越野车 出厂。n 1983年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签署技术转让合同,引进总质量1640t的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n 2.3新中国的轿车工业 n80年代初,国内轿车工业几乎空白,1980年全国只生产轿车5418辆。1985年3月,上海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上海桑塔纳轿车。n 1990年2月,国家批准一汽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组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1996年建成投产,形成年产捷达、高尔夫轿车15万辆,奥迪中高级轿车3万辆和发动机18万台的能力。n 红旗轿车诞生于1958年,红旗轿车是我国惟一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民族轿车。n n奇瑞公司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拥有整车外形等十多项专利技术,2003年4月推出“奇瑞QQ”系列和“奇瑞东方之子”系列轿车。2002年,奇瑞轿车产销量双双突破5万辆,比上年同比增长78.11%,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4.4%,成功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成为行业内公认的车坛“黑马”。n目前中国大多数轿车生产都是以合资或购买生产许可证的方式进行的,大多数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奇瑞汽车的出现,为中国民族轿车工业的崛起吹响了号角。n n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n 吉利被评为“2005年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并获“中国民族工业特别贡献奖”,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吉利”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n2005年,吉利汽车在香港成功上市;吉利与马来西亚合作项目签约;吉利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项目签约;参加法兰克福车展、底特律车展等都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其自主开发的美人豹跑车,开创了国产跑车生产的历史。n n 2.4我国汽车工业的成绩与不足我国汽车工业的成绩与不足n1.成绩成绩n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品的品种与质量都有了提高,老产品解放、东风、黄河、跃进经过消化吸收和引进技术自行设计改造,产品全面更新换代,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产品构成趋向合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短,在重点引进的中型、轻型和微型车技术中铃木、大发微型车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斯太尔和东风重型车项目已建成投产;轿车及其零部件工业也有了实质性进展。形成了一汽、东风、重汽、南汽、上海、北京、天津、沈阳等八个主要汽车工业生产基地。n 2.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待解决的问题n 中国汽车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民族轿车工业仍处于起步状态。我国汽车工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重要环节基本上被外国公司所控制,有专家担心中国汽车企业有沦为跨国公司附庸的危险。2)汽车产业散乱局面还需进一步改进,目前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多达100多家,整过汽车工业竞争环境不充分,汽车项目盈利过于容易。3)汽车消费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汽车税费过高、不合理收费等现象较为严重,抑制汽车暴利、与国际惯例接轨、维护消费者权利等很多方面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2008年前三季度轿车市场分析年前三季度轿车市场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378.91万辆,同比增长10.1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15.57个百分点。在轿车主要品种中,1.6L及以下品种继续占据最大比重,共销售230.6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0.87%。其中1升排量1.6升系列销售212.28万辆,同比增长17.43%;排量1升系列需求降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减缓,共销售18.36万辆,同比下降0.91%,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减缓24.42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2.0升以上各系列轿车品种市场表现均不如上年同期,尤其是上年迅猛增长的3.0升以上大排量品种共销售9137辆,同比下降9.17%,相信随着新消费税的推出以及节能法规的逐步加严,企业将会更加关注小排量品种。从分国别轿车销售来看,日系车依旧稳居市场主导,共销售116.37万辆,同比增长21.52%,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71%。在日系车品种中,卡罗拉、雅阁和凯美瑞表现最为出色,分别销售12.27万辆、12.19万辆和10.93万辆,排名位居第四至第五位,前三季度,上述三个品牌共销售35.39万辆,占日系车销售总量的30.41%。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共销售95.80万辆,同比增长1.89%,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28%。其中排名前十位的自主品牌依次为:QQ、夏利、F3、福美来、自由舰、骏捷、吉利金刚、A520、旗云和威志。前三季度,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62.61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售总量的65.35%。以下依次为德系、美系、韩系、法系(意系车由于从2008年5月后便不再生产,且销量较小因此不再单独提及),分别销售77.98万辆、47.71万辆、26.84万辆、14.09万辆,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58%、12.59%、7.08%和3.72%,与上年同期相比,韩系车和德系车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从轿车生产企业来看,前三季度,销量排名前十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奇瑞、广州本田、北京现代、吉利和长安福特,分别销售38.28万辆、36.13万辆、30.24万辆、26.82万辆、22.45万辆、22.12万辆、20.79万辆、18.55万辆、16.73万辆和15.67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家企业排名未变,奇瑞排名有所下滑,北京现代取代神龙进入前十名,表现比较突出。前三季度,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47.7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5.39%。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工业产销形势简析年前三季度汽车工业产销形势简析 n据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分析,进入2008年,受国际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从前三季度汽车工业发展形势来看,基本上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尤其是进入三季度后,7月、8月连续两个月的产销下降使汽车增速出现放缓。截至9月底,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700万辆,分别达到731.31万辆和722.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35%和11.94%。总体而言,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工业产销形势大致呈现以下特点:n一、汽车产销增速由快转稳,三季度同比增幅回落加快。n二、乘用车市场需求总体保持平稳,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交叉型乘用车相对表现较为出色。1、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需求平稳回落,1.6L及以下品种依旧占半数以上市场份额。2、多功能乘用车(MPV)需求低迷态势有所加剧,1升排量1.6升系列同比保持快速增长。3、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三季度市场表现不如上半年,城市型SUV继续引领市场主流。4、交叉型乘用车市场表现明显好于上年,排量1升系列需求有所回升。n三、商用车市场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各主导产品需求增速较上半年均呈现不同程度减缓。1、货车市场需求大致保持稳定,重型货车和半挂牵引车需求增速高位回落。2、客车市场需求增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客车非完整车辆下降更为明显。n四、行业内主导企业优势犹在,上汽、一汽和东风销量均超百万2007政策盘点政策盘点 九大新政影响国内汽车界九大新政影响国内汽车界 九大新政影响国内汽车界从汽车产销到汽车生活被进一步规范今年汽车新政陆续出台,是历年来比较频繁的一年。在这些汽车新政中,既有关系到汽车进出口的、汽车产销的,也有关系到车主们的生活和出行的。每个新政的出台,都在业界引起热烈的反响。境外驾照可在国内通用实施时间:1月1日公安部发布的临时入境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规定,为生活在国内的,持有境外驾驶证的人员带来了方便。他们无需经过考试,只要接受适当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领取临时机动车驾驶许可证,即可在中国境内临时驾驶机动车。点评:新规方便了外国人在中国的出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实施时间:1月1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规定,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必须先取得汽车生产企业或经其授权的汽车总经销商授权,获得授权的经销商才能到工商部门备案。未获授权的汽车经销商今后将无法开具销售发票。点评:在品牌销售政策实施后,厂家对经销商的控制将更为严格,部分经销商甚至被强势厂家淘汰出局。n原油成品油经营权开放实施时间:1月1日商务部发布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宣布自1月1日起开放中国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权。上述两个办法实施后,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中国从事原油、成品油批发经营。点评:这是我国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第一次对民营企业、外企全面开放,既有利于接轨国际市场,也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为百姓带来实惠。汽车出口需要许可证实施时间:3月1日这是我国首次开始对汽车出口实施许可证制度。该制度实施后,国内700多家出口汽车企业获得了许可资格,但同时被剥夺出口资格的企业也超过了700家,占了去年出口企业总量的二分之一。点评:这一制度的实施虽然在业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但是大部分业内人士都表示,制度实施后,国内出口的汽车产品质量必将得到大幅提升,并且出口市场也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局面。从现在统计到的汽车出口状况看,效果确实如此。报废车牌号可继续使用实施时间:7月1日这一规定来自公安部正式公布的服务群众十六项措施。该措施规定,机动车报废后,机动车所有人可以按规定在原机动车报废6个月内,通过申请手续,继续在新车上使用原车牌号码。超过6个月未提出继续使用号牌号码申请的,车辆管理所收回该机动车号牌并重新启用,供群众公开选取。点评:这一规定确实为不少车主带来了方便,而实践也证实了这一规定对行政部门规范车辆管理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n考驾照增加实际路考实施时间:4月1日由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指出,除交规、桩考、路考外,新增了实际路面驾驶技能考核,其中,还将随机抽考20的申领者参加夜间行驶考核。此后,学员既要能在马路车流中变更车道、靠边停车、超车、会车,还要能安全通过路口、公共汽车站等车辆会集、行人集中的地区。点评:随着汽车进入生活,国内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提高驾照考试门槛,对行车规范和减少交通事故有着积极的意义。交强险费率与交通事故挂钩实施时间:7月1日中国保监会会同公安部制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浮动暂行办法规定,交强险费率与道路交通事故挂钩,以被保险机动车上一年度已赔付的交强险责任事故赔案为根据:上两个年度未发生有责任交通事故的,费率下浮比例为20,上三个及三个以上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的,下浮为30。上一个年度未发生有责任交通事故的,下浮10;但上一个年度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的,费率上浮10。上一个年度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上浮30。点评:这一规定在交强险和交通事故之间建立了一种“奖惩制度”,目的在于利用经济手段,合理规范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n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规则确定实施时间:11月1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明确了新能源车生产必须经过审批才能上马的规定。这一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车的概念(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并对企业上马新能源车项目设定了15道“准生”门槛。点评:这是我国首个对新能源车的生产准入进行规范的规则。该规则使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有章可循,对目前良莠不齐的新能源车投资项目也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新车船税出台实施时间:1月1日新车船税规定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载客汽车的年税额在60元至660元之间,具体缴税标准由各地另行确定。从事交强险的保险机构可负责代收代缴新车船税。点评:多年来,我国车船使用税征管难度一直较大,该条例的出台使该领域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此后,包括私家车在内的各种车辆的具体缴税标准,在各地的另行规定下有了更为统一的规定可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汽车文化(汽车发展简史)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6838506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