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识仁波切传上师瑜珈法

上传人:dja****22 文档编号:16016368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多识仁波切传上师瑜珈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多识仁波切传上师瑜珈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多识仁波切传上师瑜珈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多识仁波切传上师瑜珈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识仁波切传上师瑜珈法(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兜率上师瑜伽导修多识仁波切 讲授(喜饶嘉措按:此导修乃依据多识仁波切于广州等地两次传授本法内容整理编辑而成,大部分内容保持了现场的口语,少数地方做了编辑和调整.同时感谢禅喜等数位同修的录音整理。)目录:导言观修前的准备皈依发心迎请圣众七支供养观修“缘悲颂”三昧耶灌顶加持身心法结行回向备注附录导言上师瑜珈是藏传佛教密法里面的一个核心密法。过去本来都是密传的,是不公开传的。一般根基不够的话是不传的,这个上师法是宗喀巴耳传密法里面的。一般在藏传佛教的寺院中听这个法也比较难,一般不给这个传承,因为这是高层次的法门。如果修好了话,可以不修别的本尊,专门学这个就行了。这个里面有成佛之道,而且内含格鲁大手印

2、,结合这个可以修格鲁大手印。有些人知道大手印只是嘎举派中存在,从来没有听说过格鲁巴有大手印.是的,格鲁巴大手印是个秘密的教法。在四世班禅之前,都是耳传的、不写文字的,后来,四世班禅第一次把这个耳传的教授笔之于书。到现在有这个传承的不太多了,大概也就是那么几家,没有很多家传承。因为他是属于密法,对根基不够的一般人不轻传。萨班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我们藏地很多密法上的成就,都是来自于上师法,很多有名的都是上师法成就.上师法修得好,其它的可以不修,可以以一法来代万法,各种法门都包括在这里头,所以是非常殊胜的。后来四世班禅写出了著名的上师供,那是非常有名的。不但它的内容非常广,而且在藏文当中文字也是第一流

3、的,是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写的。因为它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美。译为汉语以后,就没办法保持原样了。对修法者来说,有二种情况:有时间的人可以观修上师供,每天观一次,这非常好;但对于时间不多的人,就可以修持今天所传的这个仪轨,可以用这个来观,而且每天可以观修四座,非常容易,大概有个一二十分钟就够了。这个仪轨虽然比较简略,但是内容和上师供是一样的。无论修哪个仪轨,最主要是观修,意念要集中,念每个字的时候都要一字一句了解相应的意思,这个才是真正的念,不然的话嘴里念过去了,不知道它的内容是什么,究竟说的什么,这个没有多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读懂它的内容是什么。一切供养包括在这个上师法里面。其它的经可以不念,就

4、专门修这个,特别要生起非常虔诚的信心,思想一定要集中。这个上师颂,是无字经(变幻经函)里传下来的,所以非常灵验,有各种用法。单单是念这个上师颂(穆则玛),就有很多神奇的效应。藏文中专门有解说它的用法的事业法-如何修这个穆则玛,如何用它来做事等等。比如说治病、求雨、挡冰雹,或者是降魔等各种各样的法术。有专门解说这样修法的经典。虽然穆则玛只有四五句,但实际上效用非常灵验和不可思议。现在我们修法的人觉得好象多念一些,多修一些比较好,但这样不一定好。不要今天修这一个,明天修那一个。修来修去什么也修不好,这是思想不专一.要专一地修,得成就最殊胜的法门就是专一。哪怕就念六字真言也好,你念上个上亿的六字真言

5、,殊胜成就就会出现了。有的人每天就念一二百遍六字真言,这个念念是可以,但是出成就的话是不够的。我们藏区有的人一生念六字真言三个亿.这个是非常少见的。如果不是专修的话,三个亿大概得念个将近五十多年才能完成,即使一天念五万,可能也要七八年的功夫才能完成一个亿。大家念六字真言也好,念其他经咒也好,都可以.我知道有一个老年人,他念金刚经,白天晚上都念金刚经,这是我小的时候亲自见到的。他原来是个猎户,后来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忏悔了。他见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受到了很大的教训,赶紧把这个打猎用的枪支处理掉以后,就发誓以后念金刚经。金刚经他念到舌头都变成黑色的。因为念经时间久了,舌头就会变色,变了色的舌头即

6、使在火化以后也烧不烂。藏传佛教有三不烂的说法:眼睛烧不烂,舌头烧不烂,心烧不烂。这个属于舍利子成就。我亲自见这个念金刚经的老年人,大概是十几岁吧.死了以后超度的时候把我也请过去了,超度的时候有很多人到他家里去。火化的时候,好象是春天,大概三月份的时候,天气很晴朗,一点云彩也没有.当时火化的烟起来的时候,满天的彩虹。彩虹又都变成一个一个的圆圈。很多人都看见了。这个老年人就是一辈子念金刚经。所以说,无论什么经,不要念上一遍二遍就开始更换,这样不会有成就,要想出成就,你必须专一修持。即使念心经也是一样的。你不要看心经是那么短。心经是一切佛法的核心,是般若经的核心,短短0多个字,把般若经的内容全部包括

7、了。如果每天念上几百遍,你念上很多年以后,就会有成就了。问题就是我们不得法,修不起来。而且是没意乐修。就是随随便便念一念,随随便便地修,这样没用的,一定要下很大的功夫.你就念一种,修一种,就会出成就.印度的那些大成就师,都是修一个。在藏传佛教中,我们的上师们多次说到,灌的顶多,接受的法脉多,学的也多,本尊也多,到头来一个也修不成。是什么原因?思想不专。印度修成就的人,都是一法一直到成就他才罢休,不得成就他是不罢休的。密宗的成就可以看得见的,不象显宗那样慢。成佛要三个无量劫。密宗的殊胜好处就是快速成佛,快速出成就。但是快速成佛,快速出成就,首先信心要虔诚,再就是戒律非常严格,必须要守戒。这些法门

8、都是清净的法门。从释迦牟尼一直传下来的法门,有的是从文殊传下来的,有的是从弥勒传下来的,都不是随便创造的。而藏传佛教里面各教派都有上师法,各教派的上师法都不同,各有各的传承。但是不论哪一个教派,上师法都是第一法,这个是没有疑问的.在密法里上师法是第一法,不修上师法的话,其它的法都不能修成就。所以在宁玛派中,莲华生大师的心咒首先要完成百万乃至千万,然后再给你传后面的法,就是为了让你得到这个加持。上师瑜珈的瑜珈是什么意思呢?瑜珈就是和自己的心相应的意思,也就是说上师和自己的心融为一体。这样一种法,就叫做上师瑜珈。上师是三宝里面最尊贵的,为什么尊贵呢?佛教里面进入佛门必须要皈依三宝,不皈依三宝,就不

9、是佛教弟子,三宝合而为一就是上师。在汉传佛教里面,不是象藏传佛教那样重视,这可能有他的原因.他们认为佛陀是最大的,上师是一个人,他们瞧不起。实际上正好错了。佛陀是最大的,但是我们没有这个因缘来见到佛,也没有因缘听到佛来传法.那么佛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圆寂了以后,就是一代一代通过人传下来的法,就叫做法脉。法的源头是释迦牟尼也就是佛陀,法的脉就是一代一代的三宝皈依弟子、佛的弟子传下来的法,所以藏传佛教里面讲,没有上师之前,你不要说懂得佛教,你连佛这个名字都无从得知。因此,上师是最殊胜的,对自己而言,上师就是佛,所以把上师放在三宝之首.在皈依颂里面,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的。

10、上师作为佛的继承者,佛法的传播者,佛法的修证者,他就是三宝。佛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乐空不二”法里面有一句话,在上师仪轨里面说:“您是上师,您是本尊,您也是护法.”上师就是佛、本尊、护法合为一体的。所以这个上师法是非常殊胜的,在菩提道次广论里面,亲近上师是入法之门。进入修法时,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上师,这个上师来把你引入佛教当中去,所以是入法之门。没有上师,就进不了佛法之门。因此,在佛教里面,在修证佛法中,没有比上师更重要的。我们很多人对于上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佛更重要。是的,佛更重要,但是我们看不到佛,听不到佛给我们说法。最重要的是,能够听到佛的声音,能够知道佛的精神,这就是最好的上师。

11、因此,在藏传佛教里,上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如佛之尊。在皈依上师的资粮田里面,田的最中间,就是代表上师之祖,主要的上师。一般都是自己教派的创始人,比如我们格鲁派,就是宗喀巴上师,是我们一切上师法脉传承之首。各教派都有自己的创始人,比如宁玛派是莲华生大师,噶举派是玛尔巴大师,萨迦派是萨迦五祖等,来作为自己的上师。我们的上师主要是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是集文殊、观音、金刚手为一体的佛的化身.自己传法的上师虽然不是宗喀巴,但是观想的时候,应该看成是宗喀巴大师的一个化身,或者当作宗喀巴化现出来的一个人,来度引自己,教化自己。我们观想时,直接不是观想自己的上师,而是把上师看作是宗喀巴大师无数化身当中的一个化

12、身,因此,要观想的对象是宗喀巴大师,而不是自己的上师。这样观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很多人的修行阶位不到那个层次时,一般不观想现实中的上师,原因是什么?在人们的心目中,觉得上师不可能清净,觉得上师是一个普通的人,这种世俗的心理很难消除,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观想自己的直接上师.不观有好处,观了以后反而自己的心里面有障碍。作为上师要具备很多条件。第一是他的德行,这是最主要的,作为佛教的上师,第一个要具备慈悲、德行、益众心。第二个是智慧,学问等等,这是主要的.没有学问的话,他没有资格作上师。第三个是传承,佛教就象戒脉一样,僧人的戒就是从释迦牟尼一直传下来的,到现在,僧人的戒律都是有戒脉的。据弘一法师讲,

13、汉地没有比丘戒了。现在不是汉地有很多比丘吗?但是,据弘一法师讲,明朝以后,汉地的僧戒已经断了,没有了,正式的传承已经没有了。原因是什么呢?光有仪式不行,这必须是一代一代传下来,而且传的这个人,不能在戒行上有任何损坏,否则就不能传戒。比如说一个僧人的比丘戒里面,起码的杀盗淫妄,这是作为比丘最主要的根本戒。如果这个戒在他的身上不存在,坏了以后,那他就根本没有资格来当上师.所以传戒的人,必须是一个戒行清净的人,他可以没有修证,可以没有学问,传戒的人不一定要求他有学问,但是他有戒脉,传下来的戒他守持得很好的话,他就有资格给别人传戒.但是,即使你修证很好、学问很好,如果没有戒脉,你就没有资格来传戒,这些

14、是非常严格的.戒与戒脉、法与法脉.不能随便拿上一个本子来就讲,也不能骗人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佛法的根本在于上师,对于这个问题,在认识上必须要达到一个非常殊胜的高度。萨迦五祖中的萨迦班智达,他的上师就是他的叔叔-萨迦扎巴坚赞。萨迦班智达一两岁时,就能在地上写梵文。后来他的母亲每天都见这个孩子在地上写着很整齐的东西,不知道写的什么.就去请他的叔叔萨迦扎巴坚赞来看,结果他叔叔一看,写的是梵文。当他才两三岁时,他叔叔就对他母亲说:“这个孩子给我,你不能留,我来教育他。”后来他的叔叔就一直带在身边,养育他长大.一直培养他,教他文化。萨班一直在他叔叔身边,灌顶传承都学了。后来,萨迦班智达觉得自己没有任何成

15、就,虽然他学了很多法,得了很多灌顶,但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修证成就,同普通人一样,他的菩提心都生不起来。最后他对叔叔说:“怎么回事?我跟了你多少年,你的法脉几乎我都传承下来了。但是我现在思想一点也不变,我的思想同世俗人一模一样,菩提心也生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他的叔叔说:“你对你的上师发心不够。”“我把你当叔叔对待,在你的身旁。你从小教育我,你是我的亲人,我怎么对待不够?”他的叔叔说:“你只是把我当做叔叔来对待,你没有把我当做佛来对待!问题就在这里。”当他的叔叔点明以后,他就开始忏悔过去的这个认识。后来有一次他的叔叔生病了,他在病榻前,昼夜守护,端屎端尿,一直非常孝顺.这样伺候了一段时间,忽然有

16、一天,他觉得与以前不同了,感觉到了变化,神通也产生了,很多觉受也产生了,思想突然变了,菩提心也突然生起来了.所以,萨迦班智达就说:“这法那法,都不如上师法。”一切法里,上师法是非常重要的.宗喀巴有几个传承,特别是心传这个部分是他最主要的弟子克珠杰(备注一)传下来的.给克珠杰传法的时候是怎么传的呢?白天给大家传法,大家散了以后,晚上克珠杰单独去他住的房间,把门从里面关上,不让任何人进来,连侍者都不能进。点着灯,在灯下给克珠杰传了很多的法,其中之一就是上师法.克珠杰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本身是一个智慧非常高的弟子。他原来是萨迦派的一个学者,他在十五六岁时,已经成为藏地非常有名的一个辩论家。当时藏地有

17、一个有名的学者叫博东乔列南杰(备注二),他的著作最多,他有多少著作呢?这样厚的本子,有一百四十二本。活了七十六岁,写了那么多的书,这是我们藏地著作最多的一个人。他又称博东巴,当时非常有名。他批驳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论,量理宝藏论是萨迦班智达关于因明论里的一些观点,他认为是错的,他把宝藏论批得体无完肤,并说从此你们不要再讲宝藏论,他还说:“藏地如果谁能和我辩论的话,请他来和我见面。后来十六岁的克珠杰就去同他辩论,当时博东仁波切在很高的宝座上讲话,下面上千的高僧学者都是他的弟子,在他的下面坐着。克珠杰直接就到他的宝座前面去了,当时他只是一个很年轻的孩子,博东仁波切就很瞧不起他,问:“你是谁?“我是

18、克珠杰。”“你干什么来了?”“听说你要批宝藏论,我今天就来和你辩论。” 博东乔列南杰很瞧不起他,捋着胡子说:“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你去那边坐着。”一付很高傲的样子。当时克珠杰就站在那里同他辩论开来,他问了几个问题,博东乔列南杰也答不上来,非常尴尬,在那么多弟子面前,他被克珠杰批得无言以对,面子上很下不来,最后他急得没办法,就拔自己的胡子,结果把很多胡子都拔掉了.以后我们就有一个笑话,在辩论当中如果答不上来,就说:“拔你的胡子吧!”后来克珠杰听到宗喀巴的名声很大,在前藏传法,就专门去辩论去了.他听说青海来了一个学者,很有名,弟子很多,名叫宗喀巴。心里面也瞧不起,就专门从萨迦跑到这里来辩论。走到

19、快接近拉萨时,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出现了一轮太阳,太阳周围有三十二把发光的剑,象轮子一样旋转着,中间是一轮太阳。他做了这个梦后,第二天醒来后想,今天这个不好辩论了,看来这个宗喀巴不是一般的人,我恐怕辩不赢他了。然后他就去见宗喀巴,传说当时宗喀巴在一个小山洞里坐着,前面有一个桌子,放了一部经在那里看。克珠杰进去以后,也不磕头,很不敬地坐在旁边,正准备提问题时,宗喀巴说:“你等一等,我要出去一下,回来再和你谈。”然后宗喀巴就从经上跨过去出去了。因为山洞的空间很小,没有路,克珠杰在前面也不起来,宗喀巴就从桌子上的经典上跨过去.当时克珠杰心里就想:“这个人,怎么从经上过去了?踩着经典过去了?这个人

20、不是个正规僧人.他心里就这样想。宗喀巴出去以后,克珠杰就想,这个人看的是什么经典?他就想偷偷也看一下。翻开时经上一个字也没有,他赶快翻着看,都是白纸,没有一个字,他赶快又放下来.这时候宗喀巴回来了.宗喀巴从经上又跨过来,坐在自己座位上,把经打开。他从旁边一看,经上全部是文字。这样一来他当时立即生起了敬仰的心,当即就向他求法。辩也没有辩,直接就求法了,成了宗喀巴的弟子.上师法里的其中一部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传的.现在我碰到很多人,一说就说四皈依,这个可能大概是有一个传承吧,每一个人都说四皈依,说我念了多少曼扎,皈依颂多少万遍,当然虽然心法非常重要,数字也非常重要,但不是光凑够数字的问题,那么这个

21、四皈依,四加行指的是什么呢?四加行里最主要的还是上师法。在宁玛派里就是念莲华生的名咒一百万遍,四加行里面的上师法是第一,下来是皈依颂,下来是曼扎,曼扎是积福的,是供养三宝的供养法。把自身、宇宙全部供养给佛,这就是曼扎的意思。这是积福的。还有一个就是百字明,这是洗罪孽的。洗除自己的障碍,自己的罪孽。在上师法里把这些都容纳到里面来,修这个法就可以代替四加行.在上师法里,供养法、洗罪法,全部都包括了。所以修上师瑜珈,不需要修其他的四加行。这一个就可以代替其他所有的法.在七支供里,所有四加行的内容,全部都有了,修好了可以代替那些加行。不仅仅是加行,最高成就也包含在里面。在里面也包含着大手印,空性的法就

22、是大手印。除加行之外,连大手印、慈悲心这些都包含在里面了,所有显宗和密宗的法都包含在里面,这是第一.第二个,现在很多的人念很多的经,这个经那个经,有些人说,我灌了顶了,要念咒。那么好,你们灌了几个顶的念几个咒,那么我们灌了上万个顶的怎么念啊?根本就是念不了的。灌顶就是一个传承,并不是你有了灌顶了就可以念。真正的灌顶就是传法,把这个法传了以后,传的法多了以后,修的只有一个最主要的,多了不可能修好。只有专才能精,只有精才能深,抓住一个法能够修下去,就可以得成就。很多人由于世俗的心理,好象佛都有大小。画的佛像,上面是上师,下面是四部的本尊,再下面是佛,再下面是菩萨,再下面是罗汉,再下面是空行,再下面

23、是护法,十一个层次。这是因为画的时候只能那样画,观想的时候也只能那样观想。但实际上,佛、本尊,他有三平等.三平等是什么?一切佛成佛的条件都是同样的,成佛的福慧资粮平等,是同等条件下才能成佛的。第二个,佛的法身平等,就是说,佛的智慧、慈悲、能量都是平等的。佛里面没有高低,没有世俗概念里的皇帝最大,下面宰相将军,不是这样排的。佛的层次上都是平等的,没有能量大小、慈悲大小、智慧大小,没有这个说法.佛的法身平等,佛都是一样的。第三个是,事业平等,对每一个佛来说,度化众生、利益众生,是佛的事业.各个佛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个特殊一些,这是事业平等。这就是三平等.所以我们修法的时候,不要挑挑拣拣,这个佛可能好

24、一些,这个佛不好,不能这样判断,只能有个适应和不适应,有没有传承的问题。所以当佛教理论学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明白,空性是平等的,佛性是平等的.那么观世音为什么是慈悲的代表呢,文殊为什么是智慧的代表呢?他在度化众生的某方面特点要殊胜一些,佛的法身分解开来,当他用慈悲来度化众生时,佛化身为观世音;用智慧来度化众生时,化身为文殊菩萨;用能量、神通来度化众生时,化身为手金刚。实际上,佛性是一个,把这个道理要搞懂。不要看待佛的时候,这个这方面好,那个那方面好,这只是我们世俗心理的反应,佛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修这个法那个法,最后学法的目的,就和学知识一样,在开始的时候要展开,什么都学.最后把这些都归纳到一起,

25、学者达到这个层次时,他的学问才有了心得。学了很多东西,把知识分类、归纳,最后悟出了一些心得,这就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修法也是一样,从学佛的三藏经典,从那么庞大的经典中,把它总结出来,归纳总结,最后提出佛教的精神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大慈大悲、智慧、利益众生的心,就是这三条是佛教最根本的东西,佛教的精华。离开这三条,就不是佛教。大慈大悲、利益众生、性空智慧,从一开始修的,就是大慈大悲、性空智慧、利众的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利益众生的成佛心.什么是菩提心?就是空性,悟到空性,这是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大慈大悲,利益众生的心。把佛教总的精神掌握了以后,不需要修那么多的法,修一法就可以了。这个一法是什

26、么?就是上师法。如果把这个修好了,一个上师颂,就代替一切咒语。比如无缘大悲颂的颂词,你学会了以后,天天念这个,所有的密法都包括在这几句经里面了,不需要念更多的东西。念得多会头晕。念的不在多少,根本问题在于你的思想上要解决问题,思想上的症结要解开,治自己思想上的世俗的病,也就是我们说的所知障、烦恼障两个障碍。小乘佛教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不要干坏事。小乘佛教的精神就是这个,不要干坏事。自己修好自己的戒行,不要害人。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就代表了小乘佛教。大乘佛教说,不干坏事不等于就是干好事,还得要积极地干好事。不但不能干坏事,还得要积极地干好事,利益众生,这就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利益众生需要慈悲、需要

27、智慧,这个方面是自己要修的,光靠空想是不行的。要有慈悲心、要有智慧,成佛是最高目标.成佛不是为了自己成佛,而是为了更多的利益众生才要求成佛,只有到佛的境界,才能度化无量众生。不然的话,虽然我们的心里面有利益众生的心,但是做不到。我们的智慧做不到,我们的能量达不到,我们的慈悲心达不到。所以必须要成佛,修法就是为了要成佛,修佛的条件是利益众生,成佛的目的也是为了利益众生。这个不能脱节。这是其一。第二,佛教里面修的通常有两个净土,阿弥陀佛的净土,就是汉传佛教的净土宗主修的净土.念阿弥陀佛的经,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在没有成佛之前,自己能够转生到极乐世界,这就是修净土的目的。第二个净土是什么?弥勒净土。就

28、是我们今天讲的弥勒净土。修上师瑜珈,不是指所有的上师瑜珈,而是宗喀巴的上师瑜珈,我今天讲的就是弥勒净土法。念宗喀巴的名号、念宗喀巴的颂,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不会堕地狱。我们最后如果修得不到位的话,我们可以往生喜足天弥勒的净土。去到弥勒净土以后,继续以宗喀巴大师为师,来学法、修行,一直到成佛.这就是弥勒净土法。第三,修这个法简单易行。现在的人很忙,都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修法。为什么今天要传这个上师瑜珈呢?这个很简单,只有一两页纸,一般半个小时就可以修完,甚至十几分钟就能修完。不需要多占时间,这是一个方便法门。如果要观乐空不二仪轨的话,用的时间比较长,念颂的比较多。而这个念颂比较少,修起来方便,每天随

29、时随地可以修。上师颂随时随地可以念,而上师颂的成就,非常不可思议。有两部经典是专门讲宗喀巴大师无缘大悲颂的成就的,我们藏族有很多人念了上师颂后得到很多成就。比如消除蝗虫,还有祈雨等等,有很多神奇的现象出现,用上师颂来求雨,上师颂来防冰雹,上师颂来灭蝗,上师颂来消除传染病,这都是念上师颂的成就。这里我给你们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我们天堂寺的一个格西,他在五八年前去世了,叫华里马格林(音译),他的脸上皮肤比较黑,大家管他叫华里的黑格西。他从小在那里学经取得了格西学位以后,寺院让他来讲经、带徒弟,他一概拒绝。他不带徒弟,他要修法,修的什么呢?就是修的宗喀巴的上师颂。后来他画了宗喀巴师徒三人的像,一个小小

30、的唐卡,画好以后拿去给六世贡唐大师开光,然后拿回来挂在自己住的房子的墙上,在这个面前供曼扎、磕长头,观想宗喀巴大师,修这个上师瑜珈。修了多年以后,他可以直接同宗喀巴谈话,达到这个程度。别人到他家里去,若是随便去见他,他有时候就不理睬。别人坐在那里,他却看着唐卡,在那里说话。有时其他人也好象看到唐卡上宗喀巴大师的嘴在动,就修到了这个程度。后来有一次,他回去他的家乡,当地有一户汉族人家,有一个老太婆耳朵聋了二十多年,听到这个格西来了,就让她去看.当地人只是听说拉卜楞寺的一个格西来了,也不知道他有什么成就,请他加持一下。他开始说,“我没有什么法,我不知道怎么加持.”最后大家就求,求了以后,他说,“那

31、好吧,就试一试。”取了一碗清水,他含到嘴里以后,就吹到老太婆的耳朵里,然后说,“再也没有别的加持法。”当天晚上,老太婆的耳朵就好了,能听见声音了.第二天就拉了一匹马给他送去,说你的加持很灵啊,耳朵好了,能听见声音了。他念了上师颂之后把水含在嘴里然后吹到老太婆的耳朵里,就这样把耳朵治好了,这是一个奇迹。他的那个唐卡也很神奇。他的老家是天堂寺的,五八年时他到天堂寺来,就把这个唐卡放到他的拉章(备注三)里面。五八年时,整个寺院被破坏了,经典也烧掉了,佛像也被砸掉了,天堂寺整个被夷为平地了。一个三百多僧人的古老寺院,什么也没有剩下。破坏得光光的,什么也没有了。但是非常奇怪,九五年贡唐大师在桑科草原上灌

32、顶的时候,得到了这个唐卡.怎么得到的?在灌顶休息时,他的侍者送来了一幅唐卡,说有两个穿着皮袄的藏民,要把这个唐卡送给佛爷。贡唐大师把这个唐卡打开一看,就惊呆了:“这个唐卡不是天堂寺原来那个格西的吗?你从哪里得来的?侍者说,“是两个藏民送来的。贡唐大师立即吩咐:“你赶快去找那两个人.”结果没有找到那两个人。这个唐卡现在一直保存在贡唐大师的拉章里头.第二个故事,是在青海海南州这个地方,九十年代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蝗灾,把草原上的草都吃光了.好几年都如此,完全没有办法,军区派直升机洒灭煌的药,年年打,打了之后,上面那层死掉了,下面又出来了,年年如此。打完以后翻开来看,一直深到最下部,都还有蝗虫,结果就没

33、有办法。后来来了一个僧人,他是五八年寺院被破坏了以后就还俗回了家的,在这个大队里。他回来以后也不去别处,秘密地在修上师颂。此时这个僧人出来说话了:“你们如果听我的话,我可以治这个蝗虫.”“那好啊,你有什么办法?”“你们大家的家里,都收一些糌巴和面,大家都拿一些出来.”“这个好办.”然后用糌巴和面把整个大队的周边都围上,每个家庭的每个人都提一桶水到田边,然后这个还俗了的僧人就朝每桶水里都吹一口气,说:“现在你们去把这个水洒到草原上.”几天之后,蝗虫一个也没有了,翻开下面来看,底下也没有。那个地方本来五八年以后,很多年轻人都不相信佛法,都说佛教是迷信,年轻人们受了宣传的影响,根本不相信。这件事情之

34、后,大家又恢复了信仰。从此以后,大家都开始念上师颂。这仅仅是两件事情,这样的例子很多.修上师颂是非常殊胜的,今天就给大家传上师颂.观修前的准备观修之前,最好有一尊宗喀巴大师的佛像,或者有一幅唐卡,大小均可。我们可以在佛坛供上,或者加供一幅资粮田。前面放置各种供品,供品不在于多少,一朵花也可以,一柱香,或者一盏灯。灯不一定非要酥油灯,现在的电灯也很好。酥油灯并不是贡献酥油,而是贡献光明,灯代表光明。电灯的光还很亮,房子里又干净,没有烟.所以贡唐大师也提倡电灯,他经常讲现在可以点电灯,贡唐塔里面就全部是电灯。还有食品、点心啊、净水啊这些,献净水的时候一定要很整齐的。敬水的时候不能太满,也不能太浅.

35、香不能用卫生香这一类,这个不能供,卫生香是熏臭气的,里面有很不好的味道,有杀菌的化学物质,在佛前是不能点的。其余的香都是清净的,都是可以点的。虽然塑料花也可以,但最好是鲜花,鲜花里面要没有臭味的,这个要注意,花的味道一定要正,臭花虽然看着好看,但有臭味不能献,献花一定要香花。按照七支供来供养,观修曼扎.有的话,可以供养;没有的话,观想也可以代替.你坐在佛坛前面,那个垫子应该是前低后高的,这样坐起来,腰就能挺直。当然坐姿不是主要的,坐姿是初学的人才要求的.或者坐在椅子上也可以,甚至病人的话,躺着也可以。没有一定的姿势,最主要的,是能够思想集中。坐下以后就盘腿,一般叫做毗卢七法(见备注四),就是毗

36、卢佛的坐法。可以单盘或双盘,也可以随便地自由盘腿。要求肩膀与膝盖的宽度是相等的,主要是坐稳,腰板要直,身直脉直,里面的中脉就会直。头稍低一些,这样颈椎就会拉直,不然的话,颈椎是弯曲的。眼睛一般不要闭,闭的话容易昏沉,稍微有一丝光,看着鼻尖,自己看自己的鼻尖,因为眼睛闭着容易昏沉、容易睡觉。双手右上左下,放在脐前。两个大姆指顶在一起,拇指与食指间应有一个空隙,不要粘在一起,开了以后这里有空气流通,不容易嗑睡。不然的话,就容易打嗑睡。舌尖顶上颚,上颚在牙齿的后面,这可以产生唾液.当入定以后,有时牙关会僵硬着,有可能产生痉挛.当产生痉挛时,不至于把舌头咬坏,所以舌尖不要放在牙缝里面,一开始就要把舌头

37、收起来。然后修九转息,现在翻译为九节佛风之类的,其实不是什么九节佛风,这种翻译是非常别扭的。不能叫做九节佛风,九节佛风是什么意思?我不懂。应该叫九转息,什么叫九转息?为了让思想静下来,排除腹腔内的浊气,把它排除去。有观想中脉和不观想中脉两种。如果观想中脉的话,自己的中脉从这个下部开始,弯着上去,笔直到头顶,粗细犹如毛笔杆般.左右脉,从鼻孔上去,顺着中脉的两边下来,一直到下部.它的粗细是中脉的三分之一左右。正式的生理中脉,不是这样的,它在中枢神经,但是我们观想的时候,必须是在身体的正中心直指下去。观修的时候,首先从右鼻孔吸气,一直吸到右脉的下端,然后停,就停在右脉的下端。左右脉,两个脉要通,衔接

38、起来,开始的观想时,左右脉衔接起来。吸到下面,呼出的时候,从左面呼出来,一直从左鼻孔呼出去。这样做三次。右面进,左面出,三次。然后左面进,右面出,左面吸右面呼,这样三次.第三,这个两边做完后,两面吸。在观想时,把左右脉通到中脉里,通到中脉的下端,两个左右脉吸下去,从中脉这里出去,送的时候从鼻孔里送出去。从头上的中脉里送出去。这样各三次.就叫九转息,转的意思就是吸进去,从右边吸左边出;然后从左边吸右边出;然后左右两边吸,从中间出,各循环三遍。另外,在吸的时候,要想象把高空中非常干净的空气吸进来,然后把浊气、脏的那些东西、沉淀在身体里的那些旧的东西呼出去,吐故纳新。从空中吸取新鲜的空气,把脉里面那

39、些脏的病气啊、浊气啊、劣气啊,都把它吐出去。这样来观想.最后还要注意一个要点,就是呼吸要细、深、慢、匀、轻.细就是指在吸的时候,观想细细的象一股线一样的气,从鼻子里吸进去。深是指一直达到自己的下部,中脉的下部。慢,要慢慢的,不能快。而且呼和吸,气都要匀,不能快速吸进去,慢慢放出来,或者慢慢吸进去,快快放出来,这些都不行,应该匀称,非常均匀.轻,是指吐气要轻,用一个纸条放在鼻孔边,出气的时候如果纸条动了,那你这个气还不够轻,要达到纸条不动,这才对了,要到这个程度。细、深、慢、匀、轻,注意到这个气,就可以排除杂念。一注意到气,思想就什么也不想了,集中在气息上。(多识仁波切带领大家练习的引导词,略过

40、)皈依发心现在开始讲解仪轨的前四句:虔诚皈依上师与三宝,发愿为利众生成正觉,学修菩萨大行六波罗,现证事理两种菩提心。这四句要诵三遍。现在给大家讲这四句话的意思。皈依法可以说是一切法门的必修之法,任何一种法开始都要修一个简略的皈依法。“皈依”不是念一念,想一想,皈依就象戒律一样,没有皈依戒律也不存在,戒体也不存在,所以戒也是以皈依为基础的。“虔诚皈依上师与三宝。”这里皈依的对象是上师和三宝,为什么把上师和三宝分开说呢?不是说藏传佛教有四宝,而是说上师是三宝的总代表,上师是佛,上师的智慧就是法,上师本身也是僧,是这个意思。所以上师就是宝藏,什么宝藏?三宝的宝藏。把上师看作是佛来度化自己的化身,只要

41、是给你传过法的,无论他的地位高低怎么样,学问怎么样,都要当佛来看,不能计较缺点.当然上师与上师之间,很多的要求不一样,自己也应该考虑好.所以在求上师传法的时候,首先应该先了解和观察上师。上师应该选择自己传法的对象,徒弟也应该选择好你的上师,不要盲目地来随便信你的上师,这是很不负责的做法。一旦成你上师以后,终身为师,不能回避。如果产生关系破裂的事情,便很不好。破裂以后,作为密法的戒行来说,一切戒的根子都断了。即使修得再好,就象泉水无眼一样,会干涸,加持没有了来源,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但在我们没有拜师之前,有选择的余地,可以很好地了解情况。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不能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地见

42、一个“庙”就上香,这个做法是错误的。你应该了解他的情况,他是不是有这个资格来传法,他的法流是不是清净等。这个必须要了解的。那么上师也要看一看,你这个弟子是不是有这个机缘。皈依有四不皈皈依的时候要考察弟子四种动机:以贪心来参加不能要,不能让他皈依;嗔恨心,为了向别人报仇,我学法是为了报个什么仇,这个嗔恨心来学习也是不可取的;再就是愚昧无知来参加的,这个是不可取的;再有就是恐惧,怕鬼啊什么的来皈依,怕那个人来害我,我要皈依,这个都是不正确的皈依发心。在宝鬘论里面就说我们的皈依不能是上面几种,不是用贪嗔痴或者恐惧则皈依,这个应该搞清楚。真正知道三宝的功德而喜欢他,立志要学习佛法,不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43、而是为了长远的利益来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名誉或者地位这些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也要考察学生,你真正要学法的时候,上师也要考察学生,象米拉日巴被考察了十二年以后才给传法的。密宗里面讲了,有些最少要考察三年以后才能传法,不经过考察三年以后是不能传法的,这个是非常严肃的。弟子中也有几种,如给大众的弟子传法,还有内部的传法,这个是有多种层次的。内部的传法就是很密的那个法,有的一次只能传三个人,再不能多了。还有的专门只传一个人,单传的,有的最多不能超过十三个人,一次性传的话是十三个人。你比如象大威德的圆成次第,这些在过去的时候是不能超过十三个人的,一次性传的话是十三个人,超过十三个人就违反了戒律.密

44、法的要求就是这样严肃的。经过这样相互选择好,这样的上师你就要真正当作佛来看,不是表面上,而是从内心的当作佛来看。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佛,我们现在一个也看不到,虽然到处都充满了佛,但是对我们来说,说法的只有我的上师,别的佛都代替不了,佛说话我听不到,佛经在那儿放着,没有经过上师传的话我们也看不懂。所以这个功德之源就是上师。依靠上师的上师法就是这样的.菩提道里面讲上师法是第一法,密法里面讲的敬师法还要比显宗里的敬师法更高一个层次。显宗是看作佛的代表、总代表,三宝的代身和佛的代表。但是密宗里是直接就看作是本尊,作为这个直接的本尊来看待。这样的话有特别的加持。在阿底峡尊者的时代,有一个地方闹鬼,

45、后来请了好多咒师去,但由于病人的情况很严重,始终没办法治,最后就请了阿底峡的一个大弟子,比较有名的一个弟子,他去的时候开始也是用各种方法,念这个咒,修那个密法啊,最后都没办法,都不见效.最后他祈请自己的上师加持,他就念阿底峡的名号。当他念“阿底峡名字的时候,结果马上就见效!别的任何法都解决不了的东西,念了一下上师颂的时候,马上就可以了,魔境就全部消失了。所以说,上师法是非常殊胜的。皈依佛就是把佛当成唯一的依靠对象,皈依法就是把法做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者行动标准,自己必须要遵守标准,僧作为自己供养或者同修的朋友或者学友这样来对待。在三宝里头,本尊是佛,咒语这些是法,护法这一类的算僧。有的人说有了僧

46、戒了,这是僧嘛,没有受僧戒的,那不是僧,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四众弟子都算僧,受了四众戒,居士戒、近事戒的,这个都算僧.而且这个菩萨虽然是在家的,护法这些虽然有明妃各种各样的形相,都是作为僧来看待的。这些我在三宝原理奥义解一书中也说过,你们有时间可以看一看,这里不准备详细地讲。皈依了三宝以后,皈依佛,哪怕是一个佛的像,即使是泥塑的,木头做的,虽然我们知道这个不是真佛,只是佛的一种形象,但我们也应该恭敬如佛。不能皈依世间神,世间神就是世间护法及鬼神之类的东西。如果皈依就是违反三宝皈依法的,皈依佛就不能信神,不能皈依神。除了三宝、佛以外,什么也不能皈依。那么我们对世间神、灵觉那些应怎么看待?护法有超世

47、护法和在世护法两种,宗喀巴大师的超世护法有三尊:六臂玛哈嘎拉,法王阎摩以及毗沙门天王.另外还有二世达赖的护法吉祥天母。吉祥天母也是非常重要的护法,在迦叶佛的时代就是佛教的护法了,所以非常重要。这四个,就是出世护法。这些,是属于三宝的范畴,应该皈依,其他的大都是世间护法,和世间神一样。比如说世间神里,我们也供关公这些,还有财神供养。藏地有许多的山神、土地、龙王,这些大家都在供养。但仅仅是供养而已,不是皈依。也就是说不能作为终身的依靠,只是请他们来帮忙做事,给予他们供养,用他们来帮忙。因此,世间护法是不能皈依的。皈依佛不皈依世间神,这是皈依佛的第一条戒律。皈依法,对于经书、法本,不能脚踩或者坐于其

48、上。法本身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藏地一般在布置佛堂的时候有一个规定,上面是法本,下面是佛像,因为法是最高的,佛是从法里面产生出来的,所以法是最高的.上面放法本,下面再放佛像。皈依法就不能杀生,从戒律来说,法就是弃恶从善,这就是法的涵义.不做坏事做好事,这就是法,佛法上来讲,我们皈依法的时候,光嘴里念念皈依法不行,行动上就不能做坏事,要做到这个善。因此,不能够杀害众生,这是违反皈依法的戒律的。皈依法以后不能杀生,不能伤害众生的性命.皈依僧,远离有邪见的人,不能和他交朋友.邪见很深的这种人,连朋友也不能交,和他不同道。走在一个路上也应该避开。就这样具体的.这个信是非常重要的.僧指登地以上的菩萨,不是穿

49、了僧服的僧人。三宝里面的僧,是指开悟了的,圣僧以上。一般的僧人,虽然是僧人,但不属于皈依对象,他自己也没有解脱,怎么能够皈依?我在三宝原理里面讲过,这个不是我的观点,这在整个佛教里面,显宗密宗都同意这个说法。三宝里面的僧指的是圣僧,超世护法指的是圣僧,这个界限应该分清楚。还有一点必须要搞清楚,僧,指的是佛教弟子,不是穿僧衣的都是僧人,这是世俗的观点,这是错误的!去年我同罗桑格西(拉卜楞寺著名的洛桑嘉措格西)谈过这个事情,他说汉地怎么把僧人看作是穿僧衣的那些就是僧人呢?我说这个恐怕不仅仅是汉地,我们藏地也把出了家的叫僧人,在家的不叫僧人,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僧,佛教的四众弟子都是僧,在家的和出家的

50、,受僧戒的,有戒律的,皈依了三宝的,都是僧。如果不是这样,那护法,没有穿袈裟的人,你们怎么把他们当成僧人啊?那你们说,观世音是僧人,还是不是僧人?汉地有的人说,对于在家的居士,我们僧人不朝拜。僧人只朝拜佛,不朝拜在家的,也就是说没有穿袈裟的不朝拜。我说,如果你们见到观音菩萨,你们朝拜不朝拜?观音菩萨是个女的嘛,你们朝拜不朝拜?正好在佛陀时代就发生过这个事情,佛陀在讲经时,当时迦叶等大弟子都在那里,有一天来了一个妇人,穿着很华贵的服装,戴着金银宝石,宝冠,好象是世俗的很有钱的贵妇,这么一个人,到佛说法的地方来了,佛陀给了她一个坐垫,请她坐在旁边。佛陀就继续说法。法说罢了以后,有些人就不满意,说,

51、“今天你的旁边怎么坐了一个俗人,在家的人怎么坐在那里?”因为他们大家朝拜的时候,那个人也坐在旁边,所以大家不高兴。认为今天在家的人他们也朝拜了,心里就有疙瘩。回去以后,迦叶就问佛陀,“今天你的身边,那是个什么人啊?好象是一个妇人.”佛陀说,“你们不认识她吗?“不认识。“那是文殊菩萨.”所以以貌取人是不对的。“发愿为利众生成正觉。”这句是发心法。正觉就是佛,为利众生成佛这就是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视众生为母,我也讲过多次,要把众生看作自己的母亲,从轮回的角度,无数世的转世,很可能有血缘关系,这个概率很高。第二从今生今世来说,众生也是父母,自己的生存都要依靠众生,一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众生是恩人

52、,众生是父母。从这个观点来说,我们要以报恩的思想来做利益众生的事,为了更大地更广泛地利益众生,必须要发心成佛,这就是“发愿为利众生成正觉”。菩提愿心,发愿为众生“学修菩萨大行六波罗”,前面第二句是为了发愿,发起心愿为了利益众生,但光靠愿心是不够的,我们要付诸实践,实践中要修,所以,“学修菩萨大行六波罗。菩萨心全部包括在六波罗里面.施舍波罗,戒波罗,忍辱波罗,精进波罗,禅定波罗,智慧波罗.这是菩萨大行高度概括于六件事。施舍就是奉献心,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财产都无私地奉献给众生的事业,这就是施波罗根本的精神。这里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就是用自己的财产、生活条件等来帮助众生;法施,就是把自己

53、懂得的佛法,传给别人,度化众生,这是法施;无畏施,就是帮助那些有恐惧的众生,救他们的命,比如当生命受到危害的时候,象动物那些,你说当人要死亡的时候,有多么恐惧啊?我们要帮助他脱离这种恐怖的境界,这就是保他的命。比如放生,这就属于无畏施,救他的命。过去在藏地,有人拿很多钱把那些死囚犯用钱财赎出来放生。这个当然是非常难做的。但是在国外,已经废除了死罪,这的确是一种无畏施。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他虽然有错误,也给他改正的机会,不要让他死掉。国外由于在基督教教义的推动下,很多地方废除了死罪。我们国家现在还做不到,还没有废除死罪。佛教徒应该在这些地方争取,能够帮助别人,救人的命,对人和动物恐惧的救助,这就

54、是无畏施。戒,有三戒。戒恶,戒恶就是断除十恶,就是戒除十种恶行,这个大家看过书的人都知道十恶是什么。戒十恶,这是一个道德方面的要求。第二个,行善.行善就是做各种好事,学法啊、传播佛法啊,各种帮助他人的好事。益众戒,就是专门为了利益众生做好事。三戒里面益众戒是最主要的,大乘戒里面,益众戒是第一。这是戒波罗。忍波罗,忍苦。为了众生,为了修行,为了众生的利益,可以忍苦。各种各样的苦难,可以自己忍受。这是忍波罗。大家在金刚经里面看到,忍辱仙人,要有忍辱仙人那样的精神。能忍,是戒律里面最大的德行.忍辱能做到的话,什么事情都能做到,忍是德行中最高的。不忍,也是恶行中最恶的,在不忍的情况下,就会做出很多错事

55、。这是忍波罗。精进波罗就是坚持.修行的时候,不能三天两头,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后天什么也不修了。这种是没有什么成就的,选定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始终不渝,这个是精进波罗。禅定,心中一静,能把散乱心治掉。观想、观修,无论什么事情都能够专心致志.我看到国外写的书中说,现在的人,这散乱境更多,有些孩子在智力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散乱心,国外在教育上提出这个问题来,不能够集中思想来思考问题,不能集中精力来学习。学习知识和做事情都不能思想集中,这主要是散乱心造成的.智慧,排除散乱心的情况下,包括世间智和出世间智,世间智慧是利益众生的智慧,出世间智是去除烦恼障、所知障,成佛的智慧.两种智慧就是六波罗里的智慧波

56、罗.从发心到做事,发心就是比如你要到哪里去,心里面要有一个想去的思想。光有这个思想不够,必须要迈出第一步,你先要出门,到达目的地的每一步都是实践,这就是学修.所以光有发愿不够,要真实的来修。上面的六波罗密,要在实践中来学。第四句,“现证事理两种菩提心,菩提心分两种:事菩提心、理菩提心.悟空性之前的善心都叫做事菩提心,做善事、施舍、守戒、修禅定,这些都是事菩提心。悟到空性以后,也就是开悟以后,就有了理菩提心了。理菩提心是见道以上,才有理菩提心。这是两种菩提心。理菩提心我们现在不可能有,等到开悟以后才真正的有理菩提心,现在只能有事菩提心。念每一句时,都想到它的内容,慢慢地念,不要光念过去,不考虑它

57、的内容。念每一句都要想它的内容,一字一句地想、思维,在这个中间也就是修禅定的机会,思想集中起来,念每一句每一字时的意思都仔细思考下去,整个过程就是修禅定。在这中间如果不产生其他的私心杂念,没有散乱心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禅定心。“止”和“观”,止性就会产生。这里面第一句是皈依法,第二句到第四句是发心法,皈依和发心,这是修法的基础.每一个法,都是要有正确的皈依、发心,不然的话,你修的法再高、神通再大,没有皈依发心的话,就不是佛法。如果你念这个咒,可能会成就很多,如果没有皈依心,如果没有菩提心的话,那同外道没有什么差别,根本就不能称做佛法.佛法自始至终,要贯穿皈依和发心的思想,一切佛法的基础是皈

58、依和发心。这四句要慢慢地诵三遍。迎请圣众自喜足天弥勒心中生,皎洁如酪层叠之云头,遍知一切法王洛桑扎,众圣簇拥冉冉而光临。喜足天有两个,一个是欲界的第四重天叫喜足天。欲界分天和人两个层次,当然地狱六道里都算欲界,都属于欲界众生.在天这一层,佛教里的须弥山是说,在四大洲的中间有一座最高的山,就叫做须弥山.太阳、月亮就在须弥山的半空中转,这是俱舍论里的时空观。须弥山有四个台阶,第一到四个台阶,叫做四天王天,是欲界的第一天,就是我们寺庙里门上写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管辖的天界就叫做四天王天。第二个叫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就是释提桓因(备注五),也叫做因陀罗为主的三十三个天王住的地方,就在须弥山的山头上,由三

59、十三个天王管辖的天界,这叫三十三天。离开这个空中,在须弥山的上空,有一块象云一样的,象其他天界悬空的天叫无忧天,再上去一重叫喜足天,这是一个喜足天。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喜足天不是欲界的喜足天.而是就在三十三天,须弥山的山顶上,有一块地方,是弥勒净土,就住在三十三天上面,有一块喜足、无忧无虑的地方,专门来听佛法,没有烦恼没有愁苦的这么一个地方,这里有弥勒菩萨在此说法,一直到下一次弥勒出世为止,都是弥勒菩萨在主持这个喜足天,这就是弥勒净土.弥勒净土就在三十三天中间。宗喀巴大师就是从弥勒心中化现出来的,也是弥勒菩萨的化身,这就是“自喜足天弥勒心中生”。弥勒菩萨在那里坐着说法,有很多天上的天人,在听他的

60、法。我们观想时,就在三十三天,须弥山顶上,三十三天的喜足天那一块净土的中间坐着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心中生出来一朵白云,皎洁如酪,就象奶酪一样,新的那种酸奶酪,特别在藏地可以看得到那种白云。那种云是非常好看的,在碧蓝的天空里,悬着一朵一朵象莲花一样的白云,观想一朵一朵白云层叠的云头,在那个上面,皎洁如酪层叠之云头。“遍知一切法王洛桑扎”,遍知就是佛的意思,遍知就是一切知,一切皆知。遍知一切法王洛桑扎,洛桑扎就是宗喀巴大师的法号。“众圣簇拥冉冉而光临”,众圣可以想到很多,比如文殊、观音、手金刚以宗喀巴为首的各种佛菩萨、空行护法、传承祖师等,全部慢慢从云头上降落在自己的前面。前方虚空狮座莲月上,至尊

61、恩师喜悦慈祥容,作我心中无上之福田,为使圣教昌盛住百劫。“前方虚空狮座莲月上”,前方的空中离自己的眉心平行过去大概高约一米的地方,不是太高,离自己大概一两米的地方观想。狮子座在藏地可以看到,宝座四面,每一面有两个狮子举着宝座,狮座就是最高级的座位。狮子是兽中之王,所以它象征是最高层次的座位。狮座上面有一朵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非常清净的意思。莲花中心有一轮十五的明月,圆满的明月,是象征菩提心的。莲花象征空性,明月象征菩提心。“至尊恩师喜悦慈祥容”,自己的恩师以宗喀巴的面貌在那里出现,见了自己以后非常高兴的,表示对自己非常慈爱,非常慈悲的那种相现出来,笑盈盈的这种感觉,慈祥的这种观想。平常要观

62、想这个的话,你首先要多看一看宗喀巴的相,他身上穿的是袈裟,右面手里头一朵莲花,上面的宝剑代表文殊,说明宗喀巴大师是文殊的化身,虽然宗喀巴现出来的是比丘相,但是他的本质是文殊,所以右面画上的是一个智慧的剑。左面的是经典,这个经典,就是般若经,般若八千颂。头上是法王冠,就是那种非常尖的、黄色的帽子。衣服是三衣,整个服饰这些都要看清楚,平常的时候,你经常观的时候就一个形象,不要变,变来变去就不行了,固定一个形象,观久了,你一坐的时候就会显在自己的面前.“作我心中无上之福田”,自己心中的无上福田是自己的上师,所以修到高层以后,除了自己的上师,诸佛不拜,有这个说法,就只拜自己的上师,任何一个佛都可以不拜

63、。当然佛我们是要拜的,但是现在的人啊,到神庙里也拜,什么都拜,该拜的也拜,不该拜的也拜,这是有点太迷惑了。无上福田就是第一个福田,最高的福田.福田就是自己修福报的对象,自己的一切福就通过上师这块田生长出来,圆满的意思。“为使圣教昌盛住百劫”,圣教是指以宗喀巴为代表的这个教派,显密合一的、纯正的教派,这就是宗喀巴圣教的意思,不是指任何圣教。以宗喀巴的见地、修证都达到纯洁无瑕的层次的,也只有宗喀巴大师这个教才能称得上。一劫都是相当长的时间,百劫就是永远驻世的意思。为了圣教昌盛,我们来修上师法,“为使圣教昌盛住百劫”就是这个意思。自己要发心,因为有圣教才能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的不是天才,最终能拯救众生

64、的,也是这个圣教,所以利益众生当中,能使圣教昌盛,才能更大的利益众生.住百劫,一劫就是整个这个世界从“空,什么也没有开始,宇宙星辰之前,什么也没有,空荡荡的,然后逐步“成,形成时间,形成我们的地球星辰这些东西,这个需要很长时间。成劫之后最后才出现众生;“住”,住世,成就以后大地要住很长时间;然后到“坏”,毁灭。什么致使毁灭?水火风来毁灭,洪水把大部分地区都淹没了,水灾来毁灭。火灾就类似过去说的天上出七个太阳,整个把大地烧成焦土,众生生存不了,没有任何食品、植物,什么都没有了。火、水、风,最后把剩下的所有东西都吹掉,什么也没有了。“坏”后又转到“空”。“成住坏空这个叫一个大劫,这是相当长的。现在

65、的说法,地球的寿命是一百五十亿年,也就是说,从“成”到“空”,这期间就是一百五十亿年.那就是说这样一个过程称为一个劫,一百劫就是这样一百次。这个地球毁灭了,那么众生又到哪里去呢?到别的地球上去.“成住坏空”不是同时来的,这个地球的条件不能生存了,众生就会逐步转移到另外的星球上去,众生是不会消灭的。佛教的角度来说,不是一个地球,不是一个宇宙组成的宇宙,而是由无数星辰组成的,就象我们看见的星星一样,地球,人类居住的星球,也是多得无数,三千大千世界是其中的一个微尘,就象一颗微粒子一样。三千大千世界里面,包括人类居住这样的世界,是十个亿。那么三千大千世界,在整个世界中,又只算一个微尘,那么这样的微尘有多少呢?十的后面五十九次方,这就是佛教里的世界观。这个算是整个世界吗?也不是,这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佛教的世界是无限的。我们现在说的宇宙爆炸论等等,它仅仅是从地球的角度来说的,或者是我们所看见的太阳系、银河系来说的,不是整个佛教的概念,佛教里是无量世界。百劫的意思就是为了佛教昌盛,永远驻世,我们才修这个法。七支供养囊括万法性相智慧心,有缘喜闻妙音善解语,瑞相光华笼罩庄严身,见闻思念受益我敬礼。“囊括万法性相智慧心”,这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