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运行仿真

收藏

编号:11730562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5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2-07-08
10
积分
关 键 词:
飞跨 电容 对称 电平 逆变器 运行 仿真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运行仿真 学生姓名 李向阳 学院名称 电气和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 号 3009203142 指导教师 张云 职 称 讲师 一、原始依据 工作根底:多电平逆变器具有器件电压应力低、输出波形总谐波畸变低、系统电磁干扰小、损耗小输出电压等级高、传输功率大等优点,因而在并网发电、新能源、燃料电池、沟通电机调速、大功率电机驱动等领域应用广泛。当功率单元构造不对称时,就构成了非对称多电平逆变器。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的钳位器件数量是二极管钳位型的一半,又无级联型所必需的多路直流输入电源,因此具有很高的探究意义。 探究条件:相关的参考书、电子文档资料假设干,计算机一台,Matlab仿真软件。 工作目的:本课题探究的目的是针对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采纳飞跨电容型拓扑构造,并探究其运行特性。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 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 [1]王兆安,刘进军,杨旭,卓放,裴云庆,王跃,等.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成智,邹云屏,金红元,张允,丁凯..新型五电平逆变器及其限制探究.通信电源技术,2005.4 [3]刘凤君,等.现代逆变技术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王鸿雁,王小峰,张超,邓焰,何湘宁.飞跨电容多电平逆变器的新型载波PWM方法.电工技术学报,2006.2 [5]蔡兴.多电平逆变器技术及其原理综述.南昌高专学报,2011.10 [6]刘苗,洪峰,王成华.飞跨电容型双降压五电平逆变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4 [7]张元媛,阮新波.多电平直流变换器中飞跨电容电压的一种限制策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8 [8]张云,孙力,王要强.非对称混合多电平逆变器功率均衡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6 [9]丛望,张爱民.五电平逆变器仿真及限制探究.船电技术,2009.5 [10]曲学基,曲敬铠,于明扬,等.逆变技术根底和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1]刘凤君,等.多电平逆变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2]刘凤君,等.环保节能型H桥SPWM直流电源式逆变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3]陈道炼,等.DC-AC逆变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4]张云,孙力,吴凤江,孙奎.电容箝位型非对称H桥五电平逆变器正弦脉宽调制限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7 [15]彭方正,钱照明,罗吉盖斯,赖泽生,等.现代多电平逆变器的限制策略.变流技术和电力中国,2006.4 [16]B. Shanthi and S.P. Natarajan. Comparative Study on Unipolar Multicarrier PWM Strategies for Five Level Flying Capacitor Invert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UTO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2009, 4th-6th June 2009 [17]刘苗,洪峰,王成华.五电平飞跨电容型双降压逆变器.电工技术学报,2011.5 [18]张云,孙建涛.非对称H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通用调制策略.变频器世界,2010.9 [19]洪峰,刘苗,嵇保健,王成华.一种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电容建压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2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1、探究内容: 分析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的工作机理,采纳飞跨电容型拓扑构造,建立仿真系统,实现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运行,并记录和分析其运行特性。 2、要求: 1)能够正确地运用电力电子技术的根本原理,对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进展运行机理分析; 2)能够运用Matlab软件对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进展仿真,并分析性能; 3)充分查阅参考资料,能够总结出所探究课题的应用背景和方法手段; 4)毕业论文主题明确,内容正确; 5)各种文档齐全; 6)毕业论文格式符合学校统一要求; 7)翻译选题和论文关系亲密,翻译正确。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审题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往上提一下,把下一页的内容提到这一页来,只要把这页最上面的空行删去就行 课题名称 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运行仿真 学院名称 电气和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李向阳 指导教师 张云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逆变器是一种用来将输入直流电转换成输出的沟通电的电源设备[1,2],全部数字、字母均为times new roman 格式 由于在节能、牢靠性和性能指标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它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应用在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同上 和综合潮流限制器(UPFC)、不连续电源(UPS)以及各种电机的调速系统中[3-6]。而为了解决最初两电平逆变器的受开关管功率和耐压的限制而导致的不宜实现高压大功率输出的缺点[7-9],多电平逆变器起先在直流输电、无功补偿、电力有源滤波和高电压大功率等场合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探究[10-16],多电平逆变电路拓扑构造能够保证输出较为志向的正弦电压波形[17],而五电平逆变器是多电平逆变器中比拟有管用意义的一种电路。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很多探究人员提出了一些在拓扑的探究方面的改良:改良的主要方向是削减器件运用数量[18],并解决电容电压的不平衡等问题。同时为更易于向多电平拓展[19],也使均压限制策略更简洁,飞跨电容型逆变器那么获得了更多的关注。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也成为了国际上的探究热点,其运行特性也让探究者倾力探究。 二、国内外开展状况 在上世纪八十年头,随着电力系统中直流输电、无功补偿、电力有源滤波等开展的须要和高电压大功率沟通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大量应用的需求,以及上世纪七十年头以来两次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当前紧要的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各国对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的广泛关注,逆变器向多电平拓展的呼声和探究也越来越多。1962年,阿波罗登月指令舱应用了使输出电压的电平数大于或等于三的逆变技术。1964年,依据A.Kernick提出的谐波消去原理,并仿照阿波罗登月指令舱逆变器电路,用8个晶体管单相全桥逆变器和一个输出变压器研制出了三相多电平逆变器。然而,那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电平逆变器,那只是两电平全桥逆变器通过输出变压器进展移相多重叠加得到的输出电压,仍旧是两电平逆变器。1977年,德国学者Holtz提出了开关管协助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但是这种逆变器却无法向更多电平拓展,因此也算不上真正的多电平逆变器。1980年,日本长冈科技大学的南波江章〔A.Nabae〕等人提出了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主电 等人将三电平扩展到五电平、七电平和多电平二极管钳位式逆变器。1999年,Xiaoming Yuan提出了二极管自钳位式多电平逆变器。1988年,M.Marchesoni等人提出了具有独立直流电源的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1992年,法国学者T.A.Meynard和H.Foch提出了飞跨电容钳位式多电平逆变器。2000年,Fang Z.Peng提出了一种通用式的多电平逆变器的主电路构造。同年,等人提出了单相全桥式逆变单元串联式多电平逆变器。 自1992年提出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的概念后,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在二十年来得到了飞速开展。对其运行特性的探究也越来越深。作为其中的典型,飞跨电容型五电平逆变器更是探究的重点。依据功率单元是否对称又可以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构造。作为一般对称的补充,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也在电力系统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逆变器,输出电压或电流始终是逆变器探究关注的一个重点,其中脉宽调制技术尤其重要,对于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通常所用的调制技术是SPWM技术;同时,由于开关器件功率的限制,往往还要采纳多重叠加法来解决。 三、课题探究目标 以五电平逆变器为探究对象,采纳飞跨电容型非对称拓扑构造,应用Matlab建立模型进展仿真,谨慎视察其运行特性并依据所得结果分析并找出影响其运行特性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四、课题探究内容 1、通过查阅和学习,在原有的专业学问根底上,理解五电平逆变器,驾驭Matlab的运用方法,熟识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的主电路构造; 2、以主电路的拓扑构造图为根底,学习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各局部元件在整个电路中的作用,在Matlab中进展仿真; 3、能够正确地运用电力电子技术的根本原理,对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进展运行机理分析; 4、能够通过Matlab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总结出其运行特性,并通过仿真找出影响运行特性的因素; 5、能够通过仿真和平常的专业学问提出简洁的优化措施。 五、探究方法、手段 1、本课题的内容有仿真,因此须要娴熟驾驭Matlab的运用方法; 2、依据各种参考资料和所学专业学问的多电平逆变器工作原理和电路构造,对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进展运行机理分析; 3、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对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进展仿真,分析运行特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六、论文进度安度 1、2012.12.20熟识探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书籍; 2、2013.3.1-2013.3.7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英文翻译,并通过批准; 3、2013.3.7-2013.3.10依据课题要求,复习电力电子教科书的“DC-AC逆变换器”、“PWM限制技术”章节,驾驭传统的三相逆变器(教科书上的)的运行原理、PWM限制技术; 4、2013.3.11-2013.3.14学习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并将对教科书中的三相逆变器接RL三相Y型负载进展仿真,并分析相电压、线电压,线电流的波形,写成报告; 5、2013.3.15-2013.4.30将各局部原理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系统,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功能,并在探究过程中完成论文,得出结论; 6、2013.5.1-2013.5.31给所探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用Matlab仿真,完善论文内容; 7、2013.6.1-2013.6.20进展总结,撰写毕业论文,打算论文辩论。 七、可行性分析 多电平逆变器工作原理可以确定,飞跨电容型非对称逆变器拓扑构造已经驾驭,Matlab仿真软件可以完全模拟其电路构造并得出相应运行结果。 八、已具备的试验条件 Matlab仿真软件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问题? [1]王兆安,刘进军,杨旭,卓放,裴云庆,王跃,等.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成智,邹云屏,金红元,张允,丁凯.新型五电平逆变器及其限制探究.通信电源技术,2005.4 [3]刘凤君,等.现代逆变技术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王鸿雁,王小峰,张超,邓焰,何湘宁.飞跨电容多电平逆变器的新型载波PWM方法.电工技术学报,2006.2 [5]蔡兴.多电平逆变器技术及其原理综述.南昌高专学报,2011.10 [6]刘苗,洪峰,王成华.飞跨电容型双降压五电平逆变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4 [7]张元媛,阮新波.多电平直流变换器中飞跨电容电压的一种限制策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8 [8]张云,孙力,王要强.非对称混合多电平逆变器功率均衡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6 [9]丛望,张爱民.五电平逆变器仿真及限制探究.船电技术,2009.5 [10]曲学基,曲敬铠,于明扬,等.逆变技术根底和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1]刘凤君,等.多电平逆变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2]刘凤君,等.环保节能型H桥SPWM直流电源式逆变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3]陈道炼,等.DC-AC逆变技术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4]张云,孙力,吴凤江,孙奎.电容箝位型非对称H桥五电平逆变器正弦脉宽调制限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7 [15]彭方正,钱照明,罗吉盖斯,赖泽生,等.现代多电平逆变器的限制策略.变流技术和电力中国,2006.4 [16]B. Shanthi and S.P. Natarajan. Comparative Study on Unipolar Multicarrier PWM Strategies for Five Level Flying Capacitor Invert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UTO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2009, 4th-6th June 2009 [17]刘苗,洪峰,王成华.五电平飞跨电容型双降压逆变器.电工技术学报,2011.5 [18]张云,孙建涛.非对称H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通用调制策略.变频器世界,2010.9 [19]洪峰,刘苗,嵇保健,王成华.一种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电容建压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2 选题是否适宜: 是□ 否□ 课题能否实现: 能□ 不能□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选题是否适宜: 是□ 否□ 课题能否实现: 能□ 不能□ 审题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摘  要 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是一种重要的多电平逆变器。它的拓扑构造比拟简洁、电平数易扩展、开关损耗小、逆变效率高、电压跳变和电磁干扰小、运用的元器件数目较少,且本钱低,还能够实现高压大功率输出。和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和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逆变器相比有很多优点和开展潜力。因此它在无功调整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也有很多种类,本文选择其中的比拟根底的飞跨电容型单相五电平逆变器进展根底性探究。 本文主要是针对飞跨电容型单相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进展仿真。本文依据设计出的适宜的功率开关限制信号和主电路是,在此根底上,对非对称飞跨电容型非对称单相五电平逆变器进展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展分析,并解决仿真过程中造成较大误差的问题。 关键词:飞跨电容;多电平逆变器;PWM技术;仿真 ABSTRACT The flying capacitor multilevel inverter is a kind of important multilevel inverter.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imple, easy to expand, the number of level switch loss, high inverter efficiency, voltage jump and low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e less number of components, and low cost, but also can realize the high power output. With the traditional two level inverter and diode-clamped multilevel inverter has many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compared. So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no power adjustment. But the flying capacitor multilevel inverter has many kinds, the foundation is the flying capacitor type single phase five level inverter for basic research.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flying capacitor single-phase asymmetric five - level inverter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ower switch suitable design of the control signal and the main circuit is, on this basis, the asymmetric flying capacitor type asymmetric single-phase five level inverter is simulat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olve the resulting in large errors in the simulation process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Flying Capacitor;Multilevel Inverter;Pulse Width Modulation; Simulation 目 录黑色宋体字体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逆变器的起源和开展 1 1.2 多电平逆变器的开展 2 1.3 多电平逆变器的探究方向 2 1.4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3 1.5 本文的主要探究内容 3 其次章  逆变器的调制技术 5 2.1 逆变器的移相多重叠加技术 5  移相多重叠加技术的概念和开展 5  移相多重叠加技术的根本原理 5  移相多重叠加法的“谐波抵消”理论 6 2.2 逆变器的PWM技术 8  PWM技术的概念和开展概述 8  PWM技术的根本原理 9  PWM技术的分类 10 2.3 逆变器的脉冲幅度调制技术〔PAM〕 14 第三章  常见的根本逆变器仿真 15 3.1 逆变器的根本原理 15  逆变器的原理 15  多电平逆变器的原理和特点 16 3.2 常见逆变器的仿真 17  单相半桥式逆变器的仿真 17  单相全桥式逆变器的仿真 20  三相桥式逆变器的仿真 24 3.3 本章小结 28 第四章  飞跨电容型五电平逆变器的原理和仿真 29 4.1 飞跨电容型逆变器的根本原理 29 4.2 飞跨电容型逆变器的特点 30 4.3 飞跨电容型单相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仿真 30 第五章  总结 37 优质文档 第一章  绪论前面一页不能空着,往上提一页。 1.1 逆变器的起源和开展 逆变器是一种电力电子变换器,其作用是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的开通和关断,将直流电能变换成沟通电能。最早在1931年,就有人提出了逆变理论。然而,由于受到电力电子器件工艺的限制,没有适宜的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无法实现对开关的限制,从而导致逆变器只能留在理论当中。在此期间,探究人员在直流到沟通电源转换中,通常运用旋转转换器或电动发电机组。同时,这也是汞整流器应用最广的时期。 在最初,沟通到直流变换器事实上是一个旋转变流机。最早的旋转变流机由直流电动机拖动沟通同步或感应发电机构成的机组,调整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就能限制沟通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和频率。此时的一个逆变器就是一个倒置的转换器。此后,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产生和应用,旋转变流机逐步被淘汰。 1947年,第一只晶体管在美国贝尔试验室诞生。194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采纳汞弧整流器制成了3000Hz的感应加热用逆变器。 真正逆变器的开展大致经验了三个阶段。 1956至1980年为传统开展阶段,此时,开关频率低,体积重量大,逆变效率低。1956年,第一只晶闸管胜利诞生,由于晶体管不能为逆变器供应足够的电压和电流,晶闸管逐步代替了晶体管。在这个时期,逆变器才在继整流器之后起先真正的开展。首先出此时此刻人们视野的是SCR〔可控硅〕电压型逆变器。1961年,W.McMurray和B.D.Bedford提出了改良型强迫换向式逆变器,为当时SCR逆变器的开展奠定了根底。1960年以后,人民人们留意到改善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的重要性,并起先进展探究。1962年,A.Kernick提出了“谐波中和消去法”,及后来常用的“多重叠加法”,标记着正弦波逆变器的诞生。1963年,F.G.Turnbull提出了“消退特定谐波法”,为后来的优化PWM法奠定了根底,以实现特定的优化目标,如谐波最小、效率最优、转矩脉动最小等。 1981至2000年为高频化新技术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头后期以来,随着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体管GTR以及高频全控开关器件如功率场效应管Power-MOSFET、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了快速开展,逆变技术进入高频化时期。在此期间,逆变技术的新特点是小型化和高频化,尤其是脉宽调制波形改善技术迅猛开展。1964年,A.Schonung和H.Stemmler提出了将通信系统调制技术应用到逆变技术中而成的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SPWM〕。而限于当时开关器件的缘由未能刚好推广。直到1975年,由Bristol大学的S.R.Bowes等人正式将SPWM技术应用到逆变技术中,使逆变器性能大幅提高,也使正弦逆变技术到达了新的高度。此后,各种PWM技术相继出现,如注入三次谐波的PWM、空间矢量调制〔SVM〕、随机PWM、电流滞环PWM等,也成为高速开关器件逆变器的主导限制方式。 2000年至今为高效低污染阶段。这个阶段的逆变器低速和高速开关器件并用,多重叠加法和PWM法并用,不再偏向追求高速开关器件和高开关频率,高效环保的逆变技术起先出现[1]。 1.2 多电平逆变器的开展 在最早的电压型逆变器中,最常用的是两电平逆变器。而两电平逆变器受开关管功率和耐压的限制,难以实现高压大功率输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将开关管干脆串联,但是这样又要解决开关管的静态和动态的均压问题,并且为了解决输出谐波和du/dt还须要装上输出滤波器。为了幸免这些问题,多电平逆变器就应运而生。 早在1962年,阿波罗登月指令舱逆变器就运用了输出电压的电平数大于或等于3的逆变技术。1964年,依据A.Kernick提出的谐波消去法原理采纳单相全桥逆变器和输出变压器也研制出了三相多电平逆变器。1977年,德国的Holtz在两电平半桥逆变电路的根底上参加了开关管协助钳位电路从而得到三电平输出。然而这些都不能算作真正的多电平逆变器。直到1980年,日本长冈科技大学的南波江章〔A.Nabae〕等人提出了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主电路的构造。这才标记着进入了多电平逆变器的研发新阶段。1983年,P.M.Bhagwat等人将三电平扩展到五电平、七电平和多电平二极管钳位式逆变器。1999年,Xiaoming Yuan提出了二极管自钳位式多电平逆变器。1988年,M.Marchesoni等人提出了具有独立直流电源的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1992年,法国学者T.A.Meynard和H.Foch提出了飞跨电容钳位式多电平逆变器。2000年,Fang Z.Peng提出了一种通用式的多电平逆变器的主电路构造。同年,M.D.Manjrekan等人提出了单相全桥式逆变单元串联式多电平逆变器[2]。 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开展的时期,具有高效节能用途广泛的多电平逆变器也有广袤的开展前景。 1.3 多电平逆变器的探究方向 多电平逆变器是在电力电子应用极其广泛的逆变器,它是由电力系统治理无功和谐波污染以及大功率传动系统节能的须要而产生的。在当前现代多电平逆变器探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的应用: 〔1〕在电力系统中,作为直流输电的高压整流器和高压逆变器运用,和作为治理无功和谐波污染的静止无功功率发生器和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主电路运用; 〔2〕在高压大功率传动机械,或高压大功率沟通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中作为整流器和逆变器运用,如应用于工业风机或泵类的变频调速系统以及轨道交通系统的牵引动力。 1.4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电气工程始终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记和根底,而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结合,已成为当今技术开展的主流。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化的物质生产中位于信息流、能源流和物料流的交汇处,具体表达为“信息限制、电网供电和生产机械”的接口。逆变技术作为电力电子技术四种变换技术最主要的一种,在推开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城市供电、节能、环境污染限制等方面的开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进入21世纪,可持续开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随着石油、自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燃料即将耗尽,氢能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人类运用的主体能源。越来越多的采纳新能源将势必使高效低污染的燃料电池发电方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也将促进逆变器的开发和利用。而多电平逆变器和传统两电平逆变器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如限制方式敏捷、输出电压的相位便于调整和限制、输出电压的谐波含量低、逆变效率高、可以运用价格更廉价的低频高压大功率器件、适合高压大功率输出等。因此,多电平逆变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限制实力、治理电力系统的无功和谐波污染、提高沟通电动机传动系统的节能效果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级联式、二极管钳位式、飞跨电容钳位式三种常见的多电平逆变器构造中,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有如下的优点:〔1〕电平数越多,输出电压谐波的含量越少;〔2〕逆变器电平数易扩展,电压合成方面,开关状态选择具有较大的敏捷性;〔3〕由于电容的引进,可通过在同一个电平数不同开关组合,使直流侧电容保持电压平衡。而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作为最简洁的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在探究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的特性作用上有着重要的根底作用。通过对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的仿真,可以比拟全面的驾驭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的特性,为飞跨电容型多电平逆变器的探究供应根底。 1.5 本文的主要探究内容 在课题打算阶段,针对课题涉及到的学问,如逆变器原理、逆变电路设计、PWM限制和MATLAB软件等,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通过在这一段时间的查阅和学习,对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有了深化的相识。围绕“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仿真”这一课题,确定本文的主要探究工作是:建立基于MATLAB软件的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仿真模型,对选择利用SPWM限制的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进展仿真,分析比照仿真结果,并深化的理解SPWM技术的限制策略。 本课题探究的具体的工作为:首先复习电力电子教材相关学问,理解并驾驭逆变器的根本原理,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学问驾驭PWM技术的根本原理,然后利用MATLAB软件Simulink平台中的相关模块搭建几种常见逆变器的仿真模型,然后分析仿真结果熟识仿真过程,并深化理解逆变器的原理,在进展飞跨电容型单相五电平逆变器仿真并进展仿真分析,最终对课题进展总结,得出结论。 优质文档 其次章  逆变器的调制技术上面的空行删去 在原始的逆变器中,这些逆变器的输出波形含有相当多的奇次谐波,并会给负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必需对这些逆变器的输出波形进展改善。移相多重叠加技术〔也叫阶梯波合成技术〕和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即PWM技术〕就是最常见的方法。 2.1 逆变器的移相多重叠加技术 2.1.1 移相多重叠加技术的概念和开展 移相多重叠加法是应用最早、技术最成熟的逆变器技术之一。移相多重叠加法再20世纪80年头以前和级联法没有本质的区分,二者都是将多个单相全桥逆变器〔FBI〕通过对输出电压的移相,在它们输出变压器的二次侧进展串联叠加,以便得到高压大功率沟通电能输出。而到了1988年,M.Marchesoni提出了具有独立直流电源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的概念后,在“级联”中参加了三角载波移相的概念,从而使二者有了明确的差异,即将输出电压进展移相的叠加叫移相多重叠加,将三角载波移相的叠加叫级联法。 移相多重叠加法主要有三个作用:改善逆变器的输出波形、提高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和功率、变换相数。它是多电平逆变器进一步改善输出电压波形、提高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和功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而由于开关器件的开关速度及额定功率的限制,只依靠逆变器本身无法实现高压大功率的正弦输出时,此时,就须要利用移相多重叠加法对其进展扩容和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 2.1.2 移相多重叠加技术的根本原理 移相多重叠加法就是将N个输出电压〔或电流〕为方波的逆变器依次移开一个一样的相位角π/N,然后通过它们各自的输出变压器次级进展串联叠加,并得到阶高按正弦规律变更的阶梯波输出来改善波形。其中,移相的目的是让方波中的某些谐波的相位相反,叠加的目的那么是将这些相位相反的谐波相互抵消。 移相多重叠加法的原理也可以这么理解,即N个依次移开π/N相位角的方波逆变器,将它们的输出变压器次级串联叠加成多梯级阶梯波,用这个阶梯波靠近于正弦波〔使阶梯波的阶高按正弦规律变更〕的方法来消退某些谐波,从而改善输出波形。 移相多重叠加法一个周期合成阶梯数为2N的阶梯波,共须要N台单相全桥逆变器〔FBI〕组成。如图2.1所示,为移相多重叠加逆变器通常所采纳的电路构造图。图中每个方块表示一样的单相功率电路,每个功率电路的驱动信号相位不同。振荡器输出的方波经分相电路输出N个依次相移为π/N的方波信号经驱动电路后供应功率开关。所以,N个功率电路输出N个依次移相π/N的方波电压u1、u2、…、uN,其初始相位分别为ϕ1=0、ϕ2=π/N、…、ϕN=〔N-1〕π/N。功率变压器可以由N台单相变压器组成。依据谐波抵消理论计算各各相变压器电压比,将相应的二次绕组串联后即可得到阶梯波输出。事实上也就是把不同相位和不同幅值的方波或矩形波电压叠加合成阶梯波[3-9]上标 。 移相多重叠加逆变器的谐波含量较低,并且,明显阶梯数越多,谐波含量越低,从而输出波形越接近正弦波,质量也越好。这种逆变器由多个逆变桥构成,每个逆变桥可以实现均分功率,降低了单个逆变桥功率要求,易于实现较大功率容量。同时,由于逆变器功率的管开关频率低,变换器的效率就高,牢靠性也高。 图2.1 阶梯波合成图图1后面须要有空格 移相多重叠加方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谐波的分组特性;另外一个是参和叠加方波幅值的“余弦规律”变更。由此也开展出了两种常见的谐波消退法,即由分组特性导出的“消退法”和由“余弦规律”导出的“余弦叠加法”和“余弦保存法”。 2.1.3 移相多重叠加法的“谐波抵消”理论 移相多重叠加法的重要理论根底是“谐波抵消”理论。“谐波抵消”理论简洁来说就是,阶梯波的合成是通过将数个不同相位和不同幅值的方波或矩形波叠加,最大限度的将某些低次谐波相互抵消,使合成波的谐波含量最小。 下面以N个依次相移π/N的方波合成阶梯波为例介绍该理论的具体内容。 阶梯波越接近志向的正弦波,其谐波总含量就越小。将正弦波在半个周期内沿x轴分成N个相等的间隔,取正弦波在此间隔内的平均值,即为这一间隔内阶梯波的阶高。设正弦波方程为 〔2-1〕 u=Um 那么第j个阶高为 〔2-2〕 Uj=2 对阶高满意〔2-2〕的阶梯波,通过傅里叶级数绽开式求得其所含谐波次数为2kN1下标;留意修改文中全部类似的问题 ,这是阶梯波中谐波含量最小的状况。其中,Um是求阶高时所设的正弦波幅值,是中间变量。 以上方法只适用于方波合成,不适用于矩形波,并且只适用于奇数绕组合成。 下面再以矩形波为例进展阐述。 脉宽为θ、幅值为U的矩形波。在N个依次相移为π/N的矩形波中,第j个矩形波的傅里叶级数绽开式为 〔2-3〕 uj= 式〔2-3〕中,j=1+(j-1)π/N为第j个矩形波的初相角,1为第一个矩形波的初相角,其余依次相移π/N,θj为第j个矩形波的脉宽〔一般每个矩形波的脉宽都一样〕,可设θj=θ,Uj为第j个矩形波的幅值,即各变压器二次绕组电压。由于各单相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加在每相变压器一次绕组上的电压〕相等,其幅值等于直流输入电压Ui,故Uj=kjUi,kj为第j相变压器的电压比。那么uj可写为 〔2-4〕 uj= N个矩形波叠加后的输出电压为 〔2-5〕 u== 式〔2-5〕中,Unn=为变压器一次绕组电压中第n次谐波电压幅值。由式〔2-5〕知取出第n次谐波电压幅值unn为 〔2-6〕 unn= 其幅值为 〔2-7〕 |unn|= 要消退n次谐波,必需满意|unn|=0,即满意 〔2-8〕 〔2-9〕 式〔2-9〕说明,将N个不同相位和不同幅值的矩形波中的第n次谐波相互抵消,使合成的阶梯波中不含n次谐波,这就是“谐波抵消”原理[10]。 同理可知,将n替换为2kNn时,也有类似的结论。即假设要消退第2kNn次谐波,也要满意式〔2-8〕和式〔2-9〕。由此又能知道,一是假设消去n次谐波,那么2kNn次谐波也消去,二是无法消去2kN1次谐波〔因为要保存基波即u11。段落格式问题 2.2 逆变器的PWM技术 2.2.1 PWM技术的概念和开展概述 在逆变器的开展过程中,削减逆变器器件的数量和体积和减轻逆变器的重量始终是探究的重点。在采纳移相叠加技术的逆变器中所采纳的器件较多,电路构造也比拟困难,因此PWM式逆变器就应运而生。 所谓PWM脉宽调制技术就是采纳参考波〔通常是正弦波,也有时是梯形波或者是注入零序谐波的正弦波或方波等〕作为调制波,再以N倍于调制波频率的三角波或锯齿波作为载波进展比拟,在调制波大于载波的局部产生一组幅值相等而脉宽正比于调制波的矩形波脉冲序列来等效替代调制波,用开关量代替模拟量,并通过对逆变器功率开关器件的开通和关断进展限制,把直流输入变成沟通输出的逆变技术。 PWM技术是一种不断开展和完善的逆变技术。随着逆变器在沟通传动、UPS电源和有源滤波器等中的应用,并伴随着高速全控器件的开展,PWM脉宽调制技术已经渐渐成为当今逆变技术的最为关键的局部。而最近几年,微处理器的应用和数字化限制的实现,更极大的促进了PWM脉宽调制技术的开展和完善[11]。 段落格式问题 1963年,F.G.Turnbull提出了“消退特定谐波法”,为后来的优化PWM法奠定了根底,以实现特定的优化目标,如谐波最小、效率最优、转矩脉动最小等。1964年,A.Schonung和H.Stemmler提出了将通信系统调制技术应用到逆变技术中而成的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SPWM〕。而限于当时开关器件的缘由未能刚好推广。1975年,由Bristol大学的S.R.Bowes等人正式将SPWM技术应用到逆变技术中,使逆变器性能大幅提高,也使正弦逆变技术到达了新的高度。此后,PWM技术才真正进入了高速开展时期。后来,又提出了全数字化SPWM技术方案、规那么采样数字化PWM方案和准优化PWM技术,以提高直流电压的利用率。1983年,J.Holtz等人提出了空间矢量PWM技术,这种PWM技术从用于异步电动机的角度启程,干脆采纳以电动机磁链圆形轨迹为目的的限制方法,使得其运用起来更加直观便利。 在的“消退特定谐波法”的根底上,探究者们又接连提出了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优化PWM理论。从1977年到1986年的十年间,G.S.Buja,F.C.Zack和K.Taniguchi等人提出了电流谐波畸变率〔THD〕最小、效率最优及转矩脉动最小的最优PWM方法。这些方法具有电压利用率高、开关次数少、可以实现具有特定优化目的限制等优点。到了1994年,随着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J.Sun等人提出了实时完成优化的PWM方案。 不仅如此,1980年,A.B.Plunkett提出了电流滞环比拟PWM技术,在此根底上,又开展出了全数字化无差拍限制PWM技术。这些技术实现上都比拟简洁。1993年至1994年,为了消退噪声,A.M.Trzgnadlowsky和V.G.Agelidis等人提出了随机PWM技术,这种技术从变更谐波的频谱着手,让谐波匀称的分布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以便于抑制噪声和机械共振。 2.2.2 PWM技术的根本原理 文献[12]对PWM技术作了具体介绍。PWM脉宽调制技术的重要理论根底就是采样限制理论中的面积等效原理。面积等效原理具体内容如下:冲量相等而形态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根本一样。这里,冲量即表示窄脉冲的面积,而效果根本一样指的是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根本一样。假如对各输出波形进展傅里叶变换分析,就能够知道其输出响应的波形在低频段特别接近,仅仅在高频段略有差异。例如如下,图2.2所示的三个窄脉冲形态不同,其中a图是矩形脉冲,b图是三角形脉冲,c图是正弦半波脉冲,三者的面积〔即冲量〕都等于1,假如三者都分别加在具有惯性的同一环节上时,它们的输出响应根本一样。假如窄脉冲变成d图中的单位脉冲函数δ(t)时,环节的响应就是此环节的脉冲过度函数。 图2.2 形态不同而冲量相等的各种窄脉冲 a) 矩形脉冲 b) 三角形脉冲 c) 正弦半波脉冲 d) 单位脉冲函数 图2.3 冲量相等的各种窄脉冲的响应波形 a) 电路 b) 响应波形 在以图2.3的电路为例。图a中e(t)为电压窄脉冲,其形态和面积分别如图2的a、b、c、d所示,为电路的输入。该输入加在可以看作惯性环节的R-L电路上,设其电流i(t)是电路的输出。图b给出了不同窄脉冲时的响应波形。从波形可以看出,在i(t)的上升阶段,脉冲形态不同时i(t)的形态也略有不同,但是其下降阶段那么几乎完全一样。脉冲越窄,各i(t)波形的差异也越小。假如周期性的施加上述脉冲,那么响应i(t)也是周期性的。采纳傅里叶级数分解后可以知道,各i(t)在低频段的特性将特别接近,仅在高频段有所不同。接着再分析如何用这些等幅不等宽的脉冲来代替一个正弦半波。 如图2.4所示。将正弦半波〔宽度为π〕均分成N等份,这样正弦半波就相当于N斜体 个相连的的脉冲序列,这些脉冲序列宽度相等〔都等于π/N〕,但是幅值不同,其脉冲顶部曲线是遵照正弦规律变更,而非直线。接着用等幅脉冲代替,即先设定脉冲幅值,再由每个脉冲的面积等幅矩形脉冲的宽度,并且使得矩形脉冲的中点和原对应的正弦局部脉冲的中点重合,就能够得到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序列。这就得到了等效的替代波,也就是PWM波。可以知道,这些脉冲幅值相等,而宽度那么按正弦规律变更。明显依据等面积原理,这些PWM波和正弦半波是根本等效的。假设要变更等效输出正弦波的幅值,只须要遵照同一比例系数变更这些PWM波的脉冲宽度即可。上述PWM波由于是和正弦波等效,也叫SPWM波,这也是运用最广泛的。假如须要等效的是其它类型的波形,其原理根本一样。 图2.4 用PWM波代替正弦半波 a) 正弦半波 b) PWM脉冲序列 PWM波形可以分为等幅PWM波和不等幅PWM波。在逆变等输入电源是恒定幅值直流当中,所采纳的都是等幅PWM波。而在沟通调压等输入电源为沟通或非恒定幅值的直流当中,通常运用的那么是不等幅PWM波。 2.2.3 PWM技术的分类 1.计算法和调制法 依据得到限制开关通断的脉冲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计算法和调制法。 (1)计算法 明显,假如能够给出足够的条件,就能够通过计算来得出PWM波。即依据正弦波输出频率、幅值和半个周期内的脉冲数,就能够计算出PWM波各脉冲宽度和间隔,从而限制逆变电路开关器件的通断,就可得到所需PWM波形。通过这种方法得到PWM的方法就是计算法。明显,计算法的计算量是相当繁琐的,并且,当输出正弦波的频率、幅值或相位变更时,结果都要变更。因此,在实际应用上,计算法并不常用。 (2)调制法 和计算法不同的是,调制法不须要通过计算来得到PWM波。调制法是通过将盼望输出的波形〔通常是正弦波〕作为调制信号,把承受调制的信号作为载波,通过信号波的调制得到所期望的PWM波形。其中,载波通常采纳的是等腰三角波或锯齿波,由于等腰三角波的对称性,不会产生偶次谐波,故而等腰三角波的应用最为广泛。调制法也是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不仅适合于正弦波调制,也适用于其它非正弦波形的调制。 2.单极性调制和双极性调制 依据载波在调制波半个周期(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内的极性的不同,调制法可分为单极性调制和双极性调制。 (1)单极性调制 单极性调制就是在调制波ur的半个周期内,载波uc只在正极性或负极性一种极性范围内变更的调制方法。下面具体介绍其过程。 用参考正弦波ur和等腰三角波ur比拟,来产生功率开关的通断限制信号。载波uc在调制波ur正半周为正极性三角波,在负半周为负极性三角波。如图2.5所示的电路,采纳IGBT作为功率开关器件的单相桥式逆变电路。设负载为阻感负载,工作时,功率开关V1和V2的通断状态互补,V3和V4的通断状态互补。 图2.5 单相桥式PWM逆变电路 该电路的限制通断的方法是,在ur和ur的交点处限制各功率开关器件的通断。在ur正半周内,V1导通,V2关断,当ur>uc时,导通V4,关断V3,此时输出电压uo=Ud,当uruc时,关断V3,导通V4,此时输出电压uo=0。这样就得到调制的波形,如图2.6所示。 图2.6 单极性PWM限制方式波形提到上一页去 (2)双极性调制 双极性调制就是在调制波ur的半个周期内,载波uc不只在正极性或负极性一种极性范围内变更而是有正有负且所得的PWM波也有正有负的调制方法。下面具体介绍其过程。 用参考正弦波ur和等腰三角波ur比拟,来产生功率开关的通断限制信号。在调制波ur半个周期内,载波uc有正有负,PWM波也有正有负,在ur的一个周期内,PWM波只有±Ud两种电平。电路仍采纳图2.5的电路。 其限制限制通断的方法仍旧是在ur和ur的交点处限制各功率开关器件的通断。并且在载波ur正负半周各开关限制规律一样。当ur>uc时,对开关V1和V4供应导通信号,对V2和V3供应关断信号,这时假如负载电流io>0,那么开关V1和V4导通;假如负载电流io<0,那么二极管VD1和VD4导通,但是输出电压结果都不变uo=Ud。当ur0,那么二极管VD2和VD3导通,但是其输出电压结果都是uo=-Ud。这样就得到调制的波形,如图2.7所示。 图2.7 双极性PWM限制方式波形 3.同步调制和异步调制 在PWM逆变电路中,载波信号频率fc和调制信号频率fr之比N= fc/fr被称作载波比。依据载波和信号波是否同步及载波比变更,可以分为异步和同步调制。 (1)异步调制 载波和调制信号不保持同步的调制方式称为异步调制。 在异步调制中,须要保持载波频率fc固定不变,因此当信号波频率fr变更时,载波比N也发生变更。另外,在信号波的半个周期内,PWM波脉冲数目不固定,相位也不固定,正负半周期脉冲不对称,半周期内前后1/4周期脉冲也不对称。 当载波频率fc较低时,N较大,一周期内脉冲数较多,正负半周期脉冲不对称和半周期内前后1/4周期脉冲的不对称影响都较小,波形也接近正弦波。当载波频率fc较高时,N减小,一个周期内脉冲数削减,正负半周期脉冲不对称和半周期内前后1/4周期脉冲的不对称影响变大,波形和正弦波差异变大,甚至信号波的微小变更还会导致PWM脉冲的跳动。因此,在异步调制时,应采纳较高的载波频率fc,使在信号波频率fr较高时仍能保持较大载波比。 (2)同步调制 载波比N保持不变,且频率发生变更时载波和信号波保持同步的调制方式称为同步调制。在根本同步调制方式中,信号波在一个周期内脉冲数目固定不变,脉冲相位也固定。当逆变电路输出频率较低时,载波频率fc也较低,此时调制产生的谐波难以消退。不仅如此,当负载时电动机时还会带来比拟大的转矩脉动和噪声。而当输出频率较高时,载波频率也较高可能会功率开关器件无法承受。因此通常采纳分段同步调制来克制这些缺点。 分段同步调制就是将信号波也就是逆变电路的输出频率fr范围划分成假设干个频段,每个频段内都保持载波比N为恒定,不同频段的载波比不同。在信号波fr的高频段采纳较低的载波比,使载波频率fc不致过高使其在功率开关器件的频率允许范围内。在信号波fr的低频段采纳较高的载波比,使fc不致过低,幸免对负载产生不利影响。各频段的载波比取3的整数倍且为奇数最好。 4.自然采样法和规那么采样法 (1)自然采样法 在PWM调制中,在正弦波和三角波的自然交点时刻限制功率开关器件的通断,生成SPWM波的方法就是自然采样法。自然采样法是最根本的方法,所得的波形也最接近正弦波,其中的总的谐波含量也是最低的。但是这种方法要求解困难的超越方程,采纳微机限制技术时需花费大量的计算时间,难以在实时限制中在线计算,因而运用较少。 (2)规那么采样法 规那么采样法是一种工程上的管用方法,效果接近自然采样法,但计算量却小得多,是一种近似算法。它是在自然采样法的根底上开展来的。规那么采样法的根本思路是:取三角波载波两个正峰值之间为一个采样周期。使每个PWM脉冲的中点和三角波一周期的中点〔即负峰点〕重合,在三角波的负峰时刻对正弦信号波采样而得到正弦波的值,用幅值和该正弦波值相等的一条水平直线近似代替正弦信号波,用该直线和三角波载波的交点代替正弦波和载波的交点,即可得出限制功率开关器件通断的时刻。 2.3 逆变器的脉冲幅度调制技术〔PAM〕 文献[13]对脉冲幅度调制技术〔PAM〕作了一个具体的讲解。脉冲幅度调制技术〔PAM〕是一种新兴的调制技术。脉冲幅度调制(PAM)逆变器具有开关损耗低、限制简洁、效率高等优点,并且在谐波抑制的效果上,并不逊色于PWM方法。PAM方式能够以较低的开关频率到达和PWM方式相近的谐波消退效果,这也是PAM方式的一个显著优点。 脉冲幅度调制的根本思路是用阶梯状脉冲电压来近似正弦波电压,以除去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的谐波成分。图2.8为脉冲幅度调制原理的示意图,在时间∆T中,通过调整脉冲电压的幅值Vn使得脉冲面积同正弦波所占面积相等,在这种调制方式中,脉冲宽度∆T越小,阶梯状的脉冲电压同正弦波越接近。 图2.8 脉冲幅度调制的根本原理图全部图都得自己画,不能复制别的文献的图 第三章  常见的根本逆变器仿真上面空行删去 3.1 逆变器的根本原理 3.1.1 逆变器的原理 逆变就是把直流电变成沟通电。逆变器就是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的开通和关断,将直流电能变换成沟通电能的电力变换器。逆变也可以看成是整流的逆过程,二者有很多共通之处。逆变依据沟通侧是否有电源分为有源逆变和无源逆变。有源逆变就完全可以当作整流的逆过程,二者根本是互逆的。而通常所说的逆变那么指的是无源逆变。另外依据直流侧电源的种类可以分为电压型逆变电路和电流型逆变电路。逆变电路通常指的就是电压型逆变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飞跨电容型非对称五电平逆变器运行仿真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1730562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