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2.doc

收藏

编号:547206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7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19-11-19
9
积分
关 键 词: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2 2018 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第五 单元 近代中国 争取 民主 斗争 小结 测评 解析 岳麓版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共同之处及影响 1.第一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1)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2)代表: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建海军。 (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4)特点: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层面上,对旧的文化和制度没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1)主要内容: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方案。 (3)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4)特点: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且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经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 3.共同之处 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国富强。 4.影响 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二、比较康梁维新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类别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不同点 政治目标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实现方式 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暴力革命 思想武器 把西方民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利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并加以改造借鉴 依靠力量 依靠清政府,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关注民生 相同点 产生根源 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思想来源 都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根本目的 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实质 都是用资产阶级政体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阶级局限 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宣传的民主都有较大局限性 三、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的政治斗争、焦点、性质与启示 1.斗争 (1)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革命派颁布《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宋教仁重组国民党,但被袁世凯派人刺杀。 (3)革命派掀起了“二次革命”,结果被袁世凯镇压。之后,袁又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了《临时约法》和责任内阁制,在思想文化上大搞尊孔复古,在政治上复辟帝制。 (4)孙中山倡导护国运动,袁世凯的复辟在全国的斗争高潮中失败。 (5)张勋乘“府院之争”重新复辟,革命派发动反复辟斗争,复辟丑剧再次失败。 (6)段祺瑞重掌政权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实行封建专制独裁,革命派掀起了护法运动,结果失败。 2.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3.性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4.启示 (1)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帝制先后失败,说明辛亥革命影响深远,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何逆历史发展潮流的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2)资产阶级经过多次斗争,虽然保留了民国虚名,但未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决定其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四、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比较 比较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不 同 点 背景不同 是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背景下召开的 是在国民党统治被推翻的背景下召开的 范围不同 包括国民党、共产党等五大党派代表组成 由共产党组织领导,包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范围较前者广泛得多 内容不同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内容,设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结果不同 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政协协议,并挑起了内战 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相同点 (1)都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2)都采取多党派平等协商的方式,促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3)都商讨建国、军政的重大问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这种观点出自(  ) 解析:选A “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即“中体西用”。张之洞的《劝学篇》是论述该思想的代表作。 2.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解析:选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通过改革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认为革命会带来内乱。 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解析:选C “中体西用”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得西洋之长技”为鸦片战争期间的新思想,故B项错误;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制度变革,为维新派思想,故C项正确;主张文化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故D项错误。 4.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解析:选B 结合史实可知,《临时约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是对之前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否定,这也是《临时约法》重要的意义,所以其“革命性、民主性”表现在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故B项正确。 5.就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而言,二者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其中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主张(  ) A.实现自由、民主和平等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改变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解析:选B 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实现自由、民主和平等,分歧是对君主的态度。维新派认为应当保留君主,只是对君主权力加以限制,革命派认为应该废除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孙中山思想对维新派思想的发展就表现在这一点上,故选B项。 6.中国传统政治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近代中国真正把民主共和作为政治理念确立下来是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大革命时期 解析:选B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关于当时孙中山遗志即将实现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B.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D.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由此A项正确;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政权即将建立,由此B项正确;由专政走向民主即是现代化的一种体现,由此D项正确。C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正确。 8.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第一届政协的组成十分广泛,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从代表的广泛性来看,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实际上具有全国人大的性质。据此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 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 材料二 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 ——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7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的出处和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中总结其观点;结合“1902年”所提供的时间信息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其背景。第(2)问,梁启超完全肯定法国大革命,这与康有为的“不必谈革命也”有着不同;评价其观点时要注意从时代发展潮流和思想传播等方面归纳。 答案:(1)观点:认为政治变革要循序渐进,反对激进的革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推行“新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等人坚持保皇改良立场。 (2)不同:反对全盘否定法国革命;主张用革命手段改造中国。 评价:梁启超的观点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之目的,将以改造政府,而不欲动摇国家之基础。……革命党则因现政府之腐败,并欲变更组织。”“皇帝至圣至仁,虽大彼得、华盛顿不能望其项背;振兴中国非光绪帝不可。”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 材料二 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主之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摘自梁启超《中国积贫追溯源论》 材料三 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今日为国民精神。 ——摘自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1)比较材料一、三,分析梁启超和孙中山探索近代救国道路的两种不同观点。(7分) (2)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梁启超和孙中山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8分) 解析:第(1)问,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从救国途径、依靠力量、最终目的等方面分析其救国的不同。第(2)问,从救亡图存上来分析,二人都把变革社会制度作为根本,在思想领域给人以启蒙,再就是从孙中山对梁启超思想的发展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二者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归纳总结即可。 答案:(1)途径不同:梁启超主张自上而下“改造政府”的变法;孙中山主张“驱除鞑虏”的武装斗争。 依靠的对象不同:梁启超主张依靠皇帝和士大夫阶层;孙中山主张依靠国民力量。 目的不同:梁启超主张维护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共和国。 (2)评价:两种观点都主张学习西方,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和运用都上升到制度层面,在社会转型中都起思想引领作用;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奠定思想基础。 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张扬民权,反映其希望学习西方民主,救亡图存,融入现代社会的强烈愿望;又为华夷之辩所困,体现近代中西文化思想矛盾、斗争和融合的过程。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以“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唤醒国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其思想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是对梁启超“保皇”和“改良”思想的超越,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孙中山认识的民主,也有时代的局限性。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他们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在政治上不赞成激进的阶级斗争,但他们主张民主、自由,希望政府更加开明、民主,希望能够和缓地改革进步。 ——于刚《中国各民主党派》 材料二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承认蒋介石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之无理而又狂妄的举动,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会议总结了民盟斗争的历史经验,清算了中间路线。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根据材料,指出民盟政治主张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盟政治主张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希望政府更加开明、民主,希望能够和缓地改革进步”以及材料二中“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来归纳变化。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1948年1月”的时间信息以及从国民党统治腐败以及共产党政策等角度分析其原因;结合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来回答其影响。 答案:(1)变化: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由主张建立民主、自由的开明政府到放弃中间路线同国民党决裂。 (2)原因:国民党的反动本质日益暴露;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赢得民心及力量的壮大;民盟总结斗争经验。 影响: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加快了国民政府覆灭的步伐,有力地推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苏维埃宪法大纲,成立了中央临时政府,建立“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大众。1940年3月,中共中央《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以争取小资产阶级;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以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根据地实行“豆选”法,由成年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乡村基层政权。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说:“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国人民。然后在广泛民主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的实践与主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民主政治的实践与主张。(8分) 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三个时间点:1931年、1940年和1945年。1931年成立工农苏维埃政权,1940年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政权,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上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第(2)问,需要结合民主政治的历程,结合时代背景评价。 答案:(1)实践和主张:1931年11月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召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按“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联合的抗日民主政权;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主张建立全国民主联合政府,解放人民建立新国家。 (2)简评:中共22年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从实践到理论总结,影响深远。20、30年代模仿苏联,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政权建设之路;30、40年代,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权建设之路;4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创立民主联合政府理论,奠定新中国政权建立的理论基础;中共民主思想与实践都着眼于调动革命积极性,解决革命各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2.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47206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