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82478720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房山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不论徐志摩先生身后毁誉如何,他岿(ku)然独存的天才却不容人们轻易否认,他诗文中那种充沛横溢的激情永远使你感到鼓舞。有人把他的作品比做吃鸭梨般甜脆,我觉得是很确切的。这寥(lio)寂的文坛,已好久不再见到这样的文章了。直到读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才感受到他真是一位不可 甲 (逼视/直视)的天才,他那奔放淋漓的小品文诚使人读了忘倦;而北方俗话所说的又“帅”又“干脆”处,在钱先生文章里更是屡见不鲜(x

2、in)。而钱先生的浑灏沉雄、精光灵气则直欲驾辛幼安而上。尤其是那旁证博引睥(p)睨无人的襟度,更与稼轩的左右逢源处拟迹比肩, 乙 (同工异曲/不谋而合)。这固然应归功于才气,却更关乎作者的学养。有这样的天才与 丙 (学力/学历),在文坛上扩充领域,当然是无往而不胜了。 (取材于吴小如读钱钟书,有改动)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岿(ku)然 毁誉B寥(lio)寂 横溢C屡见不鲜(xin) 旁证博引D睥(p)睨 左右逢源2.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逼视 同工异曲 学力 B直视 同工异曲 学历C逼视 不谋而合 学历 D直视 不谋而合 学力3.

3、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摘出的,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一处是(2分)如果用古代词人来比喻,徐志摩的飘逸活泼处不亚于东坡。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A B C D4. 对文中涉及到的四位作家,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再别康桥就是具有格律美的好诗。B钱钟书,现代著名学者,他在谈中国诗一文中,站在中外比较的立场,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了中国诗的特点。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豪,其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起句豪迈奔放、气势不凡,体现了豪放之风。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的书愤抒发了意欲报国而不得的愤慨,

4、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买到了劣质产品而吃了大亏,吃一堑长一智,我以后再也不买便宜货了。 B古语说,不以一眚掩大德,所以不能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人家取得的大成就。C习近平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就是要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严治党。D成功并不是一个因素决定的,它需要主客观多种条件,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6. 下面一段对话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组 长:(甲)小刘,这就是咱们组德高望重的王老师。小 刘:(乙)哦,您就是王诚意呀!组 长:(丙)请王老师今后还要多栽培小刘他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老师。王老师:(丁)互

5、相学习。A(甲) B(乙) C(丙) D(丁)7. 有些诗句能借助特定的意象写出“秋风叶落”之景,下列诗句具有这个特点的一项是(3分)A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B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C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D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8. 蜀道供人行走,而青天不可攀登,但李白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下列与这一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D大漠沙如雪,燕山

6、月似钩。(李贺马诗)9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与赤壁之战相关的事件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 B. 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马超,为救阿斗在长坂坡魏军阵营中七进七出的是张飞。C. 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源自孔明出山后的战役: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D.“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表现的人物是关羽,其中提到的“汉相”指曹操。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进学解韩 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

7、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

8、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选文有删改)【注】

9、杙(y):小木桩。昌阳:昌蒲。药材名,相传久服该药可以长寿。豨(x)苓:又名猪苓,利尿药。10.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名一艺者无不庸 庸:任用B.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捐:抛弃C. 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闳:宏大D. 冗不见治 见:看见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B.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搜求和继承它们C.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竟然快要死了,有什么好处呢D.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

10、 像那度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题目“进学解”的“解”是答疑解惑之意,在文中体现为国子先生针对太学生的质疑进行答辩。B. 国子先生勉励学生勤学多思,说社会清明,君圣臣贤,法治健全,只要有才干,就会被任用。C. 国子先生治学勤奋,成就卓著,品行美好,但生活贫困,不被重用,因此他的训诫受学生质疑。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D. 国子先生认为他的困遇与才干是不相符的,这是他对学生的教育,更是他内心愤愤不平的宣泄。13. 第二段中,学生从 、 、 、 这四方面对国子先生的教诲提出了质疑。(4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4. 用斜线

11、()给下面短文划曲线的部分断句,用现代汉语翻译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5分)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取材于国语鲁语)1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11分)贫 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注,为他人作嫁衣裳!【注】压金线:刺绣的一种方法。(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

12、一项是(3分)A. 首联中,贫女道出了自己于待嫁之年打算托付良媒,考虑到家境贫寒却更加伤感的境况。B. 颔联表现贫女期待有人能够欣赏她高雅的格调,能够和她一样乐于过简朴的生活。C. 颈联写贫女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不会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迎合流俗。D. 诗人塑造贫女的形象,没有借助景物描写,而是直接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2)下列诗句所抒之情与本诗“自伤”的情感相近的两项是(4分)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B.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D.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

13、固然。(屈原离骚) )E.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3)近代俞陛云评价本诗:“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诗境浅说)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以上评论的看法。(4分)16.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3道题)。(6分)(1)诗经氓中“ , ”两句诗与前文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成对比,借写桑叶衰败的景象,来比女主人公年长色衰,并引出下文的家庭变故。(2)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以“ ”和“ ”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江月夜的景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向学生问志,先是用温和自谦的话先打消他们的顾虑,

14、说道:“ , 。”意即,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了自己“布衣”的出身,并以“ , ”表明自己当时只想着能活下去,并不想做什么高官。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说历史,可以有多种说法。最常规的是“正说”,比如三国志和大唐西域记。最流行的是“戏说”,比如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三国演义是“戏说”吗?是。因为它不但“演义”(发挥),而且“演变”(篡改)。就算它态度严肃,不是“戏说”,也有歪曲编造成分,是“正说”加“歪说”,甚至“胡说”。不过三国演义还只是“走调”,西游记就“离谱”,只好称之为“大话”。我们现在都知道大话西

15、游“大话”了西游记,很少有人想到西游记才是“大话”的祖宗!但西游记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谁都知道那是神话。三国演义就不一样了,很多人把它当作历史来看,甚至以为那就是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是不叫大话三国的“大话三国”。看来,小说家言是靠不住的,比较靠得住的是历史家言。然而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历史文献的人却凤毛麟角,“正说”的影响力,与“戏说”“大话”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呢?因为后者好看,前者难懂;后者有趣,前者乏味。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想满足趣味就难免“上当受骗”,要弄清真相就必须“硬着头皮”。这就矛盾,读者也就两难,因此要有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我以为就是“趣说”。所谓“趣说

16、”,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趣说并不容易。首先作者得有趣,其次得有文学修养。所谓“有文学修养”,就是要有文学感,这是一种体验的能力,品味的能力,把握情调的能力。 有文学感的人一般也都有历史感,因为文学是人学,史学也是人学。没有人,就不会有历史,也不会有文学。所以,要想理解历史,必须参透人性。历史是不能复原的,你顶多只能散乱地见到些秦砖汉瓦,依稀听得鼓击钟鸣;然而人性却相通,正如今日之苍穹,正是当年之星空。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关隘(历史条件)可能已荡然无存,可彼时的明月(共同人性)又何曾消失?因此研究历史也好,讲述历史也好,都必须“以人为本”,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

17、心。以人为本,历史才是有意义的;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心,一桩桩历史事件和一个个历史人物在我们面前才可能变得鲜活起来。这些鲜活的故事和生命将促使我们反省历史,反省社会,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取材于易中天历史总是让人惦记,有删改)17.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三国演义是不叫大话三国的大话三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国演义较之于西游记只是“走调”而未“离谱”,只好称之为“大话”。B. 很多人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来看,甚至以为它记述的就是历史,所以称之为“大话”。C.三国演义因包含小说家的加工与创造,是没冠以“大话”之名而有其实的“大话”。D.三国演义是一部浩瀚的历史巨著,

18、有大视野、大场面、大气势,因而属于“大话”。1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像西游记这样的神话小说,作者是可以因需编造的,而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则不可以编造。B. 作者认为,要想了解真实的历史,相对来讲,历史家的话是比较靠得住的,而小说家的话是靠不住的。C. 人们要想弄清历史真相就必须读历史家的作品,要读历史家的作品就必须“硬着说 头皮”,此外别无它法。D. 趣说历史,作者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性条件,那就是他首先得有趣,其次得有文学修养,也就是要有文学感。E. 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讲述历史,只有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心才可能使历史事件和人物变得鲜活起来。 19. 说历史

19、主要有哪三类说法?其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4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3题。守 岁七十岁有个家,不如八十岁有个妈。家中有老母惦记,遂于年三十这一天,热烘烘奔回京西乡下老家过年。比之于老母,儿子也白发斑斑。见高堂音容俱爽,就感觉生身之处的柴门草舍,亦如同弘宇明轩那般豪壮。尘封一年的家谱,由儿亲手挂上;大门口的“福”字和对联,由儿的手张贴。老妈妈颠着一双小脚儿来回跟着跑。让她喜盈于怀的,就是儿子进家门后的这些表现。在祖宗的牌位下边摆上了供品,做好了团圆晚宴的一切准备。老妈妈以不减当年的洪亮嗓音,快活地宣布:“开饭!”其乐融融。室外的喧哗与屋内的轻盈笑语,汇成了一片

20、。一炉煤火,升腾着快乐,将两间土屋炙得暖暖和和。按照乡俗,年三十的灯火不能熄。躺倒睡下了,灯光仍要保持彻夜通明。自己在土炕上躺倒,入了被窝,而思绪盘桓,不得安眠。身下的这一条土炕,曾有过自己儿时的尿迹,曾屡屡见过母亲盘腿坐在炕席上,给自己缝补衣裳。那时的母亲是青丝满头,面驻容光,虽则家庭贫穷,然处于生命旺季的母亲,对于隐乎胸间的人生期待,十分豁亮。“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就从那一时起,从那个时刻看母亲一针一线地纳补鞋子和衣裳,就把心性养成。所观察到的母亲为儿付出的操劳,使自己早早地立下了报答柴门的志向。土屋内外,处处有母亲洒过汗水的痕迹,也处处有她体温的余香。由于她善持家务,度日节俭,当时

21、的九口之家,吃,有的吃;穿,穿得上。未曾在灾年波及面甚大的民众缺粮时,发生大的家庭恐慌这在贫穷的年代里,是何等的不易啊!她于中年之际,以无愧怍之心,送走了她的爹娘;又于贫寒岁月里,将四个儿郎培养成了读书人。欢欣与凄苦,都曾于两间土屋中发生,然而,那也是岁月给过来人酿造的琼浆。而今想明白了,为何四个弟兄轮番请她去住楼房,“享清福”,她一次次地拒绝。原因就在于,这个农家院中埋藏着她太多的记忆,埋藏着她种植的希望。她就是庭院里那一棵老槐树啊,繁育了子孙,让一茬茬幼树长成,而她的那棵老树却仍于旧土上顽强地守望。她有放风筝人一样的打算,任凭风筝飞得再高再远,而经过她拽线的手,一个个出走的儿郎,也必然回归

22、到她的身旁。 于幽思梦想之际,发觉炕之一端有声响。是母亲坐起来了,她又将一条新被子盖在了儿子的身上。此时,不能够惊动她,不能睁眼,要顺从她自作的主张。炕,已被柴草烧得很烫了,而又添了棉被,更觉如在暖炉里一样。现在,烫身的已不是那条土炕了,而是老娘之心。母子情深的一股暖流,让儿子在外闯荡变得麻木的心,竟松软起来了。在母亲的眼中,儿子永远是婴孩,永远需要她的爱护。“宁使身子受苦,不使脸皮受热。”这句话又是谁讲的?是自己的老娘。那是儿子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为公家做事,母亲时常的教导。而今,可以坦然相告:她养大的四个儿子,没有做出一件让她伤心的事,没有一个被别人戳过后脊梁。寒门出孝子,寒门也抚育忠良。今

23、时思量,人的一生,干啥都一样,但必须把心搁周正。不管前程走多远,永不失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还记得,有几副古联,对于修德润身极有益处。其一:读书好,种田好,学好都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其二: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其三:竹以虚受益,松因静延年。而横披皆可用“善是福源”四个字。将这几副对联领会深了,就不致发生心灵的恐慌。若将人比喻成庄稼,并把传世忠言作农家肥当养料看待,也有意思。那上述的几副联,便不是以科技手段合成、催植物疯长的“尿素”和“激素”,而是由庄稼秸秆还原、持久性高的底肥。有它作护身宝,可使生物物种的本色不褪。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感谢上

24、苍,将我降生于柴门农家!(取材于董华守岁,有删改)2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文章开头点明老母的惦记是自己赶回老家过年的理由,“热烘烘”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温暖。B. 头发已经斑白的儿子对母亲极其孝顺,让母亲居住的柴门草舍建得像弘宇明轩一般豪壮。C. 文中的母亲拒绝跟着儿子住楼房“享清福”的原因是她对自己所住的农家院有深厚的感情。D. 作者在幽思梦想之际发觉母亲又给自己盖了一条新被子,此时他太过困乏,所以没有睁眼。E. 文章以“过年”为线索,写所见所为所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与对家庭的热爱。21. 简要表述你对第段“烫身的已不是那条土炕了,而是老娘之心”一句的

25、理解。(4分)22. 作者在结尾段感谢上苍将他降生于柴门农家,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其中的原因。(5分)23. 有人认为,文章第段文字跟前文凸显母亲的内容不协调,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12分)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1)许多成语都蕴含深刻的哲理,比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行百里者半九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请任选一个你熟悉的蕴含哲理的成语,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与感悟。要求理解准确、感悟深刻、阐述具体。(2)描写雾霾来临或散去的景象,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要求描写细腻、感情真挚

26、。(3)某校校刊拟增设“走近文学大师”栏目,校刊主编请你从自己熟悉的文学大师中选择一位,结合其作品,写一段推介文字,让同学们了解这位大师。要求推介理由充分,介绍具体。25.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使我们难以忘怀,总有一些物令我们难以割舍,总有一些理想、信念或品格让我们一直坚守请以“你还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近日网上热议这样一件事:北京的小虎家有14套房子,住两套,另外的12套房子都租出去了;从小生活条件就很优越的小虎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学,“我家租房收入的那些钱够我吃三辈

27、子了,为什么还要上学?我只要会收房租就行了。”针对这件事,有人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虎的想法暴露出家长扭曲的价值观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人认为青少年要明白学习的意义在于丰富和充实自己;有人认为小虎的“三辈子吃房租”论,实质上代表了大多数富二代富三代的共同心理状态,即家有万贯,坐吃未必山空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700字。(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房山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20分。1C 屡见不鲜(xin),旁征博引2A3C4D 书愤是

28、陆游的诗作。5D “多种条件”与“非一日之寒”不搭,一个是从种类角度说的,一个是从时间角度说的。6B 不能对长者直呼其名。7B8D D项只是比喻,不含夸张的修辞。9B 在长坂坡魏军阵营中七进七出的是赵云。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10D 见:表现11C “竟死何裨”的意思是: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12D “困遇与才干是不相符的”应为“困遇与才干是相符的”。13参考答案:学业 儒道 为文 为人评分建议:4分,每空1分。附:参考译文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馆下,教导他们说:“学业精进在于勤奋,荒疏在于玩乐;德行有成在于思考,毁坏在于随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令都得以实

29、施。拔除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具有一点长处的人都已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无才者)大概只有侥幸而被选上的,谁说多才的人而不被任用呢?你们只需担心学业不精,不要担心主管官吏不能明察;只需担心德行没有成就,不要担心主管官吏不公正。”话没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学生在这里跟从先生学习,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先生嘴里不断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翻阅诸子百家的著作。对记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探求它的旨意。一味多读书务求有所得,大小方面都不舍弃。晚上点上灯烛继续白天的学习,总是终年劳累。先生治学可以说勤奋了。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说法

30、)。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寻找踪迹难寻的儒家遗说,独自广泛搜求、从古代将它们继承下来。阻挡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疏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先生对于儒家(思想),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取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无边无际;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以及)司马迁所手录(的史记);(与)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相比较),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在风格上可以说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先生)少年时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作敢为;长大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先生为人,

31、可以说是很有成就的了。可是在朝廷上(却)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也)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仇敌相合,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粮食不足而啼说饥饿。您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你不知为这些忧虑,却为什么还反过来教训学生呢?”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现在我治学虽然勤勉却不能顺乎道统,言论虽然很多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品行虽然美好却并不出众。尚且还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国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却还)出门乘着车马,后

32、面跟着仆人,安稳地坐着吃饭。(我)谨慎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抄袭陈言。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被宰相大臣所斥责,岂不是幸运吗?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是很合适的。像那度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的才能和分量与什么职务相称,指责前人的缺点,这就等于诘责工匠不用小木橛子做柱子,指责医师用昌阳延年益寿,想引进他的豨苓呀。”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4.断句参考答案: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评分建议:3分。必断处有6处,断对的个数减去断错的个数后乘以0.5,所得数据为考生得

33、分。如果出现X.5分的情况,则记为X+1分;如果断对的个数减去断错的个数后得负数,则记为0分。翻译参考答案:如果我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恐怕这就不是辅佐国君的相该做的事!评分建议:2分。译文的整体面貌占0.5分,“而”“美”“无乃乎”的释义各占0.5分。附:原文文子(春秋时鲁国大夫)相宣、成(即鲁宣公、鲁成公),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鲁国大夫)谏曰:“子为鲁上卿(高级官员),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34、。”(国语鲁语)参考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成公的国相,但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妾,厩中没有喂粮食的马。仲孙它规劝季文子说:“你是鲁国的上卿,做过两世君王的国相,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大概会以为你是吝啬,况且也不能给国家带来光彩!”文子说:“我也希望妾穿丝绸,马吃粮食。然而,我看到老百姓,他们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的还很多,我因此不敢那样做。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却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恐怕这就不是辅佐国君的相该做的事!况且我听说可凭借德行荣誉给国家增添光彩的,没有听说靠妾和马来给国家增添光彩的。”15. D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借助景物描写,也没有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而是把

35、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答案:AD评分建议:4分。每答对一个得2分;每多答一个倒扣2分,扣至0分为止。答案示例:评论点明了本诗的比兴意义,“拟托良媒益自伤”,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无人举荐的苦闷与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才高德贤、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诗情哀怨沉痛,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同时寄寓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不平。评分建议:4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作恰当的分析,3分。16.标准答案:桑之

36、落矣 其黄而陨 别时茫茫江浸月 绕船明月江水寒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评分建议:6分,每句1分。出现错别字或其它错误则该句不得分;限从4个小题中选3个小题作答,不是从8个空中选6个空作答;答4个小题的按其前3个所答评阅。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17.C18.答案:A C评分建议:4分。每答对一个得2分;每多答一个倒扣2分,扣至0分为止。19.参考答案:说历史主要有正说、戏说(或“大话”)和趣说三类说法。(1分)“正说”真实、难懂、乏味。(1分)“戏说”不真实、好看(易懂)、有趣。(1分)“趣说”既真实,又有趣(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1分)评分建

37、议:意思对即可得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20答案:B D B项,原文“见高堂音容俱爽,就感觉生身之处的柴门草舍,亦如同弘宇明轩那般豪壮”,是说作者见到母亲言语及容颜都很清爽,对自己柴门草舍的出生地,产生了像弘宇明轩般的感觉,并非实实在在地给母亲盖了这样的房子。此选项犯了指虚为实之病。D项,作者在文中写“不能够惊动她,不能睁眼,要顺从她自作的主张”,是因为他怕惊动母亲,让自己不要睁眼之举,是在以顺从表现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此选项犯了强加因果之病。评分建议:4分。每答对一个得2分;每多答一个倒扣2分,扣至0分为止。21参考答案:这句话表现了儿子在母亲给自己添加棉被之后身体及心灵感受到的温暖

38、(2分),表达了儿子对母亲关爱自己的理解(1分),暗含了自己的感恩之情(1分)。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22参考答案:在柴门农家,他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1分);在柴门农家勤劳的母亲的影响下,他早早地就懂得了感恩之道(2分);在柴门农家通达事理的母亲的教导下,走上工作岗位的他身正行端,孝母敬业,为人堂堂正正(2分)。柴门农家与慈爱、勤劳、明理的母亲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作者感谢上苍让他降生于柴门农家。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23.评分建议:12分。有明确观点且对其作了展开阐述的,观点得2分。结合原文阐述充分,得56分;阐述较为充分,得34分;阐述简单,得12分。语言表达项,占4分。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略)- 26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