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0506886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无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和代通知金怎么计算?案例:张 X 于 1994 年 2 月 1 日入职 XX 公司任职,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每月工资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2500 元、职务津贴 1500 元、全勤奖 300 元、伙食补贴 400 元、住房补贴 300 元,加班费依法计算。2009 年 1 月 5 日,XX 公司因其不胜任工作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 张 X 被解除劳动合同前 12 个月的平均应得工资为5200 元,平均实得工资(即扣除社会保险费、个人所得税等后的)为 4400 元,当地职工月均工资为 1030 元, 2008 年 12 月请事假 10 天, 张 X 当月领取工资

2、2850 元。 那么,张 X 可否同时获得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其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和代通知金应怎样计算?可以说,凡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HR 人士都会遇到上述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和代通知金 (以下简称三金) 的计付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 劳动合同法 )已实施二年有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的施行也近二年,但笔者在办案中发现, 相当多的 HR 人士对于经济补偿金的计付规定仍不清楚, 对于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关系处理错误, 对代通知金的理解也并未因条例 ) 的新规定而更新, 进而导致企业在实际支付中出现应付而不付、 不应付而付、少付甚至多付的情况。现根据相关法律规

3、定,结合上述案例,谈谈目前企业在三金计付问题上仍然存在的常见错误以及笔者的理解,以厘清在此问题上的相关关系。一、一、 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误解一: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条件为误解一: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条件为“用人单位有过错用人单位有过错”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第 5、6、7、8、9 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双方协商一致解除但动议由用人单位提出;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和新安排的工作;劳动者经两次不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原合同无法履行且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一致;经济性裁员等。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用人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

4、和国劳动法 (以下简称劳动法 )第 25 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者实际上并不存在无该条规定 4 种情形之一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第 15 条的规定,因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违约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以及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等情况迫使劳动者辞职的,用人单位也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相比于旧法,对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第 38 条第 1 款第 3 项)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法导致损害劳动者权益(第 38 条第 1 款第 4 项)

5、 、用人单位欺诈致劳动合同无效(第 38 条第 1 款第5 项)以及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用人单位不同意续签(第 46 条第 5 项) 、用人单位主体资格丧失(第 46 条第 6 项)的情形。简而言之,无论劳动合同法还是旧法,在劳动合同的解除非因劳动者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均需支付经济补金。那么,是否可以由此推出用人单位有过错为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前提条件呢?从法律规定可知,在具备办法 )第 5、6、7、8、9 条以及劳动合同法第 46 条第 2、3、4、5、6 项等情形时解除劳动合同,均不能认为是用人单位有过错的, 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应该说更加彻底否定了此前学界三种关于经济补偿金性质的观点,而赋予其法律

6、义务的性质,对于经济补偿金的性质,大部分同志都同意不是对过去贡献的补偿,也不是对未履行部分的违约补偿,而是对用人单位行使法定解除权利导致劳动者失去工作岗位的一种帮助(见劳动合同法(草案)参考第 86 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编) ,弄清楚这点,还有助于纠正以工作任务完成不理想或工作效率低为由解雇劳动者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错误认识, 进而在某种程度上遏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上述案例中,假如 XX 公司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张 X 两次不胜任工作,那么,XX 公司解雇张 X 虽无过错(因是张 X 不胜任工作) ,但依法还是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误解二误解二:经济补偿金的计付年限为经济补偿

7、金的计付年限为“每干满每干满 1 年补年补 1 个月个月,不满不满 1 年按年按 1 年算年算,最最无长不超过长不超过 12 个月个月”。首先,关于每干满 1 年补 1 个月,不满 1 年按 1 年算, 劳动合同法相比于旧法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根据办法第 5、6、7、8、9 条的规定,旧法对经济补偿金的计付年限采用以年为单位,劳动者每干满 1 年补 1 个月,不满 1年的,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对大连市关于执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有关规定的请示的答复 (劳办发199535 号文) ,不满 1 年的,无论差多少天,均按 1 年算, 但劳动合同法 在第 47 条对此作了新的规定,即6 个月以上

8、不满 1 年的,按 1 年计算; 不满 6 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其次, 关于最长不超过 12 个月.应该说,劳动合同法 与旧法对这点的适用条件作了完全不同的规定,根据办法第 5、7 条的规定,只有在双方协商一致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这两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的,才受 12 个月封顶的限制,其余情况则上不封顶,也就是说旧法是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来封顶 12 个月的;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 47 条第 2 款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 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 3 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

9、高不超过 12 年的规定,12 年的封顶不问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只问劳动者的月工资的高低,对高收入者即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职工月均工资 3 倍的劳动者,才适用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 12 年的规定。上述案例中,假如 XX 公司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张 X 两次不胜任工作,张 X 应得的经济补偿金应分两段计算,对于 2008 年 1 月 1 日之前的,实际工龄为 13 年 10 个月,因解雇原因为不胜任工作,故只需支付 12 个月(因此前无 3 倍的限制) ,经济补偿金为5000 元/月12 个月=60000 元; 2008 年 1 月 1 日之后

10、的, 则为 3090 元/月1.5 个月=4635元,总计 64635 元。误解三误解三: 作为经济补偿金计付基数的劳动者前作为经济补偿金计付基数的劳动者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是指平均实得个月的平均工资是指平均实得无工资工资产生这种误解, 既有故意为降低支付成本的原因, 也有对法律理解错误的因素。应得工资与实得工资的区别主要在于是税(个人所得税)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宿费、伙食补贴)前的还是税费后的?对此, 条例第 27 条有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第 47 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且从法理上理解,个人依法应

11、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与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均构成工资中的一部分,只不过是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伙食补贴和住房补贴亦然,故这里的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应是指平均应得工资。上述案例中,XX 公司应按张 X 平均应得工资 5200 元而非平均实得工资 4400元如上所述分段计算经济补偿金。二、二、 赔偿金赔偿金误解一误解一:赔偿金与经济补偿金可同时请求赔偿金与经济补偿金可同时请求劳动合同法相比于旧法的一个重大变化为,对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作了合法和违法的区分,并规定了不同的法律责任。合法的,支付经济补偿金;违法的,则支付相当于经济补偿金 2 倍的赔偿金,且条例 )第 25 条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支付了赔

12、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一方面是避免给用人单位增加过重负担,因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 2 倍,如同时支付,则达到 3 倍经济补偿金了;另一方面是为公平合理,因为如同时适用,则会产生这样的局面:有的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 40 条解除劳动合同,但实际上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则既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也要支付赔偿金。有的用人单位在依照法律规定的情形解除劳动合同但没有遵照法定的程序,除了依法经济补偿金,也要支付赔偿金。而有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索性没有理由,也就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 46 条规定情形的,就只支付赔偿金,而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实际上早在条例

13、出台前,司法实践中已有地方这样处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第 30 条规定: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但无需另行支付经济补偿金.上述案例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 40 条的规定,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如果是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才可解雇,XX 公司对张 X 并未有两次不胜任工作的程序,故张 X 属被 XX 公司违法解雇,张 X 可对 2008 年 1 月 1日前的部分提出经

14、济补偿金的诉求,对 2008 年 1 月 1 日后的部分提出赔偿金的诉求,而不能同时提出自 1994 年 2 月 1 日起至 2009 年 1 月 5 日止的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诉求。误解二: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误解二: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该误解源于条例第 25 条的规定,即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 87 条的规定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怎样理解该条中的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当然可以不问劳动者是 2008 年 1 月 1 日前还是 2008 年 1 月 1

15、 日后入职的,但笔者认为:第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 84 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的规定,法不溯及既往是一个基本原则,除非法律有特别的规定,而在此之前,劳动法中并无关于诉求赔偿金的规定;第二, 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它不能超出劳动合同法的范围,只能是对劳动合同法的具体解释和说明,而劳动合同法第 97 条第 3 款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的规定,明确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

16、解无除或者终止,对于本法施行前的,不论是合法的解除或者终止,还是违法的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均是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因为是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而当时并无诉求赔偿金,而只有经济补偿金;第二,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应是针对 2008 年 1 月 1 日后入职的,这样就不会有这种理解上的分歧了。在司法实践中,已有地方这样处理, 指导意见第 30 条规定:该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 2008 年 1月 1 日起计算,以前的工作年限按劳动法的规定计算赔偿金.上述案例中,张 X 关于赔偿金的诉求只能是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算。三、代通知金三、代通知金我国劳动法以前没有代通知金的概念,

17、 劳动合同法借鉴国外和我国广东等地的立法经验,引入了额外支付 1 个月工资的做法,这额外支付的 1 个月工资通称代通知金。误解一误解一: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也需支付代通知金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也需支付代通知金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劳动合同的解除无合法和违法之分,除因一方过错导致对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外,均需提前 30 天通知,否则,要支付代通知金,但司法实践中,对于企业以劳动者有严重违纪等过错行为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但最后法院认定劳动者的行为不构成严重的情况下,通常也会判决企业支付代通知金。 劳动合同法则将此种情形定性为违法解除,并未规定需提前 30 天通知,而对于劳动合同法第 40、41 条属合法解除

18、劳动合同的情形则规定了提前 30 天通知的义务,所以,对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今后无需再支付代通知金。上述案例中,XX 公司如有证据证明张 X 两次不胜任工作,因未提前30 天通知,则需支付代通知金,否则,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误解二误解二:代通知金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代通知金为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个月的平均工资该观点比较流行,许多劳动者将解除劳动合同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作为代通知金的确定标准提出诉求,法院的许多判例也持这种观点。而根据条例第 20 条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无法第 40 条的规定,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 1 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

19、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的规定,代通知金应为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 显然, 其不能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 12 个月的平均工资划等号。上述案例中,张 X 的代通知金不能以其被解除劳动合同前 12 个月的平均应得工资 5200元支付,而应按双方所签订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每月工资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2500 元、职务津贴 1500 元、全勤奖 300 元、伙食补贴 400 元、住房补贴 300 元来支付。误解三误解三: 代通知金即为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代通知金即为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这里即有一个这样的判例: 周 X于 2007 年 5 月 17 日入职东莞 X 科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20、X 科公司) ,任保安一职。2008 年 11 月 12 日被 X 科公司以订单持续萎缩,经营困难,无奈进行精简人员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周 X 提起仲裁,要求 X 科公司支付代通知金 1871 元等。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庭于 2009 年 2 月 27 日作出东劳仲长安分庭案字(2009)67 号裁决,认为:申诉人解除劳动合同前 12 个月平均工资为 1687.77 元,2008 年 10 月份工资为 1842.31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 20 条的规定,还应当按照申诉人 2008 年 10 月份的工资标准支付申诉人代通知金 1842.31 元,遂裁决 X 科公司支付周 X 代

21、通知金 1842.31 元等。这里要明确的是, 条例第 20 条所规定的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代通知金,上月工资标准和上月工资数额不是一个概念,上月工资数额可能因为劳动者加班或请假而增加或减少,而上月工资标准则是双方所签劳动合同约定或实际上双方所履行的正常上班所应得的工资。如此区分,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对劳动者,才能显示公平。本文开头所述案例中,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2500 元、职务津贴 1500 元、全勤奖 300 元、伙食补贴400 元、住房补贴 300 元,张 X2008 年 12 月的工资为 2850 元,所以张 X 的代通知金应是上个月工资标准5000 元,而不是上个月的工资数额2850 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