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上传人:he****18 文档编号:58905442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年度编号宜宾市普教职教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选 题 分 类 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项 目 名 称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刘 俊 负责人所在单位 铜 鼓 乡 中 心 校 填 表 日 期 2009年9月20日 宜宾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制 一、 登录课题名称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主题词培养、提高、方案、评比申请类别选题类别D学科教学改革研究负责人姓名刘 俊男小教一级铜鼓中心校行政职务会 计参加研究人员姓 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工 作 单 位王世均男27体育教师铜鼓中心校王 敏女25体育教师 铜鼓中心校刘必华男50体育教师铜鼓中心校蒋 松男27体育教师 铜鼓中心校李祖宪男

2、40体育教师铜鼓中心校备注本课题的指导专家吴光明(小学校长)蒋松( 教导主任) 二、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国家“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对开展体育工作均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新中国第一次提出教育方针是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3、“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年3月1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的如下要求:“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

4、营养知识”。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

5、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并明确提出以下要求:(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

6、、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

7、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

8、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谐教育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因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学产生谐振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理论要求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的身体、智能、心理等诸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而身体发展则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础,是学生一生幸福生活的源泉和保证,因此,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体者,载智之舟也。”他认为“

9、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是错误的。他深刻地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和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了。”他在1912年就提出:“养成共和国的健全的人格”,要进行新的教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在这“四育”中,“完善人格,首在体育。”他还提出:“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他提出体育的四项功能即“强筋骨也”、“增知识也”、“调感情也”、“强意志也”。 陶行知早在1919年也曾提出“体育为德智二育之基本”。这些都足以说明体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

10、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进一步揭示了学生的学习的成功,乃至于今后事业上的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智力因素起30%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则起70%的作用。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特殊优势,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激发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竞争意识,培养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活动教学理论: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

11、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有两大思想:一是坚持“以活动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二是“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多天性好动,喜欢玩游戏和体育活动。因此,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通过持续的良性强化刺激,逐渐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并在长期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强健体魄,积极进取,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效达成教育目标。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对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同样具有指导价值

12、,主要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原则,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统一规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要让他们及其家长知道和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才会在行动上反应出锻炼习惯的养成。3、 实践需要、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5.46%,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而据另一份调查显示,我国59.2%的人出了学校就不再锻炼了,目前全国二亿多职工,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仅有10.4%,偶尔锻炼的25.6%,64%的人基本

13、不锻炼:对全国九大省市67所高校1216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每天坚持一小时锻炼的仅为7%,除体育课以外每周能、坚持一次锻炼的(不含早操和课间操)仅占8.6%。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缺陷。究其原因,是学校体育工作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锻炼氛围差,学生体育意识淡薄,锻习惯缺乏,以过十几年学校体育的学生既无对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又无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身体素质大幅下降。学生多数懂得并认同“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对人的一生都需要”的道理,但实践上,意识与行为,口头与参与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对体育的认识并不等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加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已是刻不容

14、缓。07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数据表明,有20.9%的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66%的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到一小时。调查显示,有34%的小学生和19.64%的中学生表示课业负担重。在睡眠调查样本中,有41.78%的小学生和43%的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达不到相应标准值。青少年肥胖、近视率5年间持续上升,学生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不难推测,多数都是因为过多学业压力挤占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造成的。此外,还有60.4%的学生认为造成自己体质下降的原因是从小没有养成锻炼习惯,这与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有关。身高是人体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民族体质的基本状况。

15、如今,在亚洲身材最高的是韩国,他们的平均身高超过了中南美洲,正接近南欧的水平。一向被认为矮个子的日本,他们年轻一代的身高已略高于我国。最新统计的世界各国男性平均身高列表中,韩国、日本和中国男子的平均身高分别是173.3厘米、170.7厘米和169.7厘米。历史上,中国人比日本人要高。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日本战国时代的男性人均身高大约在160厘米左右,和现在的中国女性平均身高159.5厘米的高度差不多。例如生活在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就是个矮个子,史书中记载丰臣秀吉只有150厘米那么高。虽然我们没有中国古代的相关数据,但是我们知道日本人口中的“华族”(中国东部沿海移民后代,主要为宫卿朝臣)与中国南

16、方的越人体质相似,而中国南方的越人较北方汉族人要矮一些,所以可以推断出古代中国人(汉族)的平均身高应该比日本高。尽管我国解放后人民体质不断增强,身高也不断增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青少年的身高呈加速发展趋势。但是,近几年体质监测的一些数据表明,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身高优势在逐渐缩小,甚至比日本人矮。如1991年,国家教委等多部门组织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与日本同时期资料相比,我国717岁男女学生平均身高分别比日本低2.54、1.53厘米;体重分别轻5.66、4.66千克;而胸围则分别小4.16、4.76厘米。2000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表明:中国39岁以下男子比日本同龄人矮0.68厘

17、米,中国女性对日本女性的身高优势也随着年龄的降低而缩小。日本人身高的增长与其进行运动的主要方式有关。众所周知,欧美人身高普遍高于亚洲人。最新统计的世界各国男性平均身高列表中,排在最前面的十个国家都是欧洲的。荷兰人以182.5厘米的平均身高位居第一,美国人以175厘米的平均身高位居第十九位。欧美人的这一身高优势与欧美家庭的体育传统、学校从小对孩子的教育,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不无关系。在欧美国家,他们有着良好的家庭体育传统,父母不但从小鼓励孩子多接触有关体育方面的信息,他们自己还会在业余时间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在美国,体育是最受欢迎的业余活动。美国孩子从小便开始受到浓厚的体育氛围熏陶,这种熏陶主

18、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我的一个美国亲人告诉我,美国孩子一出生便开始了锻炼,在春、夏、秋季,出生仅2周的婴儿会被抱到户外,在树荫或柔和的阳光下享受日光或空气浴。而他的女儿从3岁开始就参加体操训练,因为当时很小,当然也学不到什么,无非是学学翻个筋斗,举举手,弯弯腰什么的,但是她还是坚持到了四五岁,另外她还参加一些垒球、游泳、篮球、足球等运动。有的周末,她还会和父母一起去露营,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在美国,这些运动除了在学校进行外,还会在社区和业余俱乐部进行,大多孩子的家长也会积极参与进来。即使他们不参加,有的家长还会为孩子聘请体育保姆。美国的小孩从小就开始参加各种非竞技目的体育活动,其身体状况

19、自然会相对好些。一个个发人深省的生动事例:镜头一:2000年8月,一批北京的中学生赴日本,去长野的黑姬山参加登山探险活动。虽然日本学生多为小学生和初中生,而中国学生几乎都是高中生,可是日本学生很快就把中国学生甩在了身后。日本领队担心把中国学生丢了,决定让中国学生走在日本学生之前。谁知,由于中国学生走得很慢,整个队伍返回营地时间延误了两个小时!镜头二:2004年,由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组成的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内蒙古举行。当地罕见的高温使整个行程十分艰苦,小营员平均每天步行30公里,全部是野外宿营。在行进的过程中,韩国、日本少年个个身背巨大的行囊,当地随行的人员看到这些小孩瘦小的身体背着与其不相称的大包

20、裹,想要帮忙却遭到拒绝,原因是韩国日本小孩觉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与此形成鲜明比照的是同行的中国孩子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断,全部都是中国孩子在向家长诉苦。上面的两个例子中这些孩子的行为差异,从侧面反映了中、日、韩孩子在体力和耐力方面的差异。镜头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我们发现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差,身体素质堪忧。在夏季早上短短的十几分钟升旗时间竟有数名学生因体质差晕倒,在冬季天气一转冷就有上十人感冒。据课题组调查,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坚持体育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培养我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是我校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课题的界定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

21、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课题中的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转化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行为方式。锻炼习惯课题中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指通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能促使身体发展并达到愉悦情感的行动方式。本实验界定为在校坚持每周三次体育锻炼,每次40分钟,除体育课外每天进行30分钟到1小时的锻炼。校外坚持每天锻炼一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养成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某些方面的要求,设计好正确的行为模式,引导受教育者去模仿、去实践,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举止,最终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课题中的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设计好体育锻炼模式,引导小学生去模仿、去实践,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举

22、止,最终形成相应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指学校组织教师按“三个面向”的教育要求和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四川省体育条例、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全面研究采取科学可行的行为和活动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体育方面的良好的健康心理和行为习惯,使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时期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四、课题的研究的目的:(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研究及体育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90%以上的学生能自觉在校内外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得到良好发展,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具有可操作性教育模式,具体的研究目标是:1、

23、激发并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养成正确锻炼身体良好习惯。3、增加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抵御疾病的能力。4、探索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方法和手段。5、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组织体育训练、开展体育活动的能力。(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 关于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主要标志的研究;2、影响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相关因素的研究;3、学生不良体育锻炼习惯剖析与转化;4、学生不良体育锻炼习惯有效措施的研究;5、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途径的

24、研究;6、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7、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促进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的研究。五、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的对象为2010级2011级学生。六、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调查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原因,及时了解学生体育锻炼情况;2、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邀请专家诊断指导;3、经验总结法: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论文,科学准确地概括研究成果;4、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的文献资料。全面检测,进行资料的整

25、理、统计和分析研究,完成实验报告。七、研究的措施(一)、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相关政策法规和教学理论,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中关于体育工作的政策法律规定,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实验教师对体育工作和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工作的方向目标和相关的具体要求。2、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中有关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相关理论,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认真学习了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

26、气、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影响体育习惯形成的因素探析、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等理论。3、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学习了学校教育科研(柳斌 主编),研究方案的撰写要求、实验对象的个案撰写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的策略等科研理论和方法。4、加强培训工作,对实验教师定期进行体育观念和体育知识培训,先后两次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内江市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培训和体育优质课比赛。还多次对体育委员和骨干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组织能力进行专题培训。5、向教育专家咨询课题研究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明确了课题研究如何展开,研究人员的各自分工和职责任务,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如何根据实际

27、调整研究计划和实施策略等具体问题。通过学习和咨询,使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做到实施之前就心中有数,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1、结合社会实际、教师实际、教育发展实际及学校体育活动实际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系列讲座:体育课题简介、体育现状简介、体育知识技能培训活动等,提高师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2、加强体育舆论宣传,举办体育黑板报专刊、体育知识手抄报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图片展览等。3、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我们主要组织了三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观看:一种是观看校内外学生间进行的体育比赛

28、,如校动会、镇运会、县运会、市运会的各种比赛;二是校内外学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友好单位之间的友谊赛、练习赛、和正式比赛;三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台直播、录播的各种体育比赛。感受体育比赛的精彩刺激,欣赏运动之美、力量之美,在力与美的熏陶中激发体育锻炼的激情与冲动。4、大力表彰体育锻炼先进个人。一是对每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队和运动员在师生大会上进行大力表彰;二是在校园公示栏上张贴喜报大力表彰;三是评选校园“体育之星”,并在校园网站和“明日之星”栏上登出来,向社会大力宣传;四是为体尖队员所在班级加业绩分,并为班科教师发奖金。以此来大力宏扬体育精神。通过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使我校

29、体育锻炼的氛围空前浓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也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创设了很好情景。(三)、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为实验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我校树立品牌意识,站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高度重视艺体工作,确立“一体两翼”的办学思路,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艺体工作为两个翅膀,带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腾飞。近年来,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为体育工作共投资八万多元资金,一是用于加强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二是投入大量经费保证体育活动的活动经费;三是投入资金用于教练员训练学生体育特长队的补助。(四)、开展“学生良好体

30、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标志”的研究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主研人刘 俊,现任铜鼓乡数学兼体育教师,对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有一定的造诣。其他研究人员均是本乡小学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我们组对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基础完成本课题。主研人只上一个班的数学课,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题研究。 四、研究计划研 究 计 划(1)序号围绕哪些问题查找哪些重要的文献资料(限510项)123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 教育学、 心理学 审美教育、 美学 研究计划(2)教改实验的实施范围及布点,或调查研究范围及样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实施范围是全乡中、高年级的所有学

31、生,重点研究对象是中心校和分校的五、六年级学生。研究计划(3)序号主要研究阶段阶段拟解决的问题及成果形式1232009年9月2009年1012月2010年37月完成课题的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资料发表研究论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最终成果及形式2009年9月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措施和方法2009年10月 研究论文2010年5月 课题实验报告研究计划(4)序号调研、测查项目及学术活动规模及时间123开题报告集中讨论结题报告2009年9月 2009年10月 2010年7月 研 究 经 费 预 算总额2009年下期2010年上期1000.00元500.00元500.00元经费管理单位住址铜鼓中心校高段体育课题组自筹经费来源数额全部由学校下拨课题组的经费开支 立 项 审 查 意 见审查主持人签字 年 月 日 审查组织单位(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