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说课稿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56305451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鸽巢问题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鸽巢问题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鸽巢问题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鸽巢问题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鸽巢问题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鸽巢问题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鸽巢问题包含着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数学原理“鸽巢原理”,应用它可以使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又相当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的解决。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本节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原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原理”去解决。说学情虽然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因为鸽巢原理的实质是揭示了一种存在性,比较抽象,因此要真正让小学生深刻理解,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

2、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在“说理”中体会“鸽巢原理”的简单应用。说教法学法:教法: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讲授法,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数学模型。学法: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多方面数学活动获得知识,得到全面发展。 说教学过程:我本着以学定教的设计理念,设计四个环节:游戏导

3、入,激发兴趣自主操作,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认识全课总结,畅谈感受。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四个环节的教学: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课的开始我设计了5个同学抢坐4把椅子的游戏,激发兴趣,启迪思考。【设计意图: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总有什么至少怎么样”的说法,激起学生探究其中原理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第二环节自主操作,探究新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动手操作,初识原理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在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两枝笔。为什么?我先启发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用枚举法来验证。先独立思考:1、可以怎么放?2、共有几种不同摆法?3、你是怎

4、样比较得到至少数的?再小组内交流,汇报验证过程。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我利用课件再现分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总有”和“至少”的理解。重点理解“至少”,是从放笔最多的笔筒中比较出至少数。以此突破难点。接着优化验证方法,启发不用一一枚举,用假设法直接得到至少数。叙述分的过程,引出平均分和平均分的算式。顺向思考,把6枝笔放到5个笔筒里呢?把10枝笔放到9个笔筒里呢?把100枝笔放到99个笔筒里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时学生有的认为是商+1,有的认为是商加余数。最后设疑,如果余数不是1 ,那么这个至少数会是多少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结合课件的形象展示,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由最后

5、的质疑在学生心中产生冲突,把探究引向深入。】活动二,深入探究,完善原理借助“7只鸽子飞入5个鸽巢”来解决余数不是1的情况,从而完善对原理的认识。这里我会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让学生就商+1,还是商加余数,展开辩论,通过假设法的摆放,证明当余数不是1时,要把余数进行二次平均分,来实现鸽巢里的鸽子为至少数。最后揭示这类问题就是数学上有名的“鸽巢问题”,介绍这一问题的发现者-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设计意图:我注重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贯穿于探究说理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商+1的理解,建立了数学模型,突破了教学重点。】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提升认识我把练习设计为A组和B组。A组主要是面对全体学

6、生的,B组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与生活的理念”,通过练习既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第四环节全课总结,畅谈感受通过让学生畅谈收获,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说板书设计 鸽巢原理(抽屉原理) 43= 1 1 1 +1=2 6 5 = 1 1 1 +1=2 7 5 = 1 2 1 +1=2物体数 抽屉数 = 商余数 至少数=商 +1【设计意图:整个板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让教学环节依次呈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教学反思:反思这节课,可取之处有:1、着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恰当引导,建立模型。2、瞄准学生的认知障碍,力求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3、灵活使用教材,达成教学目标。遗憾之处一是感觉老师仍在牵着学生走,不敢放手,二是对于“总有至少”的精炼说法,一定还有学生理解不到位。回顾整节课,我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火花,它时时点亮的是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探索出一个简单的算式模型,成功地解决生活中某一类抽象费解的普遍现象,不正是数学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吗?我要说,我爱数学,我爱探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