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上传人:岁月****20 文档编号:50829182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3.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初中+高中课时分层作业(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 .战国策赵策中“六国从亲以挨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贾谊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逐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的“山东”是指今天的()A.山东省B.嵋山、函谷关以东C.太行山以东D.中原地区B注意材料中的“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战国时除秦外,六国都在嵋山、函谷关之东,故称六国为山东。由此可知“山东”是指今天的嵋山、函谷关以东地区。2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从而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导学号:05812023】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8 .民族融

2、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DA、B、C三项都是推动江南经济开发的因素,而D项则是经济发展的表现。9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记载:六朝时期大中型墓葬多数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乃至两广与云南等地呈渐次下降分布,随葬品规格也依次降低。据此我们可以推断()A.南方依然保留宗法分封制度B.官僚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C.中原人口南迁逐步开发江南D.长江中下游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墓葬品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材料表明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得到极大发展,这与当时北方战乱、中原人口南迁开发江南密切相关,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无

3、关;D项经济中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10 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汉平帝兀始二年(公元2年)75.5%22.90%1.6%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50年)61.4%35.80%2.80%北宋神宗兀丰兀年(公元1078年)34.8%58.4%6.8%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B.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D.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B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汉朝到北宋,黄河流域的人口不断降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北方战乱比较多,南方社会比较稳定,故选

4、B项;A项是南宋时期的;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正确。11 根据统计:若以秦岭一淮?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05812024】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A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北方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大大超过南方,而宋代则相反。人口地域分布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从西汉至北宋,北方时有战乱发生,南方则相对稳定。12 中国古代经

5、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是在()A.秦汉B,隋唐C.两宋D.明清C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隋唐时期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南移;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13 自南宋起,江浙地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这说明()【导学号:05812025】A.江南自古文化发达14 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C.当时北方文化严重衰落D.文化重心南移带来经济重心南移B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出答案为B项。8 .唐代中叶以前,人们讲地理、论食货必首推关中地区的情况;明末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在篇幅上华北、江南地区居多,浙江、广东、四川、湖广次之。这种变化集中反映了()【导学号:05812

6、026】A.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B.关中地区经济的衰落C.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D.进步思潮影响力扩大C从唐代的关中地区到明末的华北、江南的变化说明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C项正确。冲A挑战练9 .下图为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图,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是()6050如前2()3。A.两次人口增长高峰都处在封建王朝的持续统一时期B.第一次人口下降与战乱有关C.两次人口增长高峰都与政治中心所在地有关D.第二次人口下降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A从图示看出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在西晋,但西晋只是短期统一,与A项“持续统一”不符。第一次人口下降时期始于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图中两次人口增长

7、高峰时期其都城分别为洛阳和长安;第二次人口下降始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民南迁,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10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朝代粮食由产水平(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总面积北方南方秦汉117(全国)5.72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3.851.9251.925隋唐124(北方),328(南方)6.423.213.21A.南方地区逐渐开发B.北方经济盛极而衰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A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粮食亩产水平和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有明显上升,故A项正确。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导学号:05812027】材料一安史之乱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位)南走真如,辗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苏境内)。太平广记卷403、404材料二安史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入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州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革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材料三下表是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州名苏州鄂州洪州饶州吉州衡州邵州泉州汉州户数68093191905540414062343811351312330307

9、54477儿和户数10080838618911294611641025180471800035571889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历史现象的原因。(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因避乱,将妻入岭南”、材料二“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和材料三“唐江南九州户数表”概括说明。第(2)问,根据“开元户数”即唐玄宗时期的户数;“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可从安史之乱的影响上思考。第(3)问,对“当时”的影响从对南方经济发展上思考;对“以后

10、”的影响从我国人口分布和经济重心南移方面分析。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为逃避战乱,北民纷纷南迁;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北方的情况相反,南方人口数量居U增。(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破坏主要在北方,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北方居民的大量南迁。(3)导致我国人口的大迁移,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促进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影响。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历史上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材料一自春秋到清末,黄河水道有六次重大的变迁。第一次于

11、周定王五年,黄河在宿胥口决水经河北省盐山县入海。第二次于王莽建国三年(距第一次改道672年),黄河主流迁徙至魏郡,经济南到千乘。第三次于宋仁宗庆历八年(距上次改道977年),由于商胡决河,河水溃决造成新的河床,从而分成东、北两支。有时北流开而东流闭,有时则东流开而北流闭。第四次阳武故堤溃决,时为金章宗明昌五年(距上次改道146年)。此时黄河大半之水经由泗水而进入淮河,此时北流仍通。第五次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距上次改道95年),此时会通河成,河水往南,北流已微,到明代宏治中,至是黄河之水全由淮河所承受,北流遂绝。明人防黄河北流,如防大盗,强制黄河向东南流,遂使黄河水患无法消弭。第六次清咸丰三年时

12、(距上次改道566年),黄河在河南省兰封县西北的铜瓦厢溃决,再改道北徙,从济水入海。此后即无大水灾发生,证明黄河应向北流才对。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时期治理黄河概况春秋战国黄河下游普遍修筑堤防西汉专设“河堤使者”等官职,沿河郡县长官都有防守河堤职责,专职防守河堤人员,约数千人,河防工程已达到相当规模东汉王景治河,修渠筑堤,疏通游积。魏晋之际对黄河进行过两次较大的治理唐代在尚书省工部之下设水部,地方官员都有治河修守的职责北宋设置都水监,专管治河,朝廷重臣,多参与治河方略的争议,开展机械浚河元代贾鲁治河米取疏、浚、塞并举的技术明代以工部为主管,总理河道直接负责,沿河各省巡抚以下地方官吏都负有治河职责

13、清代河道总督权限更大,直接受命于朝廷。堤防修守及管理维护技术有长足进步,涌现了以潘季驯、靳辅为代表的一批卓有成效的治河专家相关资料整理而成材料三元末黄河屡屡泛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隈”。短短一个月时间,“又北决金隈。”“民老弱昏垫,壮者流离四方”。元朝政府疏浚黄河大量征用民工,加之艰苦的劳役以及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任意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北方白莲教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历史上的那些事小学+初中+高中小学 +初中 +高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史上黄河水道变迁的特点以及黄河水道变迁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4、分析历史上黄河水道变迁对中国的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可知黄河水道有六次重大的变迁说明变迁的次数多时间长;根据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变迁可知黄河改道多发生在宋代以后;主要发生在下游地区;根据“到明代宏治中,至是黄河之水全由淮河所承受,北流遂绝。明人防黄河北流,如防大盗,强制黄河向东南流,遂使黄河水患无法消弭”可知既有自然改道也有人为改道;根据“此后即无大水灾发生,证明黄河应向北流才对”可知以北流为主。第二问原因,可以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政治中心的转移、经济重心的转移、军事需要、科技水平等角度分析。第(2)问影响,黄河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流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

15、生活和政治稳定,历代统治者比较重视治理黄河。本题主要从政治、经济、人口迁移、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水利技术等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次数多时间长;黄河改道多发生在宋代以后;主要发生在下游地区;既有自然改道也有人为改道;以北流为主;原因:自然因素:黄河泥沙含量大;水量大;中游地区的植被不断遭到破坏人为因素:为解决人多地少矛盾滥砍滥伐;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南移;军事需要人为决堤;科技水平制约,防洪标准低。(2)经济:严重影响了下游地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给沿河民众造成深重灾难,对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社会:人口迁移;社会动荡不稳;破坏生态环境;科技:“河防”成为历代要务,水利技术不断进步,相关的漕运灌溉等水利事业渐次兴起;政治:改善吏治,兴邦治国。小学 +初中 +高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