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数下3单元教案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6163534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数下3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五数下3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五数下3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五数下3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数下3单元教案(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三 单元(章)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至 月 日单元(章)公倍数和公因数总课时数6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 材 分 析通过操作和交流活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以后进行通分、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做准备,因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学 情 分 析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知道2、3、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素数、合数。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圈数的活动,学生从中知道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又要懂得枚举的方法;进而学生用类推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

2、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2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3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第 页 (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设计人:陈内龙 修改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课型新授第几 课时1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1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

3、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 重点 与 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 方法 与 手段教学方法:列举法、讨论法、方格图、红旗和黄旗。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1.回顾整理“倍数的意义”;2.在具体的列举活动中,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拓展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4、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1操作活动。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象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3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引导:用3厘米

5、、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在小组里交流。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自主探索。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引导: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2明确6

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4完成“练一练”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小组讨论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1练习四第1题。2练习四第2题。3练习四第3题。四

7、、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五、游戏活动练习四第4题。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的。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第 页(总 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 目检 测 内 容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当 堂达 标检 测一、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5的倍数有:(

8、 );7的倍数有:( );5和7的公倍数有:( );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 )。二、 用原来的知识求公倍数同时是2.3.5.的倍数。7 ( ) ( )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5 4 ( ) ( )即使2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4 7 ( )2即使2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5( )9 ( )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 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54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816和9的公倍数:18,36,546和9的最小公倍数:18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1填空4和5的公倍数有( ),最小公倍数( )5和

9、6的公倍数有( ),最小公倍数( ) 2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4 6和10 4和7教 学 后 记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设计人:陈内龙 修改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课型练习第几 课时2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1 通过练习,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 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 重点 与 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

10、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利用方法求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 方法 与 手段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1. 通过练习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补充归纳:“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两个数互质时,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2. 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 3和7 5和9 10和6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1第5

11、题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2第6题3第7题4第8题三、 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思考题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独立完成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第 页(总 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12、) 项 目检 测 内 容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当 堂达 标检 测1.李阿姨今天给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了水,至少多少天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月季每4天浇一次水,君子兰每6天浇一次水。(要详细的计算过程和讲解!) 2一堆糖,平均分给4人还剩3块,平均分给5人还少1块,平均分给6人还少一块,问至少有多少块糖? 参考答案:平均分给4人还剩3块,也就是:平均分给4人还少1块所以,原题也就是平均分给4、5、6个人都会少1块所以最少应该是4、5、6的最小公倍数 再减14、5、6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至少有59块糖)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 计找出下面每组

13、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 3和7 5和9 10和6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和2 3和9 5和10 4和8 9和10 5和7教 学 后 记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设计人:陈内龙 修改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课型新授第几 课时3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1 认识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 重点 与 难点教学重点:寻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

14、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教学难点: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 方法 与 手段教学方法:列举法、正方形纸片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1 通过列举和集合两种不同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 重点强化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准确性和速度,从而提高学生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准确性和速度。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1操作活动。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

15、好铺满这个长方形?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自主探索。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16、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3用集合图表示。出示相交的集合圈,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4完成“练一练”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1练习五第1题。2练习五第2题。3练习五第3题。练习五第4题。练习五第5题。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重点操作与填空。学生看图说说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先出示第

17、1组数,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第 页(总 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 目检 测 内 容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当 堂达 标检 测一、一步一步求公因数15的因数有:( );9的因数有:( );15和9的公因数有:( );15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二、耐心求公因数,别心急。12的因数26的因数12和26的公因数三、求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18和15 27和36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 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8和12的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

18、是几?8的因数:1,2,4,812的因数:1,2,3,4,6,128和12的公因数:1,2,48和12的最大公因数4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填空 118和30的公因数有( )最大的公因数是( )212和20的公因数有( )最大的公因数是( )教 学 后 记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设计人:陈内龙 修改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课型练习课第几 课时4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1. 通过练习和对比,帮助学生发现与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2.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多样策略。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

19、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奥妙。教学 重点 与 难点教学重点: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方法,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难点:利用方法求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 方法 与 手段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1. 通过练习,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2. 补充整理:“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互质时,最大公因数是1”。3.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

20、、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4和16 30和10 15和9 21和28二、完成第29页的第611题。1第6题2第7题3第8题如果有困难,可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具体地找一找。4第9题5第10题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知道裁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12和20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中较小的那个数。)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体会

21、方法的多样性。先让学生填表,并说说其中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找出2、4、5分别与1、2、3、4、520等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其中的规律。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6第11题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第 页(总 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 目检 测 内 容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当 堂达 标检 测一、找出下列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5和13 6和7 5和86和12 9和3 25和104和68 二、一块长45厘米、宽20厘米

22、的长方形木板,把它锯成若干块正方形而无剩余,所据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 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练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 3和7 5和9 10和6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 1 写出每组的最大公因数 7和10 12和24 14和21 4和9 27和3 9和12 2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5 21和7 3和5教 学 后 记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设计人:陈内龙 修改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数字与信息课型新授第几 课时5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1.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23、应用。2.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教学 重点 与 难点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 方法 与 手段观察法,小组交流和调查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完成“说一说”1下面各是什么电话号码?在小组里说一说。110报警112故障申告 114本地电话号码查询 117报时 119火警 120救护121天气预报 122交通

24、事故报警 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2.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3.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4.你能说说自己和同学在班级里的编号吗?指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用数字编成的号码,这些号码都表达一定的信息。5.你知道有些编号的开头为什么是0吗?二、“看一看”1.分析邮政编码“214206”中所蕴含的信息,引导学生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每一部分数字所代表的信息。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回答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回答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2.交流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以及为什么寄邮件时要填写邮政编码三、“

25、比一比”1.小组里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2.讨论: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你还有什么发现?你知道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吗?3.你还见过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四、“做一做”活动一:(第1题)说一说房间的编号中必须包含哪些信息,分别需要用几个数字来表达?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准备怎样为房间编号,并按自己的思考试着编一编。组织交流。活动二:(第2题)说一说自己的学籍号小组交流 学生回答第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

26、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比较,明确学籍号所包含的信息及其编码规则。按所发现的编码规则为一年级的200名新生编号。活动三:(第3题)读题,并根据右边的图说一说每个字母表示的意思。让学生以学校为中心,用编码表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组织交流。第 页(总 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 目检 测 内 容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当 堂达 标检 测一、道下面编码的意义吗?会的说出来,不会的课下查查。1.车牌2.身份证号码3.邮政编码4.脑编码 二、以下乡运会运动员编号,说说你的理由?第 页(总 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 计数字与信息110报警 112故障申告 114本地电话号码查询 117报时 119火警 120救护121天气预报 122交通事故报警 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做一做”说一说自己的学籍号。比较,明确学籍号所包含的信息及其编码规则。按所发现的编码规则为一年级的50名新生编号。教 学 后 记第 页(总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