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教案(1)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46162538 上传时间:2021-1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后赤壁赋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后赤壁赋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后赤壁赋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后赤壁赋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赤壁赋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后赤壁赋教学设计高茹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后赤壁赋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选读第四专题“游记”中的一篇课文,属游记散文,也是形式较自由的赋体,适合诵读。其中“顾”“披”“适”“危”“就”等词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文言词语。作者苏轼是学生较熟悉和喜欢的作家。2、学情分析:学生已进入高三,有了基本的文言知识积累,但就我班而言,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还较差,所以我们把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重点教学目标定位在了提高学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这一点上。学生在高一时曾学过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高二时曾学过苏轼的四首词,这些内容的前后对照,有助于学生探讨后赤壁赋的思想内容。课型简介: 为了

2、在高三阶段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依据教材及学生情况,我们设计了如下课型:本课型包括导入及文言知识梳理(15分钟)、文章内容探讨(15分钟)、翻译训练(15分钟)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依学生问题设计,在教学时以解决学生在字词理解和文章内容理解中出现的问题为主,第三个部分是当堂翻译练习,既考查学生的听课效果,又呈现学生依然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本文中的句子。2、把握文章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其和所写景事之间的关系。3、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强烈矛盾和被贬之后在苦闷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情。4、了解赋这一文体的发展变化。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文言

3、知识,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内心世界的强烈矛盾和被贬之后在苦闷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情。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及文言知识梳理(15分钟)1、导入 苏轼是我们钟爱的文人,在结束了高一高二的学习之后,我们再提苏轼,就不能仅仅用一个“豪放”或“豁达”来概括他的形象。因为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和江城子记梦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婉约、长情的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惊魂未定、高洁孤傲的苏轼,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笑对人生风雨和堪破人生晴雨的苏轼。所以,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苏轼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一步步丰富起来。那么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后赤壁赋又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苏轼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起来分析,一起来体会。2、朗读课文 全班齐声朗读全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顺畅的地方,朗读结束后指导学生该如何做。3、疏通字词要理解文章内容,还是应该从字词入手。屏幕上是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字词方面的问题,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讨论一下这些问题自己能不能解决,还有没有一些关于字词方面的新的问题。(1)学生问题:顾而乐之/顾安所得酒乎 (2)学生问题:“如此良夜何”该怎样理解?(3)学生问题:今者薄暮 归而谋诸妇 (4)学生问题:“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该如何理解?(5)学生问题:披蒙茸,踞虎豹(6

5、)学生问题:“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如何翻译?(7)学生问题:予亦就睡教师补充(以考查形式出现):一词多义: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问,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 考虑念父母,顾妻子 顾惜,顾念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反而,难道危噫吁嚱,危乎高哉 :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端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危险,危急攀栖鹘之危巢:高适适有孤鹤:副词,恰巧适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动词,享乐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女子出嫁活用词:顾而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履巉岩 名词作动词,踩着 横江东来 名词作状语 掠予舟而西也 名词作动词特殊句式:步自雪堂 状语后置复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草木震动 被动句

6、二、文章内容探讨(15分钟)1、体悟情思:让学生结合景物描写体会前后赤壁赋情感变化的不同。(1)学生问题:前后赤壁赋,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 回顾前赤壁赋,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不难得出结论:乐悲喜。速读后赤壁赋,抓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乐既悲且恐?(2)学生问题:苏轼为何突然感到“悲”和“恐”? 请学生读第三小节,仔细体会,寻求“悲”“恐”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体会的原因有三点:(1)“曾日月之几何,江山不可复识矣”,因时光流逝而悲;(2)“盖二客不能从焉”,因无知音倍感孤独而悲;(3)“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自然的震撼,对自然的敬畏。(3)学生问题:苏轼为什么将景物比作

7、各种各样的动物? 联系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教师理解:(1)烘托紧张恐怖氛围;(2)体现苏轼的童真心理 学生可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2、探究意蕴:探讨“鹤与道士”在文中的作用。 (1)学生问题:借鹤与道士,想要说明什么问题?(2)学生问题:如何理解苏轼“借鹤与道士之梦,以发胸中旷达今古之思”?(3)学生问题:最后一小节有什么深意? 请学生联系苏轼的思想以及鹤在我国传统意象中的意义去分析。 教师理解: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

8、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它是道家思想的一个典型代表,所以,鹤也好,道士也好,它们标志着苏轼在从道家思想中寻求精神的解脱。他渴望一种“羽化而登仙”的超然物外的境界。但结尾处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苏轼回到现实,最终没有摆脱苦闷的心情;一是苏轼了悟,一切皆空,暂时忘却了荣辱和人世的悲欢。3、考查结构:了解苏轼对赋这一文体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学生问题: “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比较前赋和后赋中“客”所起的不同作用。教师理解:前赋沿用赋的传统形式:主客问答,抑客扬主;后赋中的“客”显然少了与“主人”的精神交流,已表层化。这是苏轼使得赋这一文体的形式更加自由的典

9、型标志。三、翻译训练(15分钟)1、请学生本着“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的原则,当堂翻译课文第三、四两个小节,收翻译本。2、总结 苏东坡应该感谢黄州,是黄州让苏东坡的人生意义更加完整。所以我们在抱怨苦难的同时也应深刻认识到“苦难是人生的玫瑰”,也应在苦难的历练中变得成熟。最后用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们的课:“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

10、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教学反思:本课型有两个优点:(1)以学生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2)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主要目标,体现了高三课型的主要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第三部分翻译训练还未来得及开展,下课铃就响了,以至于第一个教学目标实现锝不够充分,第四个教学目标未达成。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1)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估计不足,以致课堂讨论时间过长。在字词梳理板块,我起初认为只要老师稍稍点播,学生就能很快得

11、出答案,但事实是学生对“顾”字、“披”字等重点词语的主要义项掌握并不到位。(2)教学目标设计过多。虽然想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作为本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设计中因目标设计较多,内容过于繁杂,导致面面俱到,使得重点无法突出。 后赤壁赋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会翻译本课中的句子。2、体会本赋中作者的情感变化。3、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强烈矛盾和被贬之后在苦闷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情。学习过程:一、疏通字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顾而乐之 顾安所得酒乎 今者薄暮 归而谋诸妇 披蒙茸,踞虎豹 听其所止而休焉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 (2)反而登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2、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4)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二、问题探讨(一)体悟情思1、学生问题:前后赤壁赋,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2、学生问题:苏轼为何突然感到“悲”和“恐”?3、学生问题:苏轼为什么将景物比作各种各样的动物?(二)探讨意蕴1、学生问题:借鹤与道士,想要说明什么问题?2、学生问题:如何理解苏轼“借鹤与道士之梦,以发胸中旷达今古之思”?3、学生问题:最后一小节中“予亦惊悟”,“惊悟”到了什

13、么?(三)探讨文章1、学生问题:开头的准备过程为什么写得那么具体?2、学生问题: “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放鹤亭记 苏 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

14、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

15、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16、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