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文化名著专题训练(原创试题)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3928012 上传时间:2021-10-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福建省高考文化名著专题训练(原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福建省高考文化名著专题训练(原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福建省高考文化名著专题训练(原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考文化名著专题训练(原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考文化名著专题训练(原创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福建省高考文化名著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的选段,回答问题。(6分)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注释:容光,细小的缝隙;不盈科不行:不流满坑洼就不会向前流淌;不成章不达:不通晓文理,精熟所学,就不能通达事理。1.根据下面的内容提示,填空。(3分)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做到不忧不惧,这样说法在论语中多次提及,如“仁者不忧

2、,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也说“ ,小人长戚戚。”圣贤的语录常为后代文人墨客所援引化用。孟子所说“故观于海者难为水”,就曾被元稹化用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与挚爱之情。他在离思(其四)一诗中,这样写道:“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2.上述两则选段中,均涉及“君子”这一话题,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请你谈谈二者对“君子”的理解有什么不同。(3分) 二、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的选段,回答问题。(6分)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

3、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以是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孟子梁惠王下)注释:愬,谮也,进谗言,诋毁。这句话的大意是:季孙固已听信谗言,而有疑惑子路之心。但对于公伯寮,景伯自认为尚能有力为子路辩护,并使季孙诛寮,然后陈列其尸体于市朝以示众。沮,通“阻”,阻止。尼,阻止。(1)下列选项对上述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认为,道是否能实行,全在于天命,与人力无关。孟子将是否能与鲁侯遇合,也归因于天命使然。B、从两则材料来看,孔孟二人均人力在天命之前,无所作为,主张听天由命。C、对于子服景伯想杀公伯寮一

4、事,孔子不置可否,只是感慨天命难违,道的推行与否和公伯寮无关,均由天命决定。D、对于鲁平公不见孟子一事,孟子一不埋怨鲁平公,二不埋怨嬖人臧,只是认为鲁平公不见他,是天命所为,不能强求。(2)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孟子则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结合上述选段,谈谈你对他们“天命思想”的理解。(3分) 三、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的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

5、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注释:奉养父母时脸色常常和悦,是困难的。彻,通“撤”,撤除。(1)根据下面的内容提示,填空。(3分)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仁的根本。其中孝是指 ,悌指 ,并传说孔子专门为此创作了一部 ,并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2)孔孟二人十分注重孝道。请结合上述两则选段,谈谈你对“孝”的理解。(3分) 四、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的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以议也。” (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

6、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而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孟子告子上注释:终食之间,指一顿饭的工夫。造次,匆忙。颠沛,指生活困顿,四处奔波。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他的子孙如著名的赵文子赵武、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无恤等都因袭赵盾而称赵孟。这里以赵孟代指有权势的人物,不一定具体指哪一个。愿:羡慕。文绣:古代要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7、。(1)下列对上述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认为,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B、孟子认为,人们都希望获得显贵,这种显贵并不是靠谁的施舍,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是很多人都没有好好去探求而已。C、孔孟二人都认为,想要获得显贵,是人们普遍的心理。只要合乎道,富贵是可以去追求的;不合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D、孔孟二人都认为,应该把高尚的精神追求放在首位,而不应去沉湎于对物质的享受。(2)结合上面选段,孔孟二人对“贵”的理解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3) 附:参考答案1

8、、(1)君子坦荡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2)孔子认为,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能够为自己所做的事,不后悔,不愧疚,这就是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而孟子则认为君子要有志于道,要通晓文理,精熟所学,体悟圣人思想。【翻译】司马牛问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君子。孔子说:“君子不担忧也不害怕。”司马牛说:“不担忧不害怕,就能称得上是君子吗?”孔子说:“反躬自省而不愧疚,又怎么会担忧害怕呢?”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难以注意一般的水流,在对人门下游学的人难以注意到一般言论。观看水有方法,必须看它的波澜。太阳月亮有光辉,光线能透过就一定能够照到。水流

9、这种东西,不流满坑洼就不再向前流淌。君子要有志于道,不通晓文理,精熟所学,就不能通达事理。”2、(1)D。A、与人力无关,有误。B、无所作为,听天由命,有误。C、“不置可否”有误,孔子不赞同杀了公伯寮。(2)孔孟二人的天命思想的核心是敬畏天命,但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主张秉持天道,顺天行事,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翻译】公伯寮向季孙诋毁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并说;“季孙固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可我还有能力为子路辩护,并使季孙诛寮,然后陈列其尸体于市朝以示众。”孔子说:“道(能不能)被实行,是天命所决定的;道(是不是)将要被废弃,这也是天命所决定的。公伯寮能拿天命怎么

10、样呢?”乐正子去见孟子,说道:“我同鲁君讲了,他打算来看您。可是有一个他宠幸的小臣臧仓阻止了他,他因此不来了。”孟子说:“一个人要做某事,总有一种力量在驱使他;一个人不做某事,也是有一种力量在阻止他。一件事做还是不做,不是单凭人力所能决定的。我不能和鲁侯遇合,这是天命使然。臧仓那个人,他怎么能使我不和鲁侯相遇合呢?”3、(1)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孝经。(2)孔子认为,有事情替父母去做,有酒食让父母先吃,这不能称得上是尽孝了。孟子也认为,如果只是物质上的供给,让父母衣食无忧,那只是“养口体”而已。孔孟二人都认为,要尽孝道,不能仅仅只是物质上的奉养,更要有出自内心的诚敬,为人子女,孝敬父母,不仅要

11、满足物质上的奉养,更要重视精神上的侍奉。【翻译】子夏问孝道。孔子说:“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笑容,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肉菜肴,年长的人先吃喝,难道这就能认为是孝了吗?”孟子说:“曾子奉养曾晳,每餐必定有酒和肉,将要撤去时必定请示要把剩下的给谁,如果曾晳询问还有没有剩余,曾子必定说有。曾晳去世,曾元奉养曾子,每餐必定有酒和肉,将要撤去时不请示要把剩下的给谁,如果曾子询问有没有多余,曾元就说没有了,要把这些剩下的用来再次奉呈。这叫做奉养父母的口腹和身体。像曾子那样才可称为奉养父母的意愿。事奉父母像曾子那样,就好了。”答案:(1)C。“只要合乎道,富贵是可以去追求的;不合乎道,富贵就

12、不能去追求。”是孔子的观点,不是孟子的看法。(2)孔孟二个对“贵”的理解并不尽相同。孔子所认为的“贵”是指身份、地位上的显贵,并坚持认为,要用正当的方法去求取,并时时刻刻不违背仁德。而孟子所追求的“贵”,并不是指对物质的追求,而是指对仁义道德和美好名声等高尚精神的追求,一个人拥有了这些高尚的精神品格,才是真正的尊贵。【翻译】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孟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不过,每个人自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别人所给与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使你尊贵,赵孟也同样可以使你下贱。诗经说:酒已经醉了,德已经饱了。这是说仁义道德很充实,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四方传播的好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