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哟*** 文档编号:229689943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开题报告高邮市界首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各地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据统计,当前中国留守儿童人数近 万人,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这些儿童远离父母,她们的监护权谁来行使,受教育权如何保障?这些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内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几年前就已经启动,教育部、全国妇联及部分省市县教育部门都对此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

2、本情况和她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大量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面向过去和未来的纵向研究;大量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我校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展了专题调研,在学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向人民和社会负责。要求学校发挥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作用;要求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办好家长学校,提升“代理家长”素质;落

3、实家访联系制度,在春节期间全面走访“留守儿童”家长,交流沟通思想;推行寄宿制管理等。但由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队伍庞大,而且又是一个长时期内存在的问题,学校都感受到力不从心,真正是“任重而道远”。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一)做好理论准备1、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并掌握儿童教育的新理论,使课题具有广阔的视野,不断更新思想理念,深化拓展课题的内涵和外延。2、着力学习教学论、实践论、教学法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基本理念,以便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使课题具有整体的效应。(二)做好组织准备(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主课题分为若干子课题,并责任到人,以便分头实施,系统研究。(

4、2)为了使课题科学高效地开展,特聘请省特级教师徐德兰校长负责研究过程的理论指导,负责研究计划、方案、成果的审核,并定期开展有关理论讲座。三、课题研究的条件论证1、从我校的发展战略上看,“科研兴校”一直是我校努力的目标,学校教研气氛浓,学校领导亲自带头,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这为“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这些都是完成课题的客观现实基础。2、从师资状况上看:我校教师均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家庭教育情况比较熟悉,课题组的骨干成员均达大专以上学历,有较扎实的儿童教育经验,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她们中有学校校长、中层干部;有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而我们这一

5、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研究队伍,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3、为了使课题科学地研究,学校邀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到学校来,请她们举办讲座,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努力使此课题按计划分布实施,定期总结。4、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减轻课题组成员的工作量,让她们有时间进行课题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活动不少于一次。教科室将对课题研究情况作协调、监督。5、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确保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奖励等各项支出如期支付。

6、预算课题各项经费要1.5万元。四、课题的界定和理论支撑本课题的研究将根据人本主义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以及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开展课题研究。五、研究的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国家未来。学校教育过程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与社会、家长共同解决好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她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获得与其它儿童平等的发展机遇。并对留守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国情教育、

7、理想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浩然正气,增强她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留守儿童成为对祖国忠诚、对社会感恩、对事业坚定的接班人是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的目的。六、研究目标深入了解我镇各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学习、生活、性格、心理、道德养成等方面),探索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职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为各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七、研究内容1、留守儿童学校应该承担的职责研究;2、息技术支持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利与弊研究;3、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研究;4、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研究;5、校对留守儿童有效帮助研究;6、守儿童个案研究。八、课题实施的

8、基本步骤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1 、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校长室、总务处、教导处、教科室、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2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相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

9、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经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它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3 、真情关爱,“三个优先”。(1) 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

10、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2) 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3) 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4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学校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它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它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

11、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她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她们走出孤独和忧郁。5、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

12、生”经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经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她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 30 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 1 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 2 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

13、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

14、机制。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9、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15、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10、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

16、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11、实施步骤第一阶段:( 6月 10月)实验准备阶段 学习相关资料,制订并完善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学校,建立研究档案。第二阶段:( 11月 12月)全面实施阶段按照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定期研讨交流,总结经验,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第三阶段:( 1月8月 )总结推广阶段整理材料,撰写实验报告,做好实验成果的推广工作九、研究方法(1) 文献法:经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经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

17、寻找一条捷径。(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十、成果显示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实验研究报告;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咨询录;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文集;阶段性研究报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相关论文集;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留守儿童”成长成果展。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引导她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她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她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她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