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教案(一)

收藏

编号:21782469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56.01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3-06-15
20
积分
关 键 词:
小学 教育学 教案
资源描述:
绪 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 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 教学要求:掌握教育学的定义;了解教育学产生及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观点;重点把握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与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的区别。 教学重点:教育学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著述。 教学难点: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与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的区别。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教育学。他是师范专业的必须学科和基础学科,是人类千百年来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经验总结。学习教育学可以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原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为成为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二、新课学习 (一)教育学的定义:请同学阅读教育学的定义,并回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 教育学: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教育活动;研究目的: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请同学通读“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试着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 2、教师带领学生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进行学习 教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时期(古代社会) 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的孔子 (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编辑的《论语》中。《论语》涵盖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 教育贡献:1、第一个大规模兴办私学;2、整理编辑了《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国儒家经典,北宋朱熹从儒家典籍中抽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四书五经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教材)等文化典籍;3、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古代西方:古希腊三哲之一 柏拉图 在《理想国》中将人分为金(理性发达的人,可以通过教育成为学者和官员)、银(富于勇气的人,可以通过教育、训练成为武士)铁(感性的人,只能成为工商业者)三类。《理想国》反映了柏拉图的政治理想、教育理想。 《论语》和《理想国》都不是教育专著。 中国战国时期《学记》作者不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选自《礼记》,主要反映了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涉及内容广泛,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其独特的作用。(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等) 古罗马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阶段特点的总结。 在教育尚处在萌芽和经验阶段,作为总结教育经验、具有一定理论体系的教育学还未出现。 四、作业布置 复习:孔子的教育贡献、柏拉图的著作、《学记》、《雄辩术原理》的历史地位。 预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的教育著述及历史地位。 五、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迟到、旷课现象比较普遍,教学困难不小。 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孔子的教育思想反映在哪部著述中?(《论语》) 2、《论语》对孔子的________的教育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________________的教学态度,都有重要体现。 3、孔子还整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五经。 4、《学记》是________________。 5、《理想国》反映了_______的教育思想。 6、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学习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19世纪末)(出现了具有体系较为完备的教育学著作,开始进入理性探索的阶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特别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模式) 1、1623年,英国学者培根首次在《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中将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他的贡献如下:尖锐抨击中世纪的教会教育,主张“将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普及初等教育及大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首创班级授课制,提出统一学校制度,普及初等教育,扩大学科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从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前提出发,论证了教学的直观性、系统性、自觉性、和巩固性等原则。 3、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学著作。他将伦理学引入到教育学中,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形成教育目的论;将心理学引入到教育学中,根据兴趣的多样性和分阶段性设立多种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教育方法论,形成了“教师、书本、课堂”的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 思考并讨论: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的不足是是什么?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末,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研究教育学的方法愈来愈丰富,教育学的理论也日趋多样化) 19世纪末,“新教育运动”出现,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和忽视儿童等缺点给予抨击。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发表了《学校与社会》等著作,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 20世纪以来,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根据并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出现了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39)、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1945)等有影响的著作。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各学科相互渗透,理论上逐渐深化,内容上更加丰富) 1956年 美国教育学家 布卢姆 制定《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将教育目标分解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1963年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 发表了《教育过程》,主张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即构成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基本法则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 1975年 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出版《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1972年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三、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四、作业布置 复习:重要的教育家及其著述 预习:绪论第二节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多为补充内容,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适当加以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学校也缺乏相关的学习材料,学习气氛不浓。 ⒊ 第二节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要求: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学习教育学的作用与意义,明确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教育学的作用 教学难点:明确教育学习的意义,调动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的地位及意义。 2、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及教学原则。 3、赫尔巴特的教育著作的地位及意义。 4、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 5、杜威的现代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 二、新课学习 (一)教育学的地位(请同学阅读相关内容,并进行回答) 是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学习教育学可以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原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师范生成为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合格的教师:教书育人(人师) 不合格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经师) (二)教育学的作用(学生快速浏览,明确教育学的几个作用) 1、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原理,指导教育实践。(阅读相关内容,回答老师提问) A回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经验一旦转化为教育理论就要指导教育实践。没有理论的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就会如盲人骑瞎马,忽左忽右,无所适从。 B理论与效率的关系: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工作才能取的成效,教育事业才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才会前进。 C总结:因此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科学指导教育实践,是学习教育学的首要任务。 2、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阅读相关内容,回答老师提问) 一个坚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我们使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要前提。故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分析有批评的学习和引进。在多元背景之下,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鉴别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增加营养和抵抗力。 3、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阅读相关内容,回答老师提问) 首先:明确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无不重视教育) 其次:教师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人身上,二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任务的就是老师。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他的工作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关乎国家命运,其使命是光荣而艰巨的。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所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进行本节总结: 教育学既是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掌握教育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且还要具备教育实践的技能、技巧和善于组织学生活动的各种能力。所以教育学是师范教育的必修学科和基础学科。 四、作业布置 复习:教育学的地位和作用 自学:第三节 怎样学习教育学 预习: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第一章 教 育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教学内容:教育的产生及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三种教育起源说的不同主张,并能进行分析;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掌握各阶段教育的特点;理解教育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的概念。 教学重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教育的概念。 教学难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经师与人师的区别 2、教育学的地位 3、教育学的作用 二、新课学习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代表人物有哪些?分别有哪些代表著作?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①代表人物: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 《动物界的教育》,明确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饲养和爱护等本能活动看成是教育活动,证明教育在人类出现之前即已存在,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英国教育家 沛.西能 《教育原理》也持有这种主张。 中国古代也有“乌反哺,羊跪乳”等谚语和故事,用以劝诫人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②基本观点:认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着教育。 ③观点分析: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产生于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 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①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 孟禄 ② 基本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③ 观点分析:模仿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人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目的性和意识性。教育也不单是模仿,因此单纯从模仿来说明人类的教育活动,仍然不能科学的说明教育的基本特点。 3、劳动起源说(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产生于对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批判的基础上) 哪些人持有这种观点?基本观点是什么? ① 观点持有者: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者大多持此观点。 ② 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③ 观点分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能与动物的某些本能活动相混淆,抹煞他的社会性特点;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是或主要不是无意识的模仿,有意识和有目的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经验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有了较大发展之后的产物,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首先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问题。 三、引导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 本次教学学习了三种教育的起源观,其中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错误的,它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教育活动的界限;心理起源说是不科学的,模仿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人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目的性和意识性,教育也不单是模仿;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恩格斯“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演出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四、作业布置 复习:教育的三种起源说 预习:教育的发展历程 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并分析其正误。 2、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并分析其正误。 3、劳动起源说的持有者和基本观点。 二、新课学习 (一)教育发展历程的划分 1、按生产关系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2、按生产关系划分: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二)教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1、原始社会教育(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教育内容:生产、生活经验为主; 教育形式:口耳相传,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专门的从业人员,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进行; 教育性质:人人平等,没有阶级; 教育目的: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2、奴隶社会教育 中国: 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形式:有了庠、序、校、学等专门的教育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从业人员; 教育性质:有“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说法,教育和文化的大权由奴隶主阶级掌握,是一种特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目的:使奴隶主子女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 古希腊: 斯巴达: 教育内容:五项竞技(军事教育) 教育形式:专门的教育场所(兵营) 教育性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目的:将奴隶主子弟培养成效忠国家、镇压奴隶的武士。 雅典教育: 教育内容:三艺(文法、修辞、哲学) 教育形式: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 教育性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目的:使奴隶主子弟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的能力 3、封建社会教育 中国: 教育内容(经、史、子、集) 教育形式:学校门类进一步发展、规模扩大 教育性质:有官学、私学、学院等区分,等级鲜明、门禁森严; 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为封建王朝培养官吏; 西欧: 教会教育:教育内容:三科四学,教会学校,教会弟子专有。 骑士教育:教育内容(武士七技),特殊的家庭教育,世俗封建子弟专有, 4、现代教育 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形式: 教育性质: 教育目的: 三、引导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 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不同,教育就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四、作业布置 复习:教育发展历程各阶段特点 预习:教育的功能和教育的定义 1、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各阶段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性质、教育目的 二、新课学习 (一)教育功能 1、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本质特点) 是指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反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例如:17世纪《大教学论》的出版就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生产了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和“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思想。同时《大教学论》的出版有促成了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并通过学校教育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 请同学思考并回答教育有哪些具体的社会功能? (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创造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 2、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教育的基本特点) 指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教育是造就人的活动,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的实现为基础。 教育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 人的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就不能实现其人的发展功能,也就不能实现其社会功能,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二)教育的定义 1、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含义也在发生着变化。 中国古代教育的含义: ①甲骨文的“教”是“”: “教”字的意思:左边上部“爻“代表经典的内容”,下边“子”是孩子,右边上部“卜”代表棍棒,惩罚和约束孩子不良行为,右边下是“手”,即成人手持器械,督促孩子学习经典的内容 。 ②孟子曰: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③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④《学记》:教者,长善而救其失者。 ⑤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受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外铄论:强制灌输,重视经典 西方古代教育:(英文)Education n. Educate v. (拉丁语)E-ducêre(出) E-ducêre(引导):强调引导、启发 内发论:注重引导,启发心智 2、教育的要素 (一)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二)学习者(教育对象) 学习者凸现出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 学习者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三)教育媒介: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要求: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统一 3、教育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指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特点:系统性、组织性、目的性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美、劳诸方面或身心两个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引导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四、作业布置 复习: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概念 预习 :1、现代教育的特点 2、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第二节 现代教育 教学内容:现代教育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的特点,深刻理解“三个面向”、“科教兴国”、“素质教育“的贯彻和实施对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教学重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教学难点:素质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教育阶段的划分: 按生产关系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按生产力划分: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 现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2、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本质特点)是指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反作用。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 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教育的基本特点)指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教育是造就人的活动,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的实现为基础。 3、教育的概念: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 主动性,使其在德、智、美、劳诸方面或身心两个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新课学习 (一)现代教育的特点 (请同学阅读本部分内容,联系古代教育的特点学习现代教育的特点) 1、生产性: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普遍规律,也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①现代科技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与科技双向发展; ②从个体发展来说,实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逐步结合,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 ③从社会发展来说,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使生产加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加强。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完全脱节,教育是某个阶层的特权如:劳力者食人,劳心者食于人。) 2、民主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和平等性上。 教育机会均等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在不断地付诸实践。 世俗化:欧洲中世纪的教育为教会所垄断,现代教育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地位,实现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世俗化是欧洲教育的民主性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不再为少数人特别是剥削阶级所垄断和主宰,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享受和利用。 平等性:人人可以接受教育,而且能够参与教育管理,师生平等、学校的民主管理,都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古代教育:在欧洲教育被教会所垄断,教育为少数剥削者所垄断和主宰,劳动者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3、科学性 现代教育从内容到手段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防止科学主义走向极端和当代科学发展所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使科学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互相结合起来,也是当前全面实现现代教育的科学性的必要措施,以期达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古代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以死记硬背为主) 4、革新性 现代社会的生产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使现代教育跟上科技、社会和人的发展变化,现代教育的改革浪潮席卷世界。对现代人的素质结构的设计,是目前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现代教育的不断革新推动着教育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使教育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古代教育的内容和培养目标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不变,例如中国的儒家经典从西汉时期就成为人们主要的教育内容,为封建社会培养官吏也是我国封建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 四、作业: 复习:现代教育的特点 预习: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完成相应练习题 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1、请同学比较我国存在的教育现象,思考我国的教育实现现代化了吗? 回答: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教育现代化尚未实现。 2、如何才能实现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呢? 二、新课学习 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我国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一)贯彻“三个面向” 1、“三个面向”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提出的? 邓小平 1983年 为北京石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阅读本部分内容,理解体会“三个面向” 面向现代化:教育发展的目标,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面向世界:放眼世界,以开放的胸怀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数典忘祖、食而不化。 面向未来: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前瞻思想,只看眼前,急功近利是办不好教育的。 (二)实施“科教兴国” 引导学生思考科教兴国的意义。 简要介绍教育对世界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例如:英国1880年提出了实行5~10岁儿童的义务教育,1893年提高到11岁,1899年提高到12岁,1891年在全国完全实行初等免费教育,19世纪80年代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 德国1763年指定了乡村教育规程,作出了普通义务教育的规定。(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美国从1852年马萨诸塞洲第一个颁布义务教育法,到1918年密西西比洲最后一个颁布义务教育法,经过60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得到法律的保证。 中国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又进行修订。(义务教育时间为9年) (当今世界,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培养。我国必须使“科教兴国”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实际行动,把教育优先发展摆到战略地位上,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参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构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 (三)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强调培养学生作为国民的基本素质。 推进素质教育要注意几个方面:1、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健康成长;2、素质教育应贯穿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但是小学的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3、素质教育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我国的现代化,应该落实到“科技兴国”的战略地位,以“三个面向”为重点,抓住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崇高理想的一代新人。 四、作业 复习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完成相应练习题。 预习 第三节 小学教育 第三节 小学教育 教学内容:小学教育 教学要求: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地位,掌握小学教育的特点,作用,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对小学教育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教学难点:实现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2、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二、新课学习 (一)请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由什么决定的? 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二)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请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1、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实施9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意义: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和最长的阶段,小学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 2、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 1、全民性(全民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广义:小学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人民 狭义: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强调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为了保证小学教育全民性的性质,国家针对哪些特殊人群作出了专门的特殊规定? 2、义务性(具体含义) ★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具有强制、免费的特点。 3、全面性(具体含义)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阶段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的每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四)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1、为什么小学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启蒙做用呢? (由儿童此阶段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小学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是长知识、长身体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强,模仿性强,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时期。 2、小学教育有哪些方面的启蒙作用? a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b在知识学习方面的启蒙作用 c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3、对小学生的启蒙要注意哪些问题? ▼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保护以及增强儿童体质的意识与措施应贯穿于小学教育乃至各级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清洁卫生习惯,注意教学中用眼和用脑卫生。 ▼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①读、写、算和手工操作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手工操作对儿童的发展有何意义?) 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三、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 小学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学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教育体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师范生要明确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认真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四、作业布置 复习本节教学内容,完成相应习题。 预习:学校概述 第二章 学 校 第一节 学校概述 教学内容:学校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掌握现代学制的产生、发展的历程;我国现代学制的产生及发展;理解学校的公益性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现代学制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现代学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理解学校的公益性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服务”的意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2、小学教育的特点 3、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二、新课学习 (一)学校定义及其功能 1、学校的定义(请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学校的定义)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学校的基本功能: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学校有传承知识、文化的功能,有培养人才的功能,有创造文化的功能,但其基本功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请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学校的基本功能) 3、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a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b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育队伍。    c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和卫生器材。 (二)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理解现代学制的几种类型) 1、学制的含义:这种制度要求废除封建社会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做法,扩大受教育机会,广泛培养人才;要求打破传统的学校体系,同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即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学制。 2、学制的产生与发展(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双轨制) ★在文艺复兴以前,欧洲存在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主要是学习本族语的读写、计算和宗教,这是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这些教育机构可视为现代小学的前身。到19世纪后半叶,英、德、法、美、日都先后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小学由此得到了广泛发展。为了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不断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形成分支学制。 ★在美国,并没有发生类似欧洲的发展过程,群众性学校由初级中学继续上延到高中,形成了所谓的单轨学制。   3、学制变革与学校的大众化 ☆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双轨学制必然要逐步过渡,最终走向机会均等的单轨学制。(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较为成功的形式) ☆在20世纪中期之后,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就成为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一个主旋律,构成了现代学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新的学制形式具有开放性、大众性以及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随着教育机会的逐步均等化,现代学制正由传统的封闭的精英模式向开放的大众模式过渡,现代学校正由职前准备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向终生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过渡。 三、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四、复习:学校的定义,学校的基本功能;现代学制的产生于发展 预习:我国的现代学校及学制的产生,学校的公益化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学校的定义,基本功能 2、学制的定义,学制的形成和发展 二、新课学习 (一)我国现代学校及学制的产生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清以前的学制 清末以前,我国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从夏朝始有官立“庠”、“序”之类学校的设置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再到汉武帝以后官学和私学的并举,学校在招收学生年龄、学习年限、课程内容等方面,均无统一的规定。 自隋唐实行选士制度和科举制度以后,历代学校教育,逐渐变成选士和科举的预备教育,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2、晚清鸦片战争失败后,我国有识之士从西方引进了现代学校教育及其制度。 1901年,清政府命令全国书院改为学堂。 1902年 ,产生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正式颁布,但并未实行。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癸卯学制共分三段七级,长达29-30年。规定小学改为“五四”制,即初等小学堂 5学年,高等小学堂4学年。 1905年,清政府决然下诏停止科举。“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至此,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方告废止。从此新式学校得以迅速发展。 3、民国时期的学制 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公布了“新学校系统改革令”,这就是当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壬戌学制”,俗称新学制。规定小学、中学、大学均为6年,小学分初、高两级,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即“四二”分段制,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该学制首次规定了中小学的六三三制。 4、我国中小学在现行学制中的地位 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纵向分为四个等级,横向分为若干的不同的类型。 幼儿教育(幼儿园)。 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 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请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认识学校公益性特点) 1、学校与企业的区别 ☆设置目的不同 学校的设置目的: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调节手段不同:学校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其中主要部分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 ☆与政府关系不同:在自主办学的同时,政府必须对其权力和行为作出必要的限制。 ☆产出不同:学校向社会提供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 2、学校公益性的两个具体表现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3、讨论:学校公益性特点,对办学的影响。 三、引导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教学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2、预习:学校文化 第二节  学校文化 教学内容:学校文化 教学要求:掌握学校文化的定义及其作用,了解学校文化的种类和来源,初步形成关注学校文化的隐性教育影响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校文化的定义,作用 教学难点:帮助师范生初步形成关注学校文化的隐性教育影响的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我国教育史上几部重要的学制系统 2、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二、新课学习 (一)学校文化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学校文化的含义) 学校文化: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二)学校文化的构成(阅读教材,回答学校文化的构成) 1、从学校文化的形成看,学校文化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特定要求及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有意安排的文化,即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过程,学校和教师必须对进入学校领域的各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精心取舍、组织,建立适宜的文化环境,这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二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主要是来自学生团体中的各种习惯、风俗、民约、传统、时尚、规范、语汇、价值观念等,这种文化就其本源而言是成人文化的一种反映,但其内容与成人有别,是区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 (自发性) 2、从学校文化形式上看,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类。 ☆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 ☆学校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比如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如校园面积、校园布局、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图书馆等等,都会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比如西方国家的中小学在行为规定上比较强调放纵,认为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东方国家中小学则比较强调管束,认为严格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学校文化的影响(价值)(教师讲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影响 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如学校的建筑、校园布局,教学设备,图书馆等都属于学校物质文化的范围。 影响: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以及创造性、主体性的养成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校建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不仅提供了师生活动的空间,而且蕴含着某种哲学和文化的理念,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改善行为,陶冶性情,涵养气质。 2、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每一个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都会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以及创造性、主体性的养成等,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引导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教学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2、预习:学校管理 第三节 学校管理 教学内容:学校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学校管理的定义,了解沟通的内涵、作用、形式,掌握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法以及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对学校管理有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教学难点: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学校文化的定义,学校文化的影响 2、学校文化的种类、来源 二、新课学习 (一)学校管理概述.(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管理的定义) 1、学校管理,是指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第二,管理必须有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管理客体就是管理的对象,是由人或事组成的动态系统。 2、学校管理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教师提示,学生自学) 1、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管理系统中的层级越高,管理工作中沟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2、沟通的功能: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和情感交流 3、沟通的形式:即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4、沟通的障碍 主观方面的障碍;客观方面的障碍;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5、沟通障碍的克服 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沟通的状况,如: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选择最佳沟通媒体;注意信息的时效性;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三)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1)行政管理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管理的方针。 (2)法律方法。这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3)思想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同,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   (4)经济方法。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的方法。 (5)学术方法。这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四)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各种的领导,组织和提高思品教育的师资水平,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 2、教学工作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严格各项教学常规,建立责权分明的规章制度,强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 3、教务行政管理: 包括招生、编班、报到注册等,检查各种教学活动的情况,落实教学任务,教学资料与档案的管理等。 4、总务工作管理 总务工作复杂、细致又具体。总务工作应该为教学服务。主要包括: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等。 (五)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内容 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就具有某些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 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纳入国家干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三、引导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教学内容,完成相应习题 2、预习:第四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 第四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 教学内容:学校、家庭和社会 教学要求:了解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不同影响,初步形成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校、家庭、社会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学校管理的定义,沟通的内涵和作用 2、我国小学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3、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1、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组织,系统地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对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理解不同,实际效果也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学校存在着以智育为中心、单纯追求升学率等错误思想) 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水平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教育水平: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再次,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的家庭特点,会极大地影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孩子。(家庭教育分为如下四种类型: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和合作型。其中合作型家庭最有利有孩子的成长) (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 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和大众传媒等。 (1)社会群体主要有:朋友群体: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既不应一概否定,又不能任其自由存在和发展,而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儿童正确地择友,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2)社会道德:一个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受到先进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到没落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侵蚀。因此,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发展,就应当在大力宣传先进道德的同时,结合社会环境,清除一切没落道德的残余,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3)社会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发挥社会文化的教育作用的同时,社会应当干预他们所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地发展。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况: (1)一般性指导。(2)针对性指导。(3)分类指导。(4)个别指导。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互访。(2)家长会。(3)家长委员会。 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主要途径有: (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三、引导学生对本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教育学教案(一)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782469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