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doc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1663507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doc(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1 上课时间:4/28教学内容:83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五的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联络详细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开展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口算1/4+1/3 5/92/3 1/2+1/6 3/45/8 1/6+3/109/141/2 3/8+1/8 5/92/9 7/

2、10+5/10 3/10+3/4二、探究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11/41/3 11/4+1/3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三、稳固1、练一练1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3、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2、练习十五第1题3/45/8+5/6 4/51/6+3/10 3/79/141/2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拟各种方法的优劣。3老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假如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拟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3、练习十五第3题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4、练习十五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四

4、、总结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历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2 一、复习内容。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快:1、数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那么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义及其运算方法。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露在外面的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计算及其实际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容积计算,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3、统计与概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选择;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会找出一组数列中的中位数、众数。二、复习目的。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那么,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

5、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正确地进展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题能用方程解。3、能正确地描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认识简单的长(正)方体的展开图。能计算他们的外表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5、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读懂简单的统计图;理解中位数、众

6、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三、复习重点。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那么,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正确地进展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题能用方程解。3、能正确地描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认识简单的长(正)方体的展开图。能计算他们的外表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7、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5、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读懂简单的统计图;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四、复习难点。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正确地进展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题能用方程解。3、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掌握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体体积(容积)的计

8、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5、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读懂简单的统计图;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五、方式方法。练习法、讨论法、讲解法。六、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等七、课时安排。(3课时)1、数与运算。 (1课时)2、空间与图形。(1课时)3、统计。 (1课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3 第一单元图形变换【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究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说明与建议】1、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程度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根底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究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开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2

10、、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探究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究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根底上探究新知识。3、注重联络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本单元联络详细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

11、旋转的含义,探究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4、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展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根底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展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p 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老师要实在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展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答复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考虑。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才能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开展。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络和

12、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才能。【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根本内容。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的性质的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那么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可见数论在数学中的地位。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局部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开展他们的抽象思维。2、在以往的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的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

13、的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以往的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这样编排,虽然突显了以上这些概念的严密逻辑关系,但也形成了同一单元内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出现概念混淆、理解困难的问题。3、我们在本单元研究的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局部教材的一条主线。但“整除”这一词汇是否必须出现呢?让学生大量表达“能被整除”“能整除”是否必要?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根底,对整

14、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拟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形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4、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因此,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必要根底,“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展介绍。

15、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根底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做准备的,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个内容可以集中编排在本单元,也可以分散编排在约分、通分的前面。考虑到本单元概念较多,抽象程度高,本套教材把这两局部内容分散编排在第四单元,也更加突出了它们的应用性。6、加强对概念间互相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防止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根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公因

16、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络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7、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详细情境结合起来,如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才能已经有了进一步开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才能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才能,等等。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操作

17、,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共9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展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3.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究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关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外表积和外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

18、和容积单位,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同时,按照标准的要求,新增加了探究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2、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可以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根底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根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根底。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根底。3、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学生来说

19、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在学习容积时,计算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利用已建立的体积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加深对体积概念的认识。4、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展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拟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

20、占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入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目的】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局部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会比拟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拟纯熟地进展约分和通分。5.会进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场。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

21、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根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详细内容分为六节,第一节分数意义,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例1 13、例2 34、例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二节真分数与假分数例1真分数、例2假分数、例3带分数、例4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第三节分数的根本性质例1分数的根本性质、例2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第四节约分例1最大公因数、例2求最大公因数、例3最简分数、例4约分及其方法;第五节通分例1最小公倍数、例2求最小公倍数、例分数比大小、例4通分及其方法;第六节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例1小数化分

22、数、例2分数化小数。2、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根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局部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根底。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根底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拟完好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根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那么运算及

23、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那么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根底。4、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考虑到分数概念比拟重要,又比拟抽象,有必要通过提醒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理解它的含义。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5只兔、5个人,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也就是说自然数是一个量兔、人与另一个作为单位的量1只兔、1个人的比。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施行的矛盾。比方,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2/3。当然,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

24、的实际意义。例如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2/3块饼。5、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效劳的。但在以往的教材中,两者各自独立成章,学完后,学生还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而且,这些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里,概念多,而且抽象,不利于分散难点,逐步消化,也不利于认识的螺旋上升。如今,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内容安排在讨论约分之前教学;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安排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从而将两局部知识严密结合起来,学了就用,既能减少

25、单纯的枯燥练习,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改革。为了配合这一改革,约分与通分不再合成一节,而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6、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拟抽象。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详细、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详细,就是通过详细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历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的】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6、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展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进步简算才能。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消费中的广泛应用。【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详细内容分为三小节,第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异分母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减法;第三节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例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

27、运算,例2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2、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根底知识之一,能否纯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才能,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3、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是比拟困难的。为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一样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这样选材,符合“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络,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

28、些实际问题”的课改理念,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它降低了学生理解分数加减计算算理的难度,利于学生较顺利地掌握分数加减计算的根本方法。4、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课改理念。“算法多样化”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合理、灵敏地解决计算问题。在本单元的编排中,教材又一次地突出了这一课改理念。如:第1节中例3的教学,如何计算分数连加、连减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算法后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算法吗?”又如,第3节例1的教学,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法后,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我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

29、在比拟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懂得应选择较简捷的方法进展计算。5、抽象概括出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要搞好这一过程的教学,必须处理好算理与算法,单纯记忆与开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应通过观察、考虑、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6、用好有关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适当补充涉及分数运算的史料。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数学的神秘感有了更强的好奇心。因此,结合分数加减的学习内容适当补充一些数学史料,可使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探究欲,促其学习数学兴趣的进步,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因此,教学时,应重视教材提供的两个涉及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的学习。在此

30、根底上,再补充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第六单元统计【教学目的】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根据数据的详细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展简单的分析p 和预测。共9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能根据详细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展简单分析p 和推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复式折线统

31、计图的特点,岔气复式折线统计图答复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展数据分析p 和合理的推测。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数、中位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络,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的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比照来认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3、教学中应防止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详细

32、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如教科书第122页例1要解决“挑选身高是多少的队员参赛比拟适宜?”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选用适宜的统计量来描绘15个候选队员的身高的集中情况,教材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绘,发现不能很好地反映身高的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体会众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假如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拟适宜。教学时那么可按此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说明与建议】1、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p 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根底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2、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拟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理论、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3、组织学生进展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根底或前奏,教学

34、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考虑,勇于探究的精神。操作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数学第十册教学方案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1轴对称1课时左右2旋转1课时左右3欣赏设计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二單元因数和倍数17课时左右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课时2能被2、3、5整除的数3课时左右3质数和合数第三單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5课时左右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3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

35、习2课时左右第四單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左右1分数的意义6课时左右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左右3分数的根本性质2课时左右4约分和通分6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理论活动:数字与编码1课时第五單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左右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3课时左右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左右整理复习2课时左右三、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轴对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p 本节课教材对称是平面图形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形式的其中一种,对称这一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的对称的知识根底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展安排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本课要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加深要求,目的是从现实生活中

36、的事物引进,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妙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学情分析p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已经掌握了不少的知识,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究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过程中,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探究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对称轴找出和原点的对应点,继而正确地画出轴对称图形。设计思路1.重

37、视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探究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究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节课拟通过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根底上探究新知识。2.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增强空间观念。本节课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展想像、猜测和推理进展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

38、间想像力和思维才能。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步课堂效率。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方格纸、剪刀、白色纸张。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这样一图形,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播放轴对称图形生: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师:你们知道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生:哪大家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图形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轴对称”。板书揭题:轴对称【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轴对称图形,激发学习兴趣,复习了旧知,为新课的学习进展铺垫,通过动画演示对称轴,对把两边的图形对折,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着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利用知识迁移的思

39、想,引入新课的探究。】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1猜一猜课件出示轴对称图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师:你能猜出另一半是什么吗?为什么这样想?【设计意图: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这样能进步学习兴趣,引出学生的自主动脑活动。】2数一数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刚刚这个图形,如今我把它标上几个点,你们看一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a , a、b , b、c , c它们和对称轴有没有什么关系?先在小组内和同桌说一说。生:我发现了点a和a到对称轴的间隔 都是2小格,点b和b到对称轴的间隔 都是3小格,点c和点c到对称轴的间隔 都是5小格。师:你观察得太仔细了,真是个学习有心人。生:老师,我还发现了把点a和点a

40、连起来和对称轴是垂直关系,点b和点b连起来点c和点c连起来都和对称轴是垂直关系。师:这些知识是很隐藏的,都被你发现了,你太了不起了。不错,刚刚这些知道都是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们把点a、b、c在数学上叫它原点,点a、b、c叫它对应点。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知识点。生:原点和对应点到对称轴的间隔 都相等,它们的连线和对称轴成垂直关系。师:板书生说3画一画师:如今我们用这些知识来画一画轴对称图形好不好?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动手画一画。生:画一画,碰到难点,不懂找对应点。师:如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该如何才能又对又快画好呢?首先,要先标好原点,再找出原点的对应点。再画出连线。【设计意图:先通过让学生尝

41、试画,再引导学生画,最后总结。画法:形成技能,让学生一步步掌握知识。】4剪一剪师:让大家动手剪一剪课本p4的做一做,小组同学合作,先猜一猜,再剪一剪,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生:动手剪纸。【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动手让学和加深体会,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知识。】小结:刚刚我们通过我们猜一猜、数一数、画一画、剪一剪,学习了什么知识呢?生1:如何找对应点,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生2:我知道了对称图形的特点。三、稳固新知,提升知识师:让同学们拿出方格纸,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生:动手设计。师:如今请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四、总结进步,延伸感受师:其

42、实轴对称图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假如你们是一个有心人,定能发现许多,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感受呀?【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数学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五、作业设计设计一幅满意的作品。板书设计:轴对称1标出原点找出对应点2连线画图形成作品3仔细检查完成作品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4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联络已有的知识和经历,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究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究两个数指非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

43、公因数及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互相关系的愿望、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究和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历,并获得有关的根底知识的相应的根本技能、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展简单的分析p 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绘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数学考虑:、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究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进一步开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可以有条理地

44、进展考虑,并符合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考虑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究分数的根本性质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主动进展观察和操作,比拟和分析p ,抽象和概括,猜测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开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才能,不断增强数感、在学惯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究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开展空间观念、在学惯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绘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展分析p 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才能解决问题:、能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开展应用意识

45、、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在用数对描绘简单行走道路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进步合作交流的才能、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策略的才能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

46、受数学考虑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确实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不断增强学数学,因数学的自觉性、在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理论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开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理论才能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方程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

47、程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位置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详细情景中的物体的位置难点:用数对描绘实际情景中的物体位置到用数对描绘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公倍数和公因数重,难点:会求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认识分数重点:理解单位,分数单位及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难点:单位,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找规律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表考虑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难点:是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分数的根本性质重点:使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分数的根本

48、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难点:纯熟,正确地进展约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拟、统计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5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的:稳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局部知识的内在联络。才能目的: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展整理。3、进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络。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整理学习内容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忆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二、练习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49、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答案:150085%=1275元,160080%=1280元南极牌冰箱比拟廉价。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三、总结。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分数乘法:意义 计算方法分数除法:意义 计算方法教学反思: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学目的:知识目的:稳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络。才能目的: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展整理。情感目的:进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

50、和联络。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整理学习内容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忆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二、练习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p 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一样。3、第7题。此题是利用方程解

51、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假如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板书设计: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毫升。2/9=4277/9=427=549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96014.8=142.08(万平方千米)教学反思: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6 复习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可以比拟纯熟地进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敏选择简便算法。教学步骤一、根本练习做教材139页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复习指导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稳固练习

52、1、完成142页第6题引导学生完成,老师订正2、完成第142页第8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四、全课总结略五、作业教材第142页第7题第四课时复习内容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复习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可以根据外表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教学步骤一、根本练习1、做教材139页第7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2、做教材139页第8题引导学生完成,老师订正3、做教材140页第9题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4、做教材140页第10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

53、复习指导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稳固练习完成143页第11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四、全课总结略五、作业教材第142、143页第9、10、12题第五课时复习内容复习简单的统计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复习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展简单的分析p 和预测。教学步骤一、根本练习做教材140页第11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二、稳固练习完成143页第11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三、全课总结略四、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1 )两个分店销

54、售额最高的是 ( 2 一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3 二分店从 月到 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7 设计意图: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老师的全部劳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老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情感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评价,老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别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

55、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根底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纯熟地求出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考虑并答复: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什么是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答复后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2、求30和70的最大公约数?3、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7和21 8和15二、提醒课题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这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三、探究研

56、究1教学例31求出以下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和21 8和15 42和14 17和192观察结果:通过求这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你发现了什么?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结论。4尝试练习。做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后由学生讲评,集体订正。四、课堂理论1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观观察哪几组数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哪几组数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再解答出来。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后再让学生讲明判断的理由。3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学生口答集体订正。五、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六、课堂作业1、做练习十四的第8、10、11题。2、有兴趣、有余力的同

57、学可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和考虑题。课后反思:有的数学问题比拟复杂,光靠个人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不到好的效果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小组中搭配上、中、下三类学生,由一位优等生任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下问题:1、一个数的约数与这个数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络?2、两个数的公约数与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络?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我们知道“最大公约数”一课最难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无论是老师讲解还是学生看书,给学生的感觉大多是:太难懂了,算了吧!这时,何不让学生讨论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不仅保

58、证了全班同学的全员参与,使每位同学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机;而且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启发、讨论、总结,学生的思路被翻开了,想法在逐步完善着,学生个人对最大公约数算理的理解都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等才能也在这里得到进步;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增强;当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学生也在尽情地享受着交流成功的乐趣。假如学生能把学习当成一件“美差”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8 设计意图:在设计的时候我想要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咬文嚼字,比方书上是这样写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

59、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在品味这段话时,有些学生会注意到“一般”这两个字,从而提出“为什么一般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不用质因数去除行不行?”,老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向别人请教、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即不用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也行,也可用公有的合数去除,不过习惯上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觉得数学语言是非常严谨的,一字一句均需斟酌。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才能和动手实际操作的才能。教学重点 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一

60、般方法。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填空:123=4,所以12能被4 。4能 12,12是3的 ,3是12的 。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是 ,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 。10的约数有 。二、提醒课题我们已经学会求一个数的约数,如今来看两个数的约数。三、探究研究1小组合作学习1找出8、12的约数来。2观察并答复。有无一样的约数?各是几?1、2、4是8和12的什么?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几?知道叫什么吗?3归纳并板书8和12公有的约数是:1、2、4,其中最大的一个是4。还可以用以下图来表示。8 1 32 4 6 128 和12 的公约数4抽象、概括。你能说说什么是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吗?指导学生看教材

61、第66页里有关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5尝试练习。做教材第67页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2学习互质数的概念1找出以下各组数的公约数来:5和7 8和9 12和25 1和92这几组数的公约数有什么特点?3这几组数中的两个数叫做什么?看书67页4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质数是一个数,而互质数是两个数的关系3学习例21出例如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2复习的第2题,我们已将18和30分解质因数如后 18=233 30=2353观察、分析p 。从18和30分解质因数的式子中,你能看出18和30各有哪些约数吗?18和30的公约数就必须包含18和30公有的什么?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有哪些?18和30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是哪些?1、2、3、623最大公约数6是怎样得出来的?4归纳板书。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6是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5求最大公约数的一般书写格式。为了简便,我们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如: 18 30让学生分组讨论合并后该怎样做?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最大公约数?为什么不把商也连乘进去?6尝试练习。做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讲每步是怎样做的,最后集体订正。7抽象概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谁能说说求最大公约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