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专题资料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1390727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94 大小:16.5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专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专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专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专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专题资料(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专题资料一、教育科研一、教育科研1.教育科研的转轨教育研究从17世纪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标准,强调把自然科学日益成熟的范式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尝试,力图寻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关注方法的独立性和普适性。这种片面追求所谓的“科学化”的研究范式,造成教育研究缺少人文关怀,远离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2 0世 纪7 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反对那种不顾“人的整体事实”,不从“整体的人”出发的所谓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主张从人的历史和存在分析入手,去对人的精神、心灵等内在世界加以体

2、验、理解和诠释。在研究方法论上,从传统的实证主义和规定性模式,向现象学和描述解释性模式转移。这种转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哲学意蕴。其核心是批判科技理性、客观主义知识观造成的非人化境遇,强调人之为人的精神生活。人们认识到如果仅仅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价值中立性等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事实上是否认了其自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即人自身的生活体验,导致教育研究中的人的物化,也使研究者自身处于自惭自叹的状态。以改变宏大规划、理想与项目驱动的方式为实践驱动、学校为本和以人为出发点的方式,这正是近年来教育学界兴起一股以描述和诠释社会经验现象为特征的叙事研究热潮的直接原因。但在我国,20世 纪80年代到90

3、年代中期,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等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科研不能简单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质的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与注重科学主义的量化研究相比较,现在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的是人本主义的质的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一种很有意义而且容易为教师所掌握的研究方法,值得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熟悉和运用。2.教育科研的三个层面教育科研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的研究不只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还要运用艺术认识的方法、哲学的方法。一是要重问题,二是要

4、重过程。教育研究必须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作出回答,只有在教育研究成果被成功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去,教育研究才能说是取得最后的成功。教育研究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把握实然,弄清事情的真相,搞清楚“是什么”、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不论研究什么,首先要把握实然,实际存在的状况,本来的面目。第二是澄清价值,弄清教育应循的方向,应达的目标,就是弄清“应该是什么。搞教育研究,不能迷失应循的方向。第三就是要开发从实然向应然步步逼近的方案、工程、技术,也就是解决“怎么办 的问题。第一个层面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事实研究,它要讲求一定的科学性;第二个层面的研究叫价值研究,它要追求一定的先进性、时代性、前瞻

5、性;第三个层面的研究叫工程研究,也可以叫技艺研究,它要讲求一定的实用性。三个层面的研究当中,事实研究是基础,价值研究是魂灵,工程研究是关键。好多研究为什么不能转化为实践?为什么不能向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实践逼近?原因就在于没有可供操作的方案、技术,所以工程研究是教育研究的关键。三种研究实际上是缺一不可的。我们常常批评教育研究当中有三种现象,一是说大话,二是说假话,三是说空话,原因就在于没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仅有价值研究,常常流于说大话。尽管提出了好多理念,没有事实研究、工程研究,就只能说大话。如果没有进行科学研究,常常容易说假话,说的话不符合事实真相。如果不重视工程技术研究,常常流于说空话。我们

6、就是要克服教育研究中大量存在的说大话、假话、空话的现象。3.教育科研的步骤问题、设想、尝试、总结和反思。首先是提出问题。问题应该是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异,应该在弄清实然、把握应然的基础上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这就是问题。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差异很多、很大,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还需要适当地纯化,要有研究的价值和研究的可行性。有的问题实在是无法解决的,最好不要去碰它。有些问题尽管很具体,但又无法解决,就不是科研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可能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方案,人家已经做 好 了,完全可以拿来、照 搬,也不一定要花多少精力去研究。在选择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要注意适当的纯化,要有一定的价值和一定的可行性。建

7、构性试验的第二个环 节 是 设 想。设想要有理论支撑和经验基础。第三步是尝试,是改革实践,就是要坚定不移、不畏艰难、不断创 造 条 件。我们常常确实是“戴着镣铐跳舞”,但尽管是“戴着镣铐跳舞”,还是要“跳”下 去,这要比单纯地“写文章”难得多!单纯写文章,象概念游戏似的,有点哲学功底,就可以了,但是真正要把思想变成实 践,困难重重!尝试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反思。要注意总结个案,注意建构模式,注意提升理念,使这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比较成功的、比较充实的教育研究成果,应该有大量鲜活案 例,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操作范式,同时还应该有一两个思想的亮点,即所谓理念,而这三者也是缺一不

8、可 的。个案好比人的血肉,模式好比人的骨架。现在好多人忌讳模式,但是我们作为实践工作者不能忌讳这个。基本的东西不把握清 楚,无法转化为实践,都那么玄乎是不行的。再就是要有血肉。血肉就是个案,没有个案积累的研究肯定是干巴巴的。无论是在总结个案、构建模式还是在提升理念的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反思,要有比较强烈的反思、批判意识,不能固步自封,成功的教育研究者应该是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二、教育叙事研究1 .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叙事即叙述故事,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它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向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和向别人讲述我们对世

9、界的了解的途径。叙事普遍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是人们表达思想的有力方式。叙事作为一种思维的模式、一种意义生成的承载工具和一个文化的表达模式,人们透过自己的叙事,建构存在于世界的一个版本,文化正是透过它自己的叙事为它的成员提供身份认同和行事的种种模型。人们对于故事不可能用因果关系来加以解释,而只能用反复变化的诠释来加以理解。叙事的原则正是多义性。叙事是在科学人文这两极之间的一条中间道路。叙事主义者相信,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事经验:人类不仅赖故事而生,而且是故事的组织者。进而,他们还相信,研究人的最佳方式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记录有关教育经验的故事同时,撰写有关教育经

10、验的其他阐述性故事。这种复杂的撰写的故事就被称为教育叙事。写得好的教育故事接近经验,因为它们是人类经验的表述,同时它们也接近理论,因为它们给出的叙事对参与者和读者有教育意义。叙事研究是指任何使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2.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

11、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2)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这些生活故事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3)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教师的叙事研究是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

12、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3.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着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因此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就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有

13、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4.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1)确定研究问题。所谓“有意义的问题”,起码有两重含义,一是我们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获得一个答案;二是该问题对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2)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保证。因而它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与合作。首先,研究者要有敏感的心灵,能够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再者,研究者

14、的研究活动要得到被研究者的认同、理解与合作,双方应有从研究中共同进步的要求。因此,选择好的合作伙伴,是教师叙事研究的重要一步。(3)进入研究现场。进入研究现场就意味着走进教师活动的时空,把握教师的行为、观念所赖以产生的深层原因;对教师生活的现场观察,理解教师做法的背景。研究现场是教师叙事研究获取真实资料的直接来源。(4)进行观察访谈。观察访谈是围绕着研究问题而进行的。观察力求客观,避免“先见”或“前设”对研究的干扰;访谈力求开放,使被访者在研究者设计的系列开放性问题中轻松思考并回答问题。观察访谈主要是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而研究者一方面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要具有亲和力。(5)整理分析资

15、料。叙事研究强调的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是基于资料事实进行的符合材料实际的分析。否则,研究就偏离了叙事研究规范的要求。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研究者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从所收集的大量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即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惟此,研究才具有了独特的,个性,的特征,研究报告才具有个性色彩。(6)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既包含研究者对所观察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对“事”的论述性分析,两者相映相成,构成了研究报告中的细腻的情感氛围和浓郁的叙事风格。叙事研究强调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使教师生活故事得以更丰富地呈现,也因此而具有教育研究中不可替代的

16、意义。5.如何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论语可说是最早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集子。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撰写没有统一的格式。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一般包括:标题、引言、述说教育教学过程,反思或讨论等。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与教师是零距离。我们教师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教育事件、教育叙事(个案故事、课堂故事等)勾连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点缀,也是教育叙事研究很好的素材。我们教师通过每天的细微观察,选择有一定影响和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抓住“本质东西”进行独特视觉的观察,并艺术化的描写,给这些“故事”赋予独特的情感体验,就会让人读后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好

17、的教育故事魅力还在于让人读后久久回味无穷。教育叙事报告的叙事内容,专家认为:“走进生活找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的描述,去追寻教育参与者的足迹,在倾听教育参与者内心声音的过程中,发掘教育个体或者群体行为中的隐性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6.案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1)主题不鲜明。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关系到教育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可以说,主题就是一篇案例的灵魂。有时可在案例的题目中体现案例的主题,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结构不合理。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

18、构,只有优化案例的结构,才能增强案例的可读性和整体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写成教学设计,有的在一篇文章中包括了“教学内容、备课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部分;写成教学实录,把一堂课从头到尾详尽地记录下来,再写上作者的看法;重记录轻分析,在过程描述时用了很大的篇幅,分析却只有廖廖数语,看不出案例研究的问题;等等。每篇案例都是由它的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有机构成的。其内在结构包含五个要素(主题、背景、结果、细节、评析),但在具体写作时,五个要素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整合后以它的外在结构呈现出来。案例的外在结构是案例的表层结构,是五个要素在案例运行中的外化形式。一般来

19、说,案例的外在结构包括三大部分:背景介绍、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有时也可根据需要分成四个部分:主题与背景、情境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我们在写作案例时,既要深入思考它的内在结构,又要认真构建它的外在结构,要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3)选材面过窄。从内容上看,大多是有关课堂教学甚至只局限于一节课的研究。这说明老师们对教育情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没能真正理解教育案例的内涵,以致在写作时选材过于狭窄。教育案例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除了对一节课的案例研究,还可以针对以下儿种情况进行研究:对一次活动的研究。这里指的不是只把活动过程描述出来再加上分析,而是应研究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时的具体问题,如活动

20、的主题设计、组织形式、资源开发、环境支持、教师的参与指导等问题;一件事的案例研究。学校教育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说是一个情境,老师们可以选择具有研讨价值的事件进行研究,如一次对学困生的辅导、一次跟学生成功的谈心、一个课堂中的偶发事件,等等;一种现象的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普遍存在的现象会引起我们的思考,比如合作学习形式化、课堂“活”了但却很“乱,独生子女缺乏爱心问题;等等。这些现象背后都隐藏着许多教育问题,如能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其案例价值就会大大提高;一个人的案例研究。在工作中,常常会有一些人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这些人可能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能是一个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可能是一个有独

21、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可能是一个育人艺术非常高超的教师。通过对这些人的研究,老师们可以从中发现、体会和借鉴许多有益的、宝贵的教育经验。(4)缺乏典型性。有的案例缺乏典型性、普适性,对教育实践没有挖掘与反思,随意摘取一些教学片断泛泛而谈、人云亦云,没有实用价值。作为案例的事件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在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解决中说明、诠释类似事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对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5)描述与分析脱节。有的案例描述与分析矛盾,让人不知所云;有的事件反映的是一种观点,分析阐明的是另一种观点,虽然不矛盾,但也无甚联系;有的在分析中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一些条条,脱离案例描述的事件而空谈理

22、论,显得空泛无物,等等。老师们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能找出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自始至终紧扣案例事件,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把问题点明,道理说清,把主题提示出来。三、文章中的常见问题1.关 于标题(1)修饰语要到位如 新课程改革中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策略研究,“策略研究”是中心词,“策略”是“研究”的宾语。“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是“策略”的定语,限定了对象(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教师的反思能 力)。“新课程改革中”是“培养”的状语,限定了范围。落笔于中心词,着眼于修饰语。(2)“对策”一是原来是这样做的,或者别人是这样做的,现在我提出了另外的做法;二是我有好儿种做法,在什么情况下应

23、该怎么做,在另外的情况下又应该怎么做。否 则,就不能用“对策”或“策略”,只能说方法。(3)“体系”必须有坚实的理论作支撑,还要有一定的完整性。2.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是自己的观点或主张,要求正确、鲜 明,是全文的灵魂和统帅。(2)论据分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要求充分而必要,并围绕论点有层次地展开。(3)论证不仅是方法,更是一个过程,要有严密的逻辑性。逻辑思维顺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文章的内部机理(1)均衡文章如果分块的话,一般要分三块以上,且各部分之间的字数要相当。(2)层次并列、递进、因果、转折、总分(3)照应首尾要呼应,段与段之间也要照应。如果前面提出了五个问题,后面

24、就要有五个一对一的解决方法。(4)过度各部分之间可以用问题来贯穿,写作时要多问儿个“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如果不这样,那么4.关于排版(1)A 4(2)只有大标题和一级标题可以用黑体,正文用宋体或仿宋。(3)独立成行的标题后不加标点(冒号)。(4)汉字序号后面用顿号,西文序号后面用实心点。(5)带括号的序号后不加点。四、文本结构1.封面(1)课题编号 题 目(3)单位名称(4)时间2 .目录3 .第一面(1)题目(2)署名(课题不署个人,署课题组)(3)内容提要(4)关键词(5)正文(6)底部加横线,下面写上课题组成员名单、执笔者。4 .参考文献(1)书籍: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25、2)刊物: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称、期号(3)政策依据和网络不能作为参考文献二、教师叙事研究一、教师叙事研究的概述叙事研究的缘起随 着“教师专业化”、“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校本研究”、“科研兴校”“反思性教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等观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与大学的教育研究者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在此过程中,大学的研究着发现:不少教师“谦虚”地承认自己“理论水平不够,不会写论文”的同时,却很善于讲述自己经历的教育故事,说的很真实,很令人感动。于是,大学的研究者中有人开始改变合作研究的策略,把合作的重点从原来的“给教师做教育讲座”转移到“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建议教师“讲述”

26、自己是否遇到教育问题或教育困惑,自己遇到这个教育问题的情境;问题发现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这个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叙述的细节。不少教师很愿意接受这种研究策略,并感到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过程中,对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很有作用。于是,“叙事研究”这一原本陌生的术语逐渐被教育界的人们所熟悉。尤其是90年代以来对课堂教学、学校生活、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意识到“叙事研究”对教育改革、对教师成长所具有的突出意义,因而,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开始关注介绍“叙事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陆续展现出来。叙事研究的概念叙事本是文学的要素之一,是文学中所

27、讨论的问题。“叙事学属于以小说为主的叙事文学的理论”,似乎与科学不同一个领域,因而被排斥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之外。但后现代主义对“叙事”给予了新的解释和强调,且 把“叙事”分 为“大叙事”和“小叙事”,认为“小叙事”有五个特性:其一,是通过故事的讲述提出一些评价事物的标准,人们能够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其二,它能够进行个中语言的游戏,可以是描述性的,可以是指令性的,也可以是评价性的;其三,它的传播具有某些内在的规则,它要求一个人为了他的故事被听必须说什么,一个人为了说故事必须听什么,以及一个人为了成为叙述对象必须扮演什么角色;其四,它具有时间节奏性,它来自于过去,却影响

28、到现在;其五,叙事中最关键的东西不是叙事者,而是叙事本身。叙事研究由此在研究方法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崇,它体现出人民对生活故事的重视和对人类内心体验的关注。可 以 说“叙事研究就是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教师叙事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经历到的各种事件、所感悟到的内心体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一一的描述出来,并通过故事的讲解、分析、研究揭示其故事背后内在的本质及其教育的规律。叙事研究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首先,叙事是一种表达方式,在这里所叙之“事”是教师的事,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故事,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反思自己的行动,那么,教师就无事可叙;第二,叙事研究的目的不是“叙

29、事”本身,而是为了揭示“故事”背后内在的“真实”,是为了揭示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因此,所叙之事不是无足轻重、若有若无的,而是长久地影响学生、影响教师、影响课堂、影响生活之事,并在叙事之后,要对所叙之事进行评述、研究。叙事研究的意义1、叙事研究使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教育研究上面临的困惑之一是:研究越来越精确,其与人类的经验联系则越来越少,即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距离相距较远。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书斋式的研究方式长期统治者教育研究,使研究的成果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观有偏差,把教育科研与撰写教育论文混为一谈,认为教育科研就是写论文,写论文就是教育

30、科研,导致教育科研的虚幻现象;三是,研究方法上对实证的要求不高,实证仅仅是为了支撑观点的正确性,而不是通过在教育实践了提炼教育观点、教育理论。教师叙事研究则弥补了教育科研方法上的缺陷,它是以教师的行动为基础,以叙事为表述方式,以揭示“事件”背后的本质为目的的研究,因而使学术研究回到了鲜活的教育现实当中,使理论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使教育研究融入实践的滋养,保证了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2、叙事研究能增强读者对教育研究成果阅读的兴趣。有人反问我:“为什么很多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无人去阅读,难以推广?”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很多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由于其学术的严禁性、阐述的论证

31、性、推理的严密性,而往往忽视语言表达的可读性,再加上报告中夹杂着许多专业性很强的学术用语,使的读者难以阅读全文。叙事研究则是以讲述故事的形式来揭示教育事件的内质,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教师生活故事,这些故事与读者自身的生活非常贴近,自然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使读者融入到成果之中,与研究者工呼吸,使读者能一气呵成地阅读全文。3、叙事研究是教师成长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而反思就要对教育世界进行不断的追问,对所怀抱的理想进行不断的思考,对多从事教育意义的不断追寻。事实上即使每天的生活都与叙事交织在一起,教师就是在叙事中学习的,甚至可以说,教 师“了解世界和

32、了解自我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叙事”。叙事研究通过教师对日常教育活动的反思,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组织成有价值结构的教育事件,串缀成有现实意义的链条,从而揭示出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本质与规律,促进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举 例:有些教师为什么越来越不会教书?二、教师叙事研究的特点 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没有教育的滋养

33、,就没有教育事件产生的根由,所叙之事就无从叙起,没有对教育事件质的揭示。叙事本身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叙事研究的可能。叙事是为了研究,研究是为了剖析事件的质,解释现象背后的真实。因而,叙事正是在质的研究中展开、分析、描述并完成的。运 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教师叙事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必要”是因为质的研究重在对教育现象“质”的直观以再现教育现象 的“质”,重在对教育行为“意义”的探究,以对被研究者的行为进 行“意义解释”,它必须以即使在教育中所发生所进行的活动为叙事研究的前提,通过叙事研究,激发起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自身获得理性的升华和精神的愉悦,从而提高教师教育

34、行为的自觉性和“示范性”;“可能”是因为质的研究赖以生存的营养就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关注教师生活的故事,倾听教师内在的声音,探寻教师存在的意义,它是贴近教师需要的研究,是以教师本人为主体的研究,是“平民性和互动性”的研究,它使教师有可能成为叙事者、思想者、研究者。对于教师来说,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研究的范式,更是一种看待教育世界和构建教育现实的方式。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存在的方式。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叙 事 所“叙”,其 实 是“事”,叙事即故事,而故事所讲述的正是人、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故事。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

35、教学、研究实践等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他是真实的、情景性的。其中,可能包含着丰富的内心体验,可能蕴藏着细腻的情感变化,可能反映潜在的缄默知识,可能预示远大的理想追求正因为如此,叙事研究不仅具有第一手研究资料的价值,更是教师心灵轨迹的真实记录。教师的生活故事是丰富的,也是平凡的。由于是教师所经历的事,它在教师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记忆,唤起感人的映象,并在叙事中让读者感受的教师灵魂深处的颤动,诱发读者发自内心的涟漪。从微观上来说,这些生活故事对教师个人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它是不可重复的具有唯一性;从宏观上来说,这些生活故事对教育事业具有道德示范的慑人心魄的力量,它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

36、大的感染力。由解说者分析描述解说着就是讲故事的人。解说,意思就是被弄的理解,使人民理解某样事物,从技术上说故事是被解说的。这些故事可以是解说者本人的经历,也可以是被解说者的经历。解说也就是叙事,在解说中故事变成了叙事的客体,解说人则是叙事的主体。解说者所解说的,正是发生的故事,解说者通过叙事而使这一事件得以呈现。教师的叙事研究也同样如此。它是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在故事的叙事中,解说者有时“在场”,有 时“隐身”,在场的叙事更多地表现为

37、解说者(研究者)的夹叙夹议,解说者不仅对故事的过程进行描述,而且还就其中包含的价值观、情感、心境以及涉及的伦理等待进行分析和判断,展示出解说者的立场和理论视角;隐身的叙事则把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故事视做“社会真相”,力求客观地再现故事本身,尽可能不夹杂解说者本人的判断。以使读者凭借自己的“前见”对故事作出每个人独特的判断。三、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叙事研究是研究“事”的,研 究“故事”、“事件”。教师叙事研究已非常鲜明地为我们划定了事件的范围:这些“事”是教师之事,这 些“故事”是教师的生活故事。可见,教师叙事研究所研究的内容必然是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包括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研究教师的教育活

38、动、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一提到教育思想,我们可能会问:“一个人的教育思想怎么研究?”其实,教师的教育思想并不是停留在空中的楼阁,也不会是抽象的停留在教师的脑海之中,它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表现为教师教育理念先进与否、教育思想体系及教育认识独特与否。比如一个具有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师,在他的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教学活动的第一位,他相信学生是具备学习能力的,因而在教学中会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尝试、自己去体验。可见教师的教育思想、认识、看法、见解会渗透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活动之中,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教师的人生和学生的发展。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39、教师具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做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仰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事事处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将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和行为;相反,无视学生、淡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会导致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要求无甚反应、面对学生受到伤害无动于衷,从而造成师生情感的疏离和师生关系的对立。举例: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师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藏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构建起思想的框架。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活动十丰富多彩、

40、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为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我们通过教师在校园里的举止谈吐了解教师的为人修养,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处事行为了解教师的个性特征,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诠释了解教师的知识基础,通过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了解教师的教育机智,通过教师的语速快慢了解教师的气质类型,通过教师的教学惯例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可以通过教师的衣着装束了解教师的兴趣爱好,通过教师的交往方式了解教师的个人习俗可以说,教师的具有活动范围有多宽,教师的叙事研究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职业触角有多深,教师的

41、叙事研究就有多长。对教师教育活动进行叙事研究始于教育活动的表面,但不是为了一般的描述,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重新关注研究对象局部的丰富性,重新恢复人类原始思维的诗性智慧,是要倾听教师的内心声音,感受教师的主观世界,探寻教师的行为意义。一句话对教师教育活动进行叙事研究,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活动故事,来揭示具有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如两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都是通过对孔子教育活动的叙事揭示出来的。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的职业劳动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有思想、情感、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其中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构成了教师职业的主要部分。它以童稚

42、无邪的目光、以充满好奇的探索、以展翅飞翔的灵魂展示青少年生命的灵动。教师叙事研究当然离不开这些特殊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学生是富有主动性的人,这不仅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接受教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现在自我教育中,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学生也有着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这是作为人所具有的共性,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学生也正是在独立把握客观外部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学生还是发展中的人,它使生命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所特有的旺盛的活力、饱满的热情、远大的理想和奋进的精神更使他们的发展呈现出难以预料的勃勃生机。教师叙事研究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

43、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当研究将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展现于我们面前时,我们就获取了与学生对话、沟通、交流的可能,从而有可能理解学生所追求、所欣赏、所厌恶的事物。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属于师生的共同世界。四、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叙事研究首先要有“事”可“叙”,这就需要选择、观察、收集、整理故事;叙事研究还要对“事”进 行“研究”,这就需要理论的准备和理性的视角;叙事研究还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撰写,这就需要具备流畅洗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简洁明快的文字写作能力。唯此,研究的结果才具有独特的价值。如果用一条研究的路径来表现叙事研究的过程

44、,教师的叙事研究包含了这样的研究流程: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问题使进行研究的前提。教师叙事研究虽然已经明确了总的框架是教师研究,但是教师研究的范围仍然很广教育观念、教育机智、素质结构、日常生活、体态行为、课堂教学等可能都成为研究的问题。教师的叙事研究更注重以“小叙事”来 繁 荣“大生活”,更关注微观层面细小的普通的教育事件,更强调对教育特殊现象的描述和体察。教师叙事研究的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问题。所为“有意义的问题”起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研究我们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获得一个答案;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

45、、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我们真正所关心的问题。举例:中学生性别迷惑的起因及矫治策略。只有当研究问题确立后,叙事研究才有适当的边界,研究才有了宽窄的限定。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保证。由于研究者充满对教师的关怀、对教师过去及现在生活的关注,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的感受,因而它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合作;首先,研究者要有敏感的心灵,能够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真正理解研究对象,才能赢得研究对象的信任与合作;同时研究者对研究本身要有足够的热情,真正成为“热情学术”的探究者;再者,研究者的研究活动要得到被研究者的认同、理解与合作,

46、双方应有从研究中得到共同进步的要求。没有这样的前提,叙事就无法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研究也就无法顺利进行。选择研究对象是抽样的需要,样本的选择不仅与要研究的典型问题相关,也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相关。年龄、空间、地位等等都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选择好合作伙伴,真正实现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是叙事研究的重要一步。进入现场研究研究现场是研究者观察、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环境。由于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主要是在校园、在学生中,因此,进入研究现场就意味着走进教师的活动时空,与教师一道同呼吸、共生活。没有这样的现场研究,就难以获得“原汁原味”的现场资料,就无法把握教师的行为、观念所赖以

47、产生的深层原因;没有对教师生活的现场观察、就无法理解教师做法的背景。因此,研究现场是教师叙事研究获得真实材料的直接来源。进入研究现场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地融入;也可以创设特殊的情景快速融入;可以直接通过他人的介绍而走进现场;也可以间接的观察中逐渐走进现场但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得到研究对象的许可,这不仅是研究伦理的要求,也是叙事研究需要研究对象多方面合作的要求。进行观察访谈观察访谈是在研究现场收集资料的过程,是清理研究者的纷繁思路、使研究更加清晰明确的过程。对于教师叙事研究来说,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在课堂、操场上进行的观察为研究者提供了来自视、听、嗅、触

48、、味的五官感觉或眼、耳、身、脑等多渠道获得的经验。它是形象的、生动的、活泼的,它为教师叙事研究带来了真实感、情境感、现场感,叙事研究也因此有了不竭的源泉;访谈则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谈话,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中围绕着专门的问题进行语言交流,有时研究者在观察中获得的外部感受得以深化,使外显的行为得到意义的解释,使研究有表及里、由外至内,从而将叙事研究推向深处。口观察是围绕着研究问题进行的。观察力求客观,尽量悬置先前已有的主观偏见,避 免“前设”对研究的干扰;访谈力求开放,使被研究者设计的开放性问题中轻松思考并回答问题。观察访谈主要是获取进可能多的信息,因而研究者一方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

49、捉有意义的实践作为所叙之事;另一方面要具有亲和力,能较快地为研究对象所接受,使访谈顺利进行。整理分析资料“资料有它自己的生命,只有当我们与他呆在一起到一定时间,与它有足够的互动以后,它才会相信我们,才会向我们展示自己的真实面貌”。教师叙事研究离不开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而资料整理分析的过程就是与这些事件的生命进行对话的过程。每一次清理资料、阅读资料都需要研究者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这些事件的遭遇,并对事件产生新的感悟和新的体验,进而产生对事件的新的意义解释。所以,资料整理与分析是叙事研究的重要环节。整理分析资料特别要注意避免研究者原有的偏见影响。研究者要尊重事实,尊重研究对象的声音,要让资料自己说

50、话。当然每个研究者都会拥有自己的判断体系,都会有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但是叙事研究强调的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是基于事实进行符合材料实际的分析,切不可脱离资料另起炉灶,或撇开事实主观臆测,否则研究就偏离了叙事研究规范的要求。在资料整理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从收集大量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即那些能够表达研究者自己观点和情感感受的语言,将这些概念作为登陆符号,本土概念应该是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只有这样,研究才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研究报告才具有个性色彩。这是扎根理论的要求:概念必须来源于原始资料,扎根于其中。在此基础上才能建构起叙事的基石。因撰写研

51、究报告前面我们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前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已得到了解决,接下去的工作就是撰写叙事研究报告。教师叙事研究报告的结构也可以套用其他研究报告的形式,包括问“题的提出叙事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根据叙事的需要,灵活处理其报告的结构。但在写作方式上与其他教育研究报告有着质的区别:其他教育研究报告的写作方式是论证性的,即提出一个观点,根据观点选择其所需要的材料,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而叙事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展示一个个教师的生活故事,来揭示事件所隐含的内在本质和教育规律,因此,其写作的方式是叙述性的。叙事研究报告的主体内容包含研究者所观察到的“事”的描述及研究者对“事”的论述性分析,描述与分析两

52、者并行、相映相成,构成了叙事研究报告细腻的情感氛围和浓郁的叙事风格。教师叙事研究所分析的根基来源于事件,论述过程也是对事件的论述。叙事研究报告强调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写作采用人类学的深描,工笔画般的繁复翔实的叙述方式,力图在具体的偶然的多变的现场中去透析种种关系,去解释滑翔在事实表面实证研究所看到的“想象的事实”、“数字臆造的事实”、“你所期望的事实”之后的“社会隐藏”。叙事研究报告既要详尽描述,又要整体分析,特别要创造一种“现场感”,要把教师的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教师的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智慧的魅力。叙事研究报告在叙述事件时要尽可能地把事件发生时教师的“”心理”状

53、态“描述”出来。这使事件的叙述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先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就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教育信仰“附着”、“涂抹”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他促使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或转换自己的个人教育理论以及个人教育信仰。另外,一份完整的教师叙事研究报告必须要有一个照亮全文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育理论中已经被提出来讨论的问题,但它与理论研究中的“主题”不一样,叙事研究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儿个教育事件中产生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做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儿个教育案例做为例证。教师叙事研究还是

54、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领域。相信叙事研究对丰富教育的内涵,提升教育的意义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为教师发展开辟出更为宽广的天地。造 一 种“现场感”,要把教师的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教师的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智慧的魅力。叙事研究报告在叙述事件时要尽可能地把事件发生时教师的“”心理”状 态“描述”出来。这使事件的叙述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先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就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教育信仰“附着”、“涂抹”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他促使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或转换自己的个人教育理论以及个

55、人教育信仰。另外,一份完整的教师叙事研究报告必须要有一个照亮全文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育理论中已经被提出来讨论的问题,但它与理论研究中的“主题”不一样,叙事研究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儿个教育事件中产生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做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儿个教育案例做为例证。教师叙事研究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领域。相信叙事研究对丰富教育的内涵,提升教育的意义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为教师发展开辟出更为宽广的天地。三、教育科研课题一、课题的确定1、原则:(1)实践性: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才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科研起点。(2)需要性:迫切需要我们去解决或到目前为

56、止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有研究价值。(3)可行性:主客观条件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与可能,使课题切实可行,能达到预期的目标。2、方法:(1)问题分析法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形成课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运用思维能力,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发散加工与收敛加工的过程。问题分析的程序: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发散思维列举出来。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通过收敛思维概括出来。问题: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原因: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灌输。德育活动缺乏整体规划,缺少对学生主体尊重。德育内容假、大、空,脱离学生实际,不贴近学生,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德育环境不理想。德育活动方面进行研究嘉兴市实验小学 学会关心小学生德育

57、系列活动的探索德育内容方面进行研究桐乡市崇福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研究平 湖 中 学 在高中学生中开展孝敬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比较重组法问题比较重组形成课题对现有的问题与新的领域进行比较,寻找新的研究空间。例如:研究性学习中作业的设计研究(3)转换引伸法问题转换角度,引伸发展形成课题从新的视角去考察熟悉问题,并加以引伸发展为一个新课题。例如:立足于小学生发展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评价研究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老问题:传统的学习习惯一般指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的培养方式也主要是划一的训练,也没有可行的评价手段。新形势下,学习习惯的内容可以拓展,培养方式可以发展更新,评价需要建立。学习

58、习惯在新形势下,可注入诸如收集、运用信息、动手操作、验证实验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培养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个性化手段,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经过这样的转换角度,引伸发展,就可形成新的课题,新的突破。(4)反思法:问题 反思 形成课题(5)质疑法:问题 质疑 形成课题3、课题方案的制定(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问题提出)(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4)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二、课题的实施1、研究的本质:(1)问题的解决或说明;(2)行动的完善与改进;(3)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探索

59、的过程。理论探讨问 题 解 决(说 明、建议)实践探索2、课题研究的实施途径:理论探讨:即对问题的理性思考,主要是通过学习与思辨,提高对问题理性认识,提出自己的新认识、新见解、新观点,进而把外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理论探讨的两个方面:A、对研究问题本质认识。一般包括内涵、特征、结构、价值等。例 如 中学生特长培养的研究特长的内涵:是指学生发展过程中,基于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通过校内外的训练和学习而形成的明显超过同龄学生一般水平,且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能力倾向。特长的结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知识、相关技能以及情感意志等。特长结构模型图。特长分类:8 类。多

60、元智能理论哈尔德 加德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语言智慧类,如演讲、写作、说相声;逻辑数理智慧类,如下棋、速算;空间智慧类,如插花、书法、美发;身体运动智慧类,如手工制作、运动技能;音乐智慧类,如器乐、指挥;人际智慧类,如交际、采访、管理;内省智慧类,如自学、自控;综合智慧类,如编报、收集。特长形成条件:可能性因素:a形成特长的自身条件:一定的遗传素质;一定的认知基础;良好的能力结构;兴趣、爱好、坚强的意志品质等。b形成特长的环境条件;良好的氛围。现实性因素:a形成特长的实践性条件:大量与特长形成相关的实践活动。b形成特长的教育性条件:科学的特长教育指导。特长形成的过程:特长形成过程中有许多矛盾,但根

61、本矛盾只有一个,即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爱好形成特长的需要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特长形成过程的本质就是学生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以满足这需要的过程。根据特长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矛盾的特殊性,我们认为特长形成按顺序大致可分为:认知阶段技能形成阶段整合阶段B、对实践操作的理性认识。例如某学校老师关于研究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研究的实践操作,提出三条措施:重组美术教材,使之综合化。构建多元结构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形成活动化的兴趣辅导方式。相应的理论探讨,也是三条:综合化的美术教材设计是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主要载体。小学多元体验教学法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活动化的兴趣辅导方式是发展学

62、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策略。(2)实践探索:通过实践操作预设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措施、模式等,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生成教育智慧。例如:培养高中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研究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益,达到学习的目标,在进行学习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实验研究证明,随着年级的提高,学习自我监控对学习效果的作用日益增大。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期,高中教育如果能抓住时机,认真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措施:A、学习自我监控指导课,实

63、验班每周一节。指导课的内容:教给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把握控制点。内控、外控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相信程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管理、调节过程。)引导学生由冲动型向反省型转化,不骄不躁,善于反省。B、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监控的训练。指导反思。情境体验。真实情境,无人监考。虚拟情境,如“看足球赛与作业”、“独立作业与抄作业”学生自编自演,发表看法,逐步形成共识。心理咨询。评选“自控学生”。时控指导。C、构建学科教学与自我监控指导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换位”教学,培养学生反审认知能力;在化学教学

64、中采用“弹性作业 在物理、数学教学中采用分步目标推进教学。D、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情绪、自控能力的培养。学习动机:开展调查。组织讲座。向学生介绍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请校友讲自己发奋学习,取得成功的体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高校。情绪方面:介绍情绪体验和情绪控制的有效方法。进行个别心理辅导。考试分析、调节情绪。E、争取家庭、社会配合,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家长会。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研究资料的收集:(1)存在问题:不及时、缺乏重点。(2)原材料与副材料:原材料是指课题研究的直接资料,通过运用研究方法收集。副材料是指课题研究的间接资料,主要是指与本课题研究的别人研究成果及有关理论依据,可通过

65、文献检索、网络来收集。(3)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等。4、研究资料的分析:研究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资料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运用哲学方法和逻辑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研究对象的特征、性质、相互关系。从而说明研究对象变化发展的真正原因。常用的定性分析有:分类比较分析:它是对同类资料进行对照、比较,以确定其相似点和差异点,从而判断其优劣好坏、正确与否的一种分析方法。其表达方式有:a、表格分析,把比较对象列成表格,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差距;b、图表分析,把比较对象绘制成图表,比表格更为直观、形象;c、文字描述分析。综合归纳分析:综合归纳

66、是把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分散的、无序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把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分析因素间的相互联系,从整体的角度形成结论的分析方法。它又分:a、简单综合分析。它指的是对研究对象的相同或相异之处,进行综合归纳的方法。一种由部分到整体的综合,使分散的知识集中和系统起来;另一种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b、提练综合分析。它指的是把属于个别的、分散的、局部的资料综合在一起,然后依据产生同一现象的共性或特性提练出产生的原因,获得结论的方法。分解分析:分解分析是指在所收集到的资料中,把复杂的研究对象(事物或现象)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因素,分别加以研究,从而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的方法。它又分:a、层次分析。将事物的多层次展开来,抓住各层次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接近事物的本质。b、发展分析。根 据 事 物(或问题)的发展历程,在演进的过程中分析内在因素的关系,抓住其中特殊的和主要的矛盾关系,获得结论与建议。c、区域分析。从不同地区关于同一问题的资料对比中,抓住差距明显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抓住主要矛盾。d、因果分析。因果分析又分为内因因果分析、条件因果分析和典型因果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