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论之三道家详解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1219509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化通论之三道家详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文化通论之三道家详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文化通论之三道家详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文化通论之三道家详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通论之三道家详解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文化通论(三)n n课程主讲人:宣炳善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第三章:老子与道家文化及道教n n(一)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与道家文化n n(二)自然主义与神秘主义的道教文化n n(三)道教文化的日常生活化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分析n n文化知识:“礼”与“俗”的区别n n礼出于俗,礼是对俗的提高n n平民的民间习俗后来模仿上层贵族的礼仪n n老子是道家学说(哲学)创始人史记相关记载n n史记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世家:n n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

2、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弟子稍益进焉。孔子见老子的其他材料n n礼记礼记曾子问四次记载孔子求学问礼曾子问四次记载孔子求学问礼于老子。于老子。n n“子曰: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n n庄子庄子天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不闻道,乃

3、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n n李强: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考述李强: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考述 华夏考古,华夏考古,2009年第年第2期。期。老子作品分析第一章n n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二十五章n n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4、法自然。老子第三十一章n n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老子第三十八章n n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n n文化提示:道家对儒家仁义之道的批评。n n布置课后作业:鲁迅故事新编出关老子第四十二章n n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五十一章n n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

5、,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第六十五章n n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老子第七十八章n n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老子第八十一章n n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n n文化提示:对片面追求知识的深刻反思,产生有知识无智慧的现象。班固说道家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福祸、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微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司马迁说道家史记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

6、顺,采儒墨之善、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二)自然主义与神秘主义的道教n n(1)道教的产生n n(2)周易的道家思想与道教应用中国道教的本土性n n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n n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n n道祖太上老君即老子,是道教尊奉的道祖,也是道教神仙体系的最高尊神。以道德经、太平经等为主要经典。道教创始人张道陵n n汉代张道陵,创道教(五斗米道),后民间称为“张天师”。n n水浒传第一回提到张天师。n n三国演义中第一回的农民

7、起义与道教n n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太平道、黄巾军)n n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n n张天师的人物形象:骑虎执剑张大千的张天师像文化因文化主体不同而不同n n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文化象征不同。n n虎在一般民众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中,象征阳,驱邪。n n虎在知识分子群体的道教信仰中,象征阴。如阴阳五行理论中,西方为白虎,是死亡象征。“虎”的双重文化象征之一n n1、民间认为虎象征阳。n n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虎”的双重文化象征之二n n礼记礼记 曲礼上: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

8、而右白虎。”清人孙希旦引唐孔颖达疏云:清人孙希旦引唐孔颖达疏云:“此明军行象天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阵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文而作阵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军前西。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军前宜捷,故用朱雀;军后宜殿,故用玄武。玄武,宜捷,故用朱雀;军后宜殿,故用玄武。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也。左为阳,阳能发生,龟也,龟有甲,能御侮也。左为阳,阳能发生,象龙变生也。右为阴,阴沉能杀,虎沉杀也。象龙变生也。右为阴,阴沉能杀,虎沉杀也。”白虎成为“阴”的象征n n水浒传林冲因误入白虎堂而遭到高太尉的陷害。n n“白虎星”是晦气的

9、象征。翻译家杨宪益出生于1915年,生肖属虎,其英文自传WhiteTiger在香港出版,在香港此书的中文名为白虎星照命,即杨宪益晦气的一生。n n老虎是阴还是阳,取决于文化语境。董仲舒春秋繁露阳尊阴卑n n“阳方盛,物亦方盛;阳初衰,物亦初衰贵阳而贱阴也。恶之属尽为阴,善之属尽为阳。阳为德,阴为刑。”道教主要流派简介n n(一)正一道始于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张道陵为五斗米道创始人,后改名天师道。侧重神符。n n(二)全真道金代王重阳创立,弟子丘处机。内丹派。丘处机与元太祖成吉思汗、北京白云观正一道n n重在符号,民间驱邪之用。n n主要在南方,以江西鹰潭龙虎山为中心n n奉张天师(张陵,道教中尊

10、称为张道陵)全真道重在修炼n n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不虚。n n炼气n n炼火n n炼神道教四大名山n n1、武当山(湖北丹江口市)n n2、龙虎山(江西鹰潭市)n n3、青城山(四川省都江堰市)天师道祖山。n n4、齐云山(安徽省屯溪市)道教三清殿道教修道方式n n一、致虚守静一、致虚守静n n道以虚无为体n n虚则无物不包,无所不容。n n以道观物,不自是,不自伐。以宽阔之胸怀包容他人,超越小我,以达到无私无欲无我的境界。道教修道方式n n二、返朴归真二、返朴归真n n道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n n道教讲“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素之道。陈寅恪评

11、价道教n n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則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其中固有怪诞不经之说,而尚能注意人与物之关系,较之佛教,实为近于常识人情之宗教。然则道教之所以为中国自造之宗教,而与自印度所输入之佛教终有区别者,或即在此等处也。(2)周易的道家思想与道教应用n n周易中的卦象与卦辞n n八卦周易与太极n n周易周易系辞: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n n阳极阴生,阴极阳生,阴阳消长。阳极阴生,阴极阳生,阴阳消长。n n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

12、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缺,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此八卦之缺,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此八卦之象也。象也。周易乾卦与其他n n阴爻n n阳爻n n乾卦为上乾下乾n n坤卦为上坤下坤第1卦:乾卦n n“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九五之意n n周易第一卦乾卦记载:“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唐代的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九”是周易中的阳爻,而时“九”又是最大的阳数,在中国人的文

13、化传统中,最高的天就是九重天。释义n n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n n(三阳开泰-三羊开泰)中国人对龙的尊敬n n1、春节舞龙赐福n n2、民间断尾龙传说中对龙的敬畏(与西方屠龙的差异)n n3、中国龙与西方龙的差异(水与火)正月浦江板凳龙第2卦:坤卦n n“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n n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师卦(第7卦)n n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

14、畜众。n n师卦卦象:上坤下坎。n n下卦为坎,坎为水;上卦为坤,坤为地,象征“地中有水”,大地容纳江河,正如军队首领要带好军队,遵守军纪,服从上级命令。n n大地承载万物,滋养万物,万物生长靠太阳,大地为坤卦,“厚德载物”作为坤卦的儒家道德的概括。师卦的君子、小人的人格对比n n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n n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n n批评小人而赞美君子之德,强调军队首领要有德,才能带兵。n n(每卦六爻,筮占得第六爻,突出君子小人的对比)(筮短龟长)第11卦:泰卦n n“泰,小往大来,吉亨。”n n则是天地交,

15、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n n下乾上坤相叠,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阳下阴上,阴阳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第12卦:否卦n n“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n n下坤上乾相叠,阳上阴下。大往小来,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n n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泰为吉卦,否为凶卦的道家思维泰卦的专业启示意义n n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六大学科的支撑:语言学、文艺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传播学n n2、泰卦强调人际沟通、不同学科的沟通n n3、否卦的反面教育意义,只学习一个方面的知识,不

16、与其他学科交流,最终视野受到限制,学习不能提高。第15卦:谦卦n n象曰:地中有山,谦。n n(下艮上坤)艮为山,坤为地。n n山本应在地面之上,但在谦卦中却处于地下,代表君子谦逊之美德。不显山露水。反自然之象的文化意义n n与谦卦相反为剥卦,即下坤上艮,山在地上,为自然之象,但为君子所不取。谦卦上为地(坤),下为山(艮)第23卦:剥卦n n(下坤上艮)艮为山,坤为地。n n山在地上,风雨剥蚀,君子戒之。剥卦为自然之象,君子不取谦、剥卦的观象对比与人格启示n n谦卦是下艮上坤,山在地下。n n剥卦是下坤上艮,山在地上。n n谦卦:君子应谦虚,不张扬,不显山露水。n n剥卦:君子应警惕,保持良好

17、的状态。第24卦:复卦n n“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n n物极必反,转危为安,阴阳循环之天道n n一阴一阳之为道的人生启示第48卦:井卦n n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橘井,羸其瓶,凶。n n郑玄曰:坎,水也。巽,木,桔槔也。互体离兑,离外坚中,虚瓶也,兑为暗泽,泉也。言桔槔引瓶,下入泉,汲水而出,井之象也。井以汲人,水无空竭,犹人君以政教养天下,惠泽无穷也。(三)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n n风水n n阴宅、阳宅n n民间炼火(浙江磐安、西南少数民族)n n上刀山下火海北宋张君房主撰云笈七签n n卷一百零五中:“男子守肾固精守心养神,炼火不动。若久久行之,自然成真,长生往世,不死之道也。”说的就是道家保全体内阳气的健身养生术。所以炼火时,最重要的就是严格遵守阴阳禁忌。炼火表演者n n如在炼火表演七天前,就不准与妻子过性生活,以保全体内阳气。在炼火时,任何女人不准与男性炼火者说话或有身体接触,这些阴阳禁忌至今仍严格遵守,实际就是道家健身养生术的民间仪式性遗留。n n目前为省级非遗名录,正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本章推荐图书1、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社,1987年版。年版。2、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复旦大学、南怀瑾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6年版。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