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规划导则暂行(DOC 52页)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584036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福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规划导则暂行(DOC 5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福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规划导则暂行(DOC 5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福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规划导则暂行(DOC 5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福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规划导则暂行(DOC 5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规划导则暂行(DOC 52页)(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福建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规划导则(暂行)福建省水利厅二一九年二月前 言历经多年建设,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供水规模化程度不高,部分水厂水质达标率偏低、供水保证率不高、单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工作薄弱等问题,成为我省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明显短板。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按照“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国有控股、集约经营”的思路,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引领,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和城乡供水分化的格局,整合区域水务资源、资产、资本要素,统筹城镇、乡村协调发展,重点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运用先进实用的水处理工艺与消毒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建立从

2、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全面提高供水质量与管理水平,实现城乡供水跨越式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做好区域规划尤其重要。为有序推进我省城乡供水融合发展,实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市、县(区)为单元编制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防治结合、确保水质,建管并重、良性运行,两手发力、强化监管的原则,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合理确定工程布局,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区域用水量需求的同时,提高区域供水水质、供水保证率和供水集约化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是乡村振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重要考核指标。如何科学定义自来水以及根据工程规模实行有效的管

3、理十分重要。福建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规划导则(暂行)(以下简称导则)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分类标准并结合福建省实际,将服务人口100人以上且供水到户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定义为自来水。对于服务人口100人以下的供水工程,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到达饮水安全。本导则是在对我省城乡供水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编制的,供各地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参考。本导则由福建省水利厅组织制定,由福建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目 录一、总体要求1二、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6(一)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6(二)指导思想6(三)规划原则6(四)规划目标8三、现状调查评估与需

4、水量测算10(一)区域供水现状分析评估10(二)需水量测算12四、城乡供水工程总体布局15(一)供水分区及水源、水量平衡分析15(二)城乡供水工程总体布局17五、城乡供水工程规划23(一)设计标准23(二)工程总体布置24(三)水厂自动化与水质监测25(四)建设内容与规模27六、区域城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29(一)建设需求分析29(二)建设目标与原则29(三)系统总体结构30(四)系统建设内容30七、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32(一)环境影响32(二)水土保持32(三)水源保护32八、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34(一)建设管理34(二)运营管理34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7(一)投资估算37(

5、二)资金筹措38十、经济评价39(一)国民经济评价39(二)财务分析39附件: 试点市、县(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编制提纲40一、总体要求(一)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目的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市、县(区)应在全面摸底调查工程现状、查找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按照城乡统筹和一体化供水发展要求,遵循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展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重点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建设,运用先进实用的水处理工艺与消毒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以全面提高供

6、水质量与管理水平,实现城乡供水跨越式发展。(二)农村饮水安全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编制规划时,应将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放在优先位置,重点发展规模化供水,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供水设施实施改造提升。应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对集聚提升类村庄,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城郊融合类村庄,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特色保护类村庄,结合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和供水保障方案,提高供水保证率;搬迁撤并类村庄,限制新建和扩改建供水工程,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供水工程建设方案。(三)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国家明确饮水安全

7、保障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是政府按照市场规律,针对供水市场,引入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是落实政府饮水安全保障责任的一种手段,并不意味着饮水安全保障责任从政府转移到企业。应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三个责任”,即各级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足额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资金需求。同时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等措施,保障工程运行长效运行。(四)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明确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确定项

8、目实施主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建立成本水价调价机制和公益性供水工程运行经费财政补贴方案等。(五)评价标准:水利部、卫生部2004年11月联合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工程建设标准:(1)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2)改造和新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量按照新修订的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确定,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水条件的要求。以居民生活用水为主,统筹考虑饲养畜禽和二、三产业等用水。(3)改造和新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到户。(4)改造和新建的设计供水规模20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一般不低于95%,其它小型供水工程或严重缺

9、水地区不低于90%。(5)改造和新建的供水工程各种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建设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六)市、县(区)应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新修订的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镇(乡)村供水工程设计规程(CJJ123-2008)等有关规程规范,并结合当地城乡供水工程特点和运行管理实际,编制全县总体规划。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工程近期规划设计年限为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年。按工程规模和类型选择典型工程开展设计(典型工程数按各类别1-2处确定)

10、。(七)规划方案应在认真开展区域水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择优选取供水水源、合理确定工程供水范围和供水规模、优化供水工程总体布置和技术方案。重点就工程的供水范围、规模、水源、总体布置、水处理工艺、主要建(构)筑物、水源保护与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使工程达到水源可靠、方案可行、造价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报告文字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图纸完整、规范。(八)按照水利部“补短板,强监管”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提供宏观的城乡供水大数据,为政府履行饮水安全保障责任、提升行业监管能力、服务民生提供决策支撑。同时,使供水企业能够实时感知供水系统的

11、运行状态,精准掌控供水系统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提高供水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九)主要内容和深度要求:1、分析区域水资源情况,择优选取供水水源,论证水源水量保证率和水质的可靠性。优质水源应优先用于城乡供水,必要时应对蓄水工程功能进行调整。2、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分析其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社会经济指标、采用合理的预测方法和用水定额,分析预测设计用水量,确定工程供水规模。3、论证供水方式,确定供水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充分开展水源论证,优先选择供水安全可靠的水源。在有优质可靠水源的地区,尽可能建设规模化集中连片供水工程。根据原水水质,合理选择净水工艺和相应的净水设施。规划方案应

12、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4、估算工程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案。5、开展项目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对工程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预测供水成本和供水水价。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和项目实施主体预期年化投资收益率的要求,预测供水水价过高或短期难以到位的应研究提出政府财政补贴机制。6、结合当地实际,研究提出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合理确定各类工程管理责任,合理设置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7、考虑到今后乡村振兴旅游开发、村容村貌等要求,应研究工程外貌与当地文化景观协调问题,必要时聘请有关专家参与水厂设计。二、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一)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规划范围:市、县(区)城区及以下的农村区域(包括农

13、村学校、国有农场林场)。规划年限: 35年。(二)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工作方针,坚持高质量发展,顺应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以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为举措,打破城乡界限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配置,统一规划, 分期实施,着力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规范化管理体系,健全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体制, 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三)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水资源、人口等因素和区域经济社

14、会发展需要,加强水源可靠性和工程运行可持续性论证。沿海地区优先采取城镇水厂管网延伸或建设城乡供水工程,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丘陵地区和山区积极发展规模连片集中供水,建设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实现供水到户。 2、防治结合,确保水质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污染和人为破坏,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原则,加强水污染防治,强化源头治理。强化供水水质净化和消毒工作,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确保水质达标。3、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建设管理,完善运行管护机制,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建立健全县级供水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合理

15、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创新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方式。合理确定工程水价,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工程良性运行。4、两手发力,强化监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关系农村居民生存、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其建后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应保障投入,发挥行政监管职能,包括市场准入、价格监管、水质监管等,同时要创造条件,培育农村供水市场主体,让供水企业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切实保障农村供水的质量和安全。(四)规划目标规划任务完成后,基本形成城乡供水同步发展的新格局,供水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健全,工程产权明晰,基本建立合理的水价和收费机制。引入专业

16、管护队伍,运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中小型供水设施有效监管,确保水量、水质满足要求。根据各地地形地貌、水资源状况、城镇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综合考虑,本次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将我省分为3个区,分别拟定规划目标,具体如下:(1)区,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5%,供水水质达标;1000m3/d以上水厂的供水服务人口比例达到80%以上、水源保护区划定率100%。(2)区,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5%,供水水质达标;1000m3/d以上水厂的供水服务人口比例达到85%以上、水源保护区划定率100%。(3)区,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5%,供水水质达标;1000m3/d以上水厂的供水服务人口比例达到90%以

17、上、水源保护区划定率100%。各县所属分区见下表。分区名 称区闽清县、永泰县、古田县、屏南县、周宁县、寿宁县、柘荣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华安县、南靖县、平和县、永定区、武平县、上杭县、连城县、长汀县、漳平市、三元区、梅列区、将乐县、明溪县、建宁县、泰宁县、大田县、尤溪县、清流县、政和县、松溪县、光泽县、顺昌县区常山开发区、诏安县、云霄县、长泰县、新罗区、永安市、宁化县、沙县、延平区、建阳区、浦城县、建瓯市、武夷山市、邵武市区长乐区、连江县、闽侯县、罗源县、福清市、蕉城区、霞浦县、福鼎市、福安市、莆田市辖区、南安市、惠安县、芗城区、东山县、龙海市、 漳州台商区、漳浦县、平潭实验区三、现状调

18、查评估与需水量测算(一)区域供水现状分析评估对区域内近年供水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水源地(含公共、自备水源)保护、水源水量和水质、居民与工商业及其它行业用水量、用水人数、实际人均用水标准、现状供水设施运行状况、供水水量、供水水质和水压、供水普及率和可靠性、用水方便程度等。可引用现有的水资源利用配置规划相关成果。1、供水设施现状分析评估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工作:(1)水厂现状对区域内现状水厂的建设规模、运行现状、水源水量、净化能力和供水能力、管网现状等进行调查,明确是否需要改扩建、有无改扩建条件。对于老化、不适合继续运行的水厂,提出关闭、改造或重建方案。(2)管网现状管网现状分析内容包

19、括:现状管网的空间分布和路网分布、覆盖范围、覆盖率,管道管材、管径、输水能力、供水水压,区域漏损率指标、管网末梢水质状况等。对现有管网进行分析评估,并在规划中充分利用现状管网,对超过使用年限或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3)管理现状主要分析内容包括:区域内各水厂的运营情况,水价、管网运行管理现状,水源保护现状等。(4)供需现状分析区域现状供水供需状况,重点分析区域性缺水情况。2、水源现状分析评估在现状资料收集、调查的基础上,对供水水源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应包括规划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现状取水设施、供水水源水量、供水水源水质、供水水源保护及应急能力、供水水源安全评价等。此外,还应明确水

20、源的现状功能,如供水、灌溉、防洪、发电、养殖等,并结合技术经济分析,以保障安全供水为出发点,合理确定是否应对水源进行功能调整。根据区域供水设施现状和水源现状分析结果,总结现状区域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区域特点,提出解决措施及对策。(1)开展区域水源现状调查评估,对区域现状取水水源的水量、水质进行分析,明确水源的可开发利用量和水质状况。水源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1993)。(2)调研、分析水源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对于未划定保护区的水源,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水源保护区划分,并提出保护、管理方案;对于已受到污染的水源,应提出针对性污染治理措施,以改善水源水质。(3)当部

21、分地区区域性缺水严重,区域内缺乏优质可靠水源时,应分析跨区域调水的可行性,明确可纳入规划的外调水源的水量及水质。水资源匮乏地区还应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按生活、农业和工业、水生态的顺序安排用水,并提出节水要求和水资源分配、管理措施。(4)分析区域内应急或备用水源建设,在无水量充沛的集中地表水源地可利用的地区,可采取多个水厂联网供水,水源互为备用。(二)需水量测算1、一般要求区域需水量原则上应以近年批准的城镇(乡)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中相关指标为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实际人口数等指标计算进行预测、复核。在进行预测、复核时,应在现状用水结构调整及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因素对用水指

22、标的影响,对预测结果进行复核,最终分析并提出各规划水平年的用水量、用水结构配置方案等。结合近年当地人口变化情况,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小城镇的转移,设计用水人口计算时应在户籍人口数和常住人口数中取大值,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考虑流动人口。集中式供水最高日需水量由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管网漏损量及未预见用水量等组成。应根据城镇、农村实际用水需求列项,按最高日用水量进行计算。常用的最高日用水量预测方法主要有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和分项指标法两种,应综合两种方法进行预测,当两种方法预测数值较为接近时,可采用平均值进行结果统计;当两种方法

23、预测数值相差较大时,应进行分析比选或采用其它预测方法进行再次校核。城镇、农村的需水量应分别进行预测。2、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式中:城乡最高日用水量(万m3/d);城市、镇(乡)村最高日居民综合用水量指标L/(人d);城市、镇(乡)村相应用水人口(万人)。3、分项指标法式中:城乡生活、公用建筑、禽畜饲养、工业企业、道路浇洒及绿地、管网漏损及未预见用水等水量计算结果(万m3/d)。4、用水定额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项目用水量指标应根据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乡结构和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因素,结合一定时期的用水量实地调查结果和节水要求,综合分析确定。可参考福

24、建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指南选用。四、城乡供水工程总体布局(一)供水分区及水源、水量平衡分析1、供水分区划分供水分区的划分应以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区域供水规划为基础,在综合分析供水现状及问题、水资源开发程度和潜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乡各类用水对水量、水质的要求及供水保证程度,重点考虑水源分布特点、地形要素、经济技术可行性以及安全要素等,从区域统筹的层面提出不同供水分区划分方案,并从技术经济角度进行方案比选。(1)供水分区划分应重点以地形、居住点分布为依据,通过区域地形分析,以分水岭为参考,结合乡镇、农村人口分布特点,以大水源为依托,重点构建大水厂。(2)部分区域经论证确实受水源、地形、居

25、住点分布、经济等条件限制,提升扬程过大、供水成本过高,不能利用城镇主体管网集中供水且自备水源条件时,宜合理划定局部或区域性供水范围。2、水源选择当有多个水源可供选择时,应对不同水源取水方案的水质、水量、位置、高程、保护难度、施工和管理难度,结合工程建设成本进行综合比较,并宜根据下列要求择优确定:(1)城乡供水工程,宜选择保证率高、水量充沛、水质良好、满足重力供水要求的地表水源,应根据区域水资源特点,合理选择江河水、水库水等。在有条件的山区,以山泉或地势较高的水库水为水源,可通过分级设置高位水池,靠重力输水。(2)地域性水污染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应从区域统筹角度,制定跨区域调水方案。(3)取水点

26、应设在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水质较好、靠近主流、水深足够、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良好且靠近主要用水地区的地点,还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3、水量平衡分析(1)对于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应在水资源论证报告的基础上,对不同用水和供水配置规划方案进行分析、协调和综合比选,提出满足规划要求的供水配置规划方案。对于规模较大或水源较多的区域,可按供水分区进行配置,并考虑为城市(群)发展或区域供水留有余地。(2)水量供需分析应注意分区之间、流域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平衡,水资源量和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当不同供水区共享同一水源时,应重点进行区域间或流域的水量平衡分析,共同提出协调对策及水资源保护方案;当水源在整体规划区

27、以外时,应进行更大范围的水量平衡分析。(3)水量平衡分析,应尽可能取用具有丰、平、枯年段的连续30年以上的系列水文资料进行计算。对于难以取得资料的,可采用丰、平、枯不同典型年资料进行分析。(4)水量平衡分析,应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速度与能力,按现状(基准年)和近期、远期两个水平年进行,亦可考虑一次规划,结合用水发展情况,分步实施。(二)城乡供水工程总体布局1、工程总体布局要点(1)优先选择优质、水量有保证的水库水源,以供水需求定供水规模,按照城乡统筹和一体化供水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结合水源情况进行方案论证和比较。(2)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条件,缩短供水线路,优化建(构)筑物布置,节约土地资源。工程

28、布置应考虑尽可能与现有工程设施相结合,节约投资。(3)水源取水方式、线路及建(构)筑物布置应有必要的方案比较,合理采用分区、分压供水,尽可能在大的供水范围实现重力供水,降低运行费用。建(构)筑物位置尽量靠近公路,方便施工和运行管理期交通运输。2、取水工程布置在水源选择的基础上,取水方式选取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提出取水工程方案,合理确定工程取水方式。主要阐述取水构筑物型式选择的原则、方法及比选结果。对于水库(湖泊)水源宜采取分层取水,尽量避免在底层取水。3、输水线路选择输水线路的选择,应根据以下要求确定:(1)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地质断层、滑坡等)处,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

29、。(2)尽量满足管道地埋要求,避免急转弯、较大的起伏、穿越不良地质地段,减少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障碍物。(3)充分利用地形条件,优先采用重力流输水。(4)减少拆迁,少占良田,少毁植被,保护环境。(5)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6)考虑近远期结合和分步实施的可能。4、净(配)水厂厂址选择根据工程水源位置、输水管线及供水区情况等因素,说明厂址选择的依据、把握的原则、厂址的具体位置和地面高程;厂址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水厂厂址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1)充分利用地形,尽量靠近供水区和可靠电源,减少管网整体投资;整个供水系统布局合理,水厂厂址应根据工程运行管理费用及一次性投资费用的比较后确定

30、。(2)与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3)满足水厂近、远期布置需要。(4)不受洪水与内涝威胁。(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6)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7)有较好的废水排放条件。(8)施工、运行管理方便。5、净水工艺选择水处理工艺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利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以合理的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确保水质满足要求。根据福建饮用水水源情况,一般采用常规净水工艺。按照规范要求,1000m3/d以上水厂一般采用构筑物。(1)各类水源净水工艺1)地表水源的净水工艺直接过滤的净水工艺凡以地表水(山溪水、水库水、江河湖泊水)为水源,原水浊度长期低于20NTU,瞬间不超过60NTU,其它水

31、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以上时,可采用直接过滤、膜处理或慢滤加消毒的净水工艺。直接过滤:原水经加药混合后直接进入过滤设施。膜处理:原水直接进入膜处理系统进行过滤。生物慢滤:滤速为0.1-0.3m/h,滤层厚0.8-1.0 m。无需加药无需反冲洗的净水构筑物。一般在运行7-10天后在滤层顶部形成生物滤膜,依靠滤膜截留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常规净水工艺原水浊度长期低于500NTU、瞬间不超过1000NTU时,其它水质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以上时,可采用混凝、沉淀(澄清)、过滤加消毒的常规净水工艺。处理对象主要是悬浮物和胶体杂质。高浊度水

32、处理工艺高浊度水指水质浑浊、泥沙含量高的原水。当原水浊度经常超过500NTU,瞬时超过3000NTU,其水质除浊度外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以上水体要求时,水厂净水工艺可增加了预沉淀。预沉池宜采用天然池塘或人工水池进行预沉淀即自然沉淀。当不能满足出水水质要求时,可在池前投加混凝剂或助凝剂,以加速沉淀。也可采用水力旋流沉砂池、辐射式沉淀池、平流沉淀池等。微污染水处理工艺当常规处理工艺难以使微污染水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时,一般可采取增加预处理或深度处理等措施。微污染水处理技术措施包括强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强化常规处理,包括化学预处理和生物预处理。化学预处理:投加适量氧化

33、剂(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进行预氧化和去除有机物。农村水厂一般不采用生物预处理2)地下水源的净水工艺水源水质良好的地下水或泉水,当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要求时,可只进行消毒处理。(2)按照供水规模合理确定净水工艺应根据供水规模并结合原水水质分析和出水水质要求,合理确定净化工艺流程。1)设计供水规模50000m3/d及以上供水工程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执行。 2)设计供水规模10000m3/d至近50000m3/d供水工程净水工艺流程一般可采用:网格(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普通快滤池)旋流气浮澄清池+重力式无阀滤池3)设

34、计供水规模3000 m3/d至近10000m3/d供水工程净水工艺流程一般可采用:网格(栅条、折板)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普通快滤池(重力无阀滤池)旋流气浮澄清池+重力式无阀滤池4)设计供水规模3000m3/d至500 m3/d供水工程净水工艺流程一般可采用: 穿孔旋流(栅条)絮凝池+斜管沉淀池+重力式无阀滤池。5) 供水规模较小或单村工程,有条件的可选用生物慢滤或超滤膜净水工艺净化水质。对现有的一体化净水工艺进行改造时应增加预处理设施,以保证进水浊度要求。(3)选择适宜的消毒技术与设备。设计供水规模50000m3/d及以上供水工程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执行。其他规模水厂按照新修

35、订的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执行。建议一般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单村及以下工程可采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或定期投加消毒片等。6、水厂化验室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和新修订的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建立水厂化验室。1000m3/d以上水厂必须建立水质化验室。供水单位应根据供水规模及具体情况,建立水质检测制度,配备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开展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定期检测。出厂水一般日检9项指标,水源水、管网末梢水检测项目及频次按照新修订的村镇供水技术规范执行。五、城乡供水工程规划(一)设计标准1、工程设计标准(1)水质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2)用水方便程

36、度集中式供水工程应供水入户。(3)服务水压1)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物为10m,两层建筑物为12m,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4.0m。2)配水管网中,消火栓设置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不应低于10m。3)对居住很高或很远的个别农户不应作为设计控制水压条件。4)用户水龙头的最大静水头不宜超过40m,超过时宜采取减压措施。2、工程防洪设计水源和水厂的防洪设计,应符合防洪标准(GB 50201-2014)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17)的有关规定。水厂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根据供水工程规模,合理选择设计和校核洪水重现期。3、工程

37、抗震设计构(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2012)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 203-1997)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4、工程电气系统设计工程电气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53、GB50052、GB50054、GB50057、GB50034的有关规定。村镇供水工程供电设计应尽可能选择当地可靠的供电线路供电,必要时配备应急发电机供电,确保供水设施用电。(二)工程总体布置在进行城乡供水工程规划时,工程总体布置要点:(1)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在城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近期建设为主,尽量为远

38、期发展留有余地,使工程建设与城乡的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效益。(2)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规划、供水规模、水质及水压要求,以及原有给水工程设施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工艺给水系统的选择。贯彻节能方针,在净水工程各环节降低能耗及用水。(3)厂区总平面布置按远期规模一次规划,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工艺流程顺畅,便于近期工程与远期工程良好地衔接。力求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装和便于维护的前提下,使近期工程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厂区竖向设计力求减少挖填方量,预留远期预处理及深度处理用地。(4)工程布置中应妥善处理和处置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

39、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5)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降低运行费用,改善工人操作条件。(6)厂区建筑风格力求统一,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并与厂区周围景观相协调,要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把净水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水厂。(7)地形高差大的供水区的给水系统宜采用分压供水。对于远离水厂或局部地形较高的供水区域,可设置加压泵站,采用分区供水。当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相对集中,且有充足水源可利用时,经分析比较可独立设置工业用水给水系统,采用分质供水。(8)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三)水厂自动化与水质监测1、水厂自动化(1)说

40、明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水厂自动化系统建设内容应包括:水厂监控调度中心、通讯网络、数据采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监控软件等。1)水厂监控调度中心应包括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设备、大屏幕显示设备、UPS电源和打印设备等。2)通讯网络应包括水厂内部计算机网络、水厂外部网络和远程监测点无线传输网络。3)数据采集系统应包括水源监测信息、提水泵站监测信息、加药系统监测信息、过滤系统监测信息、消毒系统监测信息、加压泵站监测信息和管网及用户监测信息。所采集监测信息应考虑供水工程监控管理系统和供水运营管理系统需要,充分共享数据,避免重复建设。4)自动化控制系统应包括提水泵站自动控制、加压泵站自动化

41、控制、加药设备自动化控制、过滤设施自动化控制、消毒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与视频监控系统等功能。5)自动化监控软件应包括支撑软件和水厂监控与调度软件,支撑软件根据需要配置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防病毒软件。水厂监控与调度软件,宜具备监测、控制、报警、数据处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应具备长期不间断运行、软件相应速度满足使用要求、存储两年以上历史数据、与区域级系统对接、支持现地控制单元数据接入、支持移动终端等多种访问方式。(3)5000m3/d以上规模水厂自动化系统应参照城市供水相关要求和新修订的村镇供水技术规范进行规划设计。5000m3/d-1000m3/d水厂按照新修订的村镇供水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进行

42、规划设计。对于1000m3/d以下单村供水工程,为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有条件的地区选用全自动智能控制水处理设备(设施),实现无人值守运行。2、水质监测(1)根据出厂水和源水选择不同的水质检验指标及检验设备选择,列出仪器设备清单。(2)出厂水水质在线监测:5000m3/d以上规模水厂应参照城市供水相关要求和新修订的村镇供水技术规范进行规划设计。5000m3/d-1000m3/d水厂按照新修订的村镇供水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对1000m3/d以上水厂出厂水一般监测3个参数(消毒剂余量、浊度、PH值),有条件的监测5个参数(消毒剂余量、浊度、PH值、温度、电导率)。(3)有条件

43、的水厂根据管理需要可监测:水源和管网末梢的水质数据。(四)建设内容与规模1、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取水、输水、净水、配水、辅助工程、工程信息化建设等。具体如下:(1)新建供水工程,包括新建城乡供水工程和现有城镇水厂管网延伸工程。(2)改造供水工程,包括规模较大水厂水处理工艺改造和消毒设备配套、小型集中或分散式供水设施改造或联网。(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规模化水厂水质化验室。(4)城乡供水信息化建设。原则上新建水库不纳入本次规划内容。2、工程建设规模根据工程规划和典型设计成果汇总全市、县(区)新建、改扩建、水厂个数、规模、覆盖人口、管网长度等以及主要工程量。简述市、县(区)城乡供水信

44、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总体结构、功能,以及投资等。3、典型工程设计典型工程设计包括:工程概况、工程规模及水源选择、工程技术方案、工程设计、主要工程量及投资、设计图等。采取典型工程法拟定全市、县(区)城乡供水工程的投资规模。典型工程应考虑不同工程建设性质、规模、形式、地形条件等进行综合选择。六、区域城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区域城乡供水信息化系统应包括市、县(区)城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和供水公司运营管理系统。市、县(区)城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应满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区域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信息的管理。供水公司运营管理系统应满足供水公司生产和经营信息的管理。(一)建设需求分析简述项目区域城乡供水信

45、息化系统现状情况,分析城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和供水公司运营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市、县(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公司管理实际,分析区域城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和供水公司运营管理系统建设需求。(二)建设目标与原则1、建设目标根据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公司工作要求,研究提出区域城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和供水公司运营管理系统建设具体目标。目的是能够及时、准确提供宏观的城乡供水大数据,为政府决策和供水公司运营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服务水平。 2、建设原则简述区域城乡供水信息化系统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三)系统总体结构简述系统总体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第四层 应用

46、管理系统第三层 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二层 信息采集系统第一层 感知层(四)系统建设内容1、调度中心建设描述调度中心建设主要内容。鉴于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运行维护资金,优先采用租用云服务或现有设施的方式进行集约化建设。有条件的市、县(区)可自建自管信息调度中心,一般包括机房环境、会商中心、存储与计算资源、计算机局域网络及信息传输网络建设。2、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描述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内容。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实现工程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与现场实时监测数据的接收、处理、存储、维护和数据交换。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数据交换子系统。3、市、县(区)城乡供

47、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描述系统主要功能。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地图信息管理、数据信息采集、数据信息发布、数据统计分析等。系统宜具有移动应用APP软件。应实现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质检测、应急供水等监管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地图管理、预警等。水厂内建设的数据采集系统应为本系统提供泵站、加药设备、过滤系统、消毒设备、加压泵站等设备和水厂出厂水的监测信息。4、供水公司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描述系统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包括:营业收费管理、供水设备管理、供水管网GIS管理、供水管网巡检管理、水质化验室管理、供水服务热线和客户综合服务等功能。系统宜具有移动应用APP软件。具体建设根据当地供水公司管理实

48、际合理选择相应功能模块。水厂内建设的数据采集系统应为本系统提供远程抄表、设备巡检和水厂出厂水的监测信息。七、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一)环境影响(1)简述供水工程建设前后,工程对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2)对环境影响综合评价。(3)根据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环境角度提出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提出环境影响补偿投资。(二)水土保持根据工程建设影响所产生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水土保持方案,如对土、石料场的恢复绿化,施工中弃料场的平整利用,交通和水、电、通讯设施的恢复等。(三)水源保护根据水源地具体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水源保护措施和保护方案,由项目县政府实施。其中,供水规模为1

49、000 m3/d以上或供水人口在10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规定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规模为1000 m3/d以下的小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建议参考以下指标划分其水源保护范围:地下水型水源地保护范围宜为取水口周边30m-50m,岩溶水水源地保护范围宜为取水口周边50m-100m;当采用引泉供水时,可将泉室周边30m-50m划为水源地保护范围,对单独设立的蓄水池,其周边的保护范围宜为30m。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标志牌包括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其规格应符合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的规定

50、。八、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一)建设管理根据城乡供水工程特点和国家现行有关政策,组建项目建设法人单位,按照“项目管理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要求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即按水利行业基本建设管理程序)。1、建设管理机构。明确工程法人(或项目业主)、管理职责、岗位及人员编制。2、建设管理及管理制度。简述对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要求以及管理制度等。(二)运营管理1、运行管理责任根据水利部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水农20192号)文的要求,应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即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2、

51、运营管理机构明确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确定工作岗位及人员编制,加强行业监管,设立维修养护经费。建议乡镇及以上工程由项目实施单位实行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和市场化运作。具体方案由项目县政府与项目实施单位协商确定。对乡镇以下小型供水工程的运营管理,建议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参照3种管理方式:设立供水所方式。分片区设立供水所,负责片区供水的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其人、财、物纳入县级供水企业统一管理;集中打捆购买服务方式。以县或乡镇为单元,集中打捆乡镇以下农村供水工程,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推行专业化管理和服务;县级供水企业专业管理方式。对于乡镇以下供水工程经双方协商合理确定管理主体。供

52、水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由企业派人管理,或在工程所在地聘用专职管理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制定管理标准,并实行年度考核,提升小型供水工程管理水平。3、运营管理要求及管理制度简述对工程运营管理单位的要求以及管理制度等。(1)根据工程规划确定的调度运用原则和工程建(构)筑物的工作条件,研究确定工程调度运用规程。(2)分析规模相近的同类供水管理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说明用水的组织管理,分析提出水费的收取办法。(3)落实提出水源保护措施,制定水源管理保护办法。4、运营管理和工程保护范围及管理设施运营管理范围和工程保护范围应根据工程运行管理和保护工程安全的要求分别划定,并应说明划定范围内的管理主要要求和办法。管

53、理设施(应与建设管理统一考虑)包括:(1)生产、办公、生活以及主要设施。(2)管理、生活所需电源及备用电源。(3)工程管理内部通信和外部通信的方式和设施。(4)交通道路等。5、生产环境、劳动保护与安全(1)环境保护1)消毒间防止消毒剂泄漏措施。2)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水的回收及污泥处理措施。3)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环境(或排放水体)的影响。4)降低噪音措施5)与景观环境的协调措施。(2)劳动保护与安全1)用电设备安全防护措施。2)转动设备安全防护措施。3)防滑梯、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4)消防及其他安全措施。5)根据构(建)筑物的消防保护等级,考虑必要的安全防火间距,消防道路、安全出口

54、、消防给水、防烟排烟等措施。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城乡供水工程专项规划应明确投资估算。包括取水工程、原水输水管道工程、净水工程、清水输水管道工程、配水管网工程、水源保护工程和信息化工程等。应明确各单项工程名称、规划建设规模、设计参数、规划建设的工程量,并进行投资额估算。工程投资估算的主要依据如下:(1)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办法;(2)福建省水利厅颁发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技术经济(2012年版);(4)福建省市政工程综合单价表和福建省建筑安装费用定额等;(5)各项材料、燃料及动力消耗均按生产工艺设计定

55、额及该地现行价格计算;(6)各有关设备生产厂家报价及询价(另加设备运杂费);(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8)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财金201521号)。(二)资金筹措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关于做好“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7410号)和福建省有关要求,积极拓宽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1)加大各级政府投入保障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和改善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确保必要投入。(2)创新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运营,鼓励推广政府和

56、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大力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投资效率和服务质量。明确该类工程的土地、电价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部门在水源保护、项目审批、施工组织保障、竣工验收、水质检测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监督指导。十、经济评价(一)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全社会或国家整体角度,采用影子价格,分析计算项目的全部费用和效益,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根据经济内部收益率及经济净现值等评价指标和评价准则进行。(二)财务分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属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不进行财务评价

57、,只进行财务分析,核算成本,分析城乡供水工程的成本水价和受益群众的承受能力。附件:试点市、县(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编制提纲 试点市、县(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工程特性表1 概述1.1 自然地理概况1.2 社会经济概况1.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2 工程现状2.1 基本情况2.2 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3 现状供水工程利用分析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3.1 规划编制依据3.2 规划范围与规划水平年3.3 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3.4 规划目标与任务4 总体布局与工程规模4.1 规划总体布局4.2 水量供需分析4.3 工程总体规模5 城乡供水工程规划5.1 设计标

58、准5.2 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及建设规模与内容5.3 典型工程设计5.4 主要工程量6 区域城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6.1 建设需求分析6.2 建设目标与原则6.3 系统总体结构6.4 系统建设内容7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7.1 环境影响评价7.2 水土保持8 饮用水源保护8.1 水源概况8.2 水源评价8.3 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污染防治9 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9.1 建设管理9.2 运营管理10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1 编制依据10.2 投资估算10.3 资金筹措11 经济评价11.1 国民经济评价11.2 财务分析11.3 结论12 分期实施意见12.1 实施安排原则12.2 分期实施意见1

59、3 保障措施13.1 组织保障13.2 资金保障13.3 技术质量保障13.4 政策保障14 结论与建议14.1 结论14.2 建议附表1、 试点市、县(区)现状年主要社会经济情况表2、 试点市、县(区)现状年城乡供水工程现状情况表3、 试点市、县(区)城乡供水工程规划需水规模预测成果表4、 试点市、县(区)城乡供水工程规划水量平衡计算成果表5、 试点市、县(区)城乡供水规划典型工程设计成果汇总表6、 试点市、县(区)城乡供水工程主要规划成果汇总表附图1、 试点市、县(区)城乡供水工程现状分布图(500 m3/d以上水厂)2、 试点市、县(区)城乡供水规划工程分布图(500 m3/d以上水厂)

60、3、典型工程设计有关图纸 试点市、县(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特性表序号项目内容指标参数一供水工程现状(一)工程分类情况工程数量(处)供水规模(万m3/d)受益人口(万人)1W100021000W1003W100 小计(二)城乡供水工程现状指标1城乡自来水普及率(%)其中,服务人口5000人以上比例(%)21000 m3/d以上水厂供水服务人口比例(%)水源保护区划定率(%)二规划目标(一)建设目标1城乡自来水普及率(%)其中,服务人口5000人以上比例(%)2供水水质达标31000 m3/d以上水厂供水服务人口比例(%)水源保护区划定率(%)100(二)管理目标1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2落实“三个

61、责任”3基本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三规划建设内容数量供水规模(万m3/d)投资(万元)(一)引水输水工程(km)/(二)新建工程(处)/1W100021000W1003W100 (三)改造工程(处)1W100021000W100 3W100 (四)1000 m3/d以上水厂化验室(处)(五)区域城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处)1城乡供水信息管理系统(处)2供水公司运营管理系统(处)(六)水源保护防护设施(处)四主要工程量1土石方开挖(万m3)2土石方回填(万m3)3砌石(万m3)4砼及钢筋砼(万m3)5钢材(T)五工程总投资(万元)六工程效益1受益人口(万人)2测算水价(元/吨)3效益费用比4内部收益率(%)注:表中W为设计供水规模,单位为m3/d,下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