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243476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及答案1、空气的性质一、问题解答、你尚有什么措施证明空气的存在?答:把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然后翻转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海绵放到水里挤压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把饼干、砖头放到水里也会看到有气泡冒出。这些都能证明空气的存在2、把一团纸巾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会这样?答:不会,由于空杯子并不是真正空的,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3、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这样?如何才干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不会,由于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因此气球就吹不大。松开套住瓶口的气球或者在瓶身上打孔,瓶子里的空气被气球从缝隙里或者小孔中挤出来,腾出瓶子

2、里的空间,气球就能吹大了。4、把俩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她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测发生的现象。想一想,实验的成果阐明了什么?答:刺破气球的那端木棍翘起来,阐明空气有质量。、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阐明了什么?答:有风吹过脸庞,(不必统一答案,具体根据学生的回答)阐明空气具有流动性。、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如何?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如何解释这些现象?答:感觉用手压时塑料袋内有东西向上弹(或者像上顶)手。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向上弹(或者像上顶)力气变大。松开手后看见“气垫”又恢复了本来的样子。阐明(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在。(

3、)空气占据了袋内的空间。(3)空气可以被压缩。(4)压缩空气有弹性。、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答:相似点: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8、在平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压缩空气?答: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运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9、探究喷气式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她跑的距离与否有关?答:课本上的空填“远”。结论充气量多,气球跑得远。二、教法分析在平常生活当中,学生已积累了某些对于空气的结识,懂得我们

4、周边到处有空气,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空气会流动等。本课教学正是以学生的这些认知背景为基本,指引她们用实验的手段,去正视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到运用科学的措施去结识物质性质的层面。因此,本课教学当中应注重指引学生做好实验、仔细观测、解释现象、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热空气和冷空气一、问题解答、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答: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受冷后会下沉。、试解释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答: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3、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答:制冷空调应挂在上方,这样,可以运用冷热空气的对流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较快减少室内的气温。而取暖

5、器则相反,应放置在下放,让热空气自然上升,较快提高室内气温。、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答: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均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二、教法分析在用多种措施结识空气性质的基本上,本课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如何流动的话题,指引学生用观测、实验等措施,结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结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导致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了风。3、空气中有什么1、一猜,下面那支蜡烛最先熄灭,那支燃烧的最久?你懂得其中的因素吗?答:第二支先灭,第一支最持久。由于第二支是用小杯子罩

6、住的里面空气至少,第一支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燃烧需要空气。2、实验二有什么现象?阐明什么?瓶里剩余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初步拟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各具有什么性质?答:实验中可以看到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阐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尚有气体。瓶里剩余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空气中至少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3、11页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测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阐明什么?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阐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测发生的现象阐明什么?答:会看到杯底

7、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阐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尚有什么措施证明空气中具有水蒸气?答:秋季上午草叶上的水珠,放在室外的金属上的水珠,水缸外的水珠,冬季从室外里走到屋子里眼镜片上会有水雾等。这些都能证明空气中具有水蒸气。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结识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基本上,指引学生结识空气的构成,并为学生下一节课理解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和结识空气的污染,提供必要的知识基本。、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问题解答1、下面这些现象阐明了什么? 答:这四个例子阐明人和动植物离不开空气。2、说一说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答: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二、教材分析空气与水、阳光同样,

8、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种重要物质条件。由于空气看不见,它的污染容易被人忽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类追求更多的财富和更舒服的生活,使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空气、防治空气污染,已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种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过去学习水的单元和前面学习空气知识的基本上,本课引导学生结识空气的污染,并进行环保的教育。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一、问题解答1、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步插入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同样吗?对上述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答:不同样,插入冷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热,而插入热水杯的手指插入温水杯中后感到冷。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精确判

9、断物体的冷热限度。2、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觉得热水变量的过程是如何的呢?是先快后慢,还是均匀下降,还是答: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的。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3、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答: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边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不久,当逐渐与周边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二、教材分析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结识的基本上,本可将协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的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量的规律。、热的传递一、问题解答1、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答: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导温度低的地方。、热在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答: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

10、使冷热液体互相混合。、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诸多物体摸上去很烫?答:阳光因自身的温度而向外发射能量,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种物体传给其她物体。4、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答:对流(壶中的水);传导(炉子到水壶);辐射(路中的热传到四周)。二、教材分析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懂得一杯水的温度会有规律的减少,通过讨论结识到这是热水向周边散发热量的成果。在此基本上,本课指引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热。3、加热和冷却一、问题解答1、糖和蜡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尚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同样的变化?答: 糖和蜡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如松香、巧克力、动物脂肪、固体润滑

11、油等2、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答: 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3、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无类似铜球的变化?答: 水和铜球同样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4、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和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答:材料选择: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装冷水的盆子,装热水的盆子。环节;1、将瓶口套有气球的瓶子放入装热水的盆子,观测有什么现象发生。2、再将瓶子放在室温下,过一会,观测有什么现象发生。5、想一想,如何标出温度计上的刻度?答:要有统一的原则,使用起来才以便。华氏温标用?F表达在原则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3 ?F,水的沸点是1 ?F。摄氏温标用?C表达在原则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是0?C,水的沸点是10

12、?。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你还能说出哪些?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尚有夏天架线要松某些、夏天车胎里的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等。二、教材分析本课的思路是“聚焦探究反思交流”,、吸热与散热一、问题解答、实验一:在获得相似热量的状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步停止加热的状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2、实验二:在获得相似热量的状况下,金属片的升温速度比纸板快;在同步停止加热的状况下,金属片的降温速度比纸板快。、这两个实验阐明了什么?答: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不同样的,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一般优

13、于液体。4、同一种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她们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同样吗?答:深色物体升温快,降温快;浅色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5、为什么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答:冰箱后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是由于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好。6、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敞的衣服?答:热带地区的人们常穿的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并且宽敞的长袍中可行成气体对流,因此会使人感觉凉爽。7、为什么海水和海边沙滩的温度不同样?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能不同,在相似的阳光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因此水中凉爽,而沙滩温度高。二、教材分析本课分为四部分,一、研究不同的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二、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与

14、否相似,三、吸热和散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拓展活动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保温杯。、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问题解答1、我们见过哪些形态的水?答: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空气中尚有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空气中的水从哪里来?答:空气中的水是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的。3、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答: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限度及周边的温度有关。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答:水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状态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为什么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答:

15、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到空中形成云,云在空中飘荡遇冷变成雨或雪降落下来。雨水和雪水有的流入江河,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有的流出地面形成泉水,它们都源源不断的流入海洋里,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因此年年下雨,雨却总是下不完。6、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的云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落到地面上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二、教材分析在大自然中,水以多种姿态存在着,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学生对此布满了好奇,本节课就带领学生去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条件。本可共分为五部分,结识自然界的水,制造雨、霜

16、、露。研讨水来自哪里,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一、问题解答1、用哪些措施可以使一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答:例如:(1)揉、搓保鲜袋;(2)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3)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4)吹足气体系紧再挤破;(5)来回抖动保鲜袋。2、不借助其她任何物体,只运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答:诸多种声音。如吹口哨、弹舌、拍手掌、跺脚、打哈欠、说话、唱歌等。3、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措施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懂得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答:由于物体都发生了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4、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17、答:我感到音钹在振动,随后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了,由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5、你能从以上活动中找出声音产生的因素吗?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二、教法分析本课教材是按照“懂得声音的重要功能想措施制造声音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规律”的思路编写的。弹拨钢尺或橡皮筋,会有麻麻的感觉,很容易观测到尺子在上下颤抖,手麻;不弹拨,尺子不发声,振动停止,手没有麻的感觉。击鼓看到绿豆在鼓面上上下跳动;不击鼓,鼓不发声,绿豆也不会跳动,吹瓶子发声时,瓶中的盐会上下跳动;不吹不响,盐也不会上下跳动。通过触摸,感受到喉部振动与发声的关系,敲击钹迅速使它振动,停止后声音也随后消失。通过细致的观测和认真的交流,学生很容易

18、得出结论:即无论是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措施都可以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三、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探究声音发生的因素。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锤、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步会看到尺子在振动。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步看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一、问题解答1、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子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阐明了什么?答:开始能听到,用注水加热法赶去烧瓶内的空气,会发现铃声变小或听不到,阐

19、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固体、液体能传播声音吗?答:能。3、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佳?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答:装沙子时效果最佳,用空气袋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二、教法分析本课教材是按照:“结识空气能传声比较不同媒质传声效果制作土电话理解传声故事消声活动”的思路编写的,懂得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种人的耳朵中的,理解到如下两点;一是通过固体气体传播,二是声音可向不同的方向传播。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源于生活中固体传声的广泛应用,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铁轨、海底、通信电缆等,以加深学生的结识。 三、实验与制作1、实验名称: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

20、声音的效果。实验材料: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实验过程:(1)、把桌面整顿干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桌子,用耳朵认真倾听。实验结论:沙子传播声音的效果最佳,另一方面是水和空气。2、实验名称: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实验材料:铅笔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的中心,我们不管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铅笔敲击桌子的声音。实验结论: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或四周八方)。、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一、问题解答、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浮现什么现象?你能阐明其中的道理吗?

21、答:小球会振动,这是由于敲鼓时,鼓声冲击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引起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振动。、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种细微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答:能听到细微的声音。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听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答:音量会变大。、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答:(1)用手捂住耳朵。2)戴上耳塞;3)离开噪声区。5、我们能为减少噪声污染做些什么?答:(答案不唯一)例如(1)减少噪音源;(2)在家中安装双层玻璃窗;(3)多用木质家具以吸取噪音。6、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听力有障碍的人?答:同情、关怀、理解、协助。二、教法分析本课教材是按照“结识人耳构造,懂得人听声过

22、程结识耳廓作用结识噪音,理解减少噪音措施”的思路编写,三、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制作一种喇叭状的“助听器”制作材料: 一张大纸、胶水制作过程:制作评价:这就是我制作的喇叭状的“助听器”。它的长处重要有4、不同的声音一、问题解答1、你的嗓音和其她人的嗓音同样吗?你们的声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答:不同样,不同人声音的强弱、高下不同。、想一想,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答:声音的强弱取决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在其她条件相似的状况下,当声源振幅越大时,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时,也会感到声音越强,反之,由声音弱。3、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同材料,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答:这些材料

23、发出高下不同的声音。4、想一想,声音的高下和什么因素有关?答:声音的高下与弦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系,变紧、变短、变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二、教法分析本课教材是按照“猜声音结识声音的强弱使橡皮筋发出高下不同的声音自制乐器并演奏”的思路编写三、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制作一件小乐器。制作材料:大小同样的瓶子七个、水、金属棒、音高标签制作过程:(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子,调试音高。()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志。(3)用金属棒弹奏乐曲。制作评价:这就是我制作的一件小器“水琴”。它的长处重要有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1、我们吃什么一、问题解答1、人为什么要吃食物?答:(1)使我们

24、身体健康。(2)可以使我们有力气。()食物中有营养成分。2、研究我们的记录成果,你能发现什么?答:有些同窗存在偏食、挑食现象。3、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由于没有一种食物能具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二、教法分析本课教材是按照“交流吃食物的见解自定原则给食物分类结识营关成分及其来源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根据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的思路编写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检测土豆、花生的重要营养成分。实验材料:土豆、花生、碘酒、白纸实验过程:(1)滴几滴碘酒到土豆上,待一会我们发现土豆片上滴碘酒的地方变蓝了。(2)、将花生剥去皮,在白纸上涂抹一下

25、,我们发现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实验结论:土豆中具有淀粉,花生中含油脂。、如何搭配食物一、问题解答1、她们的身体健康吗?你觉得她们有哪些饮食方面的问题?答:不健康,她们在饮食方面不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从而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使健康受到不良影响。2、你的食物金字塔有什么长处?什么地方不合理?应当如何改善?答:长处:营养种类齐全,数量足。不合理的地方:营养比例不平衡如油、盐、糖较多,蔬菜较少。改善措施:注意营养比例的科学搭配,多吃蔬菜、水果等。二、教法分析本课教材是按照“探讨小胖墩和豆芽菜的饮食问题结识食物金字塔制作食物金字塔运用食物搭配原则开展实践活动”的思路编写3、食物的消化一、问题解答1:如何才

26、干懂得谁画的“旅行图“对的?答:可以照X光片,还以请教医生、教师、家长,还以查阅医学图书等。:消化道里用什么方式使食物迈进的?答:蠕动。:你觉得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答:(1)细嚼慢咽。()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3)饭前洗手,饭后漱口。(4)荤素搭配。(5)讲究口腔卫生。(6)保持良好心情。二、教法分析本课教材是按照“画食物旅行图结识消化器官,理解消化过程模拟食物运动实验学习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的思路编写三、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实验材料:漏斗、软塑料管、塑料膜、长筒袜、碎馒头、乒乓球实验过程:()、用漏斗替代口腔,软塑料管替代食道,塑料膜替代胃,长筒袜替代肠。()、把

27、潮湿的碎馒头放在口腔里,手捏食道使食物进入胃。(3)、胃中的食物进入肠(用乒乓球替代)用手挤食物在肠内迈进,最后从肛门排出。实验结论: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问题解答1:你懂得这些食品中哪些是加工食品,哪些是天然食品?答:天然食品有:青豆、鸡腿、桔子、花生、苹果、鸡蛋、葡萄、鱼肉、龙虾。加工食品有葡萄干、橙汁、糖果、果冻、火腿肠。2:我们吃的加工食品安全吗?答:有些加工食品不安全。:分析调查成果,你发现了什么?应当如何看待加工食品?答:我发现许多加工食品中都具有添加剂,食物添加剂在安全用量范畴内是容许的,但对人体无益,要少吃加工食品,由于超过添加剂的安全

28、用量危害人的健康。4:这些天然食品安全吗?为什么?答:不安全,由于垃圾猪、被污染水利的鱼、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长期寄存的食品都受到了污染,具有有毒物质,人食用后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5:如何注重食品安全?答: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2多清洗,多浸泡。3少吃腌腊食品。4多吃绿色食品。二、教法分析本课教材是按“结识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 -调查加工食品与否安全,对的看待加工食品-结识天然食品与否一定安全-学习食品安全常识”的思路编写第五单元排序和分类本单元重要是根据课程原则中如下两个部分的规定建构的,第一,“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中“懂得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顿加工,并在此基本上形成种种解释”;第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措施”中“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排序和分类是常用的对收集到的证据(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顿和加工的方式措施。它不仅标志着学生认知目前达到的水平,也提供了学生认知走向更高远、更广阔水平的潜在也许性。、排序本课教材是按“结识什么是排序-简朴排序活动-复杂排序活动”顺序编写的。2、分类本课是按照”结识分类-找相似点分类- 多极二分法分类”的顺序编写的,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