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243382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腹针神龟图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引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节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原理:原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引,其精髓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涉及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并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由于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腹部又是五脏六腑

2、会聚的地方,因此采用腹部穴位治疗可调节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特点: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 措施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步并举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治疗范畴:该疗法治疗范畴广,波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小朋友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

3、增生等妇科疾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明显疗效。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0.2m、20mm、0.1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型、I型、II型,分别为50mm、4、0mm。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措施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拟定为8寸。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拟定为5寸。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拟定为6寸。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寸。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

4、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腹针的取穴措施、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拟定为8寸。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拟定为5寸。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拟定为6寸。、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腹针的针刺措施、针刺手法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规定,按照顺序进行针刺。()进针精确度量,拟定穴位后,采

5、用套管针,迅速弹入皮下。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行针缓慢捻转不提插-2分钟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禁忌症: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孕妇。3、急腹症。4、腹部肿瘤。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映,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节,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3、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毕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腹针常用基本处方: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多种常用

6、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症的基本处方。二十四个穴中脘(脐上4寸),下脘(脐上寸),水分(脐上1寸),神阙(脐中),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寸),中极(脐下4寸),商曲(脐上2寸,旁05寸),石关(脐上3寸,旁开.5寸),阴都(脐上寸,旁开05寸),气穴(脐下3寸,旁开0寸),滑肉门(脐上1寸,旁开2寸),天枢(脐旁2寸),外陵(脐下1寸,旁开2寸),大巨(脐下2寸,旁开2寸),水道(脐下3寸,旁开寸),大横(脐旁4寸),气旁(脐下.5寸,旁开05寸),上风湿点(脐上1.寸,旁开2.5寸),上风湿外点(脐上1寸,旁开3寸),上风湿上点(脐上2寸,旁开3寸),下风湿点(脐下1.寸,

7、旁开5寸),下风湿下点(脐下2寸,旁开寸),下风湿内点(脐下1.5寸,旁开.5寸。腹针常用处方、头痛:处 方:1中脘M、2阴都S辩证加减:外感头痛: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血虚头痛:气海、天枢(双)瘀血头痛:气海、关元、滑肉门(双)2、落枕处方:中脘M、商曲S(患)、3滑肉门M(患)辩证加减: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滑肉门(双)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商曲(双)3、肩周炎处方:1中脘M、商曲M(健)、3滑肉门(患)辩证加减:.肩部疼痛的范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距离略长。2. 肩部疼痛的范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4、网球肘处方:1中脘M、2商曲(健)M、3滑肉门(患)、4

8、上风湿点(患)辩证加减:1.肘部疼痛较剧加上风湿点三角(患).脘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脘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处方:1、中脘M 2、商曲M(健)3、滑肉门M(患)4、上风湿点M(患)、上风湿外点(患)辨证加减:1.腕部拇指侧疼痛加列缺(患)2腕部关节正中疼痛加外关(患)6、颈椎病:处方:中脘M、2关元M、3商曲(双)、4滑肉门M(双)辩证加减:神经根型加石关(双)、取石关时依颈项部疼痛的部位而变动,如在两侧项肌的外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稍宽,如在两侧项肌的内侧时取穴离腹白线略窄。2椎动脉型加下脘上,取穴时根据骨质增生的部位高下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7增生取下脘穴,颈45

9、增生取下脘上5分,以此类推。3.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取穴措施参照治疗肩痛、肘痛。.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5.耳鸣、眼花加气旁(双)。7、腰背痛处方:中脘M、2气海D、3关元D、大横(双)辩证加减:1.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太乙(双)、石关(双)、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2.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3.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4.寒湿性: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劳损性:商曲(双)、四满(双)、气穴(双)。6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水道(双)。8、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水分、2气海D、关元D辩证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10、人中、印堂2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气穴(双).以腰痛为主:外陵(双)、气穴(双)、四满(双)4.合并坐骨神经痛: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腰背痛背痛较甚:滑肉门(双、浅)、太乙(双)、石关(双)、风湿点(双、浅).腰背俱痛:商曲(双)、天枢(双)腰背痛腰痛较甚:外陵(双)、金河(双)8.寒湿性: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浅)9劳损性:商曲(双、浅)、四满(双)、气穴(双)1.肾虚性:下风湿点(双、浅)、水道(双)、膝关节痛:处方:1滑肉门M(患侧)、2外陵M(患侧)、3气旁(健侧)、4下风湿点S(患侧)辩证加减:1.膝关节扭挫伤:内侧损伤,下风湿内点三

11、角(患侧),外侧损伤下风湿下点三角2.膝关节骨质增生:天地针、气外(患侧)3.膝关节炎:调脾气(大横)。10、眩晕:处方:中脘、2下脘、3气海D、4关元(引气归元)、5商曲M(双)、气穴M(双)辩证加减:1.实证:刺激略强,或可每隔5分钟行针1次,以泻其实。2虚证:刺激稍弱,神阙穴艾架灸。3.胃部胀满、呕吐:加梁门(右)椎基底动脉供血局限性:加滑肉门(双)。5肝阳上亢与痰浊中阻:加调脾气。11、中风:处方:1中脘M、2下脘M、3气海D、4关元D(引气归元)、滑肉门(患)、6上风湿点S(患)、7外陵(患)、8下风湿点S(患)辩证加减:头痛、头晕:阴都(患)、商曲(双)2.语言不利:中脘上.面瘫:

12、阴都(患)、商曲(健)4.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手功能障碍:上风湿上点(患)、上风湿外点(患)6下肢无力:大巨(患)、气旁(健)7.足内翻:下风湿内点(患)、气旁(健)8.踝关节不利:下风湿下点(患)、大巨(患)9.上半身功能障碍较重:滑肉门(健)1.下半身功能障碍较重:大横(健)11病程较久:气穴(双)1、慢性胃炎处方:1、中脘D2、下脘D 3、气海D4、关元D 、6、天枢M(双侧)辨证加减.消化不良:加天枢下(右侧)2.便秘:加天枢下(左侧)1、消化性溃疡处方:1、中脘D 2、下脘D3、水分 M4、气海 5、关元D 6、天枢M(双侧)辨证加减.十二指肠溃疡加:梁门(右侧、中刺)2嗳气、泛酸加:上脘(中刺)14、慢性肠炎处方:1、中脘D 2、下脘D 3、腹泻M 4、关元D 5、天枢(双侧)M加减:小腹胀痛:加大巨M(双侧)便溏、水泻:加水道(双侧)脾胃虚寒型:加大横(双侧),神阙温灸1、胆囊炎处方:1、中脘 2、下脘D3、气海 4、关元D 5、天枢(双侧)M6、上风湿点S(右侧)辨证加减:急性胆囊炎:加大横M(右侧)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右侧)便秘:加加天枢下M(左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1、中脘2、下脘S 3、上风湿点M(双侧)辨证加减:咽部疼痛:加下脘下S高热不退:加气海M、关元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