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课件-第9章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0021980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1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哈工大课件-第9章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哈工大课件-第9章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哈工大课件-第9章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哈工大课件-第9章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课件-第9章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九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 4 并联谐振电路 3 串联谐振电路 2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1 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 通过正弦电流电路和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学习得知 , 感抗 和容抗分别与频率成正比和反比关系 。 由此得知电路特性与电源频 率密切相关 。 本章专门研究电路特性与频率的关系 。 包括网络函数 及其频率特性的概念及一般分析方法 、 典型电路的频率特性 、 串联 谐振与并联谐振的条件及特点 、 滤波的概念等 。 本章目次 提 要 9 . 1 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 线性 无独 立源 u i )( tx 线性 无独 立源 U I X )( ty Y ( a ) 时域分析 ( b ) 频域分

2、析 X YH d e f)j( 网络函数的定义 : 响应相量与激励相量之比称为网络函数,即 基本要求: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以及低通、高 通、带通和带阻等概念。 网络函数 分类: 网络函数 激励和响应 属于同一端口 激励和响应 属于不同端口 等效输入阻抗 线性 无独 立源 I s U S/)j( IUH 等效输入导纳 S/)j( UIH 线性 无独 立源 I U s 转移电压比 转移电流比 转移阻抗 转移导纳 线性 无独 立源 U I s SU I S/)j( IIH S/)j( IUH S/)j( UIH S/)j( UUH U R CU C 在图示 RC 电路中,若以电容电

3、压为响应, 以输入电压为激励,其网络函数为 : CRCR C U UH C j1 1 j/1 j/1)j( 、 都写成极坐标式,即 CU )j( HU 将 和 )()(|)j(| CCCC UUUUH 相频特性 网络函数的辐角 幅频特性 网络函数的模 由此可得 UUH C /|)j(| C)( 频率特性 RC串联电路 式中 RC 之积具有时间的量纲,其倒数具有 频率的量纲,可设 RC 1 0 CRCR C U UH C j1 1 j/1 j/1)j( 代入网络函数表达式得 )a r c t a n( )/(1 1 /j1 1)j( 0200 H 模和辐 角与角 频率的 对应关 系表 -90 0

4、 -78.69 1/ 2 -45 1/ 1 0 1 0 () |H(j)| /0 2 5 RC串联电路 U R CU C 称其为 RC 电路的 固有频率 或 自然频率 (natural frequency) 低通网络 :网络允许低频信号顺利通过,而使高频信号产生较大衰减。 将网络函数的模下降到最大值的 2/1 。c 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 截止频率 (out-off frequency),记为 截止频率 1 2 3 4 5 ( a ) 幅频特性曲线 ( b ) 相频特性曲线 1 2 3 4 5 0 / 0 / |)j(| H )( 0.5 1 0.7 45 90 O O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O

5、 1 0 / 2 |)j(| H 1 O 1 0 / |)j(| H O 1 0 / 2 |)j(| H 高通网络 带通网络 带阻网络 使用不同电路还可以实现具有下列特性的网络 12 /)j( UUH R C 2U 1U L 求图示电路的网络函数 例题 9 . 1 解 1 2)j( UUH CRL RL RL RL j 1 j j j j LCRC 1j2 2 9 . 2 R L C 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Lj R Cj 1 RU U )/(1j)j( CLR R U UH R R 当以电阻电压 RU 1 为响应时,其网络函数 (即 转移电压比为 ) )/(1 00 CL 当频率达到某一量值时有

6、: LC 1 0 ,即 称为 RLC串联电路的 谐振角频率 (resonance angular frequency) 。 CL 00 /1 令 称为 RLC串联电路的 特性阻抗 (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称为 RLC串联电路的 品质因数 (quality factor)。 C L RRQ 1 又令 CRR LQ 0 0 1 进而有 基本要求:掌握 RLC串联电路用不同元件电压作为响应时的频率特性特点, 以及谐振角频率、特性阻抗和品质因数的概念。 RLC串联电路 )/(1j)j( CLR R U UH R R 将谐振角频率和品质因数引入上式,写出其幅频特性和相频

7、特性: 2 0 0 2 2 2 1 1 111 1)j( QCLR H R 0 0 a r c t a n)( QR 1 1 0 / |)j(| R H 0 1c 0 2c 1 0 / 90 90 )( R ( a ) 幅频特性 ( b ) 相频特性 O O 以电阻电压为响应的网络函数频率特性曲线 RLC串联电路 Lj R Cj 1 RU U R Cj 1 Lj CU U 2 以电容电压 uC为响应,有 )j/(1j )j/(1)j( CLR C U UH C C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2 0 2 22 0 1 1 1 |)j(| Q H C )( 1a r c t a n)( 0 0 Q

8、C 对应不同品质因数的频率特性曲线如下: 1 1 0 / |)j(| C H 1Q 2Q 2 2 7.0Q 1 0/ 2 )( C 2Q 1Q 7.0Q 90 1 8 0 ( a ) 幅频特性 ( b ) 相频特性 O O RLC串联电路 以电容电压为响应的网络函数频率特性曲线 3 若以电感电压为响应,其转移电压比为: )j/(1j j)j( CLR L U UH L L 则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 : 2 0 2 22 0 11 1|)j(| Q H L 0 0 1a r c t a n)( Q L R Cj 1 Lj LU U 对应不同品 质因数的频 率特性曲线 如图: RLC串联电路

9、o 1 1 0 / |)j(| L H 1Q 2Q 2 2 7.0Q o 1 0 / 2 )( L 2Q 1Q 7.0Q 90 1 8 0 ( a ) 幅频特性 ( b ) 相频特性 以电感电压为响应的网络函数频率特性曲线 设计 RLC 带通滤波器电路 , 已知总电阻为 R=20, 要求谐振 频率为 f0 =104Hz, 带宽为 f =103Hz,, 求电感 L和电容 C的值以及 低频截止频率和高频截止频率 。 例题 9 . 2 Hz950012 114 12 1 0201c QfQQff Hz1050012 114 12 1 0202c QfQQff 最后求得低频和高频截止频率分别为 mH1

10、8.3s)102( 2010 1-4 0 QRL F0 . 0 7 9 6 s)102(2010 11 1-40 QRC 进一步求得: 解 由公式 1 4 1 2 1 201c QQ 1 4 1 2 1 202c QQ 和 1000 ffQ 可求得品质因数为 9 . 3 串联谐振电路 定义: 对于含有电感和电容的一端口电路 , 如果 在一定条件下呈现电阻性 , 即端口电压与电流同相位 , 则称此一端口电路发生 谐振 (resonance)。 右图为 RLC串联 串联谐振 (series resonance)电路 。 改变电源频率 , 或改变电感 , 或改变电容均可实现串联谐振 。 在给定 电感

11、和电容时 , 电路的谐振角频率为 LC 1 0 )/(1 CL 根据谐振定义, 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 0)1(jI m I m CLRZ 即 Lj R Cj 1 RU U LU CU I RLC串联谐振电路 基本要求:透彻理解谐振的概念及 RLC串联谐振电路谐振条件与谐振特点。 RLC串联电路的电流、电感电压和电容电压分别为 R UH R UI R R )j( UHU LL )j( UHU CC )j( 由上三式,可画出电流 I 和电压 UC、 UL随频率变动的曲线 下图 (a), 以及谐振时的相量图下图 (b)(以电流为参考相量) 1 0 / 2 I LUC U U O R UU

12、 C U 0 I L U (a) 谐振曲线 (b) 谐振时相量图 RLC串联谐振电路 Lj R Cj 1 RU U LU CU I 串联谐振的特点 2 电流方面 R UI 0 此时串联电路电流为: 达到最大值。 3 电压方面 00j ILU L 0 0 1j I CU C 特性阻抗和品质因数为 )/(1 00 CL RQ / QURUIUU CL 0 代入上式得 R UU C U 0 I L U 1 阻抗方面 )/(1 00 CL 谐振时,感抗与容抗相抵消,串联电路呈电阻性。 0 O X X L XC X= XL+ XC 阻抗频率特性曲线 串联谐振相量图 一个线圈与电容相串联 , 线圈电阻 R

13、=16.2, 电感 L=0.26mH , 当把电容调 节到 100pF时发生串联谐振 。 (1)求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 (2)设外加电压为 10V, 其频率等于电路的谐振频率 , 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容电压; (3)若外加电压仍为 10V , 但其频率比谐振频率高 10%, 再求电容电压 。 解 Hz10990F10100H1026.02 12 1 31230 LCf 1002.16 H1026.0s1099022 31300 R LfR LQ (1)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分别为 1620F10100s)109902( 11 1213 0 C X C (2) 谐振时的电流和电容电压为 A6 1 7.

14、02.16 V1010 60 RUI mV1A10617.016 2 0| 60 IXU CC 例题 9 . 3 R L CU U C 线圈 线圈与电容串联电路 mV1V101010 0 6 QUU C UC可用下式直接得到 Hz101089Hz109901.1)1.01( 330 ff 17 8 0H1026.0s)1010 8 92( 313LX L 1460F10100)s1010892 ( 11 1213CX C 320)14601780()2.16()(| 2222 CL XXRZ mV046.01460320 V1010| 6 CC XZUU (3) 电源频率比电路谐振频率高 10

15、%的情形 线圈与电容串联电路 R L CU U C 线圈 9 . 4 并联谐振电路 G Cj L1 / j GI CI LI U I 1 GCL并联谐振电路 谐振角频率为 LC/1 0 BGLCGY j)/1(j GCL并联电路的导纳为: 0/1 LC 实现谐振的条件是导纳的虚部为零 , 谐振时导纳达到最小值,即 | Y |=G )/(j)j/( 000 LGILUI L GICUCI C /jj 000 在电感和电容中产生较大电流 (但不是最大 ) 并联谐振的特点 GIYIU /0 在总电流有效值一定的条件下 , 并联电压达到最大 GCL并联谐振电路 基本要求:掌握 GCL并联谐振电路的条

16、件和特点并与 RLC串联谐振加以对比。 U I Lj R C1 / j CI LI 2 电感线圈和电容器构成并联谐振电路,即 RL与 C并联谐振电路。 产生谐振的条件是导纳的虚部为零 。 因此谐振时电容为 220 )( LR LC )(j)(jj1 2222 LR LCLR RCLRY 电路模型如右图 , 等效复导纳为 当改变频率时 , 可得谐振角频率: 2 2 0 1 L R LC (当 (当 时存在) CLR / C RCL 2 222 0 2 411 若改变电感 , 可得谐振时电感为: (当 R1/2C 时存在) 线圈与电容并联谐振 RL 与 C 并联谐振的特点 谐振时其等效阻抗为一个电

17、阻 , 记为 R LRR 202 0 )( RC L L R LCR LRR 2 22 0 1 将谐振角频率代入上式得: 谐振时线圈的品质因数可定义为谐振频率下感抗与串联电阻之比,即 RLQ L /0 如果线圈与电容相并联的电路用一 定的电流源来激励 , 在谐振时由于阻抗 接近于最大值 , 电压 U 也接近于最大值 , 这时在线圈和电容中产生的电流可能比 电源电流大得多 。 U C I I L I U I Lj R C1 / j CI LI 谐振时电压电流相量图 线圈与电容并联谐振 一个电感为 0.25mH, 电阻为 25的线圈与 85pF的电容器接成并联电路 , 试求该并联电路的谐振频率和谐振时的阻抗 。 例题 9 . 4 25 )1025.01086.6()25()( 2362202 R LRZ k11825 )1072.1(25 )1072.1(25 23232 谐振时的阻抗为 zf kH1 0 9 22 s)1086.6(2 1600 解 23 2 1232 2 0 )H1025.0( )25( F1085H1025.0 11 L R LC r a d / s1086.6r a d / s10107.4 61013 谐振角频率 和谐振频率分别为 或直接由 RC L L R LCR LRR 2 22 0 1 k 118F108525 H1025.0 1230 RCLRZ 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